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产后母牛的繁殖状况,明确产后护理的应用效果,选择饲养管理条件相同、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相同、不同胎次的围产期西门塔尔母牛,每批次护理组105头、对照组35头,3批次共计420头,进行产后护理对母牛体况恢复和繁殖能力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他疫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恶露排放期、子宫复旧时间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5 d以下黄体、卵泡和46~60 d黄体发育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5 d以下及46~60 d发情率、情期受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1~90 d及91 d以上发情率、产后配种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护理模式对产后母牛的干预效果明显,可显著促进母牛产后体况快速恢复,促进了卵巢黄体、卵泡的发育,缩短了产后配种天数,提高了情期受胎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究繁殖营养素对西门塔尔杂交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对33头390kg左右妊娠8-9月的初配西门塔尔杂交母牛饲喂不同添加量的繁殖营养,对母牛繁殖性能、产后健康及犊牛生长性能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母牛人工助产率较对照组大幅降低,且犊牛成活率提高,犊牛发病率减少。第一次发情时间提前7.42d,且受胎率也有所提高;饲喂10g/(头·d)繁殖营养素大幅度降低了母牛胎衣不下、子宫炎和乳房炎疾病的发病率;添加了10g/(头·d)繁殖营养素组的犊牛从出生到产后3月龄,其体重和体尺都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母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繁殖营养素能提高母牛繁殖性能、降低母牛产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一定程度上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黄牛繁殖状态对控制发情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62头湘西黄牛和杂交黄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采用 PG法(方法Ⅰ)、PG+FSH法(方法Ⅱ)、PG+PMSG法(方法Ⅲ)、PMSG法(方法Ⅳ)进行控制发情处理.结果表明:方法Ⅰ、Ⅱ、Ⅲ和Ⅳ的发情率分别为52.6%、48.0%、56.6%和32.1%.从不同繁殖状态分析,产后2~5个月的母牛和产后有发情史的母牛控制发情处理效果最好,发情率分别达61.7%和72.3%,与其他繁殖状态下的发情率有显著差异.杂交黄牛的发情率比湘西黄牛稍高,但无显著差异.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产后2~5个月的母牛和产后有发情史的母牛应用PG法进行同期发情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对70 头饲养管理正常无繁殖疾病的奶牛进行了产后补饲碘化钾的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30 头补饲碘化钾的母牛比不补饲碘化钾的40 头母牛( 对照组) 两个情期受胎率提高13.5 个百分点,具有显著差异(P< 0.05) 。产后45 天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母牛比率提高7.5 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缩短牦母牛产犊间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牦母牛产后不发情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采用围产期补饲、发情季节生殖激素处理等措施以提高产后牦母牛发情和产犊,结果围产期补饲组、生殖激素处理组和补饲加激素处理组的产后当年发情率分别达到40.54%、25%和45.45%,而对照组为3.03%,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7.51、21.97和42.42个百分点;各试验组的繁殖率分别为21.62%、20%和45.45%,对照组为1.52%,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1、18.48和43.93个百分点。通过对产犊间隔的计算,242头自然生产的牦母牛的产犊间隔为758.7d,各处理试验组分别比自然生产母牛群缩短产犊间隔106.9d,101.7d和194.6d。  相似文献   

6.
