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与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近年最新研究成果,对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文章重点阐述了海洋生物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状况、保护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探讨了近期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洋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哺育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作为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并且对维护整个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基础是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然而,人们在向海洋索取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海洋环境。目前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一场…  相似文献   

3.
主要阐述了渔业、水产养殖、污染、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简要探讨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些对策,供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学术领域对刀鲚研究的进展和趋势,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采用文献计量法,对检索的相关文件进行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学术领域对刀鲚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聚焦目前学术领域对刀鲚的研究现状、未来研究热点和趋势等。结果表明,目前,学术领域对刀鲚相关研究多元且趋于不断探索创新阶段。研究学者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相对紧密,对于刀鲚研究的学者群体相对集中,合作频率较高。指出,目前对刀鲚的相关研究较为多元,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提高对刀鲚研究的创新思维,为今后更好地了解刀鲚,对刀鲚资源进行保护提供较为系统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欧美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地球极地海域的许多海洋生物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而濒临灭绝,赤道地区的海洋生物则大规模迁移,外来物种入侵和传统渔场的偏移,将会对全球海洋渔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客观地揭示全球主要渔业国家水产科学的研究态势及其研究热点,以2000—2018年InCites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文献数据作为统计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其文献的增长趋势、被引情况及期刊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的知识图谱等方法,探究全球水产科学的研究态势及其研究热点。结果显示,在水产科学研究文献的年度发文态势方面,美国的文献数量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并呈现动态波动,近年来略有下降趋势;中国大陆的研究文献基本上呈指数增长,并呈稳步上升趋势,至2018年接近美国的发文数量;其他国家都呈现较为平稳的动态波动。载文期刊分布均符合布拉德福提出的文献离散规律,各国载文量排名在前20的期刊大多为国际顶级期刊,其学术上的影响力较大。优势学科领域基本集中在海洋淡水生物学、兽医学、海洋学、动物学、免疫学、湖沼生物学以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但各国侧重点不一致。研究表明,全球主要渔业国家研究热点主要为:①基于生物学参考点的渔业管理与保护研究;②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评价研究;③开展渔业资源的基础生物学研究;④开展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措施及政策目标研究等主题。各研究热点间均呈现高度融合的现象,促进了综合性交叉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准确评价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研究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收集和监测2003-2013年山东省长岛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等数据,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为研究方法,结合长岛县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特征,筛选出14项指标组成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相关国家及行业标准、统计年鉴和长岛县各相关指标历史监测数据,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基准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建立的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体系评价。结果表明,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状况较好,海洋生物多样性指数(MBDI)最大值为2006年(0.766),最小值在2012年(0.600),评价等级均为良;生物多样性所受压力较小,生物物种较丰富,局部地区生物种类高度丰富,生态系统功能较为完善,受到干扰后一般可以恢复,生境质量一般适宜生物生存。分析其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的变化,水质和保护生物组成的状态指标非常稳定;压力指标有一定程度的上下起伏,2008-2011年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响应指标值2003-2013年基本稳定并略呈上升的趋势。从总体上看,长岛县海洋生物多样性状态优良且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8.
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铅污染对海洋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孙虎山  李磊 《水产科学》2011,30(3):177-181
铅是一种不能降解且广泛存在的重金属污染物,在加热到400~500℃时会有铅蒸汽逸出形成铅烟,在用铅锭制造铅粉和极板的过程中都会有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空气中铅烟尘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是有害的。随着社会发展,铅污染已成为现  相似文献   

