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一、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一)种鹅群 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相似文献   

2.
1 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1.1雏鹅群 小鹅瘟雏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 ,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3.
1 不同时期鹅的疫苗免疫 1.1 雏鹅群 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几年来笔者在临床诊治鹅病时,发现小鹅瘟发病率较高,即使雏鹅实施了小鹅瘟疫苗免疫仍有部分鹅群发病,给养鹅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几年来临床实践诊治小鹅瘟的体会浅谈如下。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病鹅和带毒鹅为本病的传染源,通过污染小鹅瘟病毒的饲料、饮水、工具、种蛋进行传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或营养缺乏使雏鹅体质弱、抗病力低而易感本病,无母源抗体又未实施疫苗免疫的雏鹅易感,种蛋来自不同种鹅场或来自发病鹅场的雏鹅也易感。母源抗体参差不齐的雏鹅群,实施小…  相似文献   

5.
正1鸭疫的发病情况在广东省某地于2011年10月份开始某鹅场突发疾病。该疾病爆发于600多羽的肥鹅中,病症表现为染病的鹅头部肿大、拉有绿色的粪便,经过兽医人员的观察、鉴定发现该疾病是鹅类感染的鸭疫造成的。在对该疾病确诊后,对该鹅群使用鸭疫的弱毒疫苗进行免疫,该鹅群的病情在确诊后的5 d得到控制。具体情况如下:本次观察的养鹅场从零散的农户手中成批的收购成鹅,对收购的成鹅进行3 d的隔离,并未在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6.
(上接第5期第16页) 三、鹅病防制 (一)预防几种传染病的方法 1.健康鹅群免疫程序.种鹅群:(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免疫种鹅在有效期内其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需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7.
三、鹅病防制 (一)预防几种传染病的方法 1.健康鹅群免疫程序.种鹅群:(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免疫种鹅在有效期内其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需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活苗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2004年8月份,我县某养鹅场的鹅群发生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该鹅场共饲养雏鹅2500多只,于7目龄接种小鹅瘟疫苗;30日龄时,雏鹅群所用饲料由原来每天900千克减少到150千克,有213的鹅不吃不喝,并陆续出现死亡;到45日龄已死亡320只,死亡率达12.8%。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种鹅群1.1雏鹅群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种鹅后代的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种鹅后代的雏鹅,在出壳后1 ̄2天内应用小鹅瘟雏鹅  相似文献   

10.
一、健康鹅群免疫程序 (一)雏鹅群 1.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未经小鹅瘟活苗免疫的种鹅的后代雏鹅,或经小鹅瘟活苗免疫100天之后的种鹅的后代雏鹅,在出壳后1~2天应用小鹅瘟雏鹅活苗皮下注射免疫。免疫后7天内需隔离饲养,防止在未产生免疫力之前因野外强毒感染而引起发病,7天后免疫的雏鹅已产生免疫力,基本上可抵抗强毒的感染而不发病。 免疫种鹅在免疫100天内所产后代的雏鹅有母源抗体,不要用活苗免疫,因母源抗体能中和活苗中的病毒,使之活苗不能产生足够免疫力而免疫失败。 2.小鹅瘟抗血清免疫:在无小鹅瘟流行的区域,易感雏鹅可…  相似文献   

11.
种鹅群进入产蛋期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种鸽群更新,淘汰老弱低产和雄性不强的种鹅,选择生产力旺盛的优良鹅只作种鹅,保持种鹅群的优质高产。更新鹅群的方法通常有如下两种。一、全群更新种鹅群。此法是将原饲养的种鹅淘汰,而全部选用新种用来代替。这是一些养鹅专业户不了解种鹅的生产性能,而采用“年年清”更换种鹅群。缺点是,一年的种鹅产蛋小,孵化的雏鹅生产力差。种母鹅产蛋三岁是高峰,种公鹅在2-4岁配种力最旺盛,这个阶段的种蛋受精率最高,孵化的雏鹅生活力最强。因此,种鹅更新必须在饲养五年后进行,如果产蛋和受精率都保…  相似文献   

