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Lotka-Volterra模型也称猎食模型,是Logistic模型的延伸。笔者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以2002—2016年中国生猪年出栏量为样本数据,将生猪养殖户分为散户养殖和规模养殖两大类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生猪市场结构演进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我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具有稳定点,该稳定点显示我国生猪市场均衡状态为散户养殖与规模养殖并存,其年出栏量均衡值分别为21 494.184 1万头和50 773.460 9万头。我国下一阶段发展生猪养殖规模化应当有序提高生猪养殖规模程度、加强散户养殖模式政府管理并严格制定生猪市场准入准出门槛。  相似文献   

2.
正本世纪以前,我国猪用疫苗市场的发展保持稳定小幅增长,上世纪末达到20亿头份左右。本世纪的二十年,生猪养殖规模超过6亿头的年出栏量,生猪养殖规模与集约化的发展,生猪疫病防控形势的变化,猪用疫苗的需求增加,品种增加,市场规模扩大,企业数量增加,保持了近二十年的持续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2000—2006年是第一个阶段,仍处于自然增长期。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生猪养殖规模较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稀缺、环保压力日益增加、生猪养殖产业链不完善、养殖规模小而分散等现实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结合国内外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趋势和福建省生猪养殖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污染治理、坚持标准化建设、发展立体农业、延伸产业链并完善产业配套服务、积极探索“龙头企业+规模场”的发展模式等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的成本效益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2000年以来历年《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中有关生猪的数据,以生猪单位增重为基础,对不同养殖规模生猪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生猪养殖规模大小与成本收益的关系以及推动生猪规模养殖、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分析认为,生猪养殖规模大小与每kg增重总成本呈"U"形变化关系,而与每kg增重净利润呈"倒U"形变化关系,即中小规模养殖相对大规模养殖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优势。这一特征说明我国生猪的养殖水平并未随养殖规模的扩张而得到较大的提高。据此认为,我国生猪生产不能照搬美国模式,过度追求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应坚持以"适度规模"为宜,从加强技术研发、构建合理养殖规模结构、促进规模养殖合理布局、加快产业化进程等方面稳步推进生猪规模养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做了详细分析。发现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取得了较快发展;进一步发现,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每头猪的生产总成本、头均利润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也伴随着规模不经济。所以,政府应避免依据养殖规模大小进行直接补贴,应让市场决定养殖主体的类别和养殖规模,以使生猪产业走上一条适度规模、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1避免市场价格波动针对生猪价格波动,饲料成本高位震荡,生猪养殖效益下滑的现状,落实生猪奖励政策、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补助、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疫病防控、养殖保险和现代畜牧业(生猪)发展等各项政策,确保规模养殖场实现保本生产或初步赢利目标,稳定养殖大户信心。  相似文献   

7.
亚东 《畜牧市场》2010,(11):9-9
近年来,我国生猪生产形势悄然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表现是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多。从年存栏4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生猪养殖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价格上涨平均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带动了社会资本的投入,规模养殖在生猪生产中所占比重逐步上升,生猪养殖渐成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生猪养殖波动周期缩短,价格跌宕起伏,给养殖户带来损失,也给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阴霾。总体说来,我国生猪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养殖规模偏小,标准化养殖程度不高;缺少后续资金投入。畜牧养殖业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较大。养殖户自有资金仅能满足前期投入,  相似文献   

