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104份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甜菜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对104份甜菜种质资源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47%~63.05%;根头大小与根肉颜色呈极显著负相关,苗期生长势与幼苗百株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根头大小与根沟深浅呈显著负相关,与幼苗百株重、苗期生长势、叶缘形三者均呈显著正相关。选取前6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其累积贡献率为63.156%。第1和第6主成分贡献率为28.346%,以株高和叶柄长等甜菜营养生长指标为主;第2和第4主成分贡献率为18.630%,以根头大小和根沟深浅等甜菜机械化起收指标为主;第3和第5主成分贡献率为16.180%,包括维管束环数和肉质粗细等主要反映甜菜糖含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张衡 《中国种业》2023,(9):59-65
安徽阜阳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白芝麻的主产区之一。为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育种材料,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16份芝麻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芝麻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茎果轴长、全株蒴果数和千粒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K- 均值快速聚类分析法将 116 份种质资源分为 2 个类群,其中第 2 类群与产量相关的性状比较突出,以湖北资源和河南资源为主,无论数量和比例均占优势,表明湖北和河南的种质资源更适宜阜阳地区应用。主成分分析及种质资源评分,筛选出了适合育种的亲本材料,并验证了聚类分析中湖北、河南种质资源更适宜应用的结论,也为以后的芝麻引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170份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来自五大洲33个国家的170份亚麻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差异较大,变异丰富。各性状间相互影响,有10对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其中,株高、分茎数、主茎分枝数、单株果数均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作用效应为单株果数>主茎分枝数>分茎数>株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4.705%。将170份种质资源划分为5类,各个类群之间差异明显。对33个国家类群进行聚类分析,分为3个组群,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被归为不同类群,洲际之间的种质资源在组群中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4.
对收集于贵州黔西南州的24份辣椒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评价鉴定,并进行了变异度分析和抗病性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果数、平均单果重、果实纵茎、果肉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种质间遗传物质存在差异.抗病性比较表明,24份资源中有3份对青枯病表现为抗病(R),其余资源均表现为高抗(HR),所有种质对疫病、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抗(...  相似文献   

5.
为高效利用美国引进的110份亚麻种质资源,对其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6~2.04,变异系数在13.85%~90.79%。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小区种子产量与分茎数、分枝数、蒴果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蒴果数对小区种子产量的作用最大,有较大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产量因子、纤维因子和无效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2.796%。聚类分析将110份亚麻种质资源分为6个类群,其中类群Ⅳ、Ⅴ、Ⅵ的资源材料综合性状优良,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以引进的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中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为鹰嘴豆种质资源的创制与新品种的选育工作打下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584~2.0333,其中,株高、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荚数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均高于2.0000;株型、种子表面、粒形和花色遗传多样性指数较低,均低于1.2000。103份鹰嘴豆种质资源主要分为5个类群,类群Ⅰ包含24份材料,可筛选出丰产且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品种;类群Ⅱ包含13份材料,可筛选出高产、高秆和中籽粒型的品种。7个数量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4.92%、19.25%和15.82%,累计贡献率为79.99%,主成分1的主要因子是单株产量、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综合评价值(D值)均介于0.136~0.874,排名前20的D值均高于0.600。根据聚类分析和D值可初步筛选出20余份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潜力材料。  相似文献   

