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碳源对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工艺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基质,以稻草、木屑、回料污泥为调理剂,研究碳源对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对于低有机质含量污泥(30%左右),用30%的回料将湿污泥的初始含水率调节为60%,再混合15%~20%的稻草,采用间歇式翻堆和强制通风,污泥的含水率在7~10 d降低至50%以下,达到污泥生物减水的目的。[结论]该研究为低有机质含量污泥生物减水工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3种活性污泥的长期驯化、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势菌筛选与复配,构建一种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菌群.[方法]以农药公司的3种不同废水处理工序的污泥为材料,利用毒死蜱长期胁迫驯化以获得高效降解毒死蜱的活性污泥;随后,在驯化后的3种活性污泥中筛选优势菌株,并以筛选的菌株构建复合菌群用于毒死蜱的降解.[结果]以毒死蜱为碳源,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到3株具有毒死蜱降解活性的菌株(Paracoccus MLCa-1、Klebsiella MLCp-2、Serratia MLCs-1),并对3种菌株进行复配,构建了复合菌群MLCF7.复合菌群MLCF7对100 mg/L毒死蜱降解率达82.84%.[结论]复合菌群对毒死蜱具有高降解活性,表明其在农药污染生物修复中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固定化小球与悬浮态菌去除氨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固定化亚硝化型细菌与传统悬浮生物处理法在氨氮废水硝化过程中的性能.[方法]研究沉降性能、温度变化、pH值变化和溶解氧变化分别对固定化小球氨氮去除效率和硝化污泥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 [结果]结果表明: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较普通生物处理稳定性好.[结论]固定化小球处理氨氮废水技术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当前寒冷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现状,研究利用耐冷微生物进行低温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从城市生活污水厂筛选出3株有较高COD降解效率的耐冷菌,组成复合菌群,用以处理低温生活污水.[结果]在低温条件下(10℃),三株耐冷菌有较高的COD去除功能,降解效率可达40;以上,且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较强.组合成的复合菌群,有助于提高生物处理的能力,其COD去除效率比单菌可提高10;~20;.[结论]耐冷微生物复合菌群在低温条件下有较好的COD处理能力,在低温生活污水生物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曾林军  卢漫  黎修东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3,(24):10057-10058,10171
[目的]解决滴灌技术在墙面绿化中的应用问题.[方法]研究不同滴灌方式、连续滴灌时间及滴灌时间间隔对垂直绿化植物彩叶草生长及其基质持水特性等的影响.[结果]滴灌均匀布水的彩叶草各项指标优于滴灌顶端布水处理的彩叶草.两种处理最优状态比较,滴灌均匀布水处理比滴灌顶端布水处理彩叶草株高增加8.8%和冠幅增加14.5%.滴灌间隔2d的处理彩叶草株高和叶片数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相比,株高增加0.09%,冠幅增加11.7%.比较彩叶草生长效果,确定连续滴灌4min后间隔2d的滴灌方式有利于植物稳定生长.[结论]该研究可为华南地区垂直绿化滴灌技术的成熟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HABR启动过程中污泥的变化和微生物相。[方法]采用低负荷方式对HABR进行启动,研究HABR启动过程中1#、2#、3#、4#隔室内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相变化。通过测定污泥中辅酶F420的浓度、VSS/SS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等指标,研究微生物种群的活性,并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扫描观察各个隔室内污泥形状及微生物的种类。[结果]启动成功后,反应器中颗粒污泥的粒径沿程变小;各隔室内微生物种群大致相同,但各隔室的优势菌群有所差异,隔室内的微生物菌群随隔室水质不同而发生演变,前2个隔室的优势菌是产酸菌,而后2个隔室则以产甲烷菌为主;颗粒污泥有机物含量很高,其VSS与SS的质量比在0.7左右,说明其生物活性很好。[结论]HABR启动过程中存在比较明显的生物分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在不同温度和水分培养条件下其微生物量碳的变化规律,为揭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变化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两个温度水平(25和35℃),5个土壤相对含水量水平(20%、40%、60%、80%和100%),对水稻田和旱地土壤进行100 d的培养,分别测定其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结果]水稻田SMBC高于旱地SMBC,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在土壤微生物生长高峰阶段(17~25 d)不同温度对SMBC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温度对水稻田SMBC的影响在60%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中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对旱地SMBC的影响在100%处理中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培养的每个时期,SMBC均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培养高峰期,不同土壤相对含水量处理间的SMBC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与温度间的互作不显著,但与土壤相对含水量互作显著;温度与土壤相对含水量也呈显著互作.