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棉花播种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烂种、烂芽、烂根、烂茎现象,病情严重时造成棉苗枯死,病轻的也使棉苗生长缓慢,开花晚,结桃少,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棉花苗期病害可分为两类:一是地下根部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和红腐病;二是地上叶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斑病、轮纹病、炭疽病等。以棉苗根病为主。1三种棉苗根病的发病症状和传播途径1.1发病症状。立枯病引起发病的是一种立枯丝核菌,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极少数潜伏在棉子内外。播种后开始侵害种芽,出苗后主要侵害近地面的幼茎基部,出现黄褐色病斑,严重时茎周呈黑褐色,直至倒伏枯死。炭疽…  相似文献   

2.
随着B t棉的大面积推广,覆膜面积迅速扩大,播种期提前,临清市近几年棉苗病害表现发生偏重,影响了棉花壮苗早发、产量及品质的提高。1苗病类型及症状临清市棉田发生的苗病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3种类型。立枯病可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后幼茎基部产生褐斑,后扩大凹陷、腐烂,严重时扩展到茎的四周,病部缢缩,棉苗枯死;子叶开始时产生不规则斑点,后破裂成穿孔。炭疽病可造成烂芽;茎基部产生红色纵裂条痕,然后扩大为棱形病斑,重者幼苗枯死,子叶病斑多呈半圆形,边缘红褐色。红腐病也可造成烂芽;出土棉苗根部受害,先从根尖变黄,逐渐扩至全根,…  相似文献   

3.
敦煌市棉花苗期主要病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敦煌市的传统产业 ,由于受市场影响 ,棉花连作比较严重 ,一般连作 4~ 6年 ,有的地块甚至达 1 0年左右 ,而且近几年棉花播种后阴天多、气温低 ,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 ,导致苗期病害发生严重 ,死苗。往年该市棉苗死亡率在 1 .2 %左右 ,较重年份达 4%以上 ,较重地块达到 1 2 .4%。危害棉花苗期的主要病害是棉苗立枯病 ,且常与棉苗炭疽病、红腐病混发。1主要症状棉花播种后至出苗前若遭病菌侵害 ,就会烂种、烂芽 ,不能正常出苗。出苗后半月内也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 ,其症状为棉苗接近土表的根茎部出现黄褐色斑点 ,后呈长条状褐色凹…  相似文献   

4.
杨磊 《江西棉花》1997,(2):32-33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是植棉史上的一次重大改进,但是,在棉花育苗时能保证苗体质量,而在移栽后,棉苗却不能迅速生长,出现红茎到顶,叶片黄枯状态,亦即出现了僵苗现象。缓苗期延长,有的是部分棉苗出现,而有的是在整个棉田中出现,这样不但没达到早熟、增产的目的,反而还会出现减产、减收的现象。1.僵苗的成因分析移栽后出现僵苗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l.l病虫危害移栽前,棉苗在苗床就受到了苗病(立枯病等)和棉蓟马、蚜虫、官鳝象等害虫的危害,而没有及时防治,或移栽后,棉苗受到病虫的为害,造成了棉苗出现生理障碍…  相似文献   

5.
棉苗炭疽病、立枯病等的发生危害,是影响我省棉花一播全苗、早搭丰产架的主要矛盾。常年因这两种病害造成的死苗率为10%左右,若遇上久雨低温,部分棉地高达50%以上。为了控制苗病的发生,减少其危害损失,我们对种衣剂1号、粉锈宁等新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 ,随着玉米及麦、棉等间作面积的不断扩大 ,玉米螟对棉花的为害也日益严重 ,玉米螟已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因此 ,棉田防治玉米螟已是当务之急。1为害症状1 .1对棉株的为害。玉米螟为害棉株时 ,幼虫先在嫩头下或上部叶片的叶柄基部或赘芽处蛀入 ,使嫩头或叶片凋萎下垂 ,有的被害嫩头和叶柄因蛀空而折断。1 .2对棉铃的为害。玉米螟幼虫常蛀入棉铃为害。为害时多在青铃中部钻入。幼铃被害后自然脱落 ,大棉铃受害后虽不脱落 ,但铃内纤维多被食去 ,同时蛀孔内外排有大量湿润的虫粪 ,易招致病菌的侵入感染而烂铃。2防治对…  相似文献   

