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6):1125-1129
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细胞,本试验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巨噬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RAW264.7细胞,运用Western blot分别于侵袭0,15,30,45,60,90,120 min检测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Atg5、LC3、p62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LC3聚点,并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侵袭0 min相比,Beclin1、Atg5、LC3、p62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升高(P0.01),且呈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侵袭45 min时,细胞内LC3蛋白聚点增多,且单个细胞的荧光强度增强。透射电镜观察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细胞内,并形成明显的吞噬泡。故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巨噬细胞,促进了细胞自噬的发生和发展,自噬参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侵袭过程。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高铜(Cu)日粮对肉鸭肾氧化应激与自噬水平的影响。试验挑选144只1日龄北京鸭,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高铜Ⅰ组、高铜Ⅱ组和高铜Ⅲ组,分别饲喂铜含量为10、100、200、400 mg/kg的基础日粮。在试验的第15、30和45天采集肉鸭肾组织,检测氧化应激水平,观察超微病理学变化,分析自噬相关基因mRNA与蛋白(Beclin1、Atg5、Atg14、LC3A、LC3B、P6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铜Ⅲ组在45 d时肉鸭肾组织的T-sod、CAT活力下降,MDA和H2O2含量显著上升。高铜Ⅲ组肉鸭的自噬体数量较其他组增加。所有高铜处理组在30和45 d的Beclin1、Atg14、LC3A和LC3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45 d时高铜Ⅲ组的Beclin1和LC3B-II/LC3B-I的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高铜Ⅱ、Ⅲ组的LC3B-II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也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高铜诱导肉鸭肾氧化应激和自噬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讨白果内酯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ATDC5软骨细胞自噬、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10 ng·mL-1 IL-1β诱导ATDC5软骨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1β组、白果内酯组(低、中、高剂量)。利用EdU检测细胞新合成的DNA,并结合细胞核标记物(Hoechest)进行双重标记检测细胞增殖速度。使用膜Annexin-V/PI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ATDC5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通过mRFP-GFP-LC3双荧光系统的组合测量方法检测自噬流。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LC3-II、Beclin1、BAX、Caspase-3和Bcl2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1β诱导ATDC5软骨细胞后,细胞增殖减弱,下调自噬促进凋亡,而白果内酯干预能够过促进自噬和细胞增殖,抑制凋亡。白果内酯促进ATDC5软骨细胞的增殖(P<0.05),与IL-1β组相比,抑制了LC3-II、Beclin1、BAX和Caspase-3的蛋白和mRNA表达(P<0.05),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细胞自噬现象在绵羊肺腺瘤(ovine pulmonary adenocarcinoma,OP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本试验以自然感染OPA的羔羊肺组织为材料,以健康羔羊肺组织为对照组,利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综合检测了自噬基因MAP1LC3B、BECN1、SQSTM1及其对应的自噬蛋白LC3、Beclin1、P62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对照组中,LC3、Beclin1、P62主要表达于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中;在OPA肺组织中,LC3、Beclin1、P62主要表达于肿瘤化增生的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浸润的巨噬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OPA肺组织中MAP1LC3B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BECN1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SQSTM1基因表达量则极显著降低(P0.01)。在蛋白水平上,OPA肺组织中LC3和Beclin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P62表达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自然感染OPA的羔羊肺组织中自噬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羔羊肺组织,提示当病毒入侵机体时机体为了抵抗病毒带来的伤害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细胞自噬水平升高。本试验为深入探讨自噬在OP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20,(1):91-96
