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气温变化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严重威胁.利用1971—2018年西藏22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采用国际ETCCDI推荐的12种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西藏各极端气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8年,西藏地区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呈下降趋势,暖昼日...  相似文献   

2.
根据19602013年河套地区13个站点的每日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Morlet复数小波和R/S分析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54年里,河套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热指数(夏日、热夜、暖日和暖夜)均呈现上升趋势,冷指数(冰日、霜日、冷日和冷夜)均显著减少;河套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伴有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暖指数的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是河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发生的次数较多,在全年各月中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尤其是7月中旬;AO与NAO指数对河套地区冬春季(尤其是冬季)极端气温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1960~2013年河套地区13个站点的每日气象资料,应用线性拟合及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主成分分析法、Morlet复数小波和R/S分析等方法对WMO发布的10种极端气温指数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结果表明:在近54年里,河套地区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热指数(夏日、热夜、暖日和暖夜)均呈现上升趋势,冷指数(冰日、霜日、冷日和冷夜)均显著减少;河套地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伴有突变现象,突变发生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暖指数的上升和冬季气温升高是河套地区全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原因;极端高温事件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发生的次数较多,在全年各月中以7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尤其是7月中旬;AO与NAO指数对河套地区冬春季(尤其是冬季)极端气温指数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用1959—2016年华南地区72个地面气象站点逐日气温数据,计算了研究区16种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1959—2016年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研究区极端气温指数的因子,及其与年平均气温、地理位置和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关系,并预测了未来研究区域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9年以来,研究区气温日较差(DTR)和极端冷事件(FD、ID、TN10p、TX10p、CSDI)呈下降趋势;生物生长季(GSL)、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和气温极值指数(TXx、TNx、TXn、TNn)呈明显增加趋势.从年代际尺度来看,1960s(19世纪60年代,以下以此类推)以来,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与其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空间尺度来看,气温日较差(DTR)和极端冷事件(FD、ID、TN10p、TX10p、CSDI)气候倾向率小于0的站点比例分别为85%、99%、100%、99%、90%、93%,仅有个别站点存在下降趋势,零星分布在沿海地区.生物生长季(GSL)增加的站点共有55个,但其显著性水平较低;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气候倾向率大于0且通过显著性检验站点分别为20、58、68、48、29个,增加趋势明显.气温极值指数(TXx、TNx、TXn、TNn)也呈增加趋势,仅沿海地区个别站点呈下降趋势.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5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49%,其中公共因子1方差贡献率为44.72%,反映了极端气温事件与极端热事件的相关性很强.相关分析表明,极端热事件(SU、TR、TN90p、TX90p、WSDI)能很好地指示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并且其他极端气温指数之间也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极端气温指数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地理位置依赖性.此外,大尺度环流分析表明,ENSO异常变化与华南地区极端气温关系密切,南海副高强度指数(SCSSHII)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WPSHII)对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具有明显贡献.R/S分析法表明,研究区极端气温事件表现为强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的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6.
基于汉中1955~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实测数据,利用RClimDex软件计算了11项极端气温指数,运用线性拟合、Mann-Kendall法分析了汉中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60年汉中增温趋势明显,极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以0.06℃/10 a、0.45℃/10 a趋势增加;(2)夏日日数、热夜日数、暖日日数、暖夜日数、作物生长期分别以2.91 d/10 a、3.31 d/10 a、0.67 d/10 a、2.66 d/10 a、3.89 d/10 a的趋势增加;(3)霜冻日数、冷日日数、冷夜日数和气温日较差分别以-4.41 d/10 a、-0.57 d/10 a、-1.93 d/10 a、-0.15℃/10 a的趋势减少;(4)汉中各极端气温指数突变年不一,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至7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叶。  相似文献   

7.
