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为遏制赤峰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通过地膜覆盖、套袋、施用根宝和生根粉(ABT)、营养袋、培抗旱堆和冬季覆土盖苗等多种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造林配套技术措施,初步建立了长短结合、以林促牧、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生态经济模式。采用传统的抗旱造林技术,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组装配套、试验筛选,使樟子松造林成活率提高36%,探索出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根宝对樟子松造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宝对樟子松造林效果的研究赵继福,金久江(辽源市科委,辽源136200)(东辽县林业局,白泉136600)樟子松是东北地区主要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幼树的长势,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试验组应用...  相似文献   

3.
ABT生根粉油松蘸根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BT生根粉3、6、7号对油松进行了不同浸根时间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以60min和90min最佳,造林成活率、新梢生长量、新根数平均提高了11.5%、29%、14.5%。3、6,7号ABT生根粉蘸根均能起到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苗木生长、增加地上部分生物量作用。但以3号ABT生根粉最好。  相似文献   

4.
ABT3号生根粉在半干旱地区栽植油松上应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BT3号生根粉对油松进行了不同浓度、不同浸根时间蘸根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对油松苗用ABT3号生根粉50ppm浓度溶液浸根2小时后栽植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新根出现提前14天,冠幅增长32.7%,苗高增长59.3%,地径增长24%,当年成活率提高20个百分点,第2年苗木保存率提高18.3%,第3年苗木保存率提高7.5%。  相似文献   

5.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榆林沙区为试验研究区, 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在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樟子松示范林,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了深栽、容器大苗、GGR粉灌根、覆膜抗旱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提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沙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节水抗旱移植袋在造林中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榆林沙区樟子松、沙地柏等造林试验中,应用钰森节水抗旱移植袋和常规造林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节水抗旱植树袋造林成活率平均提高了15.0%~21.3%,保存率平均提高18.5%~20.5%,生长量平均提高3.7~6.9 cm,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了0.85%~1.81%.节水抗旱移植袋可以在造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5-氨基乙酰丙酸在育苗和盐碱地造林中的使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黄土高原育苗和造林中的使用效果。【方法】以紫穗槐种子为材料,采用土壤表面喷施和叶面喷施方法,研究了ALA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裸根苗直接栽植、裸根苗蘸根、裸根苗浸根和容器苗直接栽植、容器苗浇根5种方法处理苗木,研究了ALA对樟子松、油松和侧柏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在陕西关中进行紫穗槐播种育苗时,幼苗期喷施ALA溶液,对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幼苗质量,喷施浓度以300 mL/L为宜;土壤表面喷施的效果较好。盐碱地樟子松造林使用ALA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使用效果好于油松和侧柏;同一树种不同处理方法之间以及同一处理方法不同树种之间的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差异,但树种和处理方法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交互作用。用300 mL/L ALA溶液对樟子松进行裸根苗蘸根、容器苗浇根、容器苗直接栽植和裸根苗直接栽植处理,造林成活率可以提高到80%以上,对侧柏处理效果不明显。【结论】ALA对育苗和造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有选择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的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复合保水剂、高效吸水剂、GGR6号生根粉、PT菌根粉剂和根宝Ⅱ号五种药剂,在华北落叶松造林时进行蘸根试验.结果表明:几种药剂都能提高落叶松造林成活率,从造林成活率、速生丰产以及造林成本的综合表现看,根宝Ⅱ号表现最好,其次是GGR6号生根粉.  相似文献   

