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耐破度是烟叶物理特性中的一项,一般指烟叶在生产加工时破碎前的能承受的最大压力,广泛应用于评价烤烟和再造烟叶的加工性能。概述了烟叶耐破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分析了烟叶耐破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烟叶物理特性和烟叶化学成分的关系,介绍了耐破度在初烤烟叶和再造烟叶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旨在为今后研究提高烟叶耐破度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烤烟烟叶成熟度与烟叶品质的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烤烟烟叶成熟度概念出发,详细综述了烟叶成熟度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品质、感官品质、烟叶安全性等方面的关系,并对烟叶生产过程中如何保障烟叶成熟度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适用鲜烟叶田间最佳摘除数量和时期,采用下部叶摘除片数和时期、顶叶摘除片数和时期等4因素L9(34)正交试验和多指标模糊分析方法,研究了不适用鲜烟叶的田间消除处理方法对烤烟物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烟叶结构后,烤烟单叶重、含梗率、叶质重和平衡含水率增加;影响烤烟物理特性的主要因素是摘除下部叶片数;邵阳烟区稻田烤烟优化烟叶结构以打顶时摘除下部2片烟叶和倒数第1炉时摘除顶部烟叶1片为最佳。采用效果测度模型对烤烟物理特性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加权指数和法计算物理特性指数,寻找最优组合,使复杂问题简化。  相似文献   

4.
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烟草的研究现状及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烟叶的外观质量、物理特性、评吸质量、烟气与焦油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湘南烤烟的合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通过构建物理特性指数及引入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上部烟叶不同物理特性指标的效应不一致,种植密度主要影响开片度、单叶重和叶片厚度,施氮量主要影响单叶重、含梗率、叶片厚度,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主要影响开片度、含梗率;2种植密度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贡献率为29%左右,施氮量为33%左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为38%左右;3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和施氮量的减少,烤烟上部烟叶的物理特性指数增高;4湘南烤烟以种植密度18 195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的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6.
烤烟烟叶淀粉含量影响因素及其与烟叶质量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淀粉作为影响烤烟品质的重要因素,一直是烟草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国内外烤烟淀粉研究的现状以及国内烤烟存在的淀粉含量偏高问题,从生态环境、农艺措施等方面概括了烤烟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因素,综述了烤烟淀粉含量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以及感官质量评价之间的相关性,对当前降低烤烟淀粉含量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对组合相关技术构建降低淀粉含量的体系进行了探讨,对分子育种培育低淀粉含量烤烟品种以及烤烟淀粉生理方向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烟叶口感与烟叶质量评价指标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66个初烤烟叶样品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和物理性状,评价了其口感,并将口感与烟叶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物理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评价指标对烟叶口感的影响不同,对口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物理特性中的含梗率,化学成分中的钾含量,评吸质量中的评吸总分。结果也同时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在烟叶质量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2011~2012年在12个省份采集129份烟叶样品,检测其物理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烤烟产地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抗张强度、叶片厚度、填充值都有较大的影响;烤烟等级对烟叶的单叶重、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叶片厚度、填充值5项指标有较大的影响。由此得出,烤烟产地与烟叶物理特性关系更为密切;烟叶单叶重、厚度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以中间香型烤烟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烟叶柔软性的手摸感知和烟叶品质的定量测量,了解烟叶柔软性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化学成分及感官质量中各评价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烤烟烟叶柔软性与柔软度呈显著负相关。(2)烤烟烟叶柔软性与结构、成熟度、油分、色度、弹性、耐拉力、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细腻柔和度、余味、甜度都显著正相关;与叶片厚度、填充性、总氮、烟碱、刺激性、干燥感、烟气浓度和劲头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烤烟成熟度与烟叶质量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明军  余平  王发鹏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156-158,161
详述了研究烤烟成熟度的意义。国内外关于成熟度的判断标准,成熟度与烟叶发育、组织结构、生理生化、主要化学成分、物理特性、香气质量和安全性等相关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烟草叶质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许自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87-11489