为探讨硒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自噬和细菌增殖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Beclin-1和p62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P-LC3与溶酶体的共定位,细菌平板计数检测胞内S.aureus增殖情况。结果发现S.aureus感染后,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LC3、Atg5、Beclin-1和p62蛋白显著升高,GFP-LC3绿色聚点与溶酶体无明显共定位;硒添加后,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S.aureus诱导的LC3和p62蛋白的表达,同时促进GFP-LC3与溶酶体的共定位,降低S.aureus的胞内增殖。综上所述,S.aureus感染诱导BMECs发生自噬,自噬体和溶酶体无法融合,自噬流阻塞。而硒促进自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并缓解了自噬流的阻塞,降低S.aureus胞内增殖,这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旨在研究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后细胞自噬和凋亡情况,进一步分析鉴定PRV感染条件下与Beclin1互作的猪宿主凋亡家族蛋白。利用免疫印迹(WB)方法检测PRV感染细胞的自噬水平;利用流式细胞术探讨凋亡水平;最后利用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PRV感染PK-15细胞中Beclin1与Bcl-2和Bcl-xL的结合水平。结果显示,PRV感染导致LC3-Ⅱ的表达明显增多,而P62显著下降,且AKT(S473)磷酸化水平显著减少;其次,PRV感染诱导细胞凋亡且显著上调剪切型Caspase-9/8的表达水平;最后,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RV感染条件下Beclin1能与Bcl-2和Bcl-xL结合,但结合的水平明显降低。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可能依赖于PI3K-Ⅰ/AKT信号通路,PRV感染可能同时激活了线粒体凋亡途经和死亡受体途经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而PRV感染诱导的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可能通过抑制Beclin1和Bcl-2、Bcl-xL结合而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不同产蛋阶段鹅等级前卵泡中FOXO3基因与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开产前、产蛋初期和产蛋高峰期鹅等级前卵泡中FOXO3基因及Bcl-2、Bax、Caspase3、Fas、Fasl、LC3、Beclin1等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在鹅产蛋周期不同阶段等级前卵泡中均有表达;产蛋高峰期FOXO3、Bcl2、Bax、Caspase3、Fas和Fasl的mRNA表达量随卵泡直径变大呈增加趋势,LC3和Beclin1的表达量随卵泡直径变大呈减少趋势;产蛋初期各基因的表达变化不一致。由此可见,鹅等级前卵泡中FOXO3基因的表达随着卵泡的发育而增加,且其表达变化趋势与凋亡相关基因基本一致,但与自噬相关基因的变化趋势相反,推测FOXO3基因可能与鹅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死亡受体Fas在镉暴露致大鼠大脑皮质自噬体形成中的作用,将24只21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镉组、镉与对照病毒共处理组、镉与Fas基因沉默病毒共处理组。试验期间,对照组大鼠自由饮用纯净水,病毒处理组大鼠于第1天以每只1.4×1011vg的剂量通过尾静脉注射相应病毒,4周后镉染毒组大鼠自由饮用镉水(50 mg·L-1),持续90 d。试验结束后,透射电镜观察大脑皮质中自噬体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大脑皮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p-Erk1/2、自噬相关蛋白7(ATG7)、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LC3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镉暴露增加大脑皮质中自噬体数量,极显著激活Erk1/2并上调ATG7、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P<0.01);Fas基因沉默抑制镉引起的自噬体数量增加,极显著抑制镉致Erk1/2激活及ATG7、Beclin-1、L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果表明,Fas通过激活Erk1/2参与镉致大鼠大脑皮质自噬体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39-143
通过模拟向高BHBA的中性粒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脂联素(ADPN),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中性粒细胞自噬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添加高BHBA(4.8mol/L)的中性粒细胞培养6h后,与对照组相比,自噬相关基因LC3B、Beclin、UL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SQSTM1(p62)、mTO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ADPN(25,50,100μg/L)后,相对于高BHBA组,中性粒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Beclin、ULK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且在ADPN 50μg/L时,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此外SQSTM1、mTOR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果表明:BHBA可增加中性粒细胞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ADPN可抑制高BHBA引起的中性粒细胞细胞程序性死亡,进一步说明ADPN对调控酮病奶牛中性粒细胞免疫抑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持续不同时间的冷、热应激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本研究以猪孤雌胚胎为材料,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的冷(31℃)、热应激(41℃)处理对猪孤雌胚胎发育后囊胚发育率、细胞数、细胞凋亡率、自噬相关基因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应激12h后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冷应激18h后囊胚发育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冷应激组囊胚发育率高于热应激组。热应激12h和冷应激18h后均导致囊胚内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冷应激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于热应激组。冷、热应激组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冷、热应激中自噬相关基因Atg6和Atg8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amp2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应激组中的Atg6和Atg8基因的表达高于冷应激组。