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卫星林火监测、计算机网络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提高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为森林防火提供了更可靠的监测和信息传输手段,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卫星林火监测及其信息的应用1.1卫星林火监测 卫星林火监测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先进的森林  相似文献   

2.
卫星林火监测在西南地区应用状况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西南地区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于1997年投入运行,对林火监测具有连续性、高时效性和监测范围广等特性,与森林航空监测方式结合,可有效地提高飞行效益.分析现在还存在的系统建设不足、人员素质不高,定位精度不高,地面信息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众所周知,森林具有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作用。我国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山区,森林植被能够有效降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概率。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粉尘逐渐增多,树木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有毒物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森林资源中的珍贵物种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是其他自然资源无法代替的,而森林火灾是森林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对森林火灾及时预警和监测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首要任务,也是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小型林火监测系统,采用AT89C52单片机控制数据的缓冲和无线发射。依据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对单片机系统进行了电路原理图的设计。通过RS232口连接单片机和红外热像仪。采用Sm all RTOS51嵌入式软件平台,单片机用C语言编程,完成软件上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林权管理软件与网上发布的卫星林火监测热点信息相结合,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大约10秒钟)内准确掌握热点详情,确切知道热点发生的具体乡镇、村、组、山头地块(小地名)以及林地、林权所有者姓名等情况,为火灾的扑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指挥者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快速准确地引导灭火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扑救工作,从而有效防止小火酿成大灾.  相似文献   

6.
卫星林火监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林火监测主要使用1000 m分辨率的热红外通道数据,由于受空间分辨率的制约,遥感图像上所能表达的火点及火环境的信息有限,制约了卫星数据的应用深度和广度。针对以上难题,开展卫星监测图像信息增强和提取、可视化超分图像处理、林火自动化识别等研究。初步研究表明:利用计算机模拟传感过程并再成像,可以将1000 m分辨率的遥感图像重构为90 m分辨率的图像,与原图像相比,取得了火点、火环境的超分显示。我们认为,该关键技术突破后,卫星遥感技术将在林火探测、火场态势监测、火险测报预警、火蔓延预报、扑救辅助决策支持、航空消防辅助管理中取得应用拓展,卫星遥感技术将逐渐成为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火险预报中的主导技术;人、财、物力消耗巨大的地面视频监控,基于野外人海战术的巡护瞭望,将被高效和经济可靠的卫星监测技术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卫星监测林火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卫星监测林火现状,对卫星监测林火的结果从监测精度、森林火灾的成因、分时段卫星监测森林火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卫星监测的效益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卫星遥感监测是森林火灾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对我国林火监测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对林火卫星遥感监测的原理、发展进程和行业应用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对近10年应用卫星遥感监测预报森林火灾的准确性进行了定量评价。针对其监测准确性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立卫星监测子系统、提升着火点识别技术、探索与先进项目对接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东北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的运行现状、技术指标及监测方法,阐述了目前东北地区卫星监测工作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克服当前问题的一些技术手段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贵州林火发生时间卫星监测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林业局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5~2010年贵州林业卫星监测数据及相关信息的分析,对贵州省林火发生时间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0年持续高温干旱,火灾发生频率较高,1~2月份进入高危火险时间,3~4月进入高峰期。分析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防火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云南林业》2002,23(5):10-10
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新近安装了一套V-SAT小站卫星接收处理系统并已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和过去使用的NOAA卫星接收处理系统相比有许多优越性:一是在热点的定位上更加快捷方便,准确率更高,使热点的通报更加快速及时。二是系统提供了初步的植被层信息,对热点的性质可以进行初步的判断,为热点发生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三是可以直接对10个省区市出现的热点定位到县级行政区域,减少了人工查对县界的工作量。四是对过境卫星轨道自动更新接收,有效杜绝了因人工操作造成的时间误差及轨道预报错误。五是新增了对我国风云…  相似文献   

12.
卫星红外监测具有时间频率高和连续性好等特点,采集了2004-2015年间森林火灾卫星红外监测数据,分析了云南省森林火灾的时间格局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火灾总次数具有上下波动的规律,变动时间周期为3~5年;不同年份森林火灾发生月高峰有所不同,平均峰值出现在3月份左右;火灾发生时间主要分布在11月到次年的6月,占全年的99.97%,1月到5月占全年的97.2%,6月以后到11月之前基本没有火灾发生。森林火灾的次数与火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但森林火灾次数与火源频度存在正相关性并且受火源频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东北卫星林火监测系统的基本状况,结合监测系统运行以来对东北、内蒙古林区的森林火灾监测情况,阐述了其在林火的预防和扑救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富明  袁水庆 《森林防火》1993,(4):16-17,23
1985年冬广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十年绿化广东”的决定,广东的森林面积不断扩大。到1991年末,全省森林覆盖率已由1985年的26.7%上升至51.5%,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绿化造林第一省”的称号。森林资源的增值,特别是高火险等级的人工针叶林比重的大幅度增加,大大地加重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难度。如何切实加强森林火灾的调控监测,以有效地把林火发生次数,尤其是受害面积减少到最低限度,已经成为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充分发挥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卫星林火监测作为森林火灾预防和扑救工作的重要方法,在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基于卫星监测研究全国各省份的林火热点分布规律以及热点集中区域的气象因子与火灾频率的关系,以我国各地区2010—2015年春季森林防火期(3月1日—6月1日)的卫星监测热点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各省林火的年际变化及区域分布特征;通过提取火场时空因子,结合当年气象数据,建立热点集中区域的火灾趋势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卫星监测热点统计的森林火灾次数与当地林业局统计的火灾数据吻合度高。2010—2015年春季林火热点从整体趋势上看,森林火灾的热点数量在逐年递减,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部区域,最多的省份为云南省,占林火热点总数的20%;其次为四川省,占林火热点总数的13%。云南省的春季林火次数多元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838**;四川省的春季林火次数多元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R=0.744*,回归模型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卫星监测热点用于林火监测,可以高精度统计森林火灾次数,回归模型对于林火的预测预报具有一定适应性,为森林火灾发生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成熟的数传电台技术设备基础上,开发出高速的调制解调器,凭借计算机超强的图像接收处理能力,研制出性能价格比优越的机载图像无线传输系统.经检验,该系统各项指标如下:①数据传输频段为220~240MHz;②传输方式是点对点、点对多点传输;③信息形式为图像和话音;④数据传输率为2.4、4.8、9.6kbps,最大为19.2k...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7年卫星林火监测热点与核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热点进行分级处理的初步设想,以期提高卫星林火监测工作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无论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站点布设,还是卫星数据接收系统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卫星轨道预报技术的应用。本文详尽介绍了太阳同步极轨气象卫星轨道预报技术,为提高林火监测业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切实做好卫星林火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卫星林火监测与航空护林结合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林火监测与航空护林结合应用初探林业部西南森林防火协调中心王文元林业部西南航空护林总站袁俊杰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于1997年2月底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试运行。1997年春航期间卫星林火监测为航空护林提供了一定数量的热点及气象信息,结合对卫星林火监...  相似文献   

20.
美国EOS卫星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美国EOS卫星的介绍和分析 ,阐述了利用其MODIS数据进行森林火灾监测的可能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