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RC)是一类没有明显家族遗传倾向,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使发现复杂疾病潜在的生物标识物成为可能。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以及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已经从全基因组范围内确定了大量肿瘤易感基因以及其后天突变标识物。本文对近年来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遗传标识物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组织培养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改良植物品种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也是植物组培在所有其它应用领域的一大难题。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遗传基础包括染色体变异、转座子活化、DNA甲基化状态改变、基因突变和DNA重复序列的改变等,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不是孤立地作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起源。在影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主要因素中,外植体脱分化的细胞分裂方式、培养基的生长调节物质、培养物经受氧化胁迫水平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其中外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是最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本综述,在减少组培过程中无性系变异方面,建议深入了解生长调节物质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遗传基础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尝试无性系变异防控办法。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中国荷斯坦牛、鲁西黄牛、渤海黑牛为研究对象,利用CRS-PCR、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检测了GlyCAM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首次发现在牛GlyCAM1基因外显子3的第2081(A/C)和内含子3的2417(C/T)位点存在突变,两位点在3个牛群中的等位基因频率A/B分别为0.7525/0.2475、0.6112/0.3888、0.3375/0.6625; 0.9046/0.0954、0.8383/0.1617、0.7875/0.2125;经过χ2适合性检验, 3种牛群在内含子3的突变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在外显子3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但中国荷斯坦牛的突变在此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4.
转Bt基因抗虫棉R19品系的棉铃虫抗性表现及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转Bt基因抗虫棉R19品系对棉铃虫有明显的抗性。饲喂5个抗虫棉株系盛花期叶片5天后,初孵棉铃虫幼虫的死亡率为56.7%对照泗棉3号和太193两个常规推广品种初孵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21.1%和18.4%转Bt基因抗虫棉R19叶片能显著延缓棉铃虫的发育进程,饲喂R19叶片5天后,存活幼虫以2龄早为主;饲喂泗棉3天叶片5天后,存活幼虫以3龄虫为主。R19盛花期对棉铃虫的抗性可能受一对显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使sMdCAX1基因能在苹果中高效表达,改善苹果对Ca~(2+)吸收转运的能力,本研究构建了sMdCAX1植物超表达载体并将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长富6号苹果中。根据MdCAX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长富6号中克隆MdCAX1基因,通过PCR方法截除编码MdCAX1基因的N末端序列,获得sMdCAX1片段。利用重叠PCR方法将sMdCAX1序列中的SacI位点进行定点突变,并在序列两端分别添加BamHI和SacI酶切位点,获得长度为1272bp的突变序列sMd1+2Mu。利用BamHI和SacI双酶切sMd1+2Mu和植物表达载体pYH4215,目的片段经回收、连接、转化和筛选,获得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YH4215-sMd1,并将该载体转化农杆菌菌株EHA105。以长富6号无菌试管苗叶片为受体,进行遗传转化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经鉴定,有6个株系呈GUS染色阳性,其中2个株系呈PCR阳性。进一步对PCR鉴定阳性的株系进行RT-PCR分析,表明sMdCAX1基因在这2个株系中得到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苹果MdCAX1基因的功能和通过转基因方法提高苹果果实钙含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草莓品种星都2号和全明星的无菌苗叶盘和叶柄基部为外植体,采用携带美洲拟鲽编码pre、pro和mature 3种抗冻蛋白(AFP)基因的双元载体系统的根癌农杆菌进行转化,获得7个Km抗性株系。PCR扩增及PCR-Southern杂交检测6个株系呈阳性,结果表明,编码pre、pro和mature的AFP基因分别整合到了星都2号和全明星染色体DNA中,其中获得pre、pro和mature转星都2号株系各1个,转化率分别为1.56%、1.49%、1.67%;mature基因转全明星株系3个,转化率为4.05%.