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田稼 《植物保护》1963,1(1):22-22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植物保护系曾在江苏省徐州、盐城、大丰、常熟等八个棉区调查,发现各个棉区由于防治工作结束早迟不同,红鈐虫为害程度大不一样(详见下表),防治时间结束越迟,青鈐被害越轻,9月20日结束的,比8月中旬的降低80%,比9月上旬的降低75%;比9月中旬降低50%。  相似文献   

2.
过崇俭 《植物保护》1963,1(1):23-24
一、棉花烂鈐病菌的种类和发生情况 我国大部份棉区,在8、9月间,棉花生长进入秸鈐阶段,如遇多雨年份,棉田湿度增高,有利于各种病菌的滋长与传播,结合其他条件,常引起棉鈐腐烂,造成严重损失。根据长江流域棉区所收集的烂鈐样品分析。烂鈐的种类有:角斑、炭疽、红腐、黑果、花腐(Choanephora Cucurbitarum  相似文献   

3.
经过“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研究,棉花病虫害防治已发展到组建控制病虫为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现就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模式加以阐述。 “七五”期间,选择黄河流域主产棉区新乡为示范基点,开展对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枯萎病、黄萎病、棉蚜、棉铃虫等主要病虫害的  相似文献   

4.
棉花癌肿病,1955年在江西崇仁县秋溪零星发现,之后每年均有发生,不久,在赣东棉区蔓延,并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据作者在临川县郭分地区初步调查,病株率一般在10%左右,重者达20%,甚至40%,造成缺株断垅,影响棉花生产,值得各地注意。 据1963—1964年田间观察,棉花癌肿病每年6月初,棉苗有3—4片真叶时开始发生。6月上、中旬,棉株现蕾  相似文献   

5.
李宝栋 《植物保护》1985,11(2):51-52
1984年,有些棉区出现因苗病而补种的现象,严重地块补种达三次之多。还有些地区的出苗率仅在25%左右,值得注意。常见棉苗病害有立枯病、炭疽病、红腐病、黑斑病、茎枯病,褐斑病和枯萎病等。局部发生的有猝倒病、白娟病、枯腐病、印度炭疽病、疫病和黑根腐病等。苗病的发生与发展正在引起关注,现根据各地经验提出以种子处理为主的苗病综合防治措施供参考。 一、农业防治 棉田冬前深翻土地8寸至1尺,以利减少越冬菌源;播前及时耙磨,使土壤疏松,不利病菌繁殖。北方棉区宜冬灌,以避免苗  相似文献   

6.
云南宾川棉区,黑色石灰性土壤上连作的棉花,均有黄萎病发生;但由于宾川棉区有稻棉输作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萎病的蔓延和为害,一般发病株率在5%以下。 一、稻棉输作防治黄萎病的调查 稻棉输作防治棉花黄萎病,是宾川棉农从长期植棉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根据群众经验,结合我站多年应用结果,1958—1959年分别定田调查棉田栽种一年水稻后,能防治黄萎病发病的年限(详见表1)。 棉田栽种水稻后,由于淹水时间长达5—6月,  相似文献   

7.
棉蚜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蚜在淮北棉区为害1~3叶期棉苗卷叶5~12天,除株高、真叶数、叶面积指数、根系长度等都受抑制外,现蕾期推迟12天,蕾数减少59.8~77.3%,9月17日有效铃减少4.04~8.33,与不受害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3~6叶期棉苗受蚜虫为害卷叶5~12天,对株高、叶面积有明显影响,蕾数减少10.9~17.1%,9月17日有效铃数与不受害的对照比较差异不显著。棉苗受蚜虫为害后本身有一定的调节和补偿能力,经一定的恢复时间能补偿损失赶上正常棉苗甚至不受损失。棉苗苗龄大容载蚜量大,恢复力强补偿作用明显。以棉蚜危害指数作防治指标准确简便,苗龄在1~3叶期指数为250;3~6叶期指数为350~400时进行防治,可以将棉蚜为害控制在蕾害损失5~10%以内,有效铃不受损失,按这个指标在淮北棉区防治棉蚜次数比常规方法减少50%左右。  相似文献   

