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围生期奶牛常处于能量负平衡状态,其身体功能的紊乱,会带来生理和代谢的双重应激,使奶牛处于疾病易感的状态,在环境不佳、饲养管理不当时,产后会诱发多类代谢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因此,了解围生期奶牛产后易感疾病的原因并对疾病进行早期监测成为奶牛健康养殖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能量代谢、免疫功能、饲养管理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入手,阐述了围生期奶牛产后易感疾病的原因,并对血液、乳汁中常见病患的生物标志物及疾病早期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本文从营养、产后护理等方面论述了产后瘫痪的致病原因,并阐述其临床症状,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产乳热是奶牛产后高发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该疾病会增加奶牛生殖障碍、内分泌消化道疾病及生育性炎症的发生风险,影响养殖业发展。通过阐述奶牛产乳热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发病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以期为降低奶牛产乳热患病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营养食品牛奶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但是奶牛疾病却是制约奶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据此,文中详细阐述了两种重要的奶牛代谢性疾病奶牛酮病和产后瘫痪的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奶牛酮病是高产奶牛产后由于体内碳水化合物及挥发性脂肪酸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功能失调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可使乳牛的泌乳量下降、乳质降低、繁殖率降低以及引起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增加了治疗费用,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对奶牛酮病进行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许多农村地区加大了奶牛的饲养量。许多养殖户通过饲养奶牛有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奶牛饲养过程中,奶牛易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也可称为乳热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疾病,多发生在母牛分娩前后。其发病率与奶产量呈正比的关系,奶产量越高的奶牛发生产后瘫痪的概率越大,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基于此,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入手,对奶牛产后瘫痪的诊断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奶牛复合添加剂(简称复合剂)的研制,是解决奶牛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营养需要的重要途径.目前本区奶牛场使用骨粉、碳酸钙作日粮中的钙磷添加剂,导致日粮中普遍存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严重阻碍奶牛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以及产后代谢病、胎衣滞留等疾病的发生.为此,我们根据本区牧场实际生产情况,参照中国奶牛饲养标准及美国NRC(科学研究委员会)奶牛营养标准,自行研制了复合剂,旨在探讨复合剂对奶牛生产性能、产后代谢病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是奶牛的常见多发病,病因复杂,是乳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高产乳牛,特别是在产奶量高的胎次(通常是在3~6胎次)时最易发生,是威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繁殖环节来看,影响奶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奶牛屡配不孕、产犊间隔长、产后疾病多等。使得奶牛的繁殖力没有发挥出最大潜能。因此,我们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采用科学的处理手段,保证奶牛营养需要,治疗奶牛不孕,缩短奶牛产犊间距,加强产后护理,切实为养牛业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于分娩前后发生的一种营养代谢疾病,是奶牛常发病之一,一般见于5 ̄8龄(3 ̄7胎次)的高产奶牛,通常是在奶牛分娩前后72小时以内发病,奶产量越高,发病越多,发病率一般在  相似文献   

11.
母牛爬卧综合症是高产奶牛的一种代谢疾病,在奶牛产犊时经常发生。多发生在第3—7胎年龄段,产后数天内多发,少数可能发生在分娩中。其特征临床症状是发生于产后,肌无力,瘫痪,昏迷。通过临床经验汇总,得出以下几个认识,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2.
奶牛分娩能否顺利完成,分娩前的护理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充分了解奶牛分娩的预兆和过程及有序完备的准备工作,不仅可以提高犊牛的成活率,还可有效减少母牛分娩期疾病和产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无锡县东北塘第二牧场,自1983年建场开始,认真抓奶牛的配种和分娩前后的管理技术,1985年全场奶牛繁殖率从1984年的82.49%提高到89.23%。 (一)加强产后母牛的护理 分娩后的母牛体质虚弱,易感染疾病,特别是子宫疾病,所以对产后母牛必须加强护理。分娩后立即灌服益母草汤剂5~7.5公斤,每天一次连服3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以低血钙和产后瘫痪为主要特征的营养性代谢疾病,发病率为7%左右,对奶牛饲养业危害很大。营养因素同该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虽然产后瘫痪具体的发病机理尚未搞清,但是大量研究发现,控制日粮中的某些营养成分可有效地预防乳热症。现就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加以综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阴离子盐对围产期奶牛尿液pH值和产后发病率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产期通常指产前21d到产后21d,是奶牛泌乳周期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该期对奶牛具有生理上的复杂性、特殊性和高危性,奶牛产后的许多易发代谢障碍性疾病和生殖器官疾病,都与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奶牛产后的疾病发生率和奶牛围产期的日粮阴离子水平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新产奶牛而言,养牛者对新产奶牛往往抱有极大的期望,他们期望新产奶牛能够生出健康的犊牛,然后在最快的时间恢复到原来的身体情况,达到产奶高峰,能够再次产出大量的奶来满足需求,并在两个月内再次受孕。事实上,奶牛在产后属于疾病易感阶段,做好早期的疾病诊断和护理工作,对奶牛产后的体质恢复、疾病预防等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奶牛胎衣不下为奶牛产后常见病之一,发病牛子宫及其他部位感染,抵抗力降低,直接导致奶牛产后初次配种的天数延长及增加发生子宫炎的几率,甚至引起奶牛全身感染,产奶量大幅下降。发生胎衣不下的牛,其代谢性疾病、乳腺炎和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