[结论]在海南气候环境下实施有机物料还田时,应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选择最佳控水措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土壤固碳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西瓜生产中化肥减施措施.[方法]利用农业废弃物木薯酒糟沼渣和菇渣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栽培西瓜,设定减施化肥25%和30%2个目标,研究增施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化肥减施后,随着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西瓜产量及品质均显著提高,减施化肥25%各处理均优于减施化肥30%处理;化肥减施25%时,施6000和7500 kg/hm2生物有机肥对西瓜产量无显著影响,但施7500 kg/hm2品质略好.[结论]化肥减施25%、施微生物菌肥6000~7500 kg/hm2可显著提高西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城镇污水厂剩余污泥的生物减水。[方法]采用肇庆市鼎湖污水处理厂的脱水污泥进行生物减水的研究,对污泥堆肥中影响减水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结果]以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农产品废弃物作为调理剂,可以加快减水;在堆肥中加入菌剂的作用不大;堆体的高度和体积不宜太大;在通风频率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大通风强度,有利于污泥的快速减水。[结论]该研究为污水厂剩余污泥进行生物减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活性染料印染废水.[方法]通过驯化采集的好氧活性污泥,培养优势菌种并固定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结果]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对废水COD的去除率高7%,褪色率高10%左右.在温度为25℃,pH为6~8,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进水浓度为200 mg/L时,模拟废水COD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6%,褪色率可达到97%.[结论]固定化微生物法比普通微生物法更加稳定,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伏小勇  杜丽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772-13773,13799
[目的]为高寒地区露天污泥发酵提供参考。[方法]以城市污水厂的脱水污泥为材料,将其与碳源、调理剂、疏松剂等按不同比例配合,在冬季室外环境温度-15~-3℃条件下进行高温堆肥快速稳定中试试验,测定试验期间堆体温度及含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堆肥4~6d后,堆温迅速上升至50℃,污泥稳定处理所需时间为10d左右;经过堆肥处理,污泥减量49.5%~58.6%,含水率小于40%,无臭,便于运输。[结论]采用高温堆肥快速稳定化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污泥土壤施用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变情况。[方法]采用磷脂脂肪酸图谱法(PLFA)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土壤中提取的细菌PLFA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施用污泥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组成比例发生了变化,说明采用PLFA法能够检测污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影响。对施污泥土壤微生物PLFA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污泥来源与处理方式均是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因素,这与污泥施用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土壤有机碳、pH、EC等基本性质的变化有关。[结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外源污染物胁迫下环境微生物种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荔亮  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79-1781
[目的]为有效预防雪茄原料发酵用生物添加剂的安全风险,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方法]采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的研究方法,对在生物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了物理、化学、生物的分析。[结果]确定了4个关键控制点(CCP)及其关键限值(CL):CCP2原辅材料检验(CL≤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标准)、CCP1菌种保藏(CL基因序列同源性≥90%)、CCP1包装标识(CL合格率=100%)、CCP1废弃物(CL温度121~125℃、压力0.103~0.168 MPa、时间0.5~1.0 h),并建立了监控程序、纠偏措施。[结论]在烟用生物添加剂生产加工中建立HACCP体系,能够将整个生产环节的危害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冻藏温度对速冻冬枣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研究冻藏期间冬枣品质的变化。[方法]利用-70℃对冬枣进行速冻后,采用-40℃、-18℃、-10℃和-4℃进行冻藏,就不同冻藏时期冬枣的品质特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70℃速冻后,合适的冻藏温度为-18℃和-40℃,-40℃冻藏能使冬枣的保鲜期10个月以上,而-18℃冻藏能保鲜冬枣6个月以上。