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西藏墨脱嘎隆拉山铁杉林土壤生态系统线虫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课题组于2017年9月对嘎隆拉山铁杉林不同生境土壤0-25cm深度范围的线虫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种类组成、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功能性指数等特征值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结构及多样性特点。并且,对嘎隆拉山铁杉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冗余分析及线性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嘎隆拉山铁杉林土壤线虫隶属于5目29科34属,个体密度平均278条/100g干土,土层间无明显差异;群落优势属为垫咽属和细齿属;食真菌性线虫是最主要的营养类群;土壤有机质以真菌降解途径为主;指数MI、PPI 值则说明了嘎隆拉山铁杉林生态系统受到干扰较小,成熟度高,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藏北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会英  胡锋  罗大庆 《土壤学报》2013,50(3):507-516
2011年5月—11月,对西藏北部高寒草甸3种典型植物群落下0~30 cm范围内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线虫群落进行调查,浅盆法收集土壤线虫,应用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等特征值来分析高寒环境下土壤线虫群落的组成、分布特征与多样性。调查共分离得到33 038条土壤线虫,隶属于2纲6目51科93属;线虫个体密度平均为847条100 g-1干土;表聚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间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土壤线虫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委陵菜植物群落<藏北嵩草植物群落<高山嵩草植物群落,土壤线虫数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线虫数量随生长季变化发生明显波动,返青期最多,盛长期次之,枯草期最低;不同植物群落的优势属种类不同。生物多样性为委陵菜植物群落>高山嵩草植物群落>藏北嵩草植物群落,这可能是放牧干扰强度不同,以及植物群落影响下的土壤性质分异所导致的结果。总之,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分异初步显示出线虫指示环境因子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藏北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对围封及自由放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放牧干扰对藏北高寒草甸的影响,以及连续围封措施对草地的恢复作用,2013—2015年连续3年对那曲县围封、自由放牧天然高寒草甸土壤线虫群落进行取样调查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围封、放牧样地的线虫个体数量在年际间的变化均较明显,植食性线虫是整个线虫群落个体数量变化的主要贡献者;围封样地的线虫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SR,以及优势度指数λ的年际变化幅度均大于放牧样地;食细菌性线虫个体数量及线虫通路比值(NCR)表明放牧样地的有机质转化效率高于围封样地;成熟度指数(MI)、植物寄生线虫指数(PPI)分析表明,所研究区域经5年围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没有明显的提高,相反,现有放牧强度维持或者增加了线虫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利于物种共存和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相似文献   

4.
有机种植业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妙  王磊  席运官  肖兴基  王辉  李辉信  焦加国  王霞 《土壤》2016,48(3):492-502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特征的影响,在2013—2014年期间,对华东、华中和西部地区9个样点的有机种植和常规种植的土壤进行了线虫群落的比较研究。在所有调查样点中,共鉴定出线虫27科57属。有机种植条件下,土壤线虫总数平均为1 037条/100 g干土,显著高于常规种植(748条/100 g干土),食细菌线虫的数量显著高于常规。食细菌线虫头叶属(Cephalobus)和真头叶属(Eucephalobus),食真菌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为有机种植业的共有线虫属。从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来看,有机种植的瓦斯乐斯卡指数(WI)1,线虫通道指数(NCR)0.5,表明有机农业的土壤呈相对健康的状态且腐屑食物网的分解途径主要依靠细菌。其他生态指数在有机和常规农业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与线虫数量、WI指数和成熟度指数MI、PPI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对土壤线虫的影响,在网室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成熟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根际土壤线虫丰度、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学指数以及土壤环境因子和线虫群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共分离鉴定出23个土壤线虫属,8个功能群,其中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Z13)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3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种植条件下分离鉴定出土壤线虫21属;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的土壤线虫平均丰度为(1143.42±135.04)·100g^-1干土,显著高于(P〈O.05)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756.83±141.33)·100g^-1干土】;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显著升高了杂食捕食性线虫拟桑尼属(Thorneella)的相对丰度(P〈0.01)。