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基于转录组与代谢组联合分析,探究驴肉嫩度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30头生长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33~36月龄的雌性广灵驴为研究对象,进行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依据剪切力和肌内脂肪含量选择出8头驴并将其分为高嫩度组(HT,n=4)与低嫩度组(LT,n=4),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RNA-seq技术对3个长白山野杂猪与3个东北民猪背最长肌样本进行了mRNA测序和差异分析,从而为筛选长白山野杂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奠定基础。结果显示:在长白山野杂猪与东北民猪中均有100%以上的序列能完全比对到猪的基因组上,而所转录的基因占总基因的比例在3头长白山野杂猪中平均为59.67%,3头东北民猪为58.73%,而在不同个体间SNP位点数为14 299~19 671;在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中共表达基因有15 842个,仅在长白山野杂猪中表达的基因有619个,仅在东北民猪中表达的基因有710个;在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中共获得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153个,其中在长白山野杂猪中上调表达的基因有55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98个;GO分析显示,15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33条GO条目中,其中11条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中,11条被注释到细胞组分,11条被注释到分子功能;KEGG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被富集到130条通路中,其中主要与脂肪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有关。结果表明,长白山野杂猪与东北民猪背最长肌中mRNA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将是将来研究2个品种猪间肉质差异的主要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饲养方式和性别对肌肉极性和中性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将 12 0头汉普夏杂交猪分成两组 ,一组散养于可自由接触牧草的牧场内 ,一组舍饲于 12 0 m2的大圈舍内。散养使中性脂质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 ,但影响较小。在极性脂质中 ,饲养方式的影响与性别相关。与舍饲小母猪、舍饲去势公猪和散养去势公猪相比 ,散养小母猪的 C1 8∶ 2 n- 6的水平较高。小母猪肌肉极性脂质中 C≥ 2 0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分别为 16 .75和 14 .6 0 ) ,而与饲养条件无关。因此 ,去势公猪和小母猪之间极性脂质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可能受饲养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鉴定和分析海南黑山羊与其F1代杂交羊(努比亚山羊公羊与海南黑山羊母羊杂交)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试验以6月龄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公羊为试验动物,逐头采集背最长肌样品,采用RNA-Seq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两种山羊背最长肌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运用DESeq软件鉴定两种山羊背最长肌组织间差异表达的mRNA和lnc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同时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黑山羊及其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间存在276个差异表达的mRNA,其中1个mRNA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个mRNA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在273个共同表达的mRNA中,根据差异倍数大小,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NDUFB5、TMEM237、LOC102170968、TXLNB、GPR63、OSBPL1A、KERA、LOC108638040、BMF、HSP70.1。存在145个差异表达的lncRNA,其中16个只在海南黑山羊背最长肌中表达,7个只在F1代杂交羊背最长肌中表达。276个差异表达基因共富集在50个G...  相似文献   

5.
为提供有关猪肉特性的资料,作者选取了五组多元杂种猪100头(50头阉公猪,50头母猪)为试验猪群,取背最长肌(LD)测定蛋白质体外消化系数。五组杂交组合为:A 组为荷兰长白×(丹麦长白×大白);B 组为荷兰长白×[(丹麦长白×德国长白)×大白];C 组为杜洛克 x(荷兰长白×大白);D 组为荷兰长白×(汉普夏×大白);E 组为大白×(汉普夏 x 荷兰长白)。在37℃条件下,用盐酸胃蛋  相似文献   

6.
一、手术部位及方法手术部位在任何一侧软膁部或腹中线最后一对乳头旁都可。侧卧或半仰卧保定。术部用2%碘酒消毒(腹侧的剪毛),切口不小于5厘米。切开皮肤后饨性分离腹肌,捅破腹膜,扩大创口,左手食指伸入腹腔,探寻隐睾,摸到后将隐睾牵出创口外,结扎精索并摘除。泡沫状花朵样的隐睾  相似文献   

