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28℃弱毒株鼠疫菌EV_(76),分别稀释为50亿/mI、100亿/mL、200亿/mL三个剂量组对成体小白鼠经皮下感染,对感染后死亡的小白鼠进行解剖,分别取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肺脏、心脏及骨髓进行鼠疫细菌学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实验。结果显示各脏器鼠疫菌的分离率淋巴、肾脏、脾脏较高,分别为71.43%,73.33%,80.00%。从本实验结论表明,鼠疫菌经皮下感染小鼠后肾脏检出菌率较高,介于脾脏和淋巴之间,且噬菌体裂解实验为阳性,建议在野外工作中考虑分离肾脏中的鼠疫菌分离。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仔猪副伤寒活疫苗生产用菌株生长曲线,获取菌株培养参数,从而实现合成培养基初步应用。将猪霍乱沙门氏菌(CVCC79500株)运用试管和三角瓶分别静置和振荡培养30 h,期间取4、8、12、18、24、30 h等6个点进行活菌计数并建立生长曲线,确定37℃静置培养18~24 h,37℃、200 r/min振荡培养8~24 h为培养稳定期。不同接菌量比较结果表明,37℃静置培养24 h,37℃、200 r/min振荡培养12 h均可达到菌体稳定期。在稳定期参数条件下,比较合成培养基与常规普通肉汤培养基对该菌的增殖效果,结果表明,37℃静置培养24 h,试管及三角瓶培养菌数分别为27×108~31×108、33×108~41×108CFU/m L;37℃、200 r/min振荡培养12 h,试管及三角瓶培养菌数分别为58×108~66×108、78×108~88×108CFU/m L。而同条件3批普通肉汤培养菌数均低于合成培养基,且批次间稳定性较合成培养基差。将合成培养基振荡培养12 h的菌液接种小鼠均10/10存活;免疫后攻毒家兔达4/5~5/5保护,与普通肉汤基本一致。合成培养基保存期试验表明,25℃避光保存28 d与当天配制的液体合成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数基本一致。获取的培养参数适合用于合成培养基的初步评价,研制的合成培养基培养菌数优于普通肉汤,且不影响菌体安全性及免疫原性,室温保存期可达28 d。  相似文献   

3.
利用AKTA purifier 100纯化系统纯化盐析法制备的粗制鼠疫荚膜抗原,并将纯化洗脱的蛋白进行透析、浓缩后采用UltrospecTM8000紫外光/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纯度、蛋白浓度和RIHA试验和胶体金纸色谱法对其主要成份的鉴定。结果发现,粗制鼠疫荚膜抗原经过蛋白纯化仪SuperdexTM凝胶层析柱获得主要组份是种小分子蛋白,其纯度为88.5%,蛋白浓度为1.594 mg/mL,而且RIHA试验证实此蛋白是鼠疫菌F1抗原。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复合芽孢杆菌混合发酵的芽孢菌数,试验采用外加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单因素试验及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发酵参数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活菌数及芽孢菌数。结果表明:培养基最佳配比为玉米粉20 g/L、豆粕粉40 g/L、KH2PO41.5 g/L、K2HPO41.5 g/L、Mn SO42 g/L;混合发酵的最适条件为37℃、p H值7.0、500 m L三角瓶中装入200 m L培养液,160 r/min摇床培养26 h,此条件下芽孢菌数可达4.91×1010cfu/m L。  相似文献   