7.
开展艾草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旨在为艾草新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SPSS 25.0软件对70个艾草种质资源的13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3~2.01,遗传多样性指数大于1.50的农艺性状有12个,占供试种质的92.31%;变异系数为16.97%~78.04%,变异系数大于30.00%的农艺性状有8个,占61.54%;大部分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在主成分分析中,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13个农艺性状的大部分信息,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6.31%。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12.0处可将70个艾草种质资源聚为2类群,第Ⅰ类群包含45个种质,呈现出第一分枝叶片数多、叶片长、叶片宽、单株鲜重高等4个有益性状;第Ⅱ类群包含25个种质,呈现出叶柄短、两叶鲜重高、五叶间距短等3个有益性状;根据综合得分值(F),筛选出农艺性状综合表现最好的5份艾草种质资源。本研究中70个艾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将为艾草遗传改良、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小麦育种提供更适合的亲本材料,选择具备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以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30份国内外种质材料的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的前5个主成分所构成的信息量占85.077%,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因子,贡献率为39.947%;当欧氏平方距离为5.0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第Ⅰ类群共有18份种质材料,属于中矮杆中高产型品种;第Ⅱ类群有6份材料,属于中矮杆高产型品种,产量及产量要素表现最优,是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的育种材料;第Ⅲ类群有6份材料,为国外引进或弱春性材料,属于高杆中低产型。分析结果显示出部分国外材料表现出对环境的不适应性,需加以改良后再利用,以满足当地育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被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推荐为“全营养食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含盐量为0.3%盐碱地条件下采集6个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30份藜麦种质资源中,6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在6.38%~30.30%之间,产量变异系数最高,籽粒直径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株高和主穗长呈显著正相关,且主穗长的增加可以直接极显著促进产量的提高,而株高则通过主穗长来间接提高藜麦产量;聚类分析发现,当欧氏距离为8时,可将30份藜麦种质资源分为四大类,且Ⅰ类材料更适宜于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主成分分析将6个农艺性状降维至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4.7544%,其中第1主成分主要包括主穗长、产量和株高,主要由株型因子构成,第2主成分主要包括籽粒直径和千粒重,主要由粒型因子构成。通过分析藜麦种质资源在江苏沿海盐碱地种植条件下产量与农艺性状表现,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盐碱地种植的藜麦品种及其在江苏盐碱地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利用效率,以199份高粱种质资源为材料,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16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西辽河地区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变异范围在6.51%~53.7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介于0.678~2.046之间,株高(53.75%)和穗形(50.06%)的变异系数最大,茎粗(2.027)、穗柄长(2.020)、千粒重(2.046)3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6个农艺性状简化为9个主成分,累计遗传贡献率为86.702%。构建高粱种质资源评价方程,作为评价高粱种质农艺性状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99份高粱种质划分为四大类群,分别对应早熟矮秆高粱、中早熟紧凑型高粱、中熟抗倒伏高秆高粱以及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育种亲本,可在高粱新品种选育时根据育种需求有目的地选取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选育的津鲜豆3号、津鲜豆4号、2013-99、台75、95-1这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并对鲜食大豆鲜荚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进行相关分析,为筛选出较好的鲜食大豆品种及其品质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鲜食大豆品种的二粒荚数、一粒荚数、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重、蛋白质、葡萄糖、蒸煮损失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单株荚重与株高、节数、百粒鲜质量、百荚质量、单株荚数、一粒荚数、二粒荚数和三粒荚数呈极度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负相关。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主要影响因素为二粒荚数、一粒荚数和株高,建立的相关产量预测模型的理论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较好的拟合性,适合用于鲜食大豆的产量预测。综合比较认为,津鲜豆3号为最适宜天津地区种植的鲜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将分子标记技术尽快应用到小麦育种工作中,利用高通量KASP(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了河北省153份审定小麦品种的光周期、春化、株高、粒重、穗发芽、抗旱和抗病相关基因.结果表明在Ppd-B1和Ppd-D1光周期位点分别检测到24个和5个光周期不敏感品种.Vrn-D1b...  相似文献   

13.
光周期迟钝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携带光周期迟钝基因 (Photoperiod1简称Ppd1)的 6套近等基因系分别与其背景亲本AVALON ,BRIGAND ,BRIMSTONE ,MERCIA ,NORMAN及RENDZVOUS相比较 ,研究该基因在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该基因提早冬小麦抽穗、开花及成熟 ,缩短生育期 ;缩短穗长 ,使旗叶变短、变窄 ,面积变小 ;增加分蘖成穗率 ,每穗沟数 ,穗粒数及千粒重。因此认为该基因对石家庄地区生态条件下的小麦高产且早熟育种中利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14.
苦荞种质资源生物学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了解苦荞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发掘苦荞种质资源中的有益基因,本研究对100份苦荞种质资源的9个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以前6个主成分和遗传相似系数为基础,进行了二维排序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0份苦荞种质资源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76%,并依据品种性状主成分综合得分值,评选出性状优良的10份苦荞种质资源;在聚类图中,全部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布在0.03~22.63之间,在5.32的遗传相似性水平上将100份供试种质资源聚成3大类,第Ⅰ类包含37份材料,第Ⅱ类包含24份材料,第Ⅲ类包含39份材料。其中,第Ⅱ类的苦荞种质资源株高相对较高,籽粒质量重,丰产性好。将主成分分析、二维散点图和聚类分析结合起来发现,ZNQ098、ZNQ086、ZNQ048、ZNQ093、ZNQ082这5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最好,可作为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对水稻植株农艺性状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和分蘖数与直链淀粉含量呈负相关外,其余各性状与其都呈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主要是株高、单株产量、粒长、剑叶面积和穗颈弯曲度等。  相似文献   