7.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 ,移栽后由于棉苗自身素质、气候、土壤等因素影响 ,常会出现僵苗迟发或僵苗不发现象 ,严重影响棉苗生长及最终产量。现将几种僵苗类型与预防措施介绍如下。1冷害型主要发生在寒潮期间移栽的棉苗 ,一般连片发生 ,棉苗青黑色、生长点下陷 ,子叶脱落 ,属突发性生理症状。待冷空气过后 ,才能逐步恢复生长。俗称“伤风苗”。预防措施 :1 )注意天气预报 ,杜绝低温阴雨天移栽 ;2 )采用地膜覆盖移栽 ,提高地温 ;3)深沟抬田 ,防水降渍 ;4)未覆膜移栽棉田栽后应及时中耕松土 ;5 )对受僵棉苗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促其生长。2肥害型俗称…  相似文献   

8.
棉苗立枯病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是引起土传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在我国棉区发生普遍,寄主范围甚广。我国对R.solani引起的棉苗立枯病进行  相似文献   

9.
异常苗情是指由于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棉株长势、长相不正常的苗情。由于异常苗情具有偶发性(不常见)、多样性(不同原因造成的棉株形态不同)的特点,因此给苗情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1药害1.1缩节胺药害。症状:叶色深绿、叶片变厚、畸形;裂片变宽或变窄、皱缩;主茎节间短。措施:及时喷施浓度为20mg·kg-1的赤霉素溶液,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棉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1.2氟乐灵药害。症状:急性中毒时,出苗后子叶肥大,子叶节粗短,生长点短,真叶不伸出,慢性中毒时,主茎近地面处膨大、易断。措施:急性中毒时,喷施浓度为20mg·kg-1的赤霉素溶液;慢…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棉花》2007,29(1):38-39
棉花苗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立枯病、褐斑病、红腐病等,其中炭疽病和立枯病发生比较常见,对棉苗的危害也最严重.  相似文献   

11.
棉花常见除草剂药害的产生及补救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一些农民由于缺乏除草剂使用知识 ,在用药过程中因使用技术、药剂、土壤、气候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农作物药害 ,给广大棉农带来较大的损失。1除草剂药害的种类按作用机理可分为触杀性类型和内吸性类型的药害 ,触杀性药害如克无踪、百草枯等 ,一般在施药后几小时到几天就表现症状 ,表现为植株叶片烫伤 ,成水渍状或出现枯斑、条纹、变色、缢缩、焦枯、植株枯萎等 ;内吸性药害如 2 ,4- D丁酯、乙草胺、氟乐灵等 ,施药较长时间才表现症状 ,主要症状为畸形、叶肉增后、叶色浓绿、叶形皱缩、形成肿瘤等 ,严…  相似文献   

