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考古》2001,(4):366-367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一套5本)为填补空白之作,由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中国茶叶艺文丛书》分别以现当代茶诗茶词、茶事散文、茶事小说、茶歌茶曲、茶论新说各一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茶叶艺文的精华之作,并每本书前都载专文对有关艺文的流变、特色、影响作了深入的介绍。丛书由……  相似文献   

2.
陈龙 《农业考古》2001,(4):94-95
日本茶道史上曾创造过许多千姿百态、被尊为茶道文化瑰宝的茶道具。所谓茶道具,包括在茶道演示过程中所有相关用具,如壁龛用的茶道具(挂轴、花瓶、香盒);烧水用的茶道具(风炉、地炉、茶釜);添炭用的炭斗、羽帚、釜环、火箸、釜垫、灰器;点茶用的浓茶小罐、茶罐囊、薄茶……  相似文献   

3.
第1期几种作物施用硒矿粉的效果比较………………………………………………………………………………邢丹英,金明珠,江泽,等(105)中国七刺网蝽属记述……………………………………………………………………………………………………………………李传仁(108)后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直翅目昆虫初步研究…………………………………………………………………………………谢广林,王文凯(110)青翅蚁形隐翅虫对菜粉蝶卵的捕食作用………………………………………………………………………张建民,张长青,王辉,等(113)堆肥浸提物和堆肥茶抑制爪哇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4.
2001年1月17日上午,文学博士、中国史学家、日本中国茶文化史研究的开创者、被尊称为“茶经博士”的布目潮沨(1919—2001年)先生逝世了。 在布目先生去世的前一天晚上,我接到了先生打来了电话。为吴觉农著《茶经述评》的日……  相似文献   

5.
茶圣陆羽在余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清源 《农业考古》2002,8(2):25-27
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其足迹遍及全国32州的茶叶产区,经多年的认真考察,写出了《茶经》三卷,《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故后人称奉他为“茶圣”、“茶仙”、“茶神”。……  相似文献   

6.
2001年 , 国际市场 , 大宗绿茶 (眉茶、珠茶 )供过于求的情况依然存在 ; 随着入世的临近 , 茶叶出口竞争将更加激烈 , 出口茶叶价格将仍在低价位上徘徊 .   ……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信阳毛尖茶品质的现状和含量范围,通过对信阳毛尖产地浉河、平桥、光山、罗山和新县等茶区的第1(春茶)、2(春茶)、3(夏茶)批次成品茶叶中品质成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平桥、罗山、新县茶区的茶氨酸含量较高,达到4.20%以上,其中平桥茶区含量最高(4.62%);光山、浉河茶区的含量较低,均低于4.0%,光山茶区的茶氨酸含量最低(3.71%)。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均以夏茶的最高,均显著(P≤0.05)高于春茶(第1批);而茶叶中氨基酸、茶多糖、茶氨酸含量均以春茶较高,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夏茶。信阳毛尖茶春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70~4.77)、水浸出物(42.01~46.31)、氨基酸(2.66~3.67)、茶多糖(9.63~12.49)、茶氨酸(1.26~1.97)、茶多酚(15.60~18.46),夏茶的品质含量(%)范围为:咖啡碱(3.66~4.11)、水浸出物(45.62~46.26)、氨基酸(1.52~2.60)、茶多糖(7.80~9.35)、茶氨酸(0.70~1.40)、茶多酚(16.94~19.83)。  相似文献   

8.
《农村百事通》2001,(12):16
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上第一片纯天然泡腾茶片由南京中国药科大学新药开发中心 (邮编: 210009)研制成功,近日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  相似文献   

9.
中国虫茶资源及其保健功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茶是昆虫食叶后排泄的虫粪粒泡制供茶食疗的奇特饮料,喝入口中顿觉清香凉爽、余味怡思、润喉益腑、其味甚佳,具有保健功能,颇有特色食疗作用,成为闻名国内外的特种饮用佳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茶蛀虫:"此装茶笼内蛀虫也,取其屎用.""蛀屑(主治)聤耳出汁……".清代(城步县乡土志>卷五:"亦有茶虽粗恶,置之旧笼一、二年或数年,茶悉化为虫,余名‘虫茶’".  相似文献   

10.
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为研究不同茶果间作模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不同茶果间作茶园茶叶为材料,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茶叶中矿质营养元素和茶多酚等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发现,茶果间作促进茶叶中铁(Fe)、铜(Cu)、镁(Mg)、锌(Zn)、钾(K)、纳(Na)等矿质元素的累积,降低了茶鲜叶可可碱和咖啡碱含量,提高了茶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茶叶中非酯型儿茶素(EC、EGC)含量增加,酯型儿茶素(EGCG)含量降低。各有效成分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在不同茶果间作类型间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11.
赵天相 《农业考古》2003,(4):146-146
《茶十德》 (唐 )刘贞亮按 :唐·刘贞亮“茶十德”引自《庄晚芳论文选集》中《日本茶道与径山茶宴》一文。该文为庄晚芳、王家斌合作 ,初发表于 1984年《农史研究》第四辑。文中称 :“唐代我国有位刘贞亮 (据日本《茶与文化》一书 )把饮茶的好处总结为‘十德’” :   一、以茶散郁 (郁闷 )气二、以茶驱睡气三、以茶养生气四、以茶除病气五、以茶利礼仁六、以茶表敬意七、以茶尝滋味八、以茶养身体九、以茶可雅心十、以茶可行道《茶十德》 (日本 )明惠上人按 :日本明惠上人 (1173- 12 32 )“茶十德”引自陈椽《论茶与文化》一书 (农业出…  相似文献   

