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 C++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优化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为出发点,着重运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数学建模技术来研究种植制度设计的知识表达体系,在系统收集和分析种植制度设计方面的献资料以及专家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定量解析种植制度指标与生态环境、品种类型、社会经济条件之间的动态关系,创建了种植制度设计知识模型;充分利用软构件的技术特点,在Visual C 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化和组件化的种植制度知识模型系统,实现了适宜作物选择、作物搭配、作物布局设计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本研究克服了传统种植制度专家系统地域性强和广适性弱的不足,为实现种植制度设计的定量化和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影响因子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作物、种植制度、生态环境和农药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今后在土壤微生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田间试验为基础,论述了应用肥料效应函数法进行不同种植制度的施肥决策,主要进展是:1.对不同种植制度的施肥决策问题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最大利润、保险收益和最小成本决策目标;2.提出了适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多茬作物经济施肥量计算公式,特别是不同作物的加权价格和加权产量的计算公式,克服了轮作和间套作施肥决策在统计上的障碍;3.建立了计算机施肥决策程序,适于不同种植制度,不同施肥条件和多种目标的施肥决策,有助于实现轮作施肥和区域施肥决策的定量化和计算机化。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通过连续4年定位对比试验,研究不同作物、不同耕法条件下还草数量、方法和效果,以期明确在沿江地区麦稻两熟种植制度下,不同耕法与秸秆还田数量的优化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荆宇教授与作物教学及种植制度研究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宁金花  申双和 《现代农业科技》2009,(12):251-254,256
从种植制度、作物生产潜力、作物产量、气象灾害以及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分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并对未来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NDVI数据的华北地区耕地物候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差异不显著。【结论】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与物候分布格局和自然地理环境紧密相关,不同区域的温度、降水和光照等气候资源的禀赋和匹配程度对该区域的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有很大影响。此外,这种耕地物候空间格局还与作物品质、耕作水平、灌溉、施肥和农药等有密切关系。如何区别生态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对耕地物候的影响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在甘肃河西走廊采用三年三区轮作制种植制度,结果表明,三年三区轮作制比原有种植制度粮食单产和总产分别增加30.73%和26.74%,亩产值增加40.03%,光能利用率由原来的0.3369提高到0.5407,相对提高60.5%,能量产投比由原来的1.7170提高到1.9444(经济产量产投比)。  相似文献   

10.
宁夏灵武西大沟水质变化与回灌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宁夏灵武西大沟的排水量与水质的年变化,结合当地的种植制度,研究了沟水回灌对土壤、作物的影响程度,分析了沟水回灌的可行性,为当地的沟水回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区域开发程度低、种植结构单一,影响土地生产力的问题,通过优化盐碱地粮经饲作物种植结构,采取作物种植与盐碱地生物改良相结合、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粮经饲作物提质增效绿色种植模式研究,完善不同盐碱胁迫类型,不同地力条件下粮经饲作物种植制度,推广应用适宜不同盐渍化程度下用养结合、多元化高效种植模式,构建粮经饲多元化种植结构并合理布局,实现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民收入,推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种植制度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全省南北地跨五个多纬距,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所以形成了作物种类繁多,种植形式多种多样和不同熟制并存的种植制度。本文仅从气候角度出发,对我省种植制度进行区划。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气候突变导致高消耗氮素作物小麦的播种面积扩大,引起了山东地区更为严重的肥料短缺。为了应对这种变局,山东农民开始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养地作物的播种面积,这改变了原有的耕作制度。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认为人口规模大未必一定导致两年三熟制的形成,在某些特定时段人口规模小反而促使北方农民选择两年三熟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模拟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的农田土壤墒情,本研究改进通用陆面模型CLM3.0的参数化方案,包括灌溉措施及作物种植制度参数化的加入、土壤厚度及土壤层的剖分修改、作物水文及土壤水文过程的一些参数化修改、考虑作物的株高变化等,在海河平原的3个农业观测试验站(东北旺、栾城、洪门)验证改进后的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改进后的CLM3.0模型在冬小麦和夏玉米种植制度下的农田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以抓住各层土壤湿度的变化,与改进前的模型相比,其土壤墒情模拟精度明显提高,2 m土体土壤湿度的均方根误差在东北旺、栾城和洪门试验站分别减少了45.2%、47.1%和51.5%.  相似文献   

15.
临沂市农用地膜残留系数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地膜作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残膜污染越来越引起重视,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定位点采样,对主要覆膜作物及典型覆膜农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对3种主要覆膜作物、不同土壤类型设立定位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初步摸清了影响地膜残留的主要因素和变化规律。从本次研究发现,所有监测地块农田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均低于20世纪90年代农业部在全国17个省(市)调查的平均残留60 kg/hm2的水平,也没有超过GB/T 25413-2010《农田地膜残留量限值及测室》中地膜污染的一级标准;同种种植制度不同年限当季地膜残留系数差异不明显,而年均地膜残留量呈上升趋势;种植制度、覆膜年限、土壤类型、回收习惯和地膜质量对地膜残留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温室效应加剧对农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气候带、种植制度、作物生产、作物生长发育、土壤水分、病虫害、气候灾害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因应气候变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作物群体,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是将环境资源的潜在生产能力转化为农业产量的机能部分。不同类型的作物群体,对环境具有不同的转换能力。对于这种能力的认识和利用,是促进种植制度发展的生物学依据。 从人们把荒原辟作农田,以作物群体代替自然植物群落以来,逐渐地认识到:由于  相似文献   

18.
苏南地区由于田少人多,口粮、饲料紧缺是长期存在的矛盾,加上种植制度以麦(油)稻两熟制为主,作物种类过于单一,农、牧、土、肥的关系不够协调.因此,必须从优化种植业结构入手,促进食物资源、土地资源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苏南种植业由原来一元结构(或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的四元结构转变,以利于提高苏南农业的整体水平,达到优质、低耗、高产、增效的目的,同时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合理调整作物种类,达到轮作改土、增肥改土,提高农业生态效益,实现苏南农业持续协调发展的目的.为此,我们于1991年在全市11个单位组织15个示范种植点,开展了粮经饲、粮经肥、粮经、粮肥等多元种植制度及其主要栽培技术的研究,并在太湖地区农科所进行各种种植方式的小区定位试验,调查测定了各季作物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动态、土壤性状及投入与产出等项目,深入研究多元复合种植制度在太湖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适应性和功能.一、多元复合种植结构产量经济效益和生态适  相似文献   

19.
丹阳市作物及种植制度气候产量潜力的计算机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算机作物生长模拟模型对江苏省丹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及种植制度的气候产量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的作物气候产量潜力以玉米、单季稻为最高.单季稻对当地的光、热、水资源利用较充分,现实产量达到气候潜力的78.2%.模拟的2种种植制度(麦-单季稻,麦/玉米-稻)的气候潜力表明,三熟比二熟高3000kg/hm~2,排水良好,小麦产量可以达到或接近气候潜力,玉米的气候产量潜力则受到生长期内降水量年际变化影响较大.在丹阳市引进春玉米的种植制度,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资源,提高全年产量及改善单一的种植制度。  相似文献   

20.
1 调整作物布局 建立合理的小麦种植制度 发展小麦生产,要从全局着眼。应通盘考虑小麦及其他作物的布局,制定出与当地自然气侯、土壤肥力和其他生产条件相适应的小麦种植制度和布局安排,科学调整小麦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