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欣华 《福建农业》2014,(1):28-31
<正>针对城镇化进程中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政策户籍改革意见稿正在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受到社会高度关注。就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记者日前专访了公安部副部长黄明。黄明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现行户籍制度由于附加了各种复杂利益以及与土地制度关联,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迁徙,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成为造成社会不公平的突出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推进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从切实加快户籍改革立法、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制度、剥离户籍制度附加的各种利益、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行土地确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着手,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强调,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意见》同时要求,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扩大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8):149-150
我国的户籍制度形成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维持治安,提供户口信息,防止城市化过快发展等功能,但是,也存在着户籍改革缺乏合力、登记管理手段落后和立法滞后等弊端。新一轮的户籍制度改革对策要从统一思想、遵循改革基本原则、推动户籍管理规范化和信息化和完善立法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化与城乡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农家科技》2013,(12):100-103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刚刚落幕。针对广受关注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等八部委负责同志介绍《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公安部副部长黄明表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这一重大改革开始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改革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  相似文献   

9.
王沁  金丽馥 《湖北农业科学》2016,(21):5682-5685
从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演变进程、典型城市户籍制度改革尝试和户籍制度改革的经验启示中分析了市民化进程在户籍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阻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提出了应从财政制度、土地制度和城市接纳力等方面考虑构建市场化流动的资源配置体系和城乡、区域之间公正平等的一体化国民身份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有效支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依法保障公民权利,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意见》明确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发展目标: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  相似文献   

11.
比较分析了户籍改革的二元制度模式、一元制度模式、流动户口制度模式,认为一元制度模式既有实施的必要性又有操作的可行性。基于我国户籍改革的现实困境,提出实现户籍一元化的对策建议:(1)加快户籍管理立法;(2)在国家层面统筹推进户籍改革;(3)以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均等化为突破口;(4)变前置准入为后置积分的城市入籍思路;(5)推动"县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改变人口流动单向性。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以石狮市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例,就如何推进城乡户籍管理一元化,实现城市和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面覆盖等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与居住证相挂钩,构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健全社会改革配套制度等对策,以为加快城市化步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秦莹  王宁 《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97-298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游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身份和角色问题日益凸显,打破二元结构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该文认为户籍是制约农民工融入城市的瓶颈,也是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顽石。提出户籍制度改革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前提,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拥有城市户籍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象征,也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源泉,以期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问题成为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户籍制度改革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外来人口获取城镇公共服务较难、福利与户籍挂钩。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农民担心进城可能面临原有福利的损失、部分城市居民担心自己的福利水平会因为外来人口落户而下降、地方政府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扩大城市公共服务覆盖面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鉴于此,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财产权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计划经济为背景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中国户籍制度构筑了城市中国与乡土中国的分立壁垒。衍生在制度之上的各种特权与利益分配使得户籍制度改革错综复杂,也给现行城市化进程设置了重重障碍,延缓了城市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市发展的滞后,城市公共资源的有限,也构成了户籍制度改革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这种户籍制度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将城乡居民分别纳入两种不同的管理体系。这种划分绝不只是称谓的不同,而是意味着户籍背后所附着的各种地位、机会和福利待遇等的不同。近几年来,一些省市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统一为了"居民户口",但户籍背后的利益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二元户籍制度的本质并未根本改变。二元户籍制度是特定  相似文献   

17.
信息化建设下城乡统筹户籍改革新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周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072-14075,14089
在分析我国各地的户籍制度改革存在的标准设置不尽合理、相关配套措施未及时跟上等问题的基础上,以信息化为手段,系统研究了户籍改革的新路径,即加强土地、人口、教育、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进而更好地完成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18.
非农就业对农户土地退出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证分析法、多元Logistic回归法方法,从农户非农就业角度对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退出意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户主性别、年龄对农村土地退出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家庭非农就业人数比、家庭非农收入比对愿意退出土地的意愿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对不愿退出土地意愿影响不显著;户主受教育程度、非农就业时间和家庭人均土地对农村土地退出意愿影响并不显著.提出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进一步了解户籍制度改革、"转户"配套"流转"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明确农村土地退出的补偿标准及保障措施、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农村人口的基数大、农村与城市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等影响,户籍制度改革将继续深化,按一定的目标和步骤,坚持推进城镇化、以人为本、政策配套等原则,积极探索城乡统一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人口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王贵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122-20124
对农民工行使选取权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指出导致农民工选举权搁浅的原因是因为现行户籍制度的束缚、现行选举法的滞后性和不可操作性以及农民工自身参政意识的薄弱。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推进选举法的修改和完善、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农民工的参政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