近40年来福建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福建省近40年来的逐月气温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福建省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近40年来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1)福建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月极端最低温度升高速度远大于月极端最高温度;(2)月极端高温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深刻,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地、河谷区为极端高温高值分布区,山带高海拔区及沿海岛屿为极端最高温度低值区;(3)月极端最低温度由东南向两北递减,东南沿海岛屿为其高值区;(4)月极端最高温趋势大致以闽中大山脉为界,西北显示不明显下降趋势,东南显示显著升高趋势,其中东南沿海福州、漳州、福鼎、长汀为趋势增强中心;(5)月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显示升高趋势,以河谷、盆地为趋势增强中心,倾斜度值向周围递减.  相似文献   

8.
选用利川市气象站1961-2010年逐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线性分析等方法,分析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川近50年来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弱增温趋势,增温不明显;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增温明显;极端气温差趋于缓和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明极端气温指数时空变化特征,为遵义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遵义市所辖13个县(市、区)1960-2015年最高、最低气温日数据,通过线性倾向估计及偏相关分析方法,研究遵义市整体区域及其各县(市、区)冰冻日数(ID)、霜冻日数(FD)、夏天日数(SU)、热夜日数(TR)、冷日指数(...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南方湿热山区典型流域(韩江)的极端气候事件变化规律和趋势,利用中国气象数据服务共享网和广东省气象局提供的韩江流域及附近13个台站1965—2014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的日数据资料,通过RClimDex极端气候指数计算软件、IDW空间插值、R/S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了与植被生长水热条件、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指标。结果表明:1)韩江流域极端高温事件增多,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气温存在变暖趋势,极端持续指数与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很好的一致性;2)过去50年极端降水指数均有所增加但变化趋势不显著,极端降水表征量级的指数相对表征强度的指数增加速率更快;3)各极端降水指数表现出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但整体上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递减"的分布格局;4)R/S分析表明流域未来气候究竟存在"暖干化"还是"暖湿化"的倾向具有不确定性。根据极端气候的变化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气候变暖对天水极端温度的影响,利用天水观测站1951年至2013年逐年的极端温度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百分位法、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极端温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年极端最高(低)温度均呈显著性升高趋势,极端最高气温上升0.2℃/10a,极端最低气温上升0.3℃/10a,都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极端温度的阈值,分析发现:极端最高气温与阈值的差值随时间序列的增加逐步增大,极端最低气温与阈值的差值随时间序列的增加逐步减少,对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利用滑动T检验法进行突变检验,在α=0.01显著性水平下,极端最低温度没有发生突变,而极端最高温度在1983年和1993年发生了两次十分明显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何慧  陆虹  陈思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56-7259,7276
[目的]分析1961~2010年华南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根据华南地区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以百分位值定义极端降水阈值,采用模糊聚类、趋势系数、小波分析、交叉谱分析等方法,对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华南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可分为4个气候区,分别是南岭区、桂西区、沿海区和海南区,不同区域出现极端降水的季节有明显差异。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南岭区和沿海区增加趋势显著。各区域极端降水日数周期变化特征显著,且在2~5年周期上大多具有显著的同位相演变趋势,但落后时间长度不一致。[结论]该研究为华南地区极端强降水的预测和影响评估提供了背景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合肥机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合肥地区1986~2013年逐日气温极值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K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小渡变换等方法,对近28年来合肥地区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气候变暖背景下合肥地区年温度极值以波动变化为主,极端高温日数增加不明显,极端低温日数却有极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高温日数7月份出现最多,极端低温日数1月份出现最多,8月份极端高温日数及12、1月份极端低温日数均有显著的增加趋势;极端高温日数2~4、5~6年时间尺度周期震荡明显,极端低温日数3年左右周期特征显著.[结论]极端气温对飞行活动安全和效益影响较大,航空气象服务部门结合极端气温变化规律及用户需要准确、有效地提供预报、实况资料,对提高飞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利用邢台地区10个国家级气象站1964~2013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邢台地区近50 a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高温日数、霜冻日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和极端低温事件均表现为减少趋势,每10 a的减少天数分别为2.2 d、5.2 d、2.0 d、2.8 d、7.7 d和5.7 d;极端高温事件和暖夜日数表现为显著增多趋势,每10 a的增长天数分别为3.1 d和5.9 d。霜冻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减少;极端高温事件在1983年后出现明显减少,1996年后又出现明显增多;暖昼日数在1996年后出现明显增多;暖夜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迅速增多。市区和中东部地区总体上比沙河、内丘和临城等西部地区变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孙晓光  王腾  卓永  党星 《农学学报》2017,7(3):47-54