从烟草叶质重的概念出发,介绍了我国主产烟区叶质重的平均表现,概述了农艺栽培与调控措施对烟草叶质重的影响,并分析了叶质重与物理特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江西烤烟柔软度的总体状况、烤烟柔软度与物理特性的关系和烤烟烟叶柔软度的适宜范围,采集了江西省18个主要植烟县2014年烤烟烟叶样品476份,测定分析了烟叶柔软度与烟叶物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烟叶柔软度范围是11.70~79.90 m N,烟叶柔软度在部位间差异显著,不同县际下部叶柔软度差异较大,中、上部叶柔软度保持较一致水平;柔软度各区间物理特性差异显著,各物理指标、烟叶物理特性总分与柔软度的回归方程均达到显著水平,回归方程决定系数为0.839~0.961,拟合度好,烟叶柔软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烟叶物理加工质量。烟叶柔软度在20~60 m N范围内烟叶物理加工特性最好,主要表现为烟叶含梗率较小、可用性好、叶面密度、拉力和平衡含水率适宜,符合优质烟叶加工性能;其次是60~70 m N区间,烟叶物理加工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宁乡烟区烤烟上部烟叶适宜采收成熟度,采用‘云烟87’设计低成熟度(M1)、中等成熟度(M2)、高成熟度(M3)3个处理,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采用η2值分析采收成熟度和叶位及其互作对烟叶物理特性的效应。结果表明,随上部烟叶采收时间推迟,烟叶的含梗率下降,叶片厚度增加。M2单叶重较M1、M3分别高7.64%和12.79%,叶片厚度分别高11.70%、-14.37%,含梗率分别高-4.54、1.33个百分点,平衡含水率分别高0.14、2.86个百分点,叶质重分别高14.59%、39.81%,物理特性指数分别高7.31%、7.01%。采收时间对上部烟叶物理特性的效应为35.04%,叶位为29.98%,采收时间和叶位互作为34.98%。采收成熟度对物理特性指标影响由大到小表现为叶质重>叶片厚度>含梗率>平衡含水率>单叶重。适宜采收成熟度的第13叶位外观特征为:叶面变黄70%~80%,茸毛大部分脱落,叶面有光泽,褶皱,有少许粘手感,主脉变白4/5,支脉变白1/2,叶缘卷曲起皱,叶尖下...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周丽娟  李文娟  朱聿振  梁晓琴  邓国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570-16572,16631
[目的]全面掌握云南烟区烟叶物理特性差异。[方法]选取云南2010、2011年不同产区不同品种上、中部1 058个烟叶样品进行物理特性指标系统分析评价,并探讨不同品种、不同产区烟叶样品物理特性质量的主要差异。[结果]云南地区烤烟上部烟叶各物理特性值的一般范围是:厚度0.109~0.229 mm,平衡含水率12.35%~16.22%,含梗率21.44%~35.31%,填充值2.43~4.37 cm3/g,叶面密度71.370~125.518 g/m2,抗张强度0.109~0.224 kN/m;中部烟叶一般范围是:厚度0.087~0.197 mm,平衡含水率12.47%~16.46%,含梗率24.93%~36.95%,填充值2.35~4.37 cm3/g,叶面密度52.995~107.127 g/m2,抗张强度0.099~0.205 kN/m。多数物理特性指标在测定的2年间相对稳定。品种差异比较方面,红大、K326、云85都表现出较显著的物理特性差异。不同产区间各物理特性值差异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正确定位生态区域种植规划下各个烟区烟叶质量特色以及中式卷烟差异化之烟叶原料差异化的特色定位特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留烤烟主根和改变移栽深度对烟叶生长、理化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大田试验,以移栽时保留主根作为主处理Ⅰ1,以移栽时去除主根作为主处理Ⅰ2,以移栽深度10 cm为副处理Ⅱ1,以移栽深度15 cm为副处理Ⅱ2。观察记录各处理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烤后烟叶理化指标、产量等,分析保留主根和移栽深度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保留主根和改变移栽深度处理烤烟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和经济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同一主处理下,移栽深度为10cm的处理好于15 cm处理;在同一副处理下,保留主根处理好于去除主根处理。[结论]保留主根对烟叶生长、理化特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较大,改变移栽深度的影响次之,二者互作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烟叶主要物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长云  袁有波  陈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75-7877
[目的]为了明确毕节地区各烟区的烟叶物理特性。[方法]通过对2005年毕节地区8县(市)烟叶主要物理性状的测定,分析了不同地点、颜色和等次间烟叶物理性状的差异,并对不同地点间烟叶物理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了烟叶物理性状间及其与海拔间的相关性。[结果]毕节地区各区烟叶物理性状均在较适中范围,综合物理性状表现较好;不同县(市)烟叶的物理性状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桔色烟的物理性状表现均优于柠色烟;不同等次间除含梗率外其余物理性状差异显著;主要物理性状间显著相关,海拔与单位叶面积重显著正相关;对不同区域烟叶综合物理性状聚类分析,可将毕节地区划为3个类型烟区。[结论]该研究为改进毕节地区的烟叶生产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球控制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湿度状况对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湿球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烟叶的烘烤质量。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38℃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6±0.5)℃、(35±0.5)℃、(36±0.5)℃;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42℃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7±0.5)℃、(37±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45℃或47℃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9±0.5)℃、(38±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54℃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40±0.5)℃、(39±0.5)℃、(39±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差异。[方法]通过研究同一生态环境下5个品种烤烟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物理特性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结果]5个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差异达显著水平,HB061品种表现较好,在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色度4个指标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常规化学成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显著,HB061的钾含量相对较高,还原糖、总糖、烟碱含量均在优质烟叶范围内,最符合优质卷烟的要求;物理特性方面,HB061在叶面密度、拉力、平衡含水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品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烟叶的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能提高曲靖烟叶质量、卷烟工业可用性和多样性,彰显曲靖烟叶特色的烤烟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集湖南烟区种植的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烟叶物理特性与主要化学指标间的关系在不同部位间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在物理特性的各项指标中,与中下部烟叶总糖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是长宽比,而上部烟叶则表现为叶片厚度。与中上部烟叶总氮、烟碱以及与下部烟叶烟碱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均是含梗率,与下部烟叶总氮含量关联程度较大的物理特性指标是叶长,双糖差、糖碱比、氮碱比在不同部位间的关联程度不同。叶片厚度是影响上部烟叶主要化学指标的重要因子,中下部烟叶的长宽比决定了烟株光合作用的强弱以及光合产物的累积量,从而间接反映出烤后烟叶品质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