10.
<正>循环水养殖系统是一种环境友好、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养殖产量高的集约化养殖模式,由流水式水产养殖逐渐演化而来。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较为典型的有日本生物包静水养殖系统(以砾石为载体)和欧洲组装式多级静水养殖系统[1-2]。我国陆基工厂化养殖从最初的苗种培育转变为水产养殖、仓储、吊水等多种功能[3-5],养殖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物理化学处理技术[6-8]保持良好的水质,实现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具有节约养殖用水及节省养殖用地的优点[9-11]。此外,循环水养殖系统也是唯一能够实现安全、无化学品和重金属残留的绿色养殖模式[12-14],在水产养殖产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提出的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循环经济及低碳减排的战略需求[1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量化的参考依据,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1980—2020年共1 088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样本,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发文量、发文地区、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频次和突现状况等知识图谱,并对发文趋势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9年后上升趋势明显;淡水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巴西、捷克和美国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研究中心;捷克共和国科学院、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和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等3个机构是淡水鱼类寄生虫领域的高产研究机构;Poulin R、Scholz T和Salgado-Maldonado G等3位研究人员是淡水鱼类寄生虫研究的核心力量;发文国家间和机构间形成了良好且稳定的合作关系,但研究者间合作关系较为分散,缺少跨团队合作;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Parasitology Research、Parasitolo...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南极渔业资源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以1990—2020年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南极渔业资源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作为统计源,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相关文献的增长规律、被引情况以及期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作者以及国家/地区进行分析,并绘制科学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南极渔业资源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整体呈现良好的稳定增长趋势。载文期刊分布情况符合布拉福德的文献离散规律,排名前20的中英文期刊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其中《海洋渔业》和《Polar Biology》分别为中英文文献最热门的期刊。在国家/地区合作网络方面,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的国家合作较为密切,美国发文量最高并在合作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南极磷虾与气候变化、南极鱼类与进化、南极重要地理研究区域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将趋向于南极生物资源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以及罗斯海区域等。  相似文献   

13.
海洋通过“溶解度泵”和“生物泵”完成碳汇过程,且具有碳固存容量大、储存时间长的显著优势,可有效缓解CO2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渔业是人类利用海洋的基础生产活动,对近海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渔业碳汇是海洋碳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海洋牧场作为一种以水域栖息地修复、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为主旨的新型渔业模式,通过增殖水生生物资源量,提升生物固碳量,实现渔业对海洋碳汇的扩增。本文针对我国对海洋牧场的界定,梳理了国内外对海洋牧场关键碳汇因子固碳机理及其过程和潜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浅析了海草床、牡蛎礁等典型海洋牧场生态系统在近海碳汇扩增中的重要作用。建议在海洋牧场固碳机理与碳循环过程、海洋牧场碳汇扩增技术和海洋牧场碳汇计量方法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以期为渔业绿色发展,扩增海洋碳汇和服务“双碳”战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 1. A necessary component of implementing a successful marine reserve is the quantification of the biological resources that fall under its protection. Without such an initial assessment, the future effects of the reserve on the local habitat and biotic community cannot be quantified and will remain the subject of debate.
  • 2. This study provides such a baseline assessment of fish diversity and habitat types within a recently enlarged marine reserve. Buck Island Reef National Monument, US Virgin Islands, was recently enlarged from approximately 4 km2 to over 76 km2. Areas of sand, seagrass, and hard‐bottom under protection were increased from 0.29 km2, 0.47 km2, and 1.96 km2 to 2.70 km2, 2.89 km2, and 18.30 km2 respectively when the Monument was expanded. A 53 km2 area of pelagic/deep‐water habitat with unknown bottom type is now also protected by the Monument.
  • 3. Visual counts of fish within 25×4 m2 transects conducted during the day were used to assess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habitat utilization patterns. Species richness, diversity, assemblage structure, and fish density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among sand, seagrass, and hard‐bottom habitats. Hard‐bottom sites had over twice the mean species richness and diversity as sand and seagrass sites, and several times greater mean fish density.
  • 4. Quantification of the fish community in pelagic and deep‐water habitats within the reserve is recommended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the offshore areas of the reserve. Fish numbers, size, and diversity outside the reserve boundaries must also be evaluated to allow quantific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marine reserve on the adjacent fish communities.
Copyright © 200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
  1. Species are disappearing at a rate comparable with previous mass extinctions. Freshwater environments are being particularly affected, with biodiversity losses occurring much faster in freshwater than in terrestrial or marine ecosystems.
  2. This study assessed the research on drivers of biodiversity loss in freshwater environments as described in nearly 37,000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last decade. Articles on biodiversity published between 2010 and 2019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to determine the number of articles that addressed a particular driver of biodiversity loss, by analysing the titles, abstracts, and keywords. The bio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a country was also investigated to see how it affects its scientific output (i.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3. Twenty per cent of the articles on biodiversity addressed freshwater biodiversity. Researchers devoted considerable effort to six drivers – climate change, water pollution, flow modification, expanding hydropower, species invasions, and habitat degradation – but practically ignored other threats, such as plastic and light pollution. It was also found that megadiverse countries, which for the most part were also developing countries, published substantially fewer articles than developed but less biodiverse countries.
  4. We recommend a series of actions that could contribute to mitigate the biases foun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