为了解昌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为本地农牧业生产和防灾减灾等提供参考,利用1961—2015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5 年昌都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极端最高、最低气温显著上升,增温率分别为0.25℃/10 a 和0.46℃/10 a,霜冻日数、冷夜(昼)日数减少,暖夜(昼)、夏天日数增多;大部分指数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突变现象,冷事件突变点集中在1990s,暖事件集中在2004—2006 年,且只发生1 次突变现象;各项极端气温指数普遍存在通过显著性检验的3~5 年的震荡周期,同时也存在分布时段不同的其他震荡周期;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冷事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暖事件大;由于昌都独特的地理位置,极端气温具有其独特的变化特征。极端气温的变化将对昌都的农牧业生产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桓仁县1953—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蒸发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桓仁县近60年温度和蒸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近60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6℃/10年,除夏季升温不明显外,其他各季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变化;年平均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冬季气温有突变发生,其他各季无突变现象出现;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8.19 mm/10年,春季和夏季为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桓仁县呈暖干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心令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654-1656,1659
利用Gumbel分布、Pearson-Ⅲ分布、Weibull分布对鹤壁市1965~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Gumbel分布比其他2个分布拟合度更优;利用拟合度优秀的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估算得出鹤壁未来50、80年可能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3.2和43.8℃;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得到了鹤壁市最高气温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结论,通过滑动t检验,得出了在1981年前后鹤壁市最高气温变化趋势由升高变为降低,1991年前后变化趋势由降低变为升高;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鹤壁市最高气温有波动上升、变化幅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年度最高气温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盛夏的6月份,其次是7月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任建春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248-250,253
利用瓦房店市1957要2012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瓦房店市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瓦房店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而年平均气温上升主要来自春季和冬季升温的贡献;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升温幅度大于年平均最高气温的升温幅度;年平均气温在1988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月降水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长春市多肉植物资源与栽培特性。[方法]通过对长春市大型花卉市场、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多肉植物爱好者等进行实地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对多肉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繁殖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长春市常见多肉植物849种,隶属于22科、110属,总体而言种类较丰富。品种多以引进为主,繁殖方式以叶插、播种、分株,砍头等为主。[结论]该研究为今后长春及东北市场多肉植物的研究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60年长春冬季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锋  王宝书  孙鸿雁  王乙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34-14236
利用长春测站地面气温资料、850 hPa高度场温度资料,分析了长春地面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850 hPa高度上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季变暖的主要特征为最低气温变暖最明显,冬季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明显高于年平均气温和冬季平均气温,在冬季的3个月中2月份的增温趋势最明显;在近10年中,趋势倾向达到最大值。通过相关计算,冬季最低气温与冬季平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到0.928;随年代增加低温日数明显减少,与冷冬、暖冬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冬季平均气温的升温趋势不如年平均气温明显,表明其他季节的贡献也比较高。长春市的增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春冬季平均气温对年平均气温的方差贡献率达到14%。850 hPa高度上冬季平均温度及年平均气温均呈现升温趋势,50年来冬季升温趋势是0.19 ℃/10年,年平均气温升温趋势是0.48 ℃/10年,可见冬季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都呈现升温趋势,冬季升温趋势没有年平均气温升温明显;分析了850 hPa高度上冬季平均气温与地面冬季平均气温相关显著,表明地面和对流层低层同时变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