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年代以来,我市棉花枯黄萎病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危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年发病面积达0.3万hm~2余,死苗面积达346hm~2余,严重影响棉花生产。为了引进筛选适应本市大面积推广的高产、优质的抗病品种(系),1991年~1992年我们进行了引进新抗病品种(系)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BD18孙文姬简桂良马存石磊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北棉区连年暴发流行危害。1993年发病面积高达267万hm2,损失皮棉10万t。1995、1996年又连续在...  相似文献   

3.
棉花抗黄萎病品种选育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棉花抗病育种中,通过病圃或重病地选择抗病单株是常规的选育方法,但其在抗黄萎病育种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抗黄萎病育种效率,促进育种进程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19982002年我们在北京人工病圃,对不同抗病杂交组合和选育方法的选育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双亲本均为抗(耐)品种的杂交后代群体中,以9月中旬是抗病还是感病并没有多少关联,对黄萎病抗性的选育应选群体抗病性强的株系或组合,以其丰产性为主要选育目标;只有抗与抗(或高耐)的组合中才能选出黄萎病抗性更高的株系;在抗(耐)品种中,后期无论是抗或感的单株其后代的抗病性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是影响世界大宗农产品及下游纺织品贸易格局的战略性产业。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引起的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上的头号病害,严重影响棉花产量与质量。黄萎病菌侵染过程中会激发棉花植株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组织结构抗性变化、植物激素信号通路响应及抗病相关基因表达等。目前,已从棉花中挖掘出大量响应黄萎病菌的基因,阐明了这些抗性相关基因通过调控生理生化反应而发挥抗病功能的机制。本文从活性氧、防御酶、次生代谢产物和植物激素4个方面综述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作用机制,总结了棉花抗性相关生理生化反应的调控网络,为深入了解棉花抗黄萎病机制、选育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发生严重 ,重病田病株率高达 95 %以上。目前生产上缺少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不健全 ,田间防治效果不理想 ,生产上急需新的防治措施。随着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 ,诱导抗病性研究日益被人们重视。本研究从诱导抗病性原理出发 ,旨在探索能够有效激发、诱导棉花抗黄萎病的因子 ,并取得一些结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 棉种为中棉 1 6 ;棉花黄萎病菌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由本室分离鉴定。1 .2 激发子的制备 将棉花黄萎病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 ,5℃下恒温振荡培养两周后 ,滤纸过滤 ,滤…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棉株生长的土传维管束真菌病害。挖掘抗性基因,解析抗病机制,对创制棉花抗病种质防御棉花黄萎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抗病棉花品种‘中植棉2号’中获得GhRAR1基因,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基因过表达及qRT-PCR技术探究GhRAR1介导的棉花抗黄萎病机制。结果表明,GhRAR1的表达受棉花黄萎病菌诱导。GhRAR1沉默棉株对黄萎病菌敏感性增强,表现为植株病情指数升高、叶片萎蔫、茎部维管束组织褐变加重。GhRAR1沉默棉株中活性氧(ROS)生成基因GhRbohD表达量低,H2O2积累量少。过表达GhRAR1基因的拟南芥植株对棉花黄萎病抗性增强,AtRbohD表达量高,H2O2积累量多,发生过敏反应(HR),菌丝扩散被抑制。推测GhRAR1可能调控ROS积累和HR,从而介导棉花对黄萎病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试谈我国棉花抗黄萎病鉴定的地理选择简桂良,马存,孙文姬(中国农业科院植保所北京100094)棉花抗病性鉴定,是正确评价一个棉花品种抗病强弱的重要内容。正确的方法和鉴定条件是抗病育种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当前棉花黄萎病已上升为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在...  相似文献   

8.
抗白粉病胡麻种质资源田间鉴定与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粉病目前已成为影响胡麻产量和质量最常见的病害之一,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控病害最经济环保的有效措施, 然而抗病亲本材料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抗病品种选育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出抗白粉病胡麻材料, 本研究在田间自然感病的条件下, 采用病情指数法对300份国内外胡麻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抗白粉病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 所有供试材料均程度不同地感染胡麻白粉病, 无免疫材料, 仅有5份材料为中抗; 其余295份均为感病材料, 其中8份材料中感, 52份材料感病, 235份材料高度感病。本研究可为抗白粉病胡麻品种的培育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发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麦种质资源抗叶锈性鉴定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五期间,我们对中国农科院品资所和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农科院提供的国内外小麦品种资源21509份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表现抗病的共2518份,其中国内材料290份,国外材料2142份,稀有种86份。  相似文献   

10.
用相对抗性指数评价棉花种质抗病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用相对抗性指数评价棉花种质抗病性孙文姬简桂良马存石磊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在棉花种质抗枯、黄萎病鉴定中,因受环境条件和土壤中菌量等诸因素的影响,常使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地点和时间鉴定结果的数值差异较大。如果按照以往用病情指...  相似文献   