通过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发现,冷、热应激组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k、Casp-3、Fas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cl-xl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猪孤雌胚胎对冷应激(31℃)的耐受性比对热应激(41℃)强,且热应激可诱导体外培养的猪孤雌胚胎自噬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孤雌胚胎发育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触角作为蜜蜂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实现个体间信息交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华蜜蜂是我国本土蜂种,亦是一类经济昆虫。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中华蜜蜂工蜂与雄蜂触角及其表面感受器的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蜂触角呈膝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工蜂柄节比雄蜂的修长,而雄蜂鞭节较工蜂的粗壮,且多一节。工蜂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分布最多,雄蜂触角上有6种感器,其中板形感器分布最多。在雄蜂触角上发现了一类新的感器为栓锥形感器。工蜂和雄蜂触角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形态和触角节数上,其感受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基于Label-free技术分析牛卵泡蛋白质组分及关键调控蛋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研究牛卵泡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表达变化并筛选卵泡发育关键调控蛋白,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牛卵泡颗粒细胞(granulesa cells, GCs)蛋白质组分进行比较分析。采集牛发情周期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s, DF)和从属卵泡(subordinate follicles, SF),分别分离GCs,并提取总蛋白,胰蛋白酶酶解,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进行蛋白质组分分析,数据库检索分析DF和SF中蛋白质表达情况,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牛卵泡发育关键调控蛋白。结果表明:本试验从30 321个肽段中共成功鉴定出3 409种蛋白质(FDR≤0.01),其中,DF中表达2 895种蛋白质,SF中表达3 102种蛋白质,获得差异表达蛋白质(差异倍数>2,P<0.05) 259种,17种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牛卵泡优势化过程相关,SERPINB2可能调控牛卵泡闭锁。该研究筛选获得的牛卵泡差异表达蛋白质和特异表达蛋白质,丰富了牛卵泡发育调控理论,为进一步研究卵泡闭锁及优势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卵泡TEDDM1表达特点及其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旨在研究牛卵泡跨膜附睾蛋白1(transmembrane epididymal protein 1,TEDDM1)的分子特征和立体结构,并结合TEDDM1在不同生理状态牛卵泡的表达特性分析其功能。本研究采集牛发情期第一卵泡波优势卵泡(dominant follicle,DF)和从属卵泡(subordinate follicle,SF),分别分离颗粒细胞(granulosa cells,GCs),提取总RNA后反转录,设计牛 TEDDM 1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获得全CDS区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序列结构进行分析;以牛 RPLP 0作为内参基因,在DF和SF中使用qRT-PCR对 TEDDM 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兔抗TEDDM1一抗检测TEDDM1在牛卵泡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表明, TEDDM 1基因CDS区全长903 bp,编码300个氨基酸,有7次跨膜的α螺旋结构,属于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该基因氨基酸序列与非洲野牛( Bison bison bison )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4%;功能域分析表明,TEDDM1分子中存在未知功能结构域,蛋白家族716(domains of unknown function protein families 716,DUF716)结构域。qRT-PCR分析表明, TEDDM 1 mRNA在S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DF( P <0.05);免疫组化分析表明,TEDDM1在DF和SF的颗粒层和膜层细胞均有表达,特异性显色强度表明TEDDM1在SF颗粒层和膜层细胞表达量均高于DF。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TEDDM1在牛卵泡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信号转导和激素调节中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为后期深入研究牛卵泡发育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灌溉次数对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青贮玉米产量极显著提高(P <0.01),灌溉3次产量可以增加6倍。灌溉处理青贮玉米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碳水化合物(WSC)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P <0.05),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青贮玉米的MILK 2006奶吨指数8%~11%(P <0.05),与对照相比奶亩指数差异极显著(P <0.01),奶亩指数提高了2.4~5.8倍。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青贮玉米栽培管理中,适当予以灌溉,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建立克伦特罗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并利用猪尿液进行添加回收试验。结果显示:ELISA反应CLE-OVA包被抗原和CLE单抗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40 000和1:20 000,间接竞争ELISA的线性范围为0.016 l^8.520 0 ng/mL。该方法对克伦特罗、溴氯特罗、马布特罗和溴布特罗均有交叉反应。对冷冻储存半年以上的猪尿进行ELISA测定时,发现检测限可达58.848 3 ng/mL,药物添加回收率为85.19%~5 173.25%,变异系数为4.78%~96.79%;而经过MCX固相萃取柱净化处理后,检测限为0.076 ng/mL,添加回收率在101.21%~119.10%之间,变异系数为6.05%~18.38%。