5.
鸡源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观呈黄绿色的鸡肉中分离到1株细菌,经过形态学观察、ATB细菌鉴定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用分离出的细菌人工感染小白鼠,以每只2.4×107个菌的剂量皮下注射,48 h内小白鼠全部死亡(10/10);0.2 mL培养物原液肌肉注射2只豚鼠,1只死亡。试验比较了不同温度和2种常规商品化消毒剂不同稀释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该株铜绿假单胞菌经100℃作用10 m in或经0.05%的新洁尔灭溶液作用5 m in,即可100%被杀灭,而龙安84消毒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菌效果不确实。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发酵黄芪菌株,试验采取黄芪样品接种营养琼脂,置30℃环境培养。取分离菌接种纤维素刚果红琼脂,筛选能形成较大降解圈的细菌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纤维素酶性质。结果表明,筛选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降解圈直径(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H/C)为4.03。在37℃环境培养36 h酶活力达到高峰,为32.16 U/m L。在低于60℃及pH值6.0~8.0环境纤维素酶较稳定,可保持酶活力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从湖南3个高热病发病猪场11头病死猪的病料组织中均分离出了大肠杆菌,经血清学鉴定,鞭毛抗原(K88、K99、987P和F41)全为阴性反应。经过157种菌体抗原血清学检测,血清型为5、6、15、22、32和83型。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大多数常用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和头孢类药物敏感。将其中4头猪原代分离的大肠菌培养物以原倍(2×107个/mL)、104和108稀释的菌液分别感染18~22 g小白鼠,原倍菌液感染的小白鼠12/30在感染后24 h内出现死亡,而104和108稀释菌液感染的小白鼠均健活;将未经除菌的病死猪组织悬液、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大肠杆菌、过滤除菌的组织悬液及大肠杆菌分别感染30日龄左右的健康小猪,除未经除菌的组织悬液感染猪3/3发病,2/3死亡外,其余所有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升幅达1~2℃,减食,精神萎靡,但没有死亡;将死亡猪再次分离到的大肠杆菌感染小白鼠和猪,小白鼠12/15出现死亡,感染猪只出现体温升高(超过1℃),没有出现死亡。结果证明:大肠杆菌在高热病的发病过程中只起协同诱发作用,引起猪发病死亡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枯草芽孢杆菌与刺五加多糖合生发酵的条件,本试验采用4×2因子试验设计,筛选适宜的温度(30、34、37、40℃)和转速(120 r/min和170 r/min);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筛选接种量(1%、2%、4%、6%、8%)、装液量(50、100 m L)和初始p H值(5.5、6、6.5、7、7.5、8、8.5);根据菌液的活菌数和芽胞产率确定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0、0.4、0.8、1.6、2.4、3.6、4.8、6.4、8、10 mg/m L)及合生元的培养时间(24、36、48 h)。结果表明,种子液的培养时间为24 h,温度为37℃、转速为170 r/min,接种量为4%,250 m L锥形瓶中装液量为50 m L,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0,刺五加多糖的添加量为1.6 mg/m L,合生元培养时间为36 h,把培养好的菌液按1 L菌液∶0.5 kg麸皮的比例用干燥细麸皮吸附,在45℃烘箱中烘干即得枯草芽孢杆菌-刺五加多糖合生元。经检测,其活菌数为5×109cfu/g左右。  相似文献   

9.
贵州猪大肠杆菌本地株多价灭活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本地分离的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O139、O138、O101,分别接种于LB固体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20 h,用0.85%生理盐水洗下菌落,进行活菌计数,3株菌按等量混合,加入0.4%甲醛灭活48 h,再加入20%氢氧化铝胶混匀,制成灭活疫苗置2~4℃冰箱保存。将该疫苗接种无菌的LB固体和麦康凯培养基上37℃培养48 h进行无菌检验,并接种小白鼠进行安全性检验,结果均合格;接种该疫苗14 d后,对小白鼠进行攻毒试验,试验组小白鼠健康无任何异常反应,对照组全部死亡,疫苗的免疫保护率达100%,说明疫苗安全。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氏杆菌液体发酵培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旨在利用液体发酵装置对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GN52株在改良酵母肉汤中的发酵培养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染色镜检、活菌计数、D450 nm值测定、pH测定等方法对RA的生长规律进行摸索,确定培养方法、最佳收菌时间及最佳灭活条件。结果表明,RA在培养过程中,菌液pH基本不变;37 ℃液体发酵培养20 h活菌含量最高,可达320亿~350亿CFU/mL;0.3%甲醛37 ℃灭活18 h为最佳;D450 nm值与活菌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函数关系,可通过测定RA菌液的D450 nm值推算其活菌数。  相似文献   

11.
利用5 L发酵罐分批培养O2、O8、O135、O138、O139、O141血清型组成的猪大肠埃希菌菌液,通过活菌计数的方法,对大肠埃希菌在发酵过程中温度、pH、通气量、葡萄糖加量等基本条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用发酵罐进行大肠埃希菌多个血清型的高密度发酵时,利用常规的干粉培养基,将培养温度控制在37℃±0.5℃,pH控制在7.0~7.2,逐渐增大通气量,根据pH的变化补加40%的葡萄耱,可以使细菌的培养菌数(cfu)达到150亿/mL以上.  相似文献   

12.
枯草芽孢杆菌C3可产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细菌素,有良好的抗逆性,具备开发为微生态饲料制剂的潜力。为提高该菌的芽孢数量和产孢率,对其产芽孢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C3的产孢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产芽孢培养基为麸皮1.0%,花生饼粉1.0%,CaCl_2 1.0%,pH 7.5;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为装液量50 m L/250 m L,接种量2.0%,摇床温度40℃,160 r/min,培养时间36 h。在优化条件下,芽孢数达41.60亿CFU/m L,产孢率为91.42%。  相似文献   