虽然非转基因大豆中黄13种植条件下的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脚和结构指数s,显著低于耐草甘膦转基因大豆M88(P〈0.05),但是两种大豆种植条件下土壤线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日’、属丰富度指数GR和营养多样性指数TD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耐草甘膦大豆M88对线虫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RDA排序图显示:线虫功能组Om4和土壤有机质OM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硝态氮NN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植年限黄瓜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 【方法】采集 8 年、10 年、13 年和 16 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不同种植年限共观测到土壤线虫属 21 个,全部为优势属和常见属;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分布依次为 10 年 > 16 年 > 13 年 > 8 年 > 1 年,线虫总数种植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范围为每 100 g 干土 61~437 条;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种植年限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 H′ 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的分布为 16 年 > 13 年 > 1 年 > 8 年 > 10 年,均匀度指数 J 为 13 年 > 16 年 > 1 年 > 8 年 > 10 年,而优势度指数 λ 的分布则为 10 年 > 16 年 > 13 年 > 8 年 > 1 年,5 种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的 NCR 指数在 0.6~9.8 之间,WI 分布为 1 年 > 8 年 > 13 年 > 16 年 > 10 年;线虫成熟指数 MI 在种植 16 年的温室土壤中最小,相反 PPI/MI 值则在种植 16 年的土壤中最大;丰富度指数 SR 随种植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10 年的最低;线虫区系分布结果显示,除种植 10 年黄瓜土壤的样点落在第 Ⅳ 象限外,其余种植年限黄瓜土壤的样点均落在第 Ⅰ 象限。 【结论】综合分析得出,连续种植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健康状况变差,受干扰程度变大,种植 10 年土壤线虫多样性、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受胁迫。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施用过量的农用化学品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采用定点试验的方法,在哈尔滨市呼兰区选择典型农田生态系统进行试验,对比研究土壤线虫群落对施用过量的氮肥、磷肥、钾肥、除草剂及杀虫剂的响应。在试验田中共鉴定出土壤线虫27科45属,其中Cephalobus和Aphelenchus为优势属。施用不同浓度的各类农用化学品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多样性均产生一定影响。线虫总数及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在不同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随化肥施用量的升高呈增加趋势。从土壤线虫的生态指数来看,除PPI(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外,其他生态指数[MI(成熟度指数)、F/B(食真菌线虫与食细菌线虫数量比值)、Evenness(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H’(多样性指数)]在施用不同农用化学品处理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并且,MI随着施用钾肥、氮肥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线虫可以作为揭示施用农用化学品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的生物学指标,其群落及多样性的变化表明土壤线虫群落对农用化学品的过量施用产生了响应,过量施用农用化学品会增加土壤生态系统的干扰,对土壤环境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吴东辉  尹文英  陈鹏 《土壤学报》2008,45(5):1007-1014
应用类群属数、个体密度、多样性指数和MI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刈割活动对松嫩平原碱化羊草草地土壤螨类群落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螨类1 515只,分别隶属于3亚目61属。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活动影响土壤螨类群落组成,其中主要是减少了隐气门亚目的个体数量;与围栏封育相比,刈割活动样地土壤螨类个体密度、群落多样性H′指数和丰富度SR指数显著下降,刈割活动明显降低土壤螨类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稳定性;土壤中气门亚目螨类群落结构样地间相比,刈割活动样地MI指数也显著减少,刈割活动限制了土壤捕食性螨类k选择类群比例的增长;此外,土壤甲螨群落MGP分析表明,两类处理样地间甲螨结构同样存在差异,其中刈割活动明显影响大孔低等甲螨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了解玉米田覆膜后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对覆膜和未覆膜玉米田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调查的土壤中相对多度≥10%的属有巴兹尔属(Basiria)、真滑刃属(Aphelenchus)、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垫咽属(Tylencholaimus)、拟丽突属(Acrobeloides)和丽突属(Acrobeles),不同处理中土壤线虫个体数的顺序为覆膜1年未覆膜覆膜4年。覆膜处理影响了土壤线虫的营养类群和生活史类群的个体数和相对丰度,连续覆膜4年食真菌线虫、食细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的个体数量均显著降低,捕食-杂食线虫数量稳定但相对丰度却显著增加;覆膜种植玉米4年后c-p2类群数量和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而c-p4类群却显著增加。不同处理间F/B和NCR值无显著差异,但土壤分解主要依靠细菌分解途径。