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取绣球绣线菊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获得了正常健康的再生植株。研究中通过对外植体灭菌时间的筛选,以及对绣球绣线菊初代、继代和壮苗生根培养基的筛选进行研究,建立了较为适宜的绣球绣线菊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以0.1%HgCl2灭菌8min可以达到较好的外植体灭菌效果。初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BA0.5mg/L+NAA0.5mg/L;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适宜的壮苗生根组合培养基是1/2MS+BA0.3mg/L+IBA0.5mg/L,生根状况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
18种绣线菊苗期抗寒性评价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慧民  仉茜  苏青  刘计璇  车代弟 《园艺学报》2014,41(12):2427-2436
以18种(品种)不同地理分布及不同抗寒力的绣线菊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露地自然低温下的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模型、Logistic方程计算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通过测定冰冻处理枝条电导率计算其半致死温度,根据生理指标隶属函数值和半致死温度确定其抗寒力。结果表明,华北绣线菊、土庄绣线菊、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绢毛绣线菊、金丝桃叶绣线菊、三裂绣线菊抗寒力最强;毛果绣线菊、石棒绣线菊、柳叶绣线菊抗寒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6种绣线菊属植物叶片含水量、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耐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6种供试品种的耐旱性排序如下: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柳叶绣线菊>毛果绣线菊>珍珠梅>金山绣线菊。  相似文献   

4.
刘计璇  胡冰  仉茜  苏青  张娇  刘慧民 《园艺学报》2015,42(5):917-923
以抗旱力弱的毛果绣线菊与抗旱力强的华北绣线菊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在测定其光合作用变化的基础上,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两种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两种绣线菊光合能力降低,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降低,说明利用弱光能力提高,华北绣线菊适应弱光环境的能力强于毛果绣线菊。不同水平干旱处理分别鉴定出涉及能量代谢与运输的相关蛋白20种。干旱胁迫下毛果绣线菊中卡尔文循环途径相关酶、光系统Ⅱ中多数放氧复合蛋白和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的酶发生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华北绣线菊中参与卡尔文循环代谢相关酶、PSⅠ中反应中心蛋白和参与光合电子传递的蛋白、PSⅡ中捕光色素复合蛋白、参与光合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的蛋白发生明显的上调和下调表达。干旱胁迫使抗旱力不同的毛果绣线菊和华北绣线菊光合作用相关蛋白均受到影响,毛果绣线菊中多是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华北绣线菊中多是能量运输相关蛋白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17种绣线菊核型特征及核型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7种(品种)绣线菊为材料,利用改良去壁低渗法分析染色体特征并作相关性和聚类分析,探讨核型特征与种间进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绣线菊染色体数稳定,为2n=18和2n=36,染色体基数为9,主要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组成。绒毛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楔叶绣线菊染色体中有随体结构;核型类型为1A、1B、2B,染色体平均臂比范围为1.26~1.64,最长与最短染色体比值范围为1.67~3.51,着丝点指数范围为38.96%~44.26%,核型不对称系数范围为56.14%~60.69%;按核型不对称系数从高到低排序其进化程度,石棒绣线菊、绒毛绣线菊和楔叶绣线菊等进化程度高,珍珠绣线菊、石蚕叶绣线菊和三亚绣线菊等进化程度低;核型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为核型不对称系数平均臂比臂比大于2的比率染色体最长/最短值核型类型着丝点指数均值;17种绣线菊核型参数在种间存在差异,可作为绣线菊属植物分类依据;核型特征聚类分析将17种绣线菊分为4组。  相似文献   

6.
以抗寒力不同的毛果绣线菊与金山绣线菊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下光合特性的变化,利用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建立两种绣线菊低温下光合作用蛋白的表达图谱,并鉴定光合作用蛋白种类,探讨两种绣线菊对低温锻炼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下两种绣线菊的光合能力下降,利用弱光的能力增强,利用强光的能力降低,抗寒能力较强的毛果绣线菊利用弱光能力强于抗寒能力较弱的金山绣线菊。在不同低温水平下分别鉴定出涉及能量代谢与运输的光合作用蛋白共17种,低温下金山绣线菊中参与卡尔文循环、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和光合磷酸化的酶显著上调和下调表达,毛果绣线菊中仅参与卡尔文循环的酶和参与PSⅡ光合电子传递的蛋白明显上调和下调表达;低温使两种绣线菊光合作用均受到影响,金山绣线菊光合作用蛋白在低温下的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在对上海辰山植物园绣球专类园建设前的现状分析基础上,介绍了绣球专类园的建设过程,综合科学性、景观效果及科普功能发挥3个方面的需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地形营造和种植分区,以大叶绣球、圆锥绣球、栎叶绣球和乔木绣球四大类观赏种类为景观展示的内容,并以大叶绣球的不同花色进行重点展示。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绣线菊属植物资源概况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绣线菊属植物资源丰富,是该属的现代分布和分化中心。介绍西南地区绣线菊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对主要种类进行归纳分析,并推荐一些优良的绣线菊植物种类;介绍常用种类及其优良性状、园林应用状况,阐述绣线菊属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欧系绣球高大华丽,日系绣球娇小唯美;重瓣绣球密集奢华,魔幻绣球复古怀旧。有些品种极其相近,有些细节和养护有所不同,有些经典无可替代,有些新品不必盲目跟风。居家养绣球,怎么选?糖糖从花型、花色、株型等品种细节和养护特点上为你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10.
珍珠绣线菊为蔷薇科,绣线菊属,原产我国华北地区,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江南各省.山东、陕西等地也有栽培,日本也有分布.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于1984从辽宁省熊岳植物园引种珍珠绣线菊,经过十几年的引种、栽培,驯化研究,试验证明珍珠绣线菊是东北地区、观花、观叶、观株形于一身的优良的花灌木.  相似文献   