7.
方法 1 麻醉、保定:对于性情温驯的公猪可直接在颈部肌注2%静松灵,0.2~0.5ml/kg体重,止血敏15~30ml;对于性情暴烈者,可利用发情母畜或假台畜引起其兴奋,乘机在颈部或臀部肌注麻醉药和止血药,当公猪进入浅麻时,对其进行左侧横卧保定.  相似文献   

8.
前  言肌内脂肪积聚在肌肉的内肌束膜内。肌内脂肪的沉积是有规律的,它决定着肌肉大理石纹的程度。一定量的肌内脂肪是改善肌肉烹制后的适口性所必需的。肌内脂肪还导致结蒂组织松散,从而可提高肌肉的多汁性和嫩度。肌内脂肪的含量很重要,其化学成分也很重要。脂肪的化学成分随动物种类(Souci等,1994;Enser等,1996;Enser等,1998)和品种(Kellogg,1977;Malmfors等,1978;Nurnberg等,1995)以及随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在环境因素中,饲料的类型和饲喂水平是极为重要的两种因素(Leibetsender…  相似文献   

9.
试验选取80只健康、体重18.39±2.31 kg的3月龄小尾寒羊,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试验Ⅰ组饲喂基础日粮(精料+粗饲料),试验Ⅱ组在基础日粮中5%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试验Ⅲ组10%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试验Ⅳ组15%杏鲍菇菌糠替代麸皮+精料+粗饲料。整个试验期为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4只体重相近的羊只,取背最长肌样品检测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以期研究杏鲍菇菌糠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以及背最长肌脂肪酸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Ⅳ组中油酸、肉豆蔻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PUFA/SFA)显著低于Ⅰ组,杏鲍菇菌糠均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背最长肌中油酸、肉豆蔻油酸的含量,降低PUFA/SFA的含量,从而改善羊肉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构树发酵饲料对杜湖杂交肉羊肉质性能的影响。设定4个处理组,对照组不添加构树发酵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18%和100%构树发酵饲料。结果表明:随着构树发酵饲料添加量的增加,背最长肌中亚油酸、γ-亚麻酸、α-亚麻酸、二十碳三烯酸和DHA(C22∶6n3)5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随之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量也随之增加,该研究结果可为构树发酵饲料替代传统蛋白质饲料和改善肉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苦荞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成分,其中苦荞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苦荞提取物对绵羊背最长肌(LD)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选取24只5月龄、体重(25±0.5)kg杜泊×小尾寒羊杂一代母羊,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有不同苦荞提取物添加量(0、1、5、20 g/kg)的日粮。试验期80 d。试验结束后,屠宰取样,测定试验羊LD组织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试验Ⅰ组LD组织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Cu-Zn SOD m RNA与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试验Ⅰ组GPx4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可得,日粮中添加苦荞提取物能够改善绵羊LD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杂交组合肉牛肌肉FAS mRNA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本试验选择16月龄的西杂、利杂、利草杂交共43头肉牛为研究对象,饲喂相同营养水平的日粮。于试验的第90、180、270天屠宰取背最长肌,索氏提取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AS mRNA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屠宰阶段FAS mRNA变化规律及其对IMF沉积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肥育时间的延长,IMF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并且存在种间差异,利杂牛含量最高;FAS mRNA表达量呈升高趋势,相关分析表明,FAS mRNA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实验旨在研究性别因素对苏尼特羊背最长肌脂代谢相关基因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背最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脂肪酸的相关性。选取相同饲喂条件,体重(33.5 kg左右)和月龄(6月龄)接近的苏尼特羊24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分为公、母2组,每组12只。选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脂蛋白脂酶(LPL)为目的基因检测其mRNA表达量,并测定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活性、IMF以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性别因素对IMF影响显著(母羊高于公羊),对豆蔻酸、棕榈油酸影响显著,同时对H-FABP、ACC和ACC基因有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H-FABP与IMF含量、棕榈油酸具有正相关性,ATGL与IMF含量呈负相关,FAS与油酸、CLA具有正相关,与α-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呈负相关。综上,性别因素对H-FABP、ACC基因影响显著,同时发现H-FABP与IMF含量呈正相关,进而导致母羊IMF显著高于公羊。  相似文献   