MI、MI2-5、MMI、MMI2-5和PPI指数在覆膜4年的处理中均显著增加,连续覆膜4年的玉米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因此,线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对玉米田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很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生物炭基肥施用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生物炭基肥、生物质炭施用以及常规施肥对棉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棉花田间试验。试验处理为常规施肥(CK)、生物炭基肥+常规追肥(T+C)、生物炭基肥+木醋液追肥(T+M)、生物质炭+常规追肥(SWT)。采用浅盘法分离土壤线虫,用显微镜进行数量统计和种类鉴定,计算多样性生态指数。棉田各施肥处理土壤线虫密度范围为175~334 ind/100 g,表现为T+CT+MCKSWT。CK处理主要线虫优势属为螺旋属Helicotylenchus;T+C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和针属Paratylenchus,T+M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螺旋属Helicotylenchus,SWT处理的线虫优势属为原杆属Protorhabditis和真头叶属Eucephalobus。所获得的土壤线虫隶属于35个属,添加生物炭基肥提高了土壤线虫总数量、食细菌性线虫数量、食真菌性线虫数量和杂食-捕食性线虫数量,抑制了植食性线虫数量,并且提高了线虫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瓦斯乐斯卡指数(WI);T+C和T+M处理的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高于CK处理;SWT的植物寄生线虫成熟指数(PPI)低于CK处理。添加生物炭基肥增加了线虫数量,提高了食细菌线虫和食真菌线虫丰度。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oil properties on microbial and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 communities was investigated in two desert soil formations, a playa and sandy biological crust.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October 2007 to September 2008 from the upper (0–10 cm) soil layers in the Negev Desert area. Unlike microorganisms,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s were found to be negatively dependent on monthly rain and positively dependent on water evaporation. We suggest that water evaporation from pore caves in both soil formations increases the predation success of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s, while daily rain increases the survival potential of soil microorganisms since the predators require more time to find their prey. Soil properties were found to have a different influence on microbial and soil free-living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the two soil formations. Microbial respiration and biomass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lcium and potassium in the playa area and with sodium in the sandy biological crust area. The free-living nematode community exhibit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sodium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otassium in the playa samples, while no dependence on soil properties was found in the sandy biological crust samples. It can, therefore, be concluded that soil properties affect predation rate in the playa samples through changes in porosity. Generally accepted ecological indices such as trophic diversity (T), Simpson’s dominance (λ), Shannon–Weaver (H′), maturity (MI), and basal (BI) indices pointed to specific ecological conditions at the two observed soil formations.  相似文献   

12.
云冷杉林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生长状况云冷杉林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土层进行比较,并对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及与林下植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林死亡程度响应不同,0-15 cm土壤酶活性变化最为显著,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减小,且对云冷杉的死亡响应程度减弱;5种土壤酶活性对云冷杉死亡程度响应表现不一,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死亡程度的加大对云冷杉死亡率响应较最大,而转化酶、磷酸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云冷杉死亡程度的增加下降较小;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对云冷杉林死亡程度的响应较大,对照样地有机质含量与重度及极重度死亡样地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5种酶活性均与有机质、速效K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云冷杉林死亡率增加,其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亦呈增加趋势,随着云冷杉林死亡程度的增加林下灌木层多样性增加,而林下草本层的多样性先增加后减少;林下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过氧化氢酶。  相似文献   

13.