对31头饲养管理正常、无繁殖疾病的高产奶牛(年产奶量7吨以上)进行了产后补饲微量元素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头补饲的母牛(试验组)比16头未补饲的母牛(对照组)配种两个情期受胎率提高31.7个百分点,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60天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母牛比率提高1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对31头饲养管理正常、无繁殖疾病的高产奶牛年产奶量7吨以上进行了产后补饲微量元素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5头补饲的母牛试验组比16头未补饲的母牛对照组配种两个情期受胎率提高31.7个百分点,具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60天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发情母牛比率提高15.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比较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和繁殖障碍肉用母牛的阴道黏液电阻值(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vaginal mucus,ERVM),获得相关基础数据,为辅助判定母牛发情、妊娠和诊断繁殖障碍疾病提供参考,同时客观评价发情排卵测定仪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为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在21个肉牛养殖场(户)选择297头肉用繁殖母牛,根据繁殖记录和直肠检查结果,确定母牛所处的繁殖生理阶段(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或是否存在繁殖障碍。按记录结果将297头母牛分为4组:休情期组76头、发情期组48头、妊娠期组106头和繁殖障碍组67头。妊娠期组106头根据妊娠天数分为4组:妊娠≤60 d 44头、妊娠61~120 d 24头、妊娠121~180 d 31头、妊娠>180 d 7头;根据繁殖生理进程,在休情期、发情期、妊娠期组母牛中分别选取黄体期42头、卵泡期13头和妊娠期24头;繁殖障碍组67头根据繁殖障碍类型分为3组:卵巢囊肿8头、持久黄体57头、异性孪生不孕2头。采用全自动动物发情排卵测定仪测定ERVM值,对不同繁殖生理阶段及繁殖障碍母牛的ERVM...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掌握产后云岭母牛最佳诱导发情时间,以到达缩短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CUE-MATE+PG法分别对产犊后4个不同时间阶段的带犊母牛进行了诱导发情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随着产后时间的增加,产后母牛子宫复旧和卵巢机能逐渐恢复,诱导发情效果更明显。[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对带犊云岭母牛在产后45d左右用CUE-MATE+PG法诱导发情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试验探究科尔沁肉牛犊牛最佳的饲养模式,为后续科尔沁肉牛早期补饲的推广和普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体型相近,初生体重在34~50 kg之间健康的科尔沁肉牛犊牛60头,分为对照组、补饲组1、补饲组2,每组20头,补饲组按试验方案进行早期补饲,对照组按传统饲养模式饲养,对比6月龄各项数据及试验牛母牛产后发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补饲组与对照组相比,犊牛生长发育效果差异显著,试验母牛产后恢复明显加快,产后90 d内发情母牛占比显著提高。[结论]科尔沁肉牛犊牛早期补饲更利于犊牛后期生长发育,促进母牛早发情提高繁殖能力,结合数据分析得出早期补饲至6月龄是更为适合科尔沁肉牛犊牛的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母牛高效繁育技术对平凉红牛母牛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的影响,从母牛产后第8天开始,试验组母子分离、定时哺乳、早期断奶,对照组随母哺乳、自然断奶.结果表明,试验组母牛主要在60 d内第一次发情,发情率76.7%,对照组母牛主要在90 d后第一次发情,发情率60%;试验组母牛90 d内受胎率86.7%、第一次授精情期受...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石河子垦区的澳牛规模化大牛场出现头胎母牛产后90~120d不发情,有些是久配不孕,还有些配种后2 ̄3个情期又返情等。经对出现繁殖障碍的610头母牛直肠诊断、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产后90d以上不发情母牛的诊断处理1.1对产后90 ̄120d,有些长达6 ̄12个月不发情母牛,经直肠触摸诊断,可分为卵巢静止、微弱或隐性发情、永久黄体及黄体囊肿。1.1.1卵巢静止母牛长期不发情。直肠检查,卵巢形状大小、质地一般无明显变化。有些较正常小、稍硬,表面光滑,既无黄体,又无卵泡;有些在一侧卵巢上感觉到一个很小的黄体痕迹,确诊为卵巢静止。1.1.2微…  相似文献   

13.
许多母牛产后长期不发情,有的母牛卵巢萎缩根本不发情,这是奶牛繁殖上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将本人解决这方面问题的两项经验介绍如下: 1 以产后50天仍未发情母牛,未经直检一律肌肉注射“母牛催情针”(我省家畜繁育指导站叶常竹同志制)1次1—2支,个别注后未发情的第6天再注1次。1990、1991两年共注163头(167头次)。注后发情受胎效果见下表。今后注前配前应直检,对卵巢萎缩或有黄体的母牛不应注射,对发情而无成熟卵泡的母牛不应输精。这样注后发情率和第一情期受胎率将会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笔者通过大量走访调研了解到,母牛产后不发情普遍存在,能在产后2个月内发情准配的不足一半.一方面影响了养牛户的经济收入,对养牛户扩大养殖规模信心造成打击,另一方面不利于肉牛快繁,不利于快速扩大肉牛产业经济规模.养殖繁殖母牛的目的就是产犊,如何保证母牛产后2个月内90%以上发情准配是确保繁殖母牛一年一个犊,获取可观收入的保证.也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加快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黄体酮治疗奶牛久不发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奶牛饲养过程中,由于长期饲喂干稻草,青绿饲料不足,精料配方不完善,运动不足等因素,致使母牛出现了诸多繁殖障碍,主要表现有:经产母牛出现卵巢静止,持久黄体,产后3-5个月甚至长达9个月不发情;育成母牛发情推迟或发情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单独试用黄体酮对58头卵巢静止和持久黄体的母牛,40头育成母牛实行肌肉注射催情治疗试验,收到了满意效果。58头经产母牛实行肌注黄体酮后出现发情表现的46头,占79%;40头育成母牛肌注黄体酮后首次发情日期比对照组提前60—80天左右。  相似文献   

16.