14.
旨在挖掘与平凉红牛背最长肌营养成分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以提高肉品质。本研究选用相同饲养条件下30月龄及750 kg的40头阉牛,测定蛋白质、脂肪和水分3种常规营养成分的含量,分别挑选表型数据具有极端差异的高、低组,每组3个重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比较转录组分析筛选具有显著因子载荷基因(significant factor loading genes, SFLGs)和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利用所有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和表型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 WGCNA),筛选与表型相关的目标基因模块(r>0.35且P<0.05)与Hub基因(hub genes, HGs)。针对蛋白质、脂肪和水分含量3个性状分别鉴定到91、81和80个SFLGs(第一主成分PC1和第二主成分PC2)和18、85和338个DEGs,其中PC1和PC2共有的SFLGs分别有8、4和3个,具有显著因子载荷的DEGs分别有1、3和2个,富...  相似文献   

15.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16.
清真牛肉是宁夏现代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宁夏以引进西门塔尔、利木赞和安格斯等国外良种牛为主推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了不同品种杂交改良的后代群体。为了探讨不同杂交牛肉品质遗传改良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杂交育肥牛和不同营养水平育肥牛肉食用品质的分析,旨在为宁夏肉牛新品种(系)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为同类地区肉牛生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探索不同地区牛背最长肌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试验选取贵州、内蒙、新疆地区各6头36月龄左右公牛的牛背最长肌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1)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甘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5);(2)内蒙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硬脂酸、油酸等含量极显著高于贵州和新疆地区(P<0.01);(3)贵州地区牛背最长肌中牛磺酸含量显著高于内蒙和新疆地区(P<0.05);(4)新疆地区牛背最长肌中总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贵州和内蒙地区(P<0.01)。综上所述,内蒙地区氨基酸、脂肪酸含量高;贵州地区牛磺酸含量高;新疆地区胆固醇含量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受试仔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仔猪,各处理仔猪分别在14日龄、21日龄、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所有仔猪在42日龄宰杀取样.测定仔猪相应组织的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断奶日龄的推迟,仔猪心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中MDA含量逐渐降低,35日龄断奶组仔猪心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背最长肌和半腱肌MDA含量显著低于14日龄组(P<0.05);与28日龄和35日龄断奶组相比,14日龄断奶组心肌T-SOD、GSH-Px活性(P<0.05)以及半腱肌GSH-Px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断奶日龄组仔猪背最长肌抗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提示,仔猪断奶日龄越早,其肌肉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越强,抗氧化功能越低.  相似文献   

19.
<正>1公猪早期去势优点分析1.1有助于机体的早日恢复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应当在公猪7~10 d之间进行去势手术,这主要是由于日龄较小的公猪在去势手术中形成的去势切口较小,能快速的实现伤口愈合,恢复体质。同时,早期去势阶段的公猪依旧属于哺乳时期,母猪本身的泌乳能力较强,可为小猪提供免疫能力。这样也在极大的程度上实现了降低了后期应激反应出现的可能。1.2有助于公猪更早断奶觅食  相似文献   

20.
品种、体重和营养对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荣昌(RC)猪和杜×长×大(DLY)杂交猪为试验对象,研究猪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性变化及品种与营养影响特点。结果表明: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的发育规律较为类似,肌纤维直径随体重增加呈线性增长,而肌纤维密度则随体重增加呈乘幂方程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肌纤维密度与直径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03)。背最长肌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在20~50kg阶段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99),但在80kg,RC猪的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DLY猪(P=0.0043),而RC猪的肌纤维密度则显著高于DLY猪(P=0.0049)。饲粮营养水平对2个品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以上结果提示,2个品种猪的背最长肌肌纤维的生长规律较为类似,但不同品种的肌纤维直径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80kg,RC猪显著低于DLY猪,可能与其优良肉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