茅苍术间作对连作花生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楠  李孝刚  王兴祥 《土壤学报》2016,53(6):1497-1505
以连作10年花生的红壤为基质,分别设置花生单作和花生/茅苍术间作处理,于花生成熟期采集单作花生根际土壤、间作处理花生和茅苍术根际土壤,分析土壤线虫的数量、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揭示茅苍术间作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及对花生连作障碍的缓解机制。结果表明,与花生单作相比,间作处理花生的株高、主根长、秸秆干重和荚果干重显著增加(p0.05)。茅苍术间作减少了连作花生土壤线虫的总数,显著提高了花生根际土壤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植物寄生线虫的相对丰度(p0.05)。与花生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花生根际土壤线虫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而土壤线虫群落的优势度指数(λ)显著降低。间作处理花生根际土壤线虫的瓦斯乐斯卡指数(WI)和自由生活线虫成熟度指数(MI)显著升高,植物寄生线虫成熟度指数(PPI)显著降低,而线虫通道比(NCR)无显著变化。综合分析得出,茅苍术间作可以提高花生连作土壤线虫多样性、优化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进而增强有益线虫的生态功能、改善花生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不同坡位(丘间地、过渡带、迎风坡中部、坡顶、背风坡上部和下部)和不同土层深度(0 ~ 20、20 ~ 40和40 ~ 60 cm)的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流动沙丘土壤线虫具有显著的坡位效应,而垂直分布特征不显著.丘间地和背风坡下部具有较高数量和较多种类的土壤线虫,而过渡带和迎风坡中部土壤线虫数量较低、种类也较少.不同坡位土壤线虫总数、食细菌线虫、食真菌线虫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除食细菌线虫外,不同土层土壤线虫总数及其各营养类群均无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是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土壤线虫群落分布格局的变化反映了流动沙丘土壤微环境的变化,对土壤质量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旱地红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的响应及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红壤农田肥力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会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群落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了不同耕作年限条件下的旱地土壤,选取耕作10 a、20 a、50 a的花生地和菜地,并以未开垦的原始荒地作为对照。结果显示,与荒地相比,各年限花生地的土壤肥力等指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菜地土壤的各项性质则呈现提升的趋势。耕作20 a的花生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效磷等指标均最低,同时耕作50 a的菜地各项性质相对于10 a有显著的提升(p0.05)。花生地中植食性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下降,而菜地中食细菌线虫比例伴随耕作年限延长而逐渐上升。从线虫生态指标数据显示,花生地相对于频繁施肥和耕作的菜地表现出更为稳定的土壤食物网。因此,线虫群落对不同耕作年限下旱地红壤生态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指示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阿拉瓦谷内盖夫沙漠中的土壤生物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il microorganism biomass and respiration and the soil nematode community were observed in the hypersaline desert valley that is found between the Dead Sea and the Red Sea. The lowest point of the valley is approximately 400 m below sea level, and is the lowest point on earth. Soil samples (n = 72)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0-10 and 10-20 cm soil laye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from -400 to +100 m) in the open spaces between plants during one of the most extreme xeric periods. Both soil microbial respiration ...  相似文献   

17.
Humus material from an old stand of Scots pine and from an open area clearcut 13–15 years ago was incuba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incubations were started in different year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nematode faunal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years were compared with site characteristics. In all incubations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total nematode abundance. The total number and diversity of nematodes were higher in humus from the forest than from the clearin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iotic control mechanisms were much weaker in the humus from the clearcut area, where a strong dominance of Acrobeloides nanus occurred in most incubations. The differences in faunal development between years were rather large. A certain pattern of unpredictability indicated that the nematode fauna was a rather labile component of the community of soil organisms in a pine forest soil.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免灌造林措施下,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梭梭林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为防护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明渠无灌溉条件下防护林地表层的土壤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林地土壤的结皮层、0—10cm层,10—20cm层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建立梭梭防护林后土壤的pH值和全盐量均高于流沙地,土壤碱化趋势比较明显;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层土壤pH值和全盐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8大离子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土壤pH值、全盐量和8大离子由表层向下递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先增加后缓慢减小,土壤全N,P和速效P,K呈现总体增加,全K呈减小的趋势,速效N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同样有向下骤减的趋势。[结论]防护林建设有利于风沙土的发育,土壤质量状况逐年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