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以里氏木霉 (Trichoderma reesei)的基因组 DNA为模板 ,根据 Gen Bank上检索的 β-葡萄糖苷酶基因DNA序列 ,设计特异性引物 ,用高保真酶 probest polymerase进行 PCR扩增 ,获得了 2 .5 0 kb的 DNA片段。将其克隆在 p U C18的 Sma I位点上。测序结果表明 ,所获得的 DNA序列与 Gen Bank上检索的 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9.90 %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 10 0 %。 相似文献
2.
中华蜜蜂mrjp3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方蜜蜂(Apis cerana)mrjp3基因部分片段为探针筛选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8日龄工蜂头部cDNA文库,得到120个阳性克隆。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序列测定,获得含有中蜂MRJP3 (AccMRJP3)cDNA的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得到AccMRJP3的cDNA序列全长。中蜂MRJP3的cDNA全长为1 987 bp(包括10 bp长的poly A尾巴),包含一个长1 779 bp,编码593个氨基酸的ORF,在5'端和3'端各有一个长46 bp和160 bp的非编码区。类似于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和大蜜蜂(Apis dorsata),由AccMRJP3 cD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也存在一个长片段重复区。但比较结果显示中蜂、西方蜜蜂、大蜜蜂MRJP3重复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从中华蜜蜂蜂毒中扩增蛋白酶(Protease)基因,根据意大利蜜蜂蜂毒蛋白酶基因(GenBank登录号NM_001011584)的保守区设计引物,从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工蜂毒腺中快速抽提总RNA,将从毒腺中扩增出的产物克隆到pGEM-T easy 载体上,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测序,将测序得到的中华蜜蜂蛋白酶基因与已知的意大利蜜蜂核苷酸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5.22%.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意大利蜜蜂、玉米螟、胡蜂、冈比亚按蚊、棉铃象甲虫、埃及斑蚊、热带爪蟾、棕尾别麻蝇、广盐螯虾、亚马逊蝮蛇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1.71%、46.70%、41.94%、41.21%、39.56%、38.38%、37.35%、36.17%、34.24%、28.49%.本试验首次成功从中华蜜蜂工蜂毒腺中扩增到长度为545 bp、编码蛋白酶的基因片段, 所得序列已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EF547156,这为以后克隆该基因全长序列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蜂毒产业化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藏獒犬α-干扰素全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表的犬α-干扰素(IFN-α)基因核酸序列(AB102731),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利用PCR技术从藏獒犬肝脏基因组DNA中扩增犬α-干扰素全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了犬IFN-α全基因序列,其大小为564 bp,包含1个完整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残基.序列比较分析发现,克隆的藏獒犬IFN-α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5条犬IFN-α基因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在96.8%~99.3%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4.7%~98.9%之间,并无插入和缺失变异,但是存在氨基酸点变异.藏獒犬与人和其他8种动物的IFN-α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FN-α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犬IFN-α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藏獒犬IFN-α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纤维素酶基因,利用RT-PCR技术,构建了台湾乳白蚁cDNA文库,针对β-葡萄糖苷酶(BG)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得到一个1 966 bp的潜在的编码β-葡萄糖苷酶的新基因(Cf BG-Ib),其开放阅读框1 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的产物,并进行了原核表达。预测成熟的蛋白分子质量为64.02 ku,在Bt蛋白的胁迫下,检测发现CfBG-Ib与同类基因CfGlu1B和CfBG-Ia的表达响应模式相似,3个基因均在Cry1Ac胁迫下显著上调,可能是Cry1Ac的潜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方法]对中药虎杖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虎杖水提物浓度为50 mg(生药)/ml时,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达68.5%,IC50约为37 mg/ml。虎杖水提物是α-葡萄糖苷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抑制常数Ki为33 mg/L。采用层析分离得到了虎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初步鉴定为多糖物质。[结论]该研究为植物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对发现高效、安全的降低餐后血糖新药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参照基因库中收录的犬α-干扰素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直接从贵宾犬肝组织基因组DNA中扩增IFN-α基因,将回收得到的特异性片段克隆于pGEM-T Easy载体中,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经蓝白斑筛选,质粒PCR鉴定及酶切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测定其核苷酸序列。测序结果表明,贵宾犬α-干扰素基因全长为564 bp,包含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87个氨基酸的多肽,推导氨基酸序列有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有10个与二硫键形成有关的半胱氨酸。用DNAStar软件将所得序列与人和其他种动物的IFN-α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通过绘制系统进化树可知,IFN-α基因存在种属的差异性,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 相似文献
9.