[结论]速冻冻藏能有效维持冬枣的品质特性,如延缓含水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有机酸含量的下降,保持较高的硬度和延缓花青素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4℃冷藏时自制凉菜多味苦瓜微生物菌群构成和卫生质量控制技术。[方法]以苦瓜为主料,加入葱、泡红辣椒、豆瓣酱、香醋等调配料经拌匀制成多味苦瓜,分析其细菌数来源。[结果]凉菜中细菌有86.51%来自豆瓣酱,6.98%来自葱,5.30%来自苦瓜,0.92%来自泡红辣椒,对苦瓜、葱、姜进行2 min热烫处理,大蒜进行3 min热烫处理,对泡红辣椒、豆瓣酱进行高压灭菌20 min处理后,减菌率分别为97.5%、99.7%、97.9%、99.9%、99.8%和99.9%。该类食品中的优势菌为假单胞菌和乳酸菌,在4℃放置的保质期由3 d增至5 d,表明其具有应用价值。[结论]研究可为中式凉菜的卫生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不同辅料对蚕沙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蚕沙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法】以新鲜蚕沙为原料分别按质量比添加5.21%熟石灰、0.20%EM菌剂和10%桑枝屑,以未添加任何物质的新鲜蚕沙为对照,制定4种好氧堆肥体系,分析堆肥过程中的理化指标及微生物菌落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添加5.21%的熟石灰使堆体温度升至50℃的时间比对照推迟了5 d,堆体pH比有机肥标准高1.05,细菌菌落数减少,但有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繁殖,使堆体有机质含量下降、全氮量增加和含水率下降显著。添加0.20%EM菌剂,使全磷含量比对照增加了28%,有利于提高细菌菌落数,但真菌在堆肥中、后期的繁殖受影响,放线菌在整个堆肥期繁殖都受影响,其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差别不大。添加10%桑枝屑能使堆体含水率比对照降低40%,造成温度偏高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繁殖,其碳氮比的下降亦显著低于其他堆体,同时会造成堆体pH高0.66。4个堆体发芽指数均超过100%;堆体在50℃以上持续的时间均超过7 d。【结论】经堆肥处理后,4个堆体均可以使蚕沙达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玫瑰红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曹洪建    谦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9-8750
[目的]研究玫瑰红茶窨制的工艺技术。[方法]采下新鲜玫瑰花,利用玫瑰花瓣对成品红茶进行窨制,主要研究茶坯含水量、堆温、窨制时间和配花量4个因子对玫瑰红茶窨制效果的影响,优选最佳的窨制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最适宜的玫瑰花窨制红茶技术条件为:茶坯含水量20%~30%,堆温30~35℃,窨制时间12 h左右,配花量60%~75%。[结论]研究可为玫瑰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制品中芽孢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控制当地乳制品生产中芽孢杆菌所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内蒙古牧场的乳制品为原料,分离纯化了40株芽孢杆菌,对其进行了菌落和菌体的形态学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试验发现,芽孢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反应为阳性,大部分有荚膜菌体呈杆状,两端钝圆,长1.5~6.5 μm,宽0.5~3.5 μm,芽孢椭圆形,中生、近中生或偏端,孢囊大多数明显膨大,少数不明显膨大或不膨大.最高生长温度为60℃,最低为10℃,大部分为需氧菌,少数为厌氧菌,NaCl浓度大于10%将抑制其生长,pH在5.7时部分不发生反应,部分糖分有益于芽孢的生长.[结论]研究证明了营养物质、氧气、pH的控制将有效抑制芽孢杆菌的生长,从而提高乳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和优化高效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方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活性的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株B17,从生理生化特征、形态特征等方面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时间、碳源、氮源、碳氮比、初始p H、接种量等培养条件。[结果]B17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优化后发酵培养基的碳源为乳糖,氮源为乙酸铵,碳氮比为20∶1,发酵初始p H为6.0~7.0,接种量为3%,在该最优组合的发酵条件下以30℃、160 r/min培养24 h,絮凝活性可提高25.0%~38.3%。[结论]该研究可为筛选高效的絮凝剂产生菌、优化菌株的培养条件、提高絮凝剂的活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菲降解体系中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生物多样性在污染物降解中的作用。[方法]以菲为唯一碳源,通过选择培养的方式,从采油废水处理的好氧污泥中富集了菲降解功能微生物类群,并利用PCR结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方法对它的微生物组成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混合菌群在菲生物代谢过程中表现出较丰富的细菌多样性,混合菌群的菲降解能力显著高于已报道的纯培养体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群落的丰度逐渐增加,群落相似性越来越高。DGGE对于表征一定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有较高的分辨率、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群落中多种不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可能是目标物高效降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