结果表明,SPE净化处理后,可有效去除尿液中的色素、蛋白等基质,提高了该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弓形虫GT1虫株GRA15(GRA15GT1)蛋白的反应原性,通过PCR扩增编码GRA15GT152~635氨基酸肽段的基因片段,构建pGEX-6P-1-GRA15GT1载体,转化BL21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方法进行表达验证及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SDS-PAGE及以GST标签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均有目的条带,比理论值稍大;以猪弓形虫阳性血清为一抗的Western blot条带与GST抗体孵育后的条带大小一致。上述结果表明,GRA15GT1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这为下一步分段表达GRA15GT1蛋白,研究其在弓形虫血清学分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苹果渣对獭兔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小肠黏膜形态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的影响。试验共选用96只、45日龄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獭兔分别饲喂含0(对照,CK组)、9.6%(A组)、19.2%(B组)和28.8%(C组)发酵苹果渣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5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C组獭兔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4.69%(P <0.05),料重比降低了6. 63%(P <0. 05),腹泻率降低了19.64%(P<0.05); C组獭兔饲粮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粗纤维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1%(P<0.05)、5.19%(P<0.05)、7.26%(P<0.05)和13.10%(P<0.05); C组獭兔空肠的绒毛长度和肠壁厚度分别增加了59.82%(P<0.05)和41.83%(P<0.05),同时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降低了30.52%(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发酵苹果渣对獭兔小肠中SIgA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饲粮中添加28.8%的发酵苹果渣可以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改善小肠黏膜形态来提高獭兔的生长性能,并可降低腹泻率,且对小肠中SIgA浓度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和牛磺酸(Tau)对断奶仔猪血液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28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将72头健康、体重相近仔猪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公母各半,进行为期28 d的饲养试验。4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日粮(对照组)、基础日粮+0. 25%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ln组)、基础日粮+0. 1%牛磺酸(Tau组)、基础日粮+0. 25%甘氨酰谷氨酰胺+0. 1%牛磺酸(复配组)。结果:Tau组中的血浆中超氧化歧化酶活性(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对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除Gly-Gln组在第7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第14、21及28天差异均不显著(P>0. 05)。对于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GSH),在第14和21天Gly-Gln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对于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AKP),Gly-Gln组在第7和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第21和28天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研究表明: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甘氨酰谷氨酰胺和牛磺酸有提高断奶仔猪血浆中的SOD、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趋势(P>0. 05),降低了血浆AKP活性(P<0. 05),从而提高了仔猪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沙棘果渣是沙棘果榨取果汁后的副产物,约占沙棘果鲜重的20%,其营养丰富,富含纤维、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在动物营养、抗氧化和免疫方面有极大的利用价值。将沙棘果渣作为动物饲料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机能、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改善畜产品品质,还可以节省常规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缓解我国饲料资源紧缺的压力。因此,本文就沙棘果渣的营养特点及其在动物饲粮中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合理科学地利用沙棘果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成纤维生长因子家族(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amilies,FGFs)中,FGF11、13、18对毛囊的生长发育的作用,本研究以3/5/8/13/16/18/20/23日龄小鼠背部皮肤为试验样本,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FGF11、FGF13、FGF18基因及蛋白在小鼠背部皮肤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定位结果显示:FGF11、FGF13、FGF18在皮肤真皮乳头、毛基质、内根鞘、外根鞘和皮脂腺表达,而FGF13在膨大部、基底层和表皮也表达,FGF18也表达在膨大部和表皮。定量结果均显示:FGF11的表达没有一定的规律;FGF13在13日龄表达量最低,从16日龄开始上升;FGF18从3日龄表达量开始降低,16日龄降到最低,18日龄开始上升。提示:FGF11对小鼠毛囊第一生长周期可能没有明显和特定的调节作用;FGF13可能对毛囊的自我更新有一定的作用,诱导毛囊从静止期向再生长期过渡,促进毛囊生长;而FGF18在毛囊生长周期中从静止期向生长期过度有一定的作用,可促使毛囊从静止期进入再生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