12.
茶诗话(续)     
五,苏东坡的“茶癖”在“茶诗话”开篇时,我便许了愿,要专门写一篇东坡与茶的诗话,今天该向各位茶友交卷了。苏东坡的爱茶成癖,是名传八百年而历久不衰的。他的茶诗,数量也许比不上白居易、陆放翁,但是经他吟咏的茶事,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却是千年诗史与茶史所罕见的。他笔下的名茶各具风姿,难分高低:“顾渚茶芽白于齿”(咏顾渚紫笋),“雪芽双井散神仙”(咏双井茶),“拣芽分雀舌,赐名出龙团”(咏龙团茶),“帝规武夷作茶圃”(咏武夷岩茶),“白云峰下两旗新”(咏白云茶)……真是奇香异馥,尽入诗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东坡品  相似文献   

13.
丁俊之 《农业考古》2002,(4):242-244
茶与烟、酒作为人的三大嗜好品 ,实践表明 :吸烟损寿 ,喝酒折寿。茶被誉为 :“长乐长寿”的饮品。茶与咖啡 ,可可作为三大无酒精饮料 ,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是咖啡、可可无可比拟的。因为茶不仅是物质生活 (健体和美的享受 )又是精神生活 (茶道、茶艺、健心 )必需品。究竟饮茶有什么好处 ?首先就要了解茶叶的成分 ,经现代科学研究证实 :它含有机化合物4 50多种 ,无机矿物质 1 5种以上 ,这些成分大部分都具有保健、防病的功效。一、减 肥饮茶与减肥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神农本草》一书早在二千多年前已提及茶的减肥作用 :“久服安心益气………  相似文献   

14.
普洱茶(熟茶)发酵过程中不同堆层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取云南普洱茶主产区临沧的晒青茶原料,在其进行大生产加工过程中取样,参照国标检测项目及分析测定方法,系统地研究在普洱茶(熟茶)后发酵过程中各堆层的主要生化指标的变化,从而探究后发酵工艺条件对普洱茶(熟茶)主要物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中,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茶黄素、茶红素、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均减少,其中氨基酸、原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褐素、咖啡碱和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则增加,其中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呈波动状态;茶红素含量减少较明显,而茶褐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则增加较明显。从不同层次来看,上层茶坯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水溶性糖、咖啡碱、茶红素、茶褐素、水溶性果胶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中层茶坯的堆温、氨基酸、茶黄素、水溶性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下层茶坯的氨基酸、原果胶含量变化幅度较大。通过对不同发酵阶段及不同层次发酵情况的研究,可以增加对普洱茶(熟茶)的后发酵过程物质变化的可控程度,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普洱茶(熟茶)深加工产品提供部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豫南茶树叶部真菌病害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豫南茶园茶树叶部主要真菌病害进行了调查,对病原菌进行了初步鉴定。研究表明,豫南茶树常见叶部真菌病害有8种。其中,茶云纹叶枯病、茶芽枯病、茶树轮斑病、茶炭疽病等病害发生普遍,对茶树危害较重,是当地茶树叶部主要病害。茶赤叶斑病、茶双毛壳孢叶斑病、茶链格孢叶斑病为河南省茶园新发现病害。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刺盘孢菌(Collectotrichum camelliae)、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theae,P.versicolor)、双毛壳孢菌(Discosia theae)、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gemmiphliae,P.theicola,P.theae folia)、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黑腐菌(Guignardia camelliae)等为豫南茶树叶部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茶叶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奇特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农业考古》2001,19(2):335-338
人们在倾慕武夷茶的芳名 ,谈论其特突的制造工艺 ,脱俗入仙的栖身之处 ,品味美妙无比的茶汤时 ,却往往易忽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些有趣事情 ,实为一大憾事。今特略述如下 ,以飨读者。一、茶叶品名争艳斗奇武夷茶属乌龙茶的一种 ,它的栖身之地是弛名中外、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武夷山。“建茶名品甚多”( 1) ,仅“武夷各岩所产之茶 ,各有特殊之品……名目诡异 ,统计全山将达千种”( 2 ) 。“其品分岩茶、洲茶 ,附山为岩 ,沿溪为洲 ,岩为上品 ,洲次之。又分山北、山南 ,山北尤佳 ,山南又次之。岩山之外 ,名为外山 ,清浊不同矣。”( 3)以上可见 ,…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 nucleopolyhedrosis virus,EoNPV)是一种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为进一步明确该病毒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采用叶盘法对3龄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幼虫进行了EoNPV的毒力测定。研究显示,EoNPV对灰茶尺蠖的半致死剂量LD50(median lethal dose)为茶尺蠖的28.9倍,EoNPV对灰茶尺蠖的致死中时间LT50(median lethal time)大于茶尺蠖。结果表明,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间的毒力存在差异,EoNPV对茶尺蠖具有更高的致病力,研究结果对EoNPV田间防治茶尺蠖两近缘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西茶区几种茶林(果)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川西茶区现有的几种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川西茶区日照较少 ,但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能改变光、温、湿等生态条件 ,使茶园的微域气候得到改善 ,满足茶树喜温好湿、耐阴的生物学特性 ,有利于茶树生长和绿茶品质的改善和提高。因此 ,在川西茶区建设茶林 (果 )复合生态系统同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是茶组植物中较原始的种之一,在系统进化上处于较原始的位置,对于研究茶树的起源、演化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系统阐述了大厂茶在茶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演化、形态学、生理学、地理分布、分子生物学、化学成分等研究,分析了大厂茶的保护现状,并对大厂茶的进一步研究工作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20.
茶流天际     
茶流天际陕西省镇巴县秦巴雾毫开发公司蔡如桂茶者,中国之“国饮”也。祖籍云贵高原。茶流之源于盘古开天,汇入整治了的河床──殷、商……秦、汉……唐、宋……明、清……直奔二十一世纪,已漫度五千年。茶叶不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引为国萃,而且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