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明确冰葡萄园土壤管理的最佳技术方法,本研究以生产上主栽的山欧杂交葡萄品种‘北冰红’为研究对象,以清耕除草为对照,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为2种处理方式,研究清耕除草、园艺地布覆盖和自然生草3种土壤管理方式对冰葡萄园土壤性状及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容积含水量略高于清耕除草处理;7月下旬至8月中旬,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土壤温度高于清耕除草处理和自然生草处理,高出0.02~0.22℃,8月下旬,自然生草处理的土壤温度高出清耕除草和园艺地布覆盖处理0.09~0.14℃;园艺地布覆盖处理的葡萄单株重、单穗重、可溶性糖含量、单宁含量都显著高于自然生草处理;自然生草处理的成本比园艺地布覆盖处理和清耕除草处理的成本分别低1 425元hm2和3075元/hm2。吉林省冰葡萄园土壤管理的最佳方式是自然生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量差异总体上达显著水平(P<0.05),而高羊茅处理与清耕土壤SMBC无显著差异,SMBN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行间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微生物学指标,其中以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行间生草对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生产园行间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在葡萄浆果膨大期,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及土壤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生草降低了葡萄园土壤含水量和葡萄叶片相对含水量,使葡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降低,并使气孔导度、光合速率最高峰有所提前.  相似文献   

4.
行间生草对玫瑰香葡萄品质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玫瑰香葡萄园行间间作薄荷、猫薄荷、紫花苜蓿以及清耕对照处理,研究间作对玫瑰香葡萄品质及葡萄园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玫瑰香葡萄其着色和成熟的时间顺序为:猫薄荷薄荷紫花苜蓿对照CK。3种行间生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高于清耕。不同处理的土壤速效氮含量顺序为:对照CK薄荷紫花苜蓿猫薄荷。不同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的顺序为:紫花苜蓿猫薄荷薄荷对照CK。不同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顺序为:薄荷猫薄荷紫花苜蓿对照CK。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草栽培对丰水梨果园土壤养分、水分、温度以及果实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覆盖显著增加0~4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全氮和全钾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其他养分无显著差异;生草在干旱时期可显著提高0~30 cm土壤含水量,在雨季覆盖生草的0~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低于清耕对照,而11~3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减少了水土流失;生草覆盖在早春时提高地温2℃,在夏季生草覆盖可降低地温3~4℃;生草覆盖可提高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前期生草覆盖的梨产量低于清耕对照,后期果实产量高于清耕对照。  相似文献   

6.
清耕和生草梨园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清耕、生草梨园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空间变化特征。【方法】以清耕、生草模式下砀山酥梨园土壤为对象,分别测定株间、行间及其不同土壤深度(0—60cm)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在清耕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发生变化,在生草梨园同一土层的株间、行间,每种酶的活性也发生变化,表现出在水平方向活性变化。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大小也存在差异,表现出在垂直方向活性变化。清耕和生草梨园株行间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cm土层高于20—40cm和40—60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行间表现出0—20cm和20—40cm土层高于40—60cm土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20—40cm土层低于0—20cm和40—60cm土层。生草栽培除40—60cm土层的蔗糖酶活性低于清耕栽培外,3种酶活性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生草高于清耕,提高了梨园土壤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分别高出清耕梨园22.94%、4.75%和21.12%。【结论】在清耕和生草两种栽培模式下,3种酶活性存在空间变化,生草提高了3种酶活性。  相似文献   

