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的印象中,章征武永远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但他那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又标志着他已经长大成熟。这些年,他几乎参加过全国各种盆景班的培训,从不轻易放弃任何一次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由上海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松江区园林管理局主办的庆世博海峡两岸中国盆景艺术展举行。这次展览的作品现已汇编成《同根同文两岸情》大型画册出版问世。此书装璜精致,印刷优美,现摘发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在盆景界提到陈志福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创作的层林尽染(榕树60厘米);浩气凌云(九里香90厘米);这两件作品早于2005年就已经编入由我主编的《中国盆景金奖集》。此书出版后,海内外同行经常将陈志福的盆景艺术风格与康日照、林联兴、庄文其的作品联系在一起,都是那么苍劲古朴、潇洒自然,使人感到颇有创意。福建省城被称为榕城。在福建榕树盆景十分普及,因此对榕树盆景的制作水平要求很高。近10年来,陈志福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榕树盆景的研究和实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盆景艺术行列里,呈现着可喜的现象,不仅涌入了画家、书法家、诗人,还有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他们热心于公益事业,还为祖国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广东省中山市的张华江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突出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大师徐晓白先生于2006年5月25日逝世,享年97岁。  相似文献   

6.
古人云: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张虎同志30余年以创作山水盆景名扬乡里。他爱钟乳石、千层石、太湖石、虎皮石、木纹石等。自然界中,众多的名贵石种,几乎都是他珍爱的物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采撷大自然山山水水最美的景物,一直是张虎同志创作的行动指南。用他自己的话说:从事山水盆景创作者的任务很重。可以说是一辈子读不完的书、走不完的路,更有探索不尽的艺术源泉。艺术的创作要靠真情实感。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带有浓厚的生活色彩,基本做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灵感要从生活实践中产生。好的盆景作品更是艺术家学识、品德、艺术修养和对人生、社会、历史、自然宇宙的独特感悟。张虎  相似文献   

7.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由上海松江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松江区园林管理局主办的庆世博海峡两岸中国盆景艺术展举行。这次展览的作品现已汇编成《同根同文两岸情》大型画册出版问世。此书装璜精致,印刷优美,现摘发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关于盆栽与盆景——对盆景的见解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景是在我国盆栽、石玩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树、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盆景起源于中国,然而到底起源于什么时代呢?对此盆景学术界众说纷纭。一般人所谓的盆景起源,其实都是指盆景何时起始,迄今为止对于盆景起源有九种学说,归纳起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榕树《虎踞》的整体造型有台湾盆景壮美的风格。树冠结顶比较完美,头部神似猛虎伏蹲蓄势欲跃之态;主干苍老壮硕,分枝变化天然;足下起祥云,似有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必生一点禅心。诚有老树荫泽一方的雍容气度。  相似文献   

11.
<正>《影落虚涵》是浙江盆景艺术家沈水泉盆景艺术中的佼佼者之一(见《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6期45页)。无可否认,这是岭南风格的传统悬崖式作品,造型中规中距,突出了岭南盆景流畅的树气树势,根盘牢,重心稳,不偏离。下悬的树干也符合比例,曲折回旋,方向明确,有动感,从根头延伸至结顶,树气流畅,节奏感好。整体构图富有吸引力,枝托布局合理,既有天顶托(保重心的主托),亦有伴随干顶架构的枝托,作品成熟,不愧为佳  相似文献   

12.
穿崖隐谷涉清溪,叠势攲斜造化奇。咫尺得观天地大,箇中感悟把诗题。  相似文献   

13.
水旱盆景《山水清音》是我根据中国山水诗创始者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的。“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这是中国古代画论中专门论述山水画的北宋著名大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的一句话。这句话非常经典、极为精辟地表现了艺术家对于真山水观察的细致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盆景题名有很多讲究和方法。景名的表情达意是很重要的一点。自古有诗言志,景抒情之说。景是客观的,特定的。情是主观的,人所特有的,具有社会性和个性,具有历史延续性和时代性。一盆好的盆景作品,客观地展示了特定的自然景观,外在画面肯定是美的。而内含的意境则要靠人去领悟拓展。所以,盆景题名要以人为切入点,注入人文因素,增加情感含量,达到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山石盆景《古道畅想》(见彩页),表现的是沙漠景观,很容易使人想起丝绸古道,大漠驼铃,风起沙滚之风韵,故题名为《古道畅  相似文献   

15.
这件真柏盆景是一位业务盆景爱好者鞠桂林所创作的。它属于扬派风格,但在某些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技法,艺术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斑驳嶙峋的骨架,苍劲隽永的身姿,蓬勃旺盛的生机,端庄优美的造型……正是异乎寻常的天工,别开生面的匠心,将这棵几乎焦干、枯竭的刺柏打造成盆盎世界中的佼佼者。作为盆景艺术的“模特”,她信步出入于大雅之堂,潇洒抒写着生命的华章(见图)。  相似文献   

17.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18.
<正>1986年冬季,本人在矿区一处垮落的土石堆边,发现了这株根部裸露、桩径硕大、较为奇特的紫藤。它不但根茎部硕大,已形成块状,而且可以作两面观,一面空朽灵透,一面壮硕雄健。根系虽已被雨水冲刷裸露,却非常完好。再仔细观看,发现了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只有一根直径不到3厘米的主枝蔓,枝蔓上分枝少;二是主枝蔓着生部位也非常不好,朝左侧一边生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2014,(5):68-69
杨海峰,年轻的盆景艺术家,河南得园盆景园园主。 199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朋友家看到一盆小叶女贞盆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迷上了盆景。到处参观学习,遍访盆景高手。由于年轻,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他自己上山挖桩,制作盆景。从最开始的门外汉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做起。个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2004年,他参加了《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在江苏新沂举办的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得到赵庆泉、王选民、刘传刚等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的点拨,受益匪浅,打开了新的眼界。与此同时,他成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20.
《试评〈影落虚涵〉雀梅盆景》(以下简称《评文》)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第10期第40页上。读《评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先生对于岭南风格盆景是有较深研究的。但杭州的盆景艺术家沈水泉先生这盆《影落虚涵》,结构上难道真的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么?我倒有不同看法,现与叶先生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