12.
利用50%的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在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以探讨乙草胺对春夏播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药害表现情况,以便为玉米育种、制种单位和玉米大田生产提供参考.试验表明:乙草胺对春夏播杂交种及自交系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良好,但对春播自交系在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产生药害而出现死苗现象.夏播自交系和春播杂交种也会产生轻微药害,夏播杂交种施用乙草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田截形叶螨的发生为害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疆柳沟灌区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玉米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棉田广泛种植玉米诱集带,使截形叶螨(玉米叶螨的一种)成为为害棉花的害螨。2005年,截形叶螨在该灌区棉田已开始普遍发生为害。1特征特性截形叶螨雌成虫椭圆形,雄成虫呈倒梨形,体色夏秋两季都为深红色或锈红色,在棉田中较易与其它叶螨种类区别和辨认。截形叶螨以成、若螨在寄主叶背组织刺吸汁液,被害处正面呈现黄白色失绿斑点,危害严重时,玉米叶片完全变白、干枯,棉花叶片则变红干枯。2为害特点及症状2.1为害症状较隐蔽。据观察截形叶螨在棉田中为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草甘膦胁迫对茶树生长及莽草酸代谢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考察草甘膦对茶苗的表观药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叶片中的非挥发性代谢物进行非靶向分析,并对叶片中的莽草酸和草甘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高剂量草甘膦(200 mg·L-1)处理组茶苗出现药害特征,而低剂量草甘膦(50 mg·L-1)处理组和对照组茶苗未出现表观药害。质谱检测和统计学分析表明,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途径代谢物的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莽草酸是主要的差异代谢物之一。在试验期内(0~21 d),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积累量与草甘膦的吸收量和作用时间高度正相关,当草甘膦吸收量达到28 mg·kg-1以上时,茶树的莽草酸代谢受到明显抑制,导致叶片中莽草酸大量积累,与对照组相比,发生药害的茶树叶片中莽草酸的含量约高16倍。本研究表明莽草酸是茶树响应草甘膦胁迫的主要代谢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棉田喷施2,4-D丁酯药害特点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棉花是冀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左右。近几年随着除草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部分棉田出现了药害,叶片呈鸡爪状,受害轻的新生叶片可恢复正常;受害重的,新生叶片逐渐由鸡爪状变为柳条叶状,受害棉株花朵脱落率低,但棉铃很小或不结铃,棉花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给棉农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进行了相应的试验研究。1病因诊断为了明确验证产生这种药害症状的原因,2003年在冀州镇郭庄村进行了模拟药害试验。6月21日在棉田取连续12株棉株,分别用0.0005%、0.001%的2,4-D丁酯药液处理6株,以未喷药棉田为对照。1.1药害症…  相似文献   

16.
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分化及其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块创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了不同寄主来源的串珠镰孢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接种棉苗后均可引起发病,但不同菌株所致病斑的平均直径有显著差异,提示串珠镰孢菌株间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存在明显的分化,来自棉花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强,来自玉米和水稻的菌株对棉苗叶片的致病力较弱;即使来自相同寄主的菌株间致病力也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差异与菌株地域来源无明显相关。以菌株Fm1、Fm19和Fm31为亲本,采用同样的接种法测定了串珠镰孢对棉苗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串珠镰孢对棉苗的致病力在单分生孢子后代能连续两代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有优良的抗性,但在棉花生育中后期多种病害发生严重。为控制棉花中后期病害发生,笔者对本市棉田进行了调查研究。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花褐斑病、棉花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2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枯萎病。发病时剖视棉株茎秆可见茎内有褐色条纹,破坏输送水分的维管束组织,使根部吸收的水分不能向上输送,造成叶片萎蔫或黄化至全株枯死。枯萎病菌主要在种子…  相似文献   

18.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长季后期的常见病,其危害很大,现已成为葡萄生产中最主要的病害之三葡萄霜霉病的症状葡萄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侵染新稍、果柄、花梗、果实等.叶片发病,初期呈现半透明油质状小斑点,后扩展为黄褐色大班.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即为病菌的抱囊梗和抱子囊.病班最后变揭干枯,叶片早落.其他部位发病症状也同叶片相近,病部激凹陷.幼果染病后,油部褪色,变硬下陷,并生白色霜状零层,随即皱缩脱落.果实着色以后,就不再受浸染,但病果含糖量降低,品质变劣,易脱落.2发病规律此病一般在6月份发病,…  相似文献   

19.
棉田病、虫、草为害严重,需用多种化学药剂防治,因使用技术、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药害频频发生。现将常用药剂的药害症状、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述,旨在减少和尽量避免该类事故的发生。1土壤除草剂1.1乙草胺。该药剂如超过用量或药后遇低温高湿很易产生药害。主要症状有3种  相似文献   

20.
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1症状该病主要为害茉莉中上部成熟叶片,嫩梢、枝干及花蕾有时也发生。叶片上病斑最初从叶尖或叶缘始发,形成褐色的"V"字或半圆形病斑,后期病斑上有许多小黑点,潮湿时产生粉红色的黏稠物(图1~图3)。枝干上病斑初为浅褐色,扩展后呈灰白色不规则形斑块,并包围枝干,病斑有时达4.0cm,枝上嫩梢、叶片枯萎死亡。2病原茉莉炭疽病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引起的。茉莉炭疽菌的分生孢子盘圆形或椭圆形,刚毛黑褐色或无,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大小15.1~19.8μm×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