9.
祝小科  廖月清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1999,18(3):138-138,143,149
对切根苗、容器苗、生根粉和根宝溶液浸苗造林的主不同整地,覆土方式、栽植时间、地面覆盖的多因素造林试验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切根苗、容器苗造林能明显提高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生根粉和根宝溶液浸根要亦能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不同的整地方式、覆土方式、栽植时间和地面覆盖措施的组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的作用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裸土造林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本文所介绍的是樟子松覆膜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樟子松覆膜造林比樟子松裸土造林,其成活率提高16%、地径生长率高20%,苗高生长率高25.3%,而且投资少,见效快,具有抗旱、保墒、增温等作用,可提前郁(?)成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在干旱的吉林省西部风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通过穴下栽植樟子松的试验,得出:樟子松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90.7%,第三年造林保存率达到85.2%,分别比常规造林(对照)提高73.7%、77.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樟子松是我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沙区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研究两种截冠处理对种子园幼龄樟子松母树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樟子松种子园母树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樟子松幼龄母树为研究对象,研究截冠矮化处理L2和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地径、冠幅、枝下高、一年生小枝、二年生小枝、萌芽数量7个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截冠处理L2和L3均抑制了樟子松幼龄母树树高的生长,对母树的地径和冠幅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截冠处理L2和L3和对照组一年生小枝和二年生小枝的平均长度的大小顺序均为L3 >L2 > 对照,说明截冠处理对小枝的长度有一定影响,截冠处理L2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与二年生小枝的长度无显著影响,截冠处理L3对樟子松幼龄母树一年生小枝长度无显著影响,但对二年生小枝长度有显著影响。两种截冠处理对樟子松幼龄母树的枝下高和萌芽数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截冠处理对幼龄母树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L3更适合樟子松幼龄母树管理。本研究为樟子松种子园幼龄母树的科学管理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刘荣  栾淑莹    妍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3):7869-7872,7921
[目的]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化工艺,提高松多酚利用率。[方法]以吸附解析率为衡量指标,确定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最佳树脂;以多酚回收率和纯度为衡量指标,单因素试验研究纯化过程中各因素对纯化效果的影响,并且利用响应面优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的纯化工艺。[结果]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初步纯化最适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2 mg/ml,上样液体积2.10 ml,样液pH 7,径高比1∶25.8,洗脱乙醇浓度57.75%。在此工艺参数下,樟子松松塔多酚的回收率可达68.78%。[结论]经D4020大孔树脂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纯度由21.6%升至59.4%,说明D4020大孔树脂适宜用于初步纯化樟子松松塔多酚。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5.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6.
秦皇岛地区樟子松引种及其对赤松毛虫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5年从辽宁省章古台引种2年生樟子松苗到秦皇岛地区.经1996年调查,13年生樟子松高生长3.02m、胸径4.17cm,与当地同龄油松高生长2.63m、胸径3.45cm相比,长势要好,并优于北京山地及内蒙古红花尔基等地,证明秦皇岛地区引种是成功的.利用樟子松、油松针叶饲养赤松毛虫幼虫,2年生针叶饲养成活率相差42.8%,证明樟子松对赤松毛虫的抗虫能力大于油松.对针叶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樟子松和油松在精油萜烯、脂肪酸、酚酸含量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控制红花尔基地区樟子松种实害虫为害,对红花尔基樟子松种实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明确了樟子松球果象甲为红花尔基地区主要种实害虫,占种实害虫危害率的72.0%;同时对樟子松球果象甲系统发育地位进行了分析,发现樟子松球果象甲rRNA28S基因与本属(Pissodes)象鼻虫同源性最高,其次为Curculio象鼻虫。另外,2016年在种实害虫发生情况监测的基础上,采取3%高效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140.4km^2松林进行航空飞机防治,平均防治成本为2.18万元/km^2,林间药效试验樟子松球果象甲校正死亡率为97.14%,防治区内樟子松球果象甲死亡率>52.00%;球果被害率减退25.32%,挽回种子损失55805.62kg,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沙地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小直抗回填整地”和“塑料护苗筒坑整地”2种方法,在高寒地区干旱沙地进行樟子松冬季造林试验,不但可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延长造林季节,还使造林成活率较穴状整地高,春,秋造林成活率提高40%以上,保存苗成本降低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干扰对固沙樟子松林凋落物特征及持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干扰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固沙林凋落物水文生态功能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持水法,选择章古台林龄为37和46 a樟子松为对象,以邻近立地条件一致的围封林地为对照,研究干扰对不同类型凋落物的蓄积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樟子松林下凋落物盖度、厚度与蓄积量在干扰条件下分别为60%~85%,0.4~1.4 cm和1.8~2.8 t·hm-2,均极显著小于封闭条件(P < 0.001)。②不同类型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为(0.24±0.04)~(15.02±3.56)t·hm-2,总体表现为在干扰条件下均显著小于封闭条件(P < 0.05);在干扰条件下,不同凋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从大至小依次为草本类、松针类、其他类,而在封闭条件下表现为草本类、其他类、松针类;不同凋落物的持水过程总体表现为初期大幅增加,其后趋缓,但是其快速持水的早晚各异,且草本类凋落物持水快速期在干扰条件下有所提前。③草本类凋落物的前期吸水速率明显高于松针类和其他类;草本类凋落物吸水速率在干扰条件下高于在封闭条件下;在干扰条件下,松针类凋落物的吸水速率较其他类的低,而在封闭条件下较高。总之,长期的松针收集与放牧干扰,通过影响樟子松林凋落物蓄积量、组成结构及其持水性,限制樟子松人工林的水文功能,亟需制定相应的经营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适合塞罕坝机械林场的红松接穗。[方法]以来自丹东、宽城、茅荆坝的红松作接穗,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樟子松作砧木,用髓心形成层法嫁接,并以草+膜、草+棉、布+膜和膜+棉4种防寒方式进行过冬,比较接穗成活率、生长量和保存率。[结果]无论是主枝嫁接还是侧枝嫁接,均以丹东的红松接穗成活率最高(85%),生长量达13.8 cm;除了茅荆坝的接穗外,其他2个地区的接穗成活率均是主枝大于侧枝;过冬保存率以草+膜的方式最高。[结论]丹东的红松接穗适合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嫁接,且以主枝嫁接成活率和生长量较高;在4种防寒方式中,以草+膜的方式保存率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