8.
新疆棉区秋季热量条件及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新疆棉区秋季热量条件的分析 ,探讨了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得出 :( 1 )九十年代以来 ,虽然气候变暖 ,但秋季气温不稳定性加大。 ( 2 )喀什、阿克苏、巴州棉区中 ,以喀什棉区秋季热量条件最好 ,阿克苏棉区较差。影响棉花产量的秋季热量条件 ,巴州棉区是 9月气温和从开花至 1 5℃终日的≥ 1 5℃积温 ;阿克苏棉区是棉花生长的基本热量条件 ,即≥ 1 0℃积温的多少 ;喀什棉区是花铃期适宜温度 2 0℃持续时间的长短 ,积温的多少  相似文献   

9.
河北地区8月中旬黄顶菊可产生具有萌发力的种子.9月上、中旬黄顶菊开花3~5 d即可产生具萌发力的种子.此时产生的种子成熟进度最快、所需日度最少.9月中旬至10月初,黄顶菊种子成熟度最高,萌发率达94%以上.10月黄顶菊进入末花期,开花20 d内完成种子成熟过程,但种子萌发率低于20%.9月25日前开花的黄顶菊,种子达到50%发芽率所需有效积温随开花始期递减.黄顶菊植株初花期是对其防治的最晚时期,7月底至8月初为河北地区黄顶菊最晚防治适期.  相似文献   

10.
棉红铃虫微胶囊性信息素干扰棉红铃虫交配的大田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在沿海棉区,应用2%微胶囊棉红铃虫性信息素,在8公顷棉田进行迷向防治试验。从6月26日至9月6日喷性信息素7次,折合每公顷纯量51克。与相隔1.5公里的药剂防治区对比,效果显著,对红铃虫成虫定向抑制效率89.4%,铃害率压低到1.5%,单铃活虫0.014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棉花黄萎病在北疆棉区发生比较严重,直接影响棉花的生产和产量。为了有效地防治棉花黄萎病,笔者现介绍该病的发生现状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四川棉花烂铃原因和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在8月中旬-9月中旬是棉花烂铃发生的高峰时期。连续阴雨,湿度80%以上,5日日照低于15小时,烂铃多损失重。试验表明,棉疫病是引起烂铃的主要原因。15天以下的棉铃未见发生烂铃,铃期40天以上者烂铃最多。85%以上的烂铃发生在5台果枝以下。覆膜棉田下部结铃较多,烂铃也重。烂铃轻重程度与铃重呈负相关,γ=-0.8735与皮棉损失率呈正相关,γ=0.9863,1—5级烂铃的皮棉损失率15。6—98.7%,有效白花量减少42.8—100%,品级降低2—4级,经济价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3.
枸杞园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纹夜蛾在江永县枸杞园1a发生6代,以第四代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飞翔力强,有趋光性,频振式杀虫灯对其具有很强的诱杀效果。杀虫灯区该虫的田间落卵量和幼虫量分别比非灯区降低53.8%和68.4%。频振式杀虫灯是枸杞园斜纹夜蛾无公害治理中1项先进、实用的物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棉花烂铃是由多种病菌引起的。在长江流域棉区,据过去研究,认为是以炭疽病(Glomerella gossypii Edg)、红腐病(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为主。1962年有人从南京的烂铃干标本上,分离结果:带铃疫菌(Phytophthora spp.)平均为84.2%。为了澄清这种认识,把多年来观察调查资料,整理于下。 一、烂铃病原种类调查 方法:1.于8月上旬、中旬、下旬分三批挂牌(当天开的花)192朵,除脱落59  相似文献   

15.
农牧渔业部全国植保总站于1982年12月在上海召开了北方棉区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座淡会。近几年来北方棉区棉虫综防进展较快。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从棉田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协调运用各项技术措施,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化学防治的作法。二是综防面积逐年扩大。山东、河北、河南三省1982年综防  相似文献   