13.
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 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得活菌数高的唾液乳杆菌,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功效,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对来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一株唾液乳杆菌的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3.60 g/L、蛋白胨20.90 g/L、酵母粉6 g/L、磷酸氢二钾2.0 g/L、乙酸钠8.80 g/L、硫酸镁0.6 g/L、硫酸锰0.07 g/L;发酵条件为p H值6.5、接种量3%,于37℃条件下静置培养24 h;发酵条件优化后活菌数提高近4.0×109cfu/m L,且到达稳定期的时间提前3 h。说明发酵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唾液乳杆菌不仅活菌数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益和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5.
以分离自青海省海晏县病死羊脏内的一株B型诺维氏梭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培养基、不同p H及不同培养时间等进行产毒比较试验证明,该菌在含1.0%葡萄糖培养基,p H 8.0~8.4,37℃培养72h产毒达最高点,平均可达2万MLD/m L,最高可达4万MLD/m L;利用该菌株制成羊黑疫单价疫苗,并以标准菌株菌苗作为对照,完成了家兔免疫攻毒、血清抗体测定;羊免疫血清抗体测定及高免血清的制备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疫苗0.1m L免疫家兔21d,可抵抗200MLD(家兔最小致死量)毒素的攻击,是现用疫苗的2倍,0.1m L家兔免疫血清可中和300MLD(小白鼠最小致死量)的毒素,是现用疫苗的3倍,羊免疫14d,血清0.1m L可中和400 MLD(小白鼠最小致死量)的毒素,180d时血清0.1m L可中和50MLD的毒素,用此疫苗免疫家兔制备的抗血清每m L可中和160000MLD毒素。该菌株在筛选的培养基上具有良好的产毒性能,制备的羊黑疫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标准菌株菌苗,可作为羊黑疫疫苗生产用菌株。  相似文献   

16.
应用鼠疫菌强毒株141标准株和鼠疫菌弱毒株EV76株菌落计数实验,接种到不同pH值、不同氨基氮含量和不同刺激因子的赫氏干燥培养基上通过菌落计数方法筛选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141株鼠疫菌较EV76株鼠疫菌易受pH值、氨基氮含量、刺激因子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玉米浆和麸皮为原料经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生产植酸酶,以植酸酶活力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培养基由玉米浆(浓度25 g/L) 0.75 mL、麸皮8 g和蒸馏水21.25 mL组成,培养基初始pH值5.5、接种量10%(v/m)、28℃培养72 h条件下,植酸酶活力为79.49 U/g,较优化(26.24 U/g)前提高3.03倍。研究表明,通过优化有效提高好食脉孢霉发酵玉米浆和麸皮产植酸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通过富集培养法来提高活菌数为主要目的而进行。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室分离筛选出的2类菌株:高效饲料乳酸菌A4和A7与2株纤维素分解菌Nf和Y6等量接种于不同质量浓度的尿素和氯化钠添加的2%糖水中并测其生长曲线,探讨2类菌株在不同质量浓度的尿素和氯化钠中的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2%尿素和1%氯化钠)总活菌数可达44.9亿CFU/m L大幅度高于试验组2%尿素的11.2亿CFU/m L和1%尿素的8.8亿CFU/m L。试验为混合菌饲料添加的研究开发,高品质青贮饲料的生产等方面提供优势菌种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乳酸菌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筛选出具有高共轭亚油酸转化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探讨其最佳的发酵条件。分别对15株分离于猪胃肠道的乳酸菌发酵培养后,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筛选出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强的菌株。以2株产共轭亚油酸能力较强的菌株为出发菌株,探讨温度、时间、p H、接种量和葵花籽油添加量等不同发酵条件对代谢产物中共轭亚油酸的影响。结果发现乳酸菌W1和W2(分离自胃)具有较高的生产共轭亚油酸的能力,其共轭亚油酸的产量分别为2.58和9.44μg/m L。并获得这株菌生成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发酵条件:W1产生共轭亚油酸最佳发酵条件为37℃,p H6.0,培养时间120 h,菌种接种量为5.5 m L/100 g,葵花籽油接种量为2.5%,W2产生共轭亚油酸最佳发酵条件为37℃,p H5.5,培养时间120 h,菌种接种量6.5 m L/100 g,葵花籽油接种量3.0%。  相似文献   

20.
以食品中分离到的L.mXFL0605株为试验菌株,PCR扩增得到iap全基因。将iap连接到pET-28a(+)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分别采用培养温度为25℃或37℃,IPTG浓度为5μg/mL或10μg/mL优化组合进行诱导。结果显示,当采用37℃培养和10μg/mLIPTG诱导时可以获得部分可溶性表达的p60,重组p60蛋白分子质量约60 k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