利用RT-PCR方法从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CY110中克隆出β-葡萄糖苷酶基因,将此目的基因连接到pBS-T载体后导入大肠杆菌DH5α。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1 398 bp,该序列与Gen-Bank中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ABQN01000006.1序列相比同源性达到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9.5%。将产物与pET-28 a表达载体连接,经双酶切检验,证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山茱萸果肉和果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为山茱萸资源的药用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和水分别对山茱萸果肉和果核进行提取,并测定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结果]山茱萸果核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0倍醇提99.23%、30倍醇提98.96%、40倍醇提99.29%、20倍水提99.36%、30倍水提99.32%、40倍水提99.17%。山茱萸果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分别为20倍醇提52.10%、30倍醇提60.77%、40倍醇提21.67%、20倍水提11.88%、30倍水提0.53%、40倍水提1.59%。[结论]山茱萸不同部位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山茱萸果核部位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其抑制率可高达99%以上,可见山茱萸果核中含有丰富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物质,可作为药用资源予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的生物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蜂毒明肽产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并对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蜜蜂头部和胸部组织中成功扩增获得511bp的蜂毒明肽基因序列,该序列GC碱基含量仅为24%,包含一个14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的同源性高达58%,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结论】蜂毒明肽是一种小分子抗菌肽,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具有生物抗菌肽的典型特性,但需进一步加工切除信号肽序列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华蜜蜂Acc MRJP1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从已完成EST测序的蜂脑cDNA文库中选出3个Acc MRJP1克隆,通过PCR检测和测序筛选获得1个cDNA全长为1 302 bp、可编码433个氨基酸残基的Acc MRJP1开放阅读框(ORF),该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Acc MRJP1编码序列(AY279539)的同源性为99.8%.将该Acc MRJP1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2,转化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融合表达.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一条分子量大小约76 ku、占细胞总蛋白17.7%的特异性条带;以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多克隆抗体为一抗作Western blot分析,检测到Acc MRJP1与GST的融合表达蛋白印迹,并通过亲和柱分离获得了纯化的表达产物,证明Acc MRJP1基因已表达成功,这为开展MRJP1的生物工程利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意蜂毒腺抽提总RNA,用RT-PCR获得蜂毒透明质酸酶(AmHya)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 149 bp.将AmHya氨基酸序列与中蜂蜂毒透明质酸酶(AcHya)和其它5种透明质酸酶(Hya)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显示,AmHya与 AcHya的同源性最高(91%),同时对7种Hya作了分子结构与分子进化分析.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克隆获得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Acer OBP14基因序列,并对其蛋白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的时空表达差异,为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华蜜蜂全组织c DNA为模板利用RT-PCR技术扩增和克隆获得Acer OBP14 c DNA全长序列,并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采用MEGA5.2软件中的邻位相连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Acer OBP14及其同源膜翅目昆虫OBPs的系统发育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er OBP14在1、5、10、15、20、25和30日龄中华蜜蜂不同组织(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中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中华蜜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Acer OBP14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KT24648)。Acer OBP14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08 bp,编码135个氨基酸,预测其蛋白分子量为15.08 k D,理论等电点为5.44,有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且第18—12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家族PBP-GOBP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存在多个比较明显的疏水区域,可能是脂溶性气味分子的结合位点;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er OBP14属于分泌型蛋白,主要集中在内质网-高尔基体-质膜分泌途径上。Acer OBP14蛋白具有7个α螺旋,α1—α6属于典型OBPs核心螺旋,α7位于C端且暴露在蛋白表面。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Acer OBP14与西方蜜蜂Amel OBP14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达到86%;其次是大蜜蜂Ador GOBP56a-like,一致性为55%。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同为蜜蜂属的中华蜜蜂Acer OBP14、西方蜜蜂Amel OBP14、大蜜蜂Ador GOBP56a-like、中华蜜蜂Acer OBP21和小蜜蜂Aflo GOBP56d-like聚为一个分支,切叶蜂属的苜蓿切叶蜂Mrot GOBP56a-like、侧沟茧蜂属的毁侧沟茧蜂Mdem GOBP83a-like、壁蜂属的角额壁蜂Ocor OBP3和熊蜂属的Bter GOBP56d-like和Bimp GOBP56d-like聚为另一大分支。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cer OBP14在成蜂不同发育期的触角、头、胸、腹、足和翅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程度有差异。1日龄工蜂的胸部表达量最高,触角次之,且两者均极显著高于头、腹、足和翅(P0.01);其他日龄工蜂触角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中20日龄工蜂的触角表达量最高。从各组织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来看,触角的表达量在1日龄最低,极显著地低于其他日龄(P0.01);5、10日龄逐渐增加,15日龄突然下降,20日龄达到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P0.01);之后又呈逐渐下降趋势。头、胸、腹、足和翅膀表达量总体上随日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5日龄之后大幅下降,之后趋于平稳且呈低丰度表达。【结论】Acer OBP14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具有PBP-GOBP家族的典型结构;组织表达谱结果暗示,Acer OBP14属普通气味结合蛋白GOBP,在中华蜜蜂中除嗅觉识别之外还参与其他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相关受体基因,对其进行表达研究。[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的GnRH相关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产物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序列分析显示,GnRH相关受体的cDNA序列全长1177bp,开放阅读框长1050bp,编码349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个跨膜区;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6kD和9.54。聚类分析显示该蛋白质与其他已知昆虫的GnRHRⅡ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原位杂交显示GnRH相关受体基因在中华蜜蜂的脑、精巢、脂肪体以及肠道等组织均有表达。[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GnRH相关受体为昆虫提供了生殖和新陈代谢之间的分子纽带,其在协调昆虫的生殖活动和环境状况的关系中执行了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克隆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GnRH)相关受体基因,对其进行表达研究。[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了中华蜜蜂的GnRH相关受体基因的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表达产物的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序列分析显示,GnRH相关受体的cDNA序列全长1 177 bp,开放阅读框长1 050 bp,编码349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7个跨膜区;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40.6 kD和9.54。聚类分析显示该蛋白质与其他已知昆虫的GnRHRⅡ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原位杂交显示GnRH相关受体基因在中华蜜蜂的脑、精巢、脂肪体以及肠道等组织均有表达。[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GnRH相关受体为昆虫提供了生殖和新陈代谢之间的分子纽带,其在协调昆虫的生殖活动和环境状况的关系中执行了一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头部cDNA文库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8569条高质量EST序列.在功能注释的基础上,筛选出1025条基因芯片候选EST,并建立数据库.根据EST编号从文库选出相应的克隆,抽提质粒作为模板,进行EST片段PCR扩增和电泳检测,获得717个有效EST探针,经纯化后点制成cDNA基因芯片.将该芯片与经荧光标记的中蜂和意蜂工蜂头部cDNA样品杂交,经图像扫描和散点图分析,结果显示杂交信号正常,为进一步研究挖掘蜜蜂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