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我国西南地区绵羊(Ovis areis)群体研究的报道较少,为探究我国西南地区绵羊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演进历史,本研究利用Oligo 6.0软件设计引物对8个地方绵羊群体和2个引入品种群体183只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ochrome,Cytb)基因全长进行测序,并利用MEGA 5.2、DnaSP 5、Phylip 3.695和Network 4.0等软件对其群体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所发现的153个多态位点共确定了62种单倍型;10个绵羊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度为0.792;平均核苷酸多样度为0.002 4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5.054.10个群体的核苷酸多样度(nucleotide diversity,Pi)差异较大,变化范围为0.001 28~0.006 55,核苷酸多样度最大和最小的群体分别为以贵德黑裘皮羊(0.006 55)和昭通绵羊(0.001 28);单倍型多样度(haplotype diversity,Hd)最高和最低的群体分别是西藏羊(0.924)和腾冲绵羊(0.582),结果说明,云南3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其他几个绵羊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分子方差分析(analysis ofmolecular variance,AMOVA)分析结果说明,10个绵羊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13%,而87%为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两者比例悬殊,说明所选10个绵羊群体间的变异绝大部分来自群体内.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和网络系统分析显示本研究中绵羊群体至少可以分为3个支系,但是西南群体以支系A和支系B为主.本研究结果为制定我国西南地区绵羊保种方案以及合理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年生草本植物受到病原菌侵染时,体内的水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salicylic acid methyltransferase,SAMT)能将植物侵染部位产生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转化为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在SA信号转导和植物系统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多年生木本植物中SAMT基因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根据毛果杨(Populus trichocarpa)SAMT基因序列,设计了84K杨SAMT引物,利用Gateway克隆技术,在BP反应酶作用下,使带attB接头的SAMT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与入门载体pDONRTM222进行BP重组反应,将目的基因转入入门载体;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感受态细胞DH5α后提取的质粒用MLUI进行酶切,然后在LR酶作用下与超表达载体pMDC32进行LR重组反应,将SAMT转入表达载体,成功构建了SAMT的超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获得了SAMT超表达的84K杨转基因植株.为今后研究该基因在杨树抗溃疡病中的功能以及杨树在获得SAR和其他方面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研究该基因在其他多年生木本植物中的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EuFPS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对杜仲遗传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用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植物表达载体pSH737和含有目的基因的pUC-FPS,定向连接得到重组质粒pSH-FPS,将其导入农杆菌EHA105。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杜仲进行遗传转化,研究了卡那霉素(kanamycin,Km)浓度、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及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共培养时间等对杜仲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无菌苗苗龄15d的杜仲下胚轴,卡那霉素浓度50mg/L,农杆菌浓度OD600值0.3~0.6,侵染时间8min,侵染时菌体重悬液中添加50μmol/L乙酰丁香酮,共培养时间3d,抗性芽的获得率最高。对再生植株进行GUS检测发现有45%的植株呈阳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的多种因素的比较和探索后,建立了一种以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和稳定的甘蓝遗传转化系统。选择目前在生产上大量推广应用的6个优良甘蓝品种,用其无菌苗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经《农杆菌LBA4404(含质粒pBin-TI-19-2)感染,在含卡那霉素50mg/L的抗性培养基上筛选,80%的外植体表现出抗性,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成苗。每块愈伤组织最低成苗5株,最高可达22株。对部分抗性植株的总DNA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T-DNA上的CpTI基因已整合到甘蓝基因组中,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高达20%。通过抗小菜蛾实验发现,转基因植株未转基因植株有明显的抗性。  相似文献   

11.