12.
<正>每年的3~6月份为北方鹅品种的自然产蛋期,但是由于春季各种病菌活跃,会导致鹅疾病高发,使种鹅产蛋率和雏鹅成活率下降,对鹅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要时刻牢记"预防为主"的饲养观念,加强鹅群的饲养管理,做好与鹅春季疾病有关的防控工作,增加养鹅户的经济收入。1预防措施1.1环境和卫生鹅场应保持安静,严禁操作粗暴和大声喧哗,以免使鹅群受惊。干净整洁的环境有利于鹅的健  相似文献   

13.
2003年6月,海门市某养鹅场的鹅群发生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传染病。该养殖户共饲养雏鹅2500多只.于7日龄皮下接种小鹅瘟疫苗。30日龄时雏鹅群明显减料.由原来每天吃900kg料减少至150kg,有三分之二的鹅不吃不喝,并陆续发生死亡,到45日龄已死亡320只,死亡率达12.8%。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4月12日,平和县某个体养鹅场从广东省澄海某养鹅场购进400羽狮头鹅,饲养到3周龄时,雏鹅群突然发生以精神不振、拉青绿色或青白色稀粪、呆立缩颈、共济失调、头颈震颤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鹅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雏鹅爆发曲霉菌病的诊治苏建华,君书田(扬州大学农学院225001)某牧场1994年3月饲养隆昌鹅2000只。5日龄起,雏鹅群中爆发以呼吸系统症候群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现将有关本病的诊治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一、饲养管理及发病情况2000只雏鹅分饲于4...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小鹅瘟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特征、临床症状和诊断,并提出了接种预防、保持通风、控制鹅群密度、减少外界对鹅群的刺激等防控措施。刚出生1~2日龄的雏鹅可以在皮下注射小鹅瘟雏鹅活苗免疫,1周内进行隔离饲养,以使疫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层园地     
怎样选择雏鹅 ?  用户可根据自己养鹅的目的选定饲养品种,并且雏鹅要来自健康无病,打过小鹅瘟疫苗的鹅群。做种鹅用要有系谱,做商品鹅用要从父母代鹅场引进无近亲的雏鹅,才能保证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1要选择按时出壳的雏鹅,凡是提前或推迟出壳的雏鹅,胚胎发育不正常,体质较差。   2要选择脐部吸收好,肛门清洁的雏鹅。凡是大肚子、血脐和肛门不洁的,都是孵化过程中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卵黄吸收不好,健康不佳的雏鹅。   3要选择符合本品种正常体重:一般中、小型品种初生重约 100g,大型品种初生重约 130g,站立平稳…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养鹅规模的扩大,鹅病频发问题愈发严重,尤其雏鹅疾病突出。笔者分析当前雏鹅疾病多发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管理差导致细菌滋生、疾病预防不当导致病害丛生、饲养条件差影响鹅群抗病体质等,针对这些问题,重点以防为主,秉承"防重于治"的理念,制订管理制度,减少对鹅群的应激刺激等方面,就雏鹅多发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要点概述,以期为健康养鹅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我国广东、江苏和山东等主要养鹅地区雏鹅群暴发了以关节和内脏器官尿酸盐沉积为特征的雏鹅痛风,死亡率高达50%,给我国养鹅业造成较大损失。相关研究表明引起此次雏鹅痛风的相关病原是一种新型鹅星状病毒(GoAstV),且GoAstV在我国鹅群广泛流行。本文将从雏鹅痛风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以及综合防控对雏鹅痛风进行阐述,以期为雏鹅痛风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发病情况 2004年3月12日,我区某皖西白鹅良种繁殖场孵化一批1460只9日龄雏鹅,突然发病,死亡4~5只,此后死亡数逐日增加,病鹅萎靡不振,减食或不吃,拉稀,多数病雏有明显的扭颈、仰头、转圈等神经症状。鹅群先后用土霉素、环丙沙星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投料或饮水,均不见好转,病死现象仍然发生。笔者临诊时了解,该场种鹅群产蛋前曾注射过种用小鹅瘟疫苗(扬大生产)。据此,初诊为疑似雏鹅副粘病毒病。同时采取病料送扬州大学农学院进行病原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