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牦牛巴氏杆菌病,指发生在海拔较高区域牦牛感染巴氏杆菌的一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会在几天之内传染到整个牦牛群中,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牦牛养殖行业的发展,相关部门需有效指导养殖户对牦牛巴氏杆菌病进行预防和治疗。随着近年来中医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养殖人员开始将中医防治理念应用到牦牛巴氏杆菌病中。基于此,主要探讨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中医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3.
4.
5.
巴氏杆菌病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各种畜禽均易感.当牦牛遭遇风寒、过度疲劳和饥饿等不良因素刺激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该菌乘虚侵入体内,经淋巴液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本文将对一起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牦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特点是集性、热性以及高度接触性,呈现地方流行性的特点.一旦发病没有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很可能导致牦牛群的整体感染,造成牦牛的大量死亡,经济损失比较大.为此,做好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工作很重要,找出病因之后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牦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一旦治疗不及时,即可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经济损失。主要对如何有效防控牦牛巴氏杆菌病作一介绍,以期为兽医同仁及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998年3月初,位于六盘山南延地段陇山山麓,海拔2400m的张家川县某国营牧场,因气候突变导致牦牛突发巴氏杆菌病,3d内发病58头,发病率20%,死亡58头,致死率100%。1 发病情况该牧场草原为灌木丛型与林间草地、草甸混合形成。牦牛发病前,该地气温突然下降10℃以上,并伴结浓霜,使整个草原地面结成一层薄冰,牧草、树枝形成厚重的冰棒,不少树木被冰棒枝的重量致裂,牲畜无以为食,延续3d,使牧工不能跟群放牧,第4天气温回升,待冰棒消融,牧工查群时发现牦牛大量死亡。气候正常后牦牛仍零星发病,病初体温升高,高达41~42℃,随之出现全身症状,精神沉郁… 相似文献
12.
1基本情况2005年8月2日至8月12日,甘肃省夏河县科才乡一牧场发生了一起牦牛急性传染病。该牧场位于科才乡西南端,海拔3 500 m以上,连日来阴雨连绵,空气潮湿寒冷,日平均气温5℃左右。2日一放牧员发现自家的3头牦牛突然死亡在圈场上。并有多头年龄不等的牦牛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2014年4月,青海省同德县河北乡牦牛爆发疫病,主要特征是病牛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内脏器官出血、传播快速、致死率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镜检、动物致病性试验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采取系列针对性治疗方法,疫病逐步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肃南县祁林乡祁林村贺国社等6户牧民,在天然草原上放牧的256头牦牛,发生了以体温升高、呼吸困难、急性死亡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经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牦牛巴氏杆菌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辉成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3):122-123
牛巴氏杆菌病又被称为牛出血性败血症,简称牛出败,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常呈现散发流行。巴氏杆菌属于典型的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患病牛的全身各个脏器组织体液分泌物中,致病原主要经消化道与呼吸道传播感染。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条件性因素,通常不会表现出致病能力,当外界环境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疲劳运输,饲料突变,营养价值缺乏等应激因素刺激时,导致牛身体抵抗能力下降,为该种致病菌繁殖传播提供条件。牛巴氏杆菌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死亡率高的特点,在牧区各个养殖场中普遍存在,对畜牧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16.
强巴拉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3,(1):86-88
本文对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断要点,并从科学养殖、对病牛隔离饲养、消毒杀菌、加强养殖场管理、疫苗接种、病情监测、降制定诊治计划、提高养殖效益等方面深入探讨了西藏地区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思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牦牛巴氏菌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巴氏杆菌病从 1 949年前至今 ,一直在我区个别地方流行不断 ,由于我区没有生产本地菌株的牛出败疫苗 ,所以该病一直没能彻底的从我区消灭。1 999年 1 0月在拉萨市中心的某牛场暴发了症状、病史与该病类似的病例 ,经病理剖检、细菌学检验、动物实验 ,诊断为 Fg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牦牛巴氏杆菌病。1 发病情况 本市某牦牛育肥中心共存栏牦牛 48头 ,1 0月 6日该场管理人员发现有 2头牦牛开始发病 ,次日死亡 ,经青霉素肌肉注射 ,略有疗效 ,但病因不明 ,未敢大剂量治疗 ,导致先后有 1 2头牦牛发病 ,死亡 6头。2 临床症状 发病牦牛为 … 相似文献
18.
巴氏杆菌病又称牛出血性败血症,其病原菌为巴氏杆菌,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病死率,是造成牦牛养殖减产的主要疾病。随着高原牧区牦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增长趋势。对于养殖人员来说,一方面要了解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症状表现,以便于在发病初期能够准确识别,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巴氏杆菌病在牛群中的扩散;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日常管理,通过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污、做好免疫接种等工作,预防巴氏杆菌病的发生。在防治结合的基础上,让高原牧区养殖人员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3月~ 4月间我团小山草场 (红山 )有一群 40 9头的牦牛群发生了疫情 ,发病 1 2 7头 ,发病率31 % ;死亡 1 9头 ,死亡率为 1 4.9%。1 流行情况及临床表现 我团牦牛生产常年放牧于高山较寒冷的草场 ,自然条件比较差 ,在 3~ 4月间草少牦牛的膘情也差。向牧民了解疫情 ,得知先是由邻近公社的牛群先发病 ,在放牧中常有混群发生 ,以后才是我团这群牦牛发病 ,发病牛多是瘦弱牛 ,主要是隔年的牛犊及瘦弱的老牛。主要临床表现为 :精神不振 ,食欲不佳 ,反刍停止 ,鼻镜发干 ,体温在36~ 39.5℃之间 ,个别牦牛高达 41 .2℃。拉稀 ,粪便呈灰褐色…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