在同一牧场随机选取产后48-80d的哺乳母牛,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6mg/头,发情天计为0d,第7d对黄体合格的牛进行胚胎移植。第11d对黄体不合格的牛及未发情的牛进行第二次肌肉注射氯前列烯醇0.6mg/头,20d以后对黄体合格的发情牛再次进行胚胎移植。结果产后48-60d的牛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61-70d、71-80d的牛低,(P<0.025),可移植率差异不显著(P>0.025);PG第一次处理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第二次处理高。有黄体的牛发情率、可移植率分别比无黄体的牛高,差异不显著(P>0.025)。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探索母牛一年一胎的实现路径。【方法】随机挑选21头4-6岁,产后2--3个月未发情的空怀母牛,采取以下同期发情处理程序:第1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戈那瑞林),第8d肌肉注射PG 0.33mg/头(氯前列醇),第10d肌肉注射GnRH 100μg/头,第11d配种,配种后30d左右采血样送检,检测孕情状况。【结果】经早孕检测,21头送检血样中大于或临近OD值弱阳性对照(0.315)的有14头,小于OD值弱阳性对照(0.315)有7头,检测怀孕率达到66.7%。随后经直肠检查和产犊验证,实际怀孕率66.7%、怀孕牛产犊率100%。【结论】(1)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已经成熟,该批次血样检测正确率达100%。(2)早期妊娠诊断技术在肉牛生产中的应用可有效解决母牛的隐性发情,缩短母牛产犊间隔,提高母牛繁殖效率。(3)为夏南牛一年一胎技术的实施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1134头配种母牛的登记资料用生物统计处理,井用t检验进行显著分析。结果表明,神木黄牛平均初配年龄为2.30岁,最佳繁殖年龄为4~7岁,发情周期为22.30d,发情持续期为(40.68±9.78)h,配种受胎率为56.2%。但由于月份、年龄、输精次数、发情阶段的不同,母牛繁殖受胎率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和分析发情监测技术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选择甘肃省平凉市某大型养殖场的300头母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穿戴牛项圈监测牛群生理数据来判断发情情况,比较和分析该牛项圈发情监测技术和人工直接观察法对繁殖母牛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的作用差异显著性。结果可知,项圈检测法鉴定的发情经产母牛和育成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均显著高于人工直接观察法(P>0.05)。与人工直接观察法对比,牛项圈监测法能够显著提高繁殖母牛的发情揭发率、受胎率及分娩率,这为今后优化和改善农牧场饲养管理条件和提高牛群生产性能奠定基础,也为促进我国养殖经济效益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母牛初次配种妊娠月龄(age at first pregnancy,AFP)对其泌乳性能和主要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以我国北方地区2个规模化奶牛场13 927头荷斯坦母牛(A牧场8 091头,B牧场5 836头)的生产数据为基础,统计了母牛AFP、头胎和二胎的产奶量、产后首次发情时间、首次配种时间和首次受孕时间,然后将母牛根据AFP的早晚(12~19月龄)分为8组,对各试验组母牛的头胎和二胎产奶量和主要繁殖性能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个规模化奶牛场荷斯坦青年牛AFP以13和14月龄为主(总占比70.1%);2)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的305 d产奶量(P0.05),其中AFP为14月龄时A牧场头胎和二胎305 d产奶量均最高,分别为15 102和15 534 kg;3) AFP可显著影响荷斯坦青年牛头胎和二胎产后首次发情时间和受孕时间(P0.05),AFP为14月龄时头胎产后首次发情和受孕情况最优;4)对于产后首配时间,除A牧场头胎AFP为16月龄时产后首次配种时间显著高于AFP为17月龄时(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各组间配种时间相差≤5 d;5)通过对A牧场在场牛(2 703头)与淘汰牛(660头)的AFP记录数据分析发现,在场牛的AFP为14.52月龄,显著高于淘汰牛的AFP(P0.05)。因此,在北方地区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下,14月龄可能是荷斯坦青年牛最适宜的初次配种妊娠月龄,这对我国规模化奶牛场选择荷斯坦青年牛适宜的初次配种月龄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