7.
生草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生物未表现出相关性外,其他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绝大部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得出,葡萄园生草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其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沙漠前沿开垦的沙荒地苹果园为材料,调查行间清耕、间作小麦、自然生草苹果种植区的环境因子与苹果幼树种植成活率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行间清耕、间作小麦、自然生草处理苹果树冠光照强度、空气温度、湿度变化趋势相近,光照强度行间树冠上部树冠下部,树冠下部相对湿度较高。苹果树冠能明显降低风速,树冠上部风速明显大于树冠下部,树冠背风面风速明显小于迎风面。不同土层土壤温度差异明显;土壤含水量自然生草含水量行间清耕间作小麦。沙荒地苹果当年定植成活率较低,自然生草成活率较高;自然生草苹果生长优于间作小麦,叶片性状不显著;沙荒地矮化苹果幼树二年可以成花,单株成花率和和花芽数量自然生草行间清耕间作小麦。沙荒地苹果种植采取行间自然生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园内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灌水后1~40 d,树盘未覆盖和行间清耕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树盘覆盖和生草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快,灌水40 d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树盘覆盖>生草覆盖>树盘未覆盖>行间清耕。荔枝园的空气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显著负相关;空气湿度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对南疆梨园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清耕处理相比,覆盖和生草处理不同程度的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0~4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得到不同程度改善,表土层中有机质增加较深层土壤更为显著。覆盖和生草对干旱区果园有一定保墒作用。土壤养分的变化基本一致,表现为覆盖生草免耕清耕。0~40 cm土层覆盖和生草处理的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全P、全K含量较清耕处理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河北省葡萄主产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为科学、合理制定河北葡萄主产区的施肥策略奠定基础。【方法】在河北葡萄主产区昌黎、怀来、宣化、涿鹿共选择典型果园99个,采集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进行养分丰缺状况分析。【结果】葡萄园有机质含量普遍较低,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处于缺乏状况的比例分别为:52%、76%和90%;葡萄园氮、磷、钾大量元素变异系数很大,表层土壤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3.1%、143.5%和68%;葡萄园铁、铜含量丰富,表层含量达到适量以上的比例分别为94%和99%,锌、锰含量处于低水平,表层含量处于缺乏状况的比例分别为56%和100%。【结论】不同葡萄园生产应因地制宜,建议增施有机肥及含锌、锰元素的肥料,合理施用氮肥,减少喷施含铜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种草对桃园土壤物理性状、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桃园中种植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牧草对果园土壤物理性质、果树生长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桃园生态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在盛夏季高温季节,种植牧草使0~5 cm土层温度降低8.0~12.3℃,0~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提高0.83%~20.62%,土壤容重显著降低(P〈0.05);同时提高了果实可溶性糖含量,但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降低。种植紫花苜蓿明显促进了桃树新枝生长,而种植菊苣对桃树新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桃园生草有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桃树生长和果实品质的作用,但改良效果和作用程度在不同牧草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句容葡萄园土壤质量,实现葡萄产业的稳定发展。2012—2016 年对句容8 个葡萄园土壤进行跟踪调查,同期在每个葡萄园取不同土层土壤化验分析。结果表明:2012 年0~20、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02%,4 年后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只有1.12%,在4 年的时间,由于耕作方式不当,用肥不合理等原因,导致0~20 cm土层有机质总体上减少了1/4。土壤是农作物的生存载体,而有机质是土壤活力的核心,人类通过调节土壤有机质而影响土壤质量。句容葡萄生产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育健康土壤生态系统势在必行。而生草栽培、秸秆利用是健康土壤培育最有效的持续、生态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森林经营与管理降低土壤呼吸是实现CO2减排的重要手段。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确定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有助于揭示毛竹林地下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并有助于了解毛竹林土壤呼吸对气候变化的正负反馈。【方法】以无经营毛竹纯林为对照(Ⅰ),以垦复(Ⅱ)、施用除草剂(Ⅲ)、劈草(Ⅳ)毛竹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壕沟法和凋落物移除法区分了各组分呼吸,利用LI-8100测定了土壤呼吸速率及5cm土壤温度,并分析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结果】①土壤呼吸及组分呼吸与5cm处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②土壤总呼吸Q10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垦复、施用除草剂、劈草均降低了土壤总呼吸温度敏感性;③根呼吸Q10夏季>冬季>春季>秋季。垦复、施用除草剂、劈草均降低了根呼吸温度敏感性;④凋落物呼吸Q10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垦复、施用除草剂、劈草均降低了凋落物呼吸温度敏感性;⑤矿质呼吸Q10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垦复增加了矿质呼吸温度敏感性,施用除草剂、劈草降低了矿质呼吸温度敏感性。【结论】相对降低土壤表面CO2通量和土壤呼吸适应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而言,施用除草剂是本研究区毛竹林经营较为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对稻秆内二化螟越冬存活率和春季田间出土行为的影响,在2010年3月至6月、2010年11月至2011年6月、2011年3月至6月设置秸秆春耕还田和秋播还田试验,均设集中掩埋深度5 cm、20 cm、35 cm、50 cm 4个处理,以常规覆盖还田为对照。结果表明:秸秆掩埋还田深度与二化螟越冬存活率呈显著负相关,掩埋越深二化螟存活率越低,还田深度超过20 cm时,幼虫死亡率达60%以上,秸秆春耕还田二化螟越冬存活率比秋播还田低。秸秆掩埋还田二化螟越冬幼虫出土历期最长达85 d(2010年秸秆秋播还田),最短是没有幼虫出土(2011年秸秆春耕还田)。秸秆掩埋还田幼虫出土高峰主要集中在5∶00~7∶00和20∶00~22∶00,而秸秆覆盖还田幼虫出土高峰主要集中在12∶00~14∶00。以上结果说明秸秆集中掩埋还田深度影响二化螟越冬幼虫存活率和其春季田间出土行为。  相似文献   

16.
葡萄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与冠气温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5—2017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试验区采用自动气象站观测葡萄各主要生长阶段晴天的冠层温度及气象数据,同时结合0~100 cm的土壤含水率(SW),分析葡萄冠气温差(△T)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14:00的△T与20~40 cm的SW有较明显的负相关性,在新梢生长期(4月23日至5月29日)、果实膨大期(5月30日至7月10日)、成熟期(7月10日至8月30日)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6、-0.85(P0.01),并且利用2017年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实测值(Y)与模拟值(X)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0.860、-0.899(P0.01),因此可以确定葡萄的根系层主要分布在20~40 cm土层处,并且利用晴天日内14:00测得的△T预测葡萄园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LI-6400对闽北锥栗林的土壤呼吸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变化较为一致,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5:00;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趋势大致呈单峰变化,不同季节里呼吸速率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春季与冬季最高值出现在13:00,而夏季与秋季分别出现在17:00与15:00;不同季节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以冬季较小,春季最大;土壤呼吸Q10值的季节变化中,冬季Q10值最大,夏季最小,Q10值随土壤温度的增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总结山地梨园水土保持技术,包括梯田整理、树盘修整、深翻扩穴、生草、种绿肥、覆盖、除草等方面内容,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果,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苗圃地极易滋生杂草,除草不当会阻碍苗木的正常生长发育,选择适宜的除草方式尤为重要,以苗木‘宫藤富士/G935’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除草方式对苹果苗木生长的影响,为苗圃地绿色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苗木株高方面,地布防草显著高于除草剂除草与人工除草为166.07 cm。不同除草方式对侧枝也有影响,表现为地布防草与除草剂除草显著提高了长枝的占比,分别为56.51%与52.11%,而人工除草的苗木以中枝为主,占52.11%。地布防草有效提高了有效分枝粗度与分枝角度,分别达到了3.96 mm与62.86度。此外,地布防草较人工除草每年每667 m2 节约除草成本约为150元。总之,地布防草不仅提高了苹果苗木的生长质量,还能节约成本,可在苗木繁育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