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汉果花叶病病原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3.
桉树人工林木材干燥皱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尾巨桉、尾圆桉和大花序桉等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干燥皱缩特性和干燥基准,分别测试了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表面开裂、端部开裂和内部开裂、干燥速度、干燥时间和皱缩等干燥皱缩特性指标,分析了木材细胞皱缩的形成机理和发生条件,木材构造对木材细胞皱缩的重要作用;比较了3种人工林桉树木材的干燥皱缩特性和干燥基准的差异,并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尾圆桉和大花序桉的干燥特性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4.
苎麻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采用种质扩增、组配群体、回交改良、物理诱变等育种手段,选育出了太育一号、太育三号等玉米自交系30份,通过人工接种,对矮花叶病的抗性进行了鉴定,得出高抗玉米自交系10份,抗病自交系4份,中抗自交系4份。结合血缘追踪发现,唐四平头系统的衍生系和P群种质中蕴含着抗矮花叶病基因,同时优质和感病基因存在连锁。这批材料的成功选育,为今后的玉米抗病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植物种子的皱缩现象是种子劣化的一种形态。皱缩种子的产生,不仅严重影响种子的外观品质,还会使种子活力和发芽能力显著下降。目前,皱缩种子的产生已经成为制约杂交大豆、杂交小麦和甜玉米等作物大规模制种的难题之一。然而,在植物皱缩种子的形成机理及改良方法方面,虽然有一些研究,但缺乏系统性。本文对植物种子皱缩的发现和定义、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和改良方法等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以期为科研人员研究、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灵敏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银染法,在感病植株叶片中检测不到环状小分子RNA;用常规方法对患病植株的根、茎、叶进行分离培养,未发现细菌或真菌,因此,基本上排除了类病毒、细菌、真菌作为苎麻花叶病病原的可能性,用植物病毒提纯方法,在感染植株叶片分离物中发现一种长约1000nm,宽约11 nm的线状病毒,而在健康植株叶片中,未发现这种病毒粒子,这种病毒粒子经超离心浓缩后,可感染指示植物苋色藜,表现感病症状,在感病苎麻叶片的超薄切片中,可观察到大量内含体,该病毒是否即为苎麻花叶病的唯一病原,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香蕉花叶病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广东田问广泛分布的黄瓜花叶病毒——番茄株系Cucumber mosaic —straintomato 37(CMV-T37)作为香蕉花叶病初侵染源的试验材料,室内人工接种试验和田间诱发试验结果表明,CMV-T37无论在人工接种和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均能引致香蕉产生花叶病;田间感染CMV-T37的茄科、葫芦科等蔬菜的病株皆可作为香蕉花叶病的侵染源,不带病毒的香蕉试管苗在大田种植后,仍然存在再次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栽培密度一致而发病率不同的9块大豆田的病株分布,引用昆虫生态学中常用的几种分布型测定方法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发病末期大豆花叶病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病株田间分布型与发病率有关。当发病率小于10%时,病株呈聚集分布,一般符合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并且在此范围内,平均拥挤度随发病率增高而减小。当发病率高时,病株呈随机分布,平均拥挤度又随发病率升高而增大。各项聚集指标均一致,说明发病率越高,聚集程度越小。  相似文献   

11.
地黄花叶病毒(Rehmannia mosaic virus,ReMV)是地黄上发生的一种烟草花叶病毒属(Tobamovirus)可能的新病毒。笔者对ReM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ReMV粒子形态为杆状,可以侵染茄科、番杏科、十字花科和藜科等4科10种植物,其中在茄科的心叶烟、黄花烟、蔓陀罗;番杏科的番杏;藜科的苋色藜和昆诺藜上表现为局部枯斑症状。在红花烟、普通烟、番茄和白菜等植物上表现为系统花叶症状。ReMV的钝化温度为90-95℃,稀释限点为10-5-10-6,20-22℃条件下的体外存活期在6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三年四个县、市九个点次,对“植病灵”(TS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苗期及田间使用“植病灵”均具有良好的防病效果,以田间的防病效果为佳;②随着喷洒“植病灵”的次数增加,防病效果也随之提高;③烟草在生长期(苗期1次,田间2次)喷洒3次“植病灵”,可降低发病率39.2个百分点,防病效果达77.8。单叶重增加0.7g,上等烟叶率可达20.4%,增加产量28.4%,纯增加收入1888.5元/ha,效果显著;④全省九个试点大面积平均增产31%,平均增加收入1358.6元/ha。  相似文献   