16.
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以河北农业大学近年培育出的鉴定圃中16个品种(品系)为试材,对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小麦白粉病与株高、基部三节长、倒三叶长呈显著正相关(r=0.5356,r=0.5687,r=0.5157);与倒二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r=0.7181);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32);与倒二叶宽、倒三叶宽负相关不显著(r=-0.4340,r=-0.4803)。与其它性状均无相关或相关系数很小。使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定位,并进行标记辅助育种,培育和使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也是综合治理小麦白粉病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筛选杂交玉米种F1代的优势种,以内蒙古奈曼旗当地的推广品种‘京科958’(’JK958’)作为对照样品,观察和测量了26个玉米杂交组合F1代16个不同的农艺性状,通过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品系57、品系582、品系264、品系320等与对照样品‘JK958’农艺性状相近。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将多维彼此无关的杂交玉米的多个农艺性状数据线性简化,得出的结果更加直观易懂。通过分析结果可更加直观地看出品系(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这一分析方法可为玉米杂交种多个农艺性状的量化分析提供一个全新的思路,能够有效缩短培育周期,简化选育过程,也可为日后玉米杂交育种的筛选工作给予参考。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介导小麦变异材料贮藏蛋白及农艺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利涛  谷运红  焦浈 《种子》2016,(12):12-17
离子束诱导技术是一项非常有效的致使植物突变的技术,为提高小麦的品质性状,采用离子束介导外源全基因组的方法,转化选育出一批有价值的小麦变异材料.本研究对这批小麦变异材料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各贮藏蛋白组分进行分析.发现变异材料的株高、千粒重、叶面积、湿面筋、SDS沉淀值、蛋白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变化,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但有一些变异材料存在抗病性不好或蛋白含量高但是品质不好的问题,需进一步的改进.变异材料的各蛋白组分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且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束介导技术产生丰富的变异,而且变异情况与基因受体密切相关,需要对这批变异材料进行进一步的特定培育,从而选育出种质资源良好、蛋白含量高且质量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9.
解云  郭世华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6):2064-2072
为合理利用引进的谷子材料,为杂交亲本选配提供试验依据。以引进的30份谷子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和因子分析法对9个农艺性状进行关联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单穗重关联的性状由大到小依次分别为穗粒重、穗粗、穗松紧度、穗长、穗毛长短、千粒重、株高、节数及叶片数。以性状灰色关联所占比重为权重,‘09-221’、‘赤谷8号’、‘朝谷13’、‘371’、‘黄金吨谷’等5份品种的加权关联度综合评价较高。因子分析中前5个公共因子分别为单株产量因子、穗性状因子、茎叶因子、穗松紧度因子和穗毛长短因子,它们的累积贡献率为93.36%。以公共因子的贡献率为权重计算综合评分,‘大同33’,‘大红谷’,‘Jul-108’,‘鑫谷10号’,‘09-220’等5份品种的得分高,综合性状好。  相似文献   

20.
焦春海  杨茂材 《种子》1990,(6):9-13
通过对神农架及三峡地区22县(市)进行豌豆种质资源考察,搜集种质材料138份,并在武昌进行了田间鉴定。考察、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豌豆种质资源丰富,水平分布广泛,垂直分布上限达海拔2000米,且类型多样;据不同方法可分成2个变种、组群或类型。经初步筛选,发现了一些优良种质资源,如高蛋白资源,矮秆资源等。当前对这批资源的利用宜从3方面着手,即提纯复壮综合性状好的地方品种直接用于生产、发展以城郊为主体的蔬菜豌豆生产以及利用优良基因资源促进豌豆育种。性状评价结果,该地区豌豆地方品种的主要性状都不很理想,应尽快改良和更换;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豌豆资源产量因素间的关系,提出了育种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