16.
棉花盲蝽象是沿江、沿海棉区棉花的主要害虫,常年偏重至大发生,对棉花的蕾及幼铃危害严重,给棉花生产和产量品质构成巨大威胁。常规有机磷药剂因长期、单一使用.其防效显著下降。通过两年试验研究,明确了氟虫腈是防治棉盲蝽的理想有效药剂。适期用药1次,治虫和护蕾效果可达95%,比常规有机磷类及其混配药剂防效高1倍。值得在防治棉花盲蝽象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甘肃省河西走廊棉区5种常见害虫的田间种群消长动态,明确防治适期并提出以植物源药剂为主的棉花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于甘肃省敦煌市和瓜州县棉田连续3年采用人工调查和性诱剂诱捕器监测棉蚜Aphis gossypii、棉叶螨、棉蓟马Thrips tabaci、烟粉虱Bemisia tabaci及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发生动态,同时开展以植物源农药为主的不同类型杀虫剂的田间药效筛选试验,建立科学防控用药技术流程。结果表明,棉蚜全年有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中旬;棉叶螨全年有7月上旬和7月下旬(2017年除外)2个发生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烟粉虱全年只有8月中旬至9月中下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棉蓟马全年只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棉铃虫1年发生3代,幼虫在7月下旬、9月上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发生高峰期,成虫在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和9月中旬各有1个高峰期,建议防治适期应为7月上旬。软皂水剂、藜芦碱、苦参碱、啶虫脒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蚜,药后14 d防效达76.93%~91.25%;藜芦碱、苦参碱、矿物油、软皂水剂、松油、阿维菌素、阿维·哒螨灵、螺螨酯和硅藻土+有机硅助剂可用于防控棉叶螨,药后10 d防效达72.39%~92.81%;软皂水剂、藜芦碱、印楝素、硅藻土+有机硅助剂、阿维菌素和噻虫嗪可用于防控烟粉虱,药后7 d防效达65.84%~84.29%;除虫菊素、苦参碱、多杀霉素、噻虫嗪和吡虫啉可用于防控棉蓟马,药后14 d防效达72.92%~90.93%。表明在该地区棉田主要害虫防治适期,建立以植物源农药替代传统化学药剂的防控技术,可用于我国河西走廊棉区棉花害虫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沿江棉区,常年秋雨较多,棉株郁蔽,田间阴湿,烂桃严重。腐烂率达20—30%。其中棉铃疫病竞高达90%以上,是阻碍我省沿江棉区棉花稳产、高产的严重问题。近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提供的无毒高脂膜乳油(简称高脂膜),经1984—1986年室内,田间小区试验和在安庆、东至各主产棉区示范结果,一致表明防治棉花烂桃和棉铃疫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新疆棉花生长中期低温冷害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不同棉区严重气候减产年的地膜棉花中期发育进程、气象条件以及夏季(6~8月)冷害年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河子棉区6月平均气温距平≤-0.5 ℃,阿克苏、喀什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 ℃时,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天以上、石河子棉区和阿克苏棉区晚3天以上,这就出现了一般气候减产年.或当6~8月中至少有2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 ℃之间时,3大棉区中近70%的年份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的温度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 ℃时,3大棉区70%以上的年份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  相似文献   

20.
棉花品种抗早衰特性比较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和研究了我国新疆棉区及黄河长江流域棉区98个不同棉花品种和品系的抗早衰特性及早衰发生的动态消长规律。结果发现,不同棉花品种抗早衰特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抗早衰、中抗早衰、感早衰、极感早衰品种分别占所试品种3.06%、18.37%、60.20%和18.37%。该结果大致反映了目前我国各棉区大多主栽品种抗早衰遗传基础差。早衰发生的动态消长规律研究结果显示棉花早衰具有普发、暴发和不可逆的特点。基于早衰对我国目前棉花生产危害状况,就有关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