11.
王娜  许雷 《植物保护》2007,33(6):39-43
从广西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黄萎病、枯萎病发病较轻的试验棉田根围土中筛选出5株拮抗性能较高的细菌,其中一株S6经过16s rDNA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经过测定,S6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为7,对NaCl的耐受达到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培法收集韭菜、大葱、野薄荷、藿香和薰衣草的根系分泌物,研究其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而在同一浓度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系分泌物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盆栽试验表明,植物根系分泌物对大丽轮枝菌微菌核的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且微菌核对韭菜根系分泌物最为敏感。5种植物中,韭菜根系分泌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野薄荷次之,藿香最弱。  相似文献   

13.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81.8%,枯萎病菌占18.2%;北疆27个地点,得到495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93.9%,枯萎病菌占6.1%。南北疆均以黄萎病为主,枯萎病南疆重于北疆。维管束病害的快速分离方法每分离一个样品只需2 min,污染率仅为6.7%。  相似文献   

14.
宁夏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寄主范围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引起宁夏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种类,本试验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宁夏马铃薯主栽地区固原和西吉的27株马铃薯黄萎病标样进行了分离,共获得11株分离物。采用形态学并结合肌动蛋白(ACT)、延伸因子-1α(EF1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色氨酸合成酶(TS)的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11株分离物均被鉴定为非苜蓿轮枝菌(Verticillium nonalfalfae)。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轮枝菌能够侵染马铃薯植株幼苗并引致典型的黄萎病症状。非苜蓿轮枝菌对茄科、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葫芦科和锦葵科等6科13种双子叶作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西葫芦、黄瓜、茄子、烟草、豇豆、棉花和向日葵的致病性强,对番茄、辣椒、生菜和白菜致病力弱且发病缓慢,对西蓝花和苜蓿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植物内生细菌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及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对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抑菌活性强的植物内生细菌,通过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 DNA和gyr B基因分析鉴定菌株;利用抗生素标记法及盆栽试验研究其在棉花体内的定殖动态及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共筛选到3株对大丽轮枝菌具有强抑菌活性的菌株SZ5、DP10和CCM9,其中SZ5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定殖在棉花根部、茎部和叶部,DP10和CCM9为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定殖在棉花根部和茎部,3株菌在棉花根部的定殖数量均在10~3CFU/g以上;棉花苗沾根分别接入3株内生细菌10 d后再接种大丽轮枝菌孢子悬浮液,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79.52%~89.79%,而3株内生细菌沾根接种后立即移栽到含有大丽轮枝菌的土壤中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23.77%~36.03%。表明不同内生细菌菌株在棉花体内的定殖规律不同;且在棉苗中定殖一定数量后,才能对棉花黄萎病产生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棉花品种抗黄萎病鉴定一般在田间病圃中进行,其结果受病圃中病原菌分布均匀程度、气象等因素影响极大,往往导致鉴定结果不准确。为了使鉴定方法简单、科学、可靠,我们在温室条件下比较了3种苗期接种棉花黄萎病的方法,即切根蘸孢子法(接种浓度为106分生孢子/mL);菌培养物土壤接种法(0.5%、1%、2%,w/w);微菌核土壤接种法(103个微菌核/g土)。结果表明,切根蘸孢子法导致棉苗发病均匀、严重、迅速,播种35~45 d后即可得到均匀一致的发病结果。而其它2种接种方法在播种75 d后才得到相对稳定的发病结果。同时,研究还表明接种浓度为104分生孢子/mL所导致的黄萎病显著比105或106的轻。利用切根蘸孢子法在室内鉴定12个棉花品种或品系的抗黄萎病能力,证明该方法是抗黄萎病快速鉴定的有效方法。此外,该鉴定方法还可快速鉴定黄萎病菌不同菌株的致病性,并可应用于作物对其它土传病害的抗病性鉴定上。  相似文献   

17.
2014年在石河子大学试验站和实验农场种植的红花出现了一种植株矮化,叶片发黄,枯死的病害,切开茎秆,维管束变成褐色。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组织茎秆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孢纯培养菌株;通过常规纸钵撕底沾根法对其进行致病性测定;用形态学和 rDNA-ITS 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都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一致;经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的 rDNA-ITS 序列与中国棉花黄萎病菌V.dahliae 的 ITS 序列(登录号 KT803074)同源性为99%以上。故将引起新疆红花黄萎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大丽轮枝菌V.dahliae。  相似文献   

18.
The banana Xanthomonas wilt disease (BXW) has threatened the livelihood of millions of farmers in East Africa. Use of resistant varieties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managing this bacterial disease. A reliable and rapid screening method is needed to select resistant banana varieties. An in vitro screening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early evaluation of Xanthomonas wilt resistance using small tissue culture-grown plantlets. Eight cultivars of banana were screened with sixteen isolates of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usacearum using this metho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001) in susceptibility among the various banana cultivars tested, where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92) in pathogenicity was observed between the pathogen isolates. The cv. Pisang Awak (Kayinja) was found to be highly susceptible and Musa balbisiana resistant. Nakitembe was found to be moderately resistant while cvs Mpologoma, Mbwazirume, Sukali Ndiizi, FHIA-17 and FHIA-25 were susceptible.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se cultivars was further tested in vivo by artificial inoculation of potted plants with similar results. This study shows that an in vitro screening test can serve as a convenient, cheap and rapid screening technique to discriminate BXW-resistant from BXW-susceptible banana cultiv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