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探讨家蚕抗病性与生化指标的相互关系,对家蚕若干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日本系统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的抵抗性高于中国系统品种。(2)日本系统品种之间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差异很大。其中川26、782两个品种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高达每克鲜重8.14mg和7.69mg,对NPV食下感染抵抗性lgED50高达9.77和7.15;中国系统品种之间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食下感染抵抗性差异较小,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在4.73~6.98之间,对NPV感染抵抗性lgED50在4.78~5.96之间。(3)2龄起蚕体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及对NPV食下感染的抵抗性(lgED50)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0.93。两者回归方程为Y=1.6244+0.6334X。  相似文献   

2.
樗蚕蛹精巢细胞系的建立及柞蚕NPV的体外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樗蚕蛹(philosamia cynthia)精巢细胞经2年多时间的离体培养,已传至100代以上,堪称无限细胞系,命名为PC-01。原代培养经4个月,开始传代。目前细胞系生长稳定,细胞形态多为圆形,少数为长椭圆形及梭形。细胞呈悬浮生长,也有半贴壁现象。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72h,染色体数量变化较大。细胞系对柞蚕NPV非常敏感,经同工酶测试该细胞系的酯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郝旭东  欧阳令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640-11641
基于风险投资的高风险和多阶段特点,综合考虑了风险投资项目价值及成本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一个新的风险投资价值评估实物期权模型,使风险投资决策更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杀虫剂防治棉铃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绣  陈友祥 《安徽农业科学》1997,25(3):242-245,251
应用Bt乳悬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棉烟灵(棉铃虫NPV病毒)乳悬剂于棉铃虫产卵盛期施药防治棉铃虫均有较好的杀虫保顶效果,能有效保护棉田自然天敌种群繁演,是棉虫综合防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抵抗性及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几率值分析法和浓度(对数)—死亡率几率关系曲线法,研究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规律。结果显示:家蚕对NPV病毒经口感染的抵抗性遗传方式受一对主效基因和若干微效基因控制;杂交后代(F1、F2)对于该病毒的抵抗性有偏父遗传现象,杂交一代的抗病性表现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6.
茶尺蠖NPV对茶尺蠖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7.
8.
Bt、NPV生物制剂防治棉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胜、蛤蟆王、Bt、重组型NPV、野生型NPV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这 5种制剂均无杀卵作用 ,但对棉铃虫幼虫 ,特别是初孵幼虫防效很好 ,其中Bt防效最好 ,防效达 94 7%。  相似文献   

9.
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分子标记筛选的遗传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家蚕对NPV抵抗性主要受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又为不完全显性,Z染色体上有微效修饰基因,有偏父遗传现象存在。根据其遗传规律的特殊性,提出常染色体上NN主基因和性染色体上Z^ Z^ 修饰基因控制假设,并得到试验验证。利用近等基因系寻找抗性分子标记,其交配方式不同,分别可构建NN,Z^ Z^ ,NNZ^ Z^ 3种近等基因系。同时提出F2群体寻找分子标记的交配方式。  相似文献   

10.
1、药剂特性。稼宝10亿PIB/克NPV可湿性粉剂,是由模型多角体病毒杀虫活性病毒为主的新型、高效、低毒的生物型杀虫剂,是延用基因工程(DNA)开发的增强活力毒株生产的专利产品,它具有杀虫专一性强、活力高、杀灭效果卓越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出口型无残留的蔬菜、水果及高品质粮油生产基地使用。  相似文献   

11.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脂肪体细胞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后首先表现为细胞核膨大、染色质凝聚,随后细胞核内形成电子致密的病毒发生基质,在发生基质内及外周产生许多杆状的核衣壳,核衣壳在病毒发生基质与核膜间获得囊膜形成病毒束,病毒束从不同方向进入多角体蛋白,多角体形状趋于完善,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从哈尔滨市郊区罹病八字地老虎(Xestiac-nigrum)幼虫中分离获得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_(c-n)NPV),国内过去未见报道。多角体多为四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大小约1.0~2.5μ。由镜下观察病毒粒子杆状,长230~260nm,宽20~30nm。超薄切片观察表明,该病毒为多粒包埋型,多为3~5粒为一束。对2龄八字地老虎幼虫毒力测定表明,8天内的 LC_(50)(致死中浓度)为3.3×10~5PIB/mL。以3.7×10~7PIB/mL 浓度的病毒感染3龄末期幼虫所获病毒产量最高,可用于病毒增殖。  相似文献   