8.
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目标的实现,需要规模养殖户和政府共同努力。本文以湖南省浏阳市生猪养殖第一乡——葛家乡为案例,在回顾葛家乡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现状与污染控制概况的基础上,从政府与规模养殖户的视角分析葛家乡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的主体行为,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最后从完善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实施综合决策、运用复合型控制手段等方面提出实施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控制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调查目的为详细了解南江县生猪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日前,南江县畜牧食品局与南江调查队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辖区内6家规模养殖场进行走访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2养殖成本核算由于受养殖习惯、技术、资金、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南江县生猪养殖规模以中小型居多。随着养殖习惯改变和市场的影响,规模养殖的户数逐年增加,散养户逐年下降。仔猪从育肥到育成出栏(110kg)需5个月左右,按照2013年5月份饲料平均价格核算,其成本测算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青海生猪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非瘟爆发后青海省生猪生产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工作座谈及专题研讨的方式,通过分析掌握青海省生猪存栏、养殖规模比例、养殖品种比例、猪肉市场供给来源比例等情况,为青海省生猪产业的发展及下一步保障猪肉市场供给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生猪养殖户不同规模经营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吉林省作为国内生猪生产发展潜力区以来,生猪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态势已形成。为了研究生猪养殖成本效益构成及变动情况,找出引起成本效益变动的主要原因,笔者以吉林省2004—2016年生猪养殖数据为基础,对吉林省生猪养殖户不同规模经营成本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生猪养殖的总成本随规模的增加而降低;仔畜进价、精饲料费、人工成本的高低是影响生猪养殖生产成本大小的主要原因,规模养殖总成本低于散养户;吉林省小规模生猪养殖户效益最为可观,大、中规模养殖并无效益优势。说明目前吉林省生猪养殖水平并未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而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生猪饲养在维西县县域经济和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中占有重要的特殊地位。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维西县生猪生产仍将以农村家庭式散养为主,这些农户生产规模不大,但大多数出栏生猪仍然是其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还存在着饲养管理粗放、出栏率和商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牧业通讯》2007,(6):67-67
本刊讯:上海生猪协会消息.养猪业进入“提档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饲养是今后养猪业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决定养猪业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只有生猪养殖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现服务指导、科技应用、疫病防控、产品销售、质量控制等的系列化、专业化、标准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猪产品的质量。总之,有规模才有效益,有规模才有市场.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规模养殖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养殖市场中,生猪散养户的地位虽然不如生猪规模场,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生猪散养户的存在是农村养殖市场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以笔者目前所在乡镇为例,500头以上存栏的生猪规模养殖场有10家,全部是公司加农户的养殖模式,这样的生猪养殖模式所带动的农户面非常少。生猪养殖业作为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一般的农户没有巨额的资金来与公司的防控模式相匹配。这10家生猪规模场的防控模式实行 “铁桶”模式,封闭式的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中央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生猪和蛋鸡规模化比重分别达60%和76.9%,已成为畜产品市场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畜禽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生猪是湖南省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增加,同时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生猪产业发展战略,以实施养猪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突破口,较好地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养猪业生产方式正在由分散养殖为主向适度规模养殖转变,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形势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生猪养殖业仍然以粗放型的传统养殖为主,这种状况不适应两型社会的新形势,也限制了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一条科学发展观引领的生猪养殖转型发展新路子是适应两型社会要求的必然选择。推动生猪养殖转型发展必须从布局调整、规模养殖、污染防治、疫病防控、增加投入等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生猪养殖项目是畜禽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我国政府不断从政策和资金方面加大帮扶"三农"的力度,促使生猪养殖业不断地、蓬勃地发展,生猪养殖规模日益加大,市场中生猪养殖量不断增加.对于生猪养殖项目来说,疫病是直接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对防控猪疫病能力深...  相似文献   

19.
笔者结合美国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根据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生猪规模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农户散养退出,屠宰市场偏好,人才供给等。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促进生猪规模发展的建议:适度发展实现规模化经济,引进技术和培养人才,因地制宜制定养殖政策,规范生猪养殖市场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猪养殖效益受养殖规模、相应产值和总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了1997—2010年生猪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运用相关系数法检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规模户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散户主产品产值增长速度快于规模户,生猪和仔猪价格是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并且生猪价格与投入要素价格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性。因此,提高规模化生产水平、完善生猪品种结构、稳定生猪产业链价格系统是发展生猪生产、增加养殖收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