复杂疾病大面积爆发使人们的生活健康面临着重大挑战。在这一环境下,遗传咨询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依据基因与环境互作共同影响个体健康的原理,咨询者在遗传咨询师的指导帮助下合理解决各种遗传学问题可以有效降低复杂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国内的遗传咨询发展尚处于萌芽期,随着遗传咨询在健康领域的地位上升,该技术在未来将会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和HMM(hidden markov model)工具,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全基因组Mt2.0数据中含有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结构的抗病基因进行了分析,包括NBS基因数量、类型、基因复制、物理位置分析和系统进化树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苜蓿全基因组中找到469个含有NBS结构的抗病基因,其中包括446个标准结构NBS基因、23个非标准结构NBS基因.通过对全基因组内标准NBS类型抗病基因进行物理位置和基因家族分析,发现苜蓿基因组中抗病基因存在明显的基因复制现象,基因的复制对苜蓿基因组中NBS类型抗病基因数量扩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法是目前玉米遗传转化的主流方法之一。目前,模式玉米种质幼胚的转化体系已程式化,且开发了新筛选基因和获得不含筛选基因转基因玉米的方法,但是大多数育种骨干自交系转化频率低和转化受体基本上是幼胚。从农杆菌、受体及培养条件多方面各种因素对问题进行分析,多数研究认为针对特定基因型和受体材料建立好的受体再生系统,结合高效率农杆菌转化体系,获得多目的基因聚合(无其它外源片段)的转基因玉米将是农杆菌介导玉米转化体系研究的最终目标。本文主要从农杆菌介导(转基因)法应用于玉米遗传转化的历史、现状、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同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糜子是最古老的驯化栽培作物之一,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效率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在北方旱作农业区特色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深入推动糜子农艺、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遗传解析,在介绍国内糜子遗传研究现状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综述了糜子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 3× 4不完全双列杂交 ,对 2个遗传背景不同组合 5个世代进行GAV株系接种鉴定结果表明 ,抗大麦黄矮病毒 (BYDV)遗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 ,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 ,遗传决定度为 90 %以上 ,狭义遗传力为 75 %~ 83% ;后代表型变异因亲本的遗传背景不同而异 ,其平均抗性和分离程度与父本抗性值及其变异系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怡凤  王继军    马理辉    连坡  马玲娜  温昕    岳辉 《水土保持研究》2023,30(3):470-476
[目的]明确“进则全胜”的生态经济学基础及其与水土保持的关系能够在已取得的水土流失治理成效上进一步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高质量治理。[方法]基于人类需求处于由生活发展需求后期向身心健康需求转化阶段的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需要,明确了“进则全胜”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融合发展等为“进则全胜”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及现实基础。通过明确“进则全胜”对水土保持的规制,揭示了“进”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过程,“胜”的要素规制水土流失的治理效果。[结果]水土保持与“进则全胜”两者相互促进,能够实现水土保持的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结论]该研究能够促进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推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表明玉米同源异形盒(homeobox)基因Knotted1(KN1)超量表达会导致转基因烟草、拟南芥和番茄等植物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提高转化效率。由于木本植物遗传转化困难,且毛果杨可作为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因此,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35S启动子驱动的玉米KN1(35S::KN1)基因导入毛果杨,并分析KN1基因表达对毛果杨再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及PCR分子鉴定,KN1基因已经成功导入毛果杨幼苗;KN1基因对毛果杨外植体愈伤诱导率影响不明显,但单个外植体芽诱导率比对照高0.96倍,毛果杨的再生频率明显提高;与移栽成活的野生对照植株相比,转化KN1基因植株出现叶片变小,叶色变深,在叶片边缘产生裂片,分枝增加,无顶端优势等特殊表型。本研究中KN1基因引起转化植株表型变化,因此在毛果杨的遗传转化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正向选择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8.
植物根结线虫病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连年加重,以轮作和化学农药为主的传统防治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以常规的抗性育种和表达外源蛋白为主的抗线虫转基因育种主要受限于抗性基因的匮乏。而近来RNA干扰技术的应用为抗线虫基因工程带来新的突破,通过构建RNA干扰载体,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寄生线虫重要基因的dsRNA或siRNA,并经口针取食被导入线虫体内,并引发线虫的系统性RNA干扰反应,导致其出现寄生、发育、代谢、运动等障碍甚至致死,从而使转基因植物实现对寄生线虫的抗性。本文综述了RNAi介导的抗根结线虫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探讨了这种新的策略的特点并展望了它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