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定义、现状及特点,总结了其对农村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就其影响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地研究和访谈调查发现,在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强关系力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弱关系力量假设只有在人力资本有一定积累时才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分析了强关系作为转轨时期农民工市场进入方式的主要原因,探讨了有效利用弱关系、拓展劳动力进入市场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出现并日益严重,主要原因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本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大,在向工业大国转变的过程中自然就会产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二是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结果。为此应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解决:提高农村的社会福利,大力推广农村社会保险;大力拓展农村产业保险事业;在农村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提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淮安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策,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数降低了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和农业经济效益,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发展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由于受工农、城乡巨大的利益差距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现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目前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制度障碍、自身素质等多种因素造成。一、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云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6-27,3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正随着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向前发展,并呈现各种特征。在转移过程中,起到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等作用,但是在转移方式、体制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该文就如何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进行思考,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首先,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人群、地域、职业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2005—2015年统计数据做出计量分析,得出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从事非农业劳动的预期收入、农村居民的人均收益、农村居民受教育情况、农村机械化程度、城市就业机会各影响因子之间的线性关系。最后,按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存在和移动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的。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规模、速度都呈下降趋势。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把人口数量优势变为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找出合理转移及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大、素质低,且转移速度缓慢。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首先,第三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与第二产业相比,在同等数额的投资下,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其次,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对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要求相对来说不像第二产业那么高,这与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状况和特点相吻合。再次,第三产业受客观环境的…  相似文献   

12.
王保 《云南农业》2014,(6):64-65
简述石屏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特点,通过对因素分析,采取多种促进转移对策,全面推进石屏县农村劳务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结合马龙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领导,搞好宣传,发展地方经济,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同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而农村劳动力每年以10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加之农业生产投入的增加和生产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维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亿,普遍存在隐形失业现象,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耍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成绩巨大。但农村相对发展较慢,人多地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日显突出,如何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如何合理转移这些劳动力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文 《农技服务》2010,27(6):798-79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而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1.农村人口多,富余劳动力规模巨大我国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约70%在农村。近20年来,农村耕地每年以33.3万hm2左右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意义,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后遗症"的解决对策: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吸引优质劳动力就近工作;不断完善农村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预防"与"治疗"并举,宏观控制"城市病"的发生和发展;鼓励具有特殊文化的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城市农村双向努力,缓和"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