13.
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抗性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家蚕原种和2个杂交种为材料,采用机率分析法研究了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家蚕品种对NPV的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主要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并具有偏父遗传现象。日本系统的品种的抗性比中国系统的品种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不连续系统的 SDS-PAGE 法对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Mamestrabrassicae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MbNPV)的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结构多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和温和碱解的多角体蛋白呈现一条带,分子量为28.2×10~3±500道尔顿。病毒粒子至少有15种多肽.MbNPV 多角体蛋白富含天门冬氨酸、谷氨酸。未检出色氨酸、限制性内切酶 ECoR Ⅰ,HindⅢ,BamH Ⅰ和 Pst Ⅰ分别把 MbNPV-DNA 酶解成15,13,7和10个限制性片段.由片段积加法计算得平均分子量为95.905±2.164Kbp.  相似文献   

15.
It was controversial issue if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PV)could replicate in idgut cells of host larvare from Lepidoptera by now.The replication of Mythimna separata NPV(MsNPV)in M.separata larvae midgut cells was studied by ultrastructural and DNA hybridized techniques.The paper demonstrated that the MsNPV could neither infect midgut cell nor replicate in midgut cell of homologous host.Therefore MsNPV virions released from the virial occlusion bodies were considered as direct penetration though the intercellular spaces of midgut cells to hemocoel of the host larvae.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L.)感病致死幼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该病毒多角体近圆形,大小约0.4~2.1μm。多角体表面不光滑,有厚约9.0nm的多角体膜。多角体蛋白晶格为线型,晶格均宽约2.66 nm,晶格间距约1.66 nm,两个方向的平行线交角分别为53°和90°。病毒粒子为杆状,大小约62 nm×352 nm。大部分病毒粒子为单粒包埋,但观察到包含2粒和3粒核衣壳的病毒束,病毒粒子外膜为两层膜结构,厚约8.3 nm,内膜厚约2.2 nm。髓核呈螺旋形外观。病毒感染的脂肪体细胞的早期病理变化表现为: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随后细胞核中出现病毒发生基质和核衣壳。核衣壳获得外膜后,被封闭在多角体内。先形成的多角体多在细胞核的外围,多角体数量不断增加,最后充满整个细胞核。  相似文献   

17.
八字地老虎核型多角体病毒(Xc-nNPV)对6种夜蛾科害虫有侵染性,根据害虫感受性的高低顺序为:甘蓝夜蛾、警纹夜蛾>黑三条夜蛾>朽木夜蛾>粘虫>三角夜蛾。Xc-nNPV能够感染八字地老虎幼虫的体壁、脂肪体、气管基质、血细胞和睾丸被膜,而在马氏管、丝腺、消化管、腹神经索和肌肉组织中未发现有多角体的增殖;虫龄影响病毒产量,虫龄越高平均每头幼虫的病毒产量越高,以3龄幼虫的病毒总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经多角体碱溶超离心和柱层析纯化的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HaSNPV)粒子作为抗原,通过细胞融合,得到3株分泌抗HaSNP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_2、B_8和D_7,相应抗体的效价MAD_2为10,MAB_8为50,MAD_7为1000。其中MAB_8为构象决定簇抗体,MAD_2和MAD_7为顺序决定簇抗体。用SDS-PAGE,Western-blot和ELISA方法确定MAD_2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多肽大小为56kd和96kd,MAD_7对应56kd多肽。在不同病毒株系鉴别中发现MAD_2,MAD_8为HaSNPV特异,而MAD_7则对大袋蛾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CvNPV)发生交叉反应。另外用ELISA法检测了HaSNPV在体外细胞系统中的增殖动态。  相似文献   

19.
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蔬菜上的斜纹夜蛾(Smdoptera litura Fabricius)幼虫,与化学农药乐斯本相比,用药后14 d,防治效果提高了29.46%.乐斯本施用区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为0.40099 mg/kg,分别是空白对照和病毒杀虫剂施用区的40.22和43.68倍.  相似文献   

20.
核型多角体病毒对斜纹夜蛾两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ta)幼虫血淋巴酯酶和酚氧化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酶的谱带在感染病毒后12h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酶带位移和新酶带的产生,在虫体内建立了新的酶系统;酚氧化酶比活性在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12 h最低,48h达到最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