13.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花叶病毒是目前对蔬菜生产危害最大的植物病毒病之一。该文就黄瓜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植株的方式,感染后植株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该病毒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科研工作者在防治黄瓜花叶病毒病的过程中所做的研究和探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农药防治烟草花叶病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探寻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理想药剂,经大量试验筛选,利用商陆、甘草、连翘等几种植物抽提配制而成的复配剂MH11-4,对由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Cucumber masaic virus(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小区防治试验。室内盆栽试验结果表明,MH11-4200倍液对TMV和CMV的朱抑制率分别为61.9%和56.9%,体外钝化效果分别为86.02%和9  相似文献   

15.
生物制剂Am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林  李谦 《安徽农业科学》1998,26(4):343-344
用生物制剂Am及其复配制剂防治烟草花叶病,结果:①各处理较对照烟株发病率低,病情指数低,损失减少;②Am菌球液500倍效果最好,在病圃和温室接种对比试验中防效分别为33.06%和49.72%。  相似文献   

16.
番茄花叶病病株及传毒介体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1998年广东省番茄花叶病春,秋两季的大田调查资料,采用各种分布型指数分析了病株的田间分布型和秋季植株传毒有翅蚜介体(Myzus persicae)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番茄花叶病毒株在田间的分布型随时间的延续而变化,病株在流行初期呈随机分布,随后呈聚集分布,到后期则趋于均匀分布;秋季植株有翅蚜介体在田间的分布型以聚集分布为主,结合病株在病害流行前期有明显的聚集分布时期,推断有翅成蚜介体是秋季田疃病害扩展的有效媒介。  相似文献   

17.
桑皱褶花叶病及皱褶螺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皱褶花叶病是一种由螺原体寄生引起的桑树病害,通过嫁接,昆虫及汁液传病,近年在浙江省局部地区蔓延危害。病原螺原体在革兰氏染色反应中呈阳性反应,能在植物性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中培养成功。螺原体形态有圆形、椭圆形、螺旋形和线状等。圆形粒体直径为83~700nm,基本螺旋体大小为364~833nm×82~119nm,线状体长为3.0~4.5μm,宽为100nm。本病原寄主范围较广。土霉素(250~500mg/kg)对本病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本病原螺原体的生活力及致病性均强,经液体培养1a后,能对无病实生苗传毒成功。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化学不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 余种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剂试验表明,塞替派和顺氨氯铂两种药剂对棉铃虫的不育效果明显,卵孵化率均较对照低90 % 以上,对雄蛾寿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对自然状态下桑花叶萎缩病的发生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桑花叶萎缩病对桑树的生长影响极显著,可持续造成损失;影响桑花叶萎缩病病症表现的主要气象因素是温度,不同温度对病原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温度与病原体生长动态之间的关系可以用Y=13.5652/[1+exp(8.8781-0.220829X)]进行模拟;病枝隐显症表现的温度临界值为28.8℃。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部分药剂进行筛选,为生产上选择防治花叶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在普洱市6个县区进行了6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效果。在6个县区,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平均防治效果分别达60.3%、58.3%、57.6%和57.5%。24%混脂.硫酸铜水乳剂的防治效果较差,防治效果仅55.1%。[结论]在普洱市烟叶生产上进行烟草花叶病的防治可采用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0.5%香菇多糖水剂、6%烯羟.硫酸铜可湿性粉剂、2%氨基寡糖素水剂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