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然保护如何与周边社区互利互惠进而达到和谐发展,是保护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从1995年开始,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资助的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等项目,通过采取社区共管技术信息服务等方式,逐步探讨和解决自然保护与周边社区群众经济发展这一矛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柳步摸索出太白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全新保护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3.
4.
指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损害了周边社区及其居民的资源利用和经济利益。而周边社区的居民有些传统的生活习俗也不利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通过对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基本情况的了解,找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怎样共同和谐发展,并提出了合理性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平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系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新平县的部分,总面积22272hm^2。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水利资源和旅游资源。周边社区居住着18个少数民族8957人。文章介绍了周边社区居民对自然保护区各种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广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以十万大山和并岗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就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对广西弄岗、十万大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5.0对调查问卷中的11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出4个公共因子,即:周边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效益的认识,保护区相关制度与周边社区相互影响,保护区对周边社区发展的经济影响,社区共管.并从这4个方面对2个保护区与社区间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藉此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水平,解决社区居民在能源需求、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增强社区共管力度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金丝猴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丝猴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Milne-Edwards)为我国特产的国家 Ι级保护野生动物。分布于陕、川、甘、鄂及云、贵的局部山区 ,秦岭仅分布在太白、周至、洋县、佛坪和宁陕5县境内[1 ] 。据文献记载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南坡的太白县黄柏塬以东至周至县厚畛子地区有金丝猴分布 ,1 982~ 1 984年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时未记载有金丝猴的分布 [2 ]。迄今未见保护区内有金丝猴分布的报道。 1 999年 7月下旬我们进行野生动物野外监测时 ,在保护区南坡周至县厚畛子乡行政区域范围内的保护区龙洞沟发现了一群金丝猴。为了搞清保护区内的金… 相似文献
9.
10.
漫湾镇辖区内属于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的面积4 200hm2,为了解无量山周边社区村民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情况,选择大村、丙布、王家箐3个自然村进行农村经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调查。分析了调查结果,提出了解决社区能源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冲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社区经济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与社区森林资源培育、社区村民传统生活习惯约束及野生动物肇事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或缓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威胁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处秦岭山脉中段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325hm^2。1996~1997年进行了一次多目标调查。1998-2001年进行了保护野生动物、宗教活动、旅游等对环境影响的监测和研究。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具有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种性、遗传多样性等的特点。分析了自然保护区目前受到的威胁,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参与式评估(PRA)和生态保护知识KAP研究方法,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状况和居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结构单一,对自然资源依赖性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较低,自然保护知识匮乏,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不强,不良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等是威胁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 541hm2,为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覆盖率93.08%。分析了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意义、目前所采取的措施,提出社区共管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建立和完善社区共管机构、加强宣教工作、开展多种经营及加强社区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8.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客源特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得出游客的客源特征。结果表明:男、女游客的比例(2.1:1)高于全国平均出游性别比例1.27:1;大多数游客以观鸟、了解大自然和单位或会议组织为目的;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游客组成了扎龙自然保护区游客的主体;游客职业主要是公务员(46%),公司职员(19%)、工人(17%)和商人(11%);游客以20~39岁年龄段的游客为主体,表现出游客中青年化的总体趋势;月收入在300~1000元之间的游客比例最大,占47.26%,其次是月收入在1000~3000元之间的游客,占37.20%;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游客以省内游客尤其是来自齐齐哈尔市的游客为主要客源。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需求以团体旅游为主体:最后对保护区的宣教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8月、9月,对四川卡莎湖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确认保护区有兽类7目19科54种;其中,东洋界种类有24种,古北界种类有28种,广布种2种.保护区分布有国家级保护动物20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林麝、马麝、雪豹和豹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5种.保护区有我国特有或主要分布于我国的特有兽类25种.本次调查在保护区采集了较多黑线姬鼠标本,这是该物种目前分布的最高海拔,是黑线姬鼠在川西北高原的一个新分布区;保护区姬鼠属物种种类丰富.保护区地处高寒,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受到破坏后难于恢复,应重点加强该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