11.
沈敏东  邱森  邱士明 《花卉》2009,(11):20-21
绣球荚莲(Viburnum macrocepbalum),别名木绣球、大绣球,忍冬科荚蒾属,产于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中国绣球属植物资源的分类与亲缘关系研究进展,总结了绣球属野生资源分布情况,梳理了绣球属植物品种选育及市场应用现状,分析了绣球属植物在栽培应用方面已取得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中国绣球属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工作的重点,以期为中国绣球属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绣球菌(Sparassis crispa(Wulf.)Fr.),又名绣球菇,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它在食用菌中仅次于冬虫夏草、羊肚菌、块菌等珍品。绣球菌在西欧各国极为畅销,价格相当昂贵,在日本、韩国绣球菌每千克售价相当于人民币2000多元,但产品很少,不易买到。  相似文献   

14.
<正>八仙花(Hydrangea macrophylla Thunb.)又称变色绣球、紫绣球、草绣球,虎耳草科八仙花属灌木,叶片翠绿,花色鲜艳,观赏期长,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5.
绣线菊18份材料观赏性状与RAPD标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8个RAPD标记,通过关联作图对18份绣线菊(Spiraea L.)材料的基因组进行扫描,分析其群体结构,进行28个观赏性状观测值与标记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8份绣线菊材料可分为6个亚群;全群体共有23个标记与16个观赏性状关联,其中5个标记同时与2个或多个性状关联;发掘出观赏性状优异关联标记7条(s5-2、s152-6、s1216-1等)及其载体品种,这些标记与观赏性状中的花期(s5-2等2个)、彩叶期(s1049-9等2个)、开花生物学特征(s22-1等7个)、花色(s103-9等3个)、花瓣形态(s22-7)等性状关联;载体品种包括‘金焰’绣线菊、‘金山’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及石蚕叶绣线菊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广普及无公害苹果害虫物理防治技术,针对苹果园中的有翅型绣线菊蚜,进行了2种颜色粘虫板在不同挂板方式下诱杀绣线菊蚜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显著好于蓝色粘虫板;粘虫板的悬挂方向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影响不大,对于黄色粘虫板来说,平行于栽植行挂板方向的诱捕效果略好于垂直于栽植行挂板方向;不同挂板高度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存在较大影响,黄色粘虫板与蓝色粘虫板均在挂板高度达到150 cm时诱捕效果最佳;不同挂板密度对绣线菊蚜的诱捕效果存在一定的影响,2种颜色粘虫板均表现出每667 m~2中高密度挂板处理相对于低密度处理诱捕的绣线菊蚜成虫数量更多,而在挂板后期当每667 m~2挂板密度为40张时,平均每板诱杀绣线菊蚜成虫数量最多。综上,针对高纺锤形苹果园中绣线菊蚜的粘虫板诱杀防治,选择黄色粘虫板,并设置平行于栽植行的挂板方向、150 cm的挂板高度以及每667 m~2挂板密度40张时,能够取得最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绣球文化是壮族的特色民族文化,象征着爱情美满、吉庆祥瑞、民族团结。文章阐述广场建设中绣球文化应用的意义,提出绣球广场设计原则,进而论述如何将绣球文化融入到靖西旧州入口广场景观设计中,创造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8.
窦剑 《花卉》2022,(21)
‘马里斯丁香色’绣球Hydrangea macrophylla‘Mariesii Lilacina’是一个古老的绣球园艺栽培品种。19世纪后期,英国植物学家、植物猎人查尔斯·马里斯(Charles Maries)受雇前往日本采集耐寒的植物种类,‘马里斯丁香色’绣球正是从他带回英国的绣球中后续通过实生选种获得。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1)
<正>绣球菌又名对花菌、干巴菌、椰菜菌、白绣球花。绣球菌是名贵的食用菌之一,其香味宜人、肉质脆嫩、口感佳,被美食家公认为菌中食味较好的山珍,并且营养丰富,其中绣球菌素对肿瘤有抑制作用。绣球菌原为野生珍稀菇菌,福建省古田县名贵珍稀食药用菌驯化中试基地经十年驯化研究,掌握了绣球菌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1绣球菌的生物学特性1.1温度要求绣球菌属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0~26℃。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8~25℃,菌体肥厚、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20.
正野生的绣球菇仅可在海拔1 000米左右的松树林里找到,非常稀少。而如今,绣球菇在福州已实现工厂化量产。在厦门航空国际航线头等舱、迪拜棕榈岛华尔道夫酒店西餐厅等地,绣球菇成为了养生膳食"新贵"。成熟的绣球菇个体高15厘米左右,培育时间需要280天。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完成对野生绣球菇的驯化,掌握了标准化生产绣球菇的整套工艺。2012年,福建容益菌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