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咬尾症是异食癖的一种,是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和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综合症,夏季过后尤其是8~11月份发病率较高。一般发生于18~80公斤猪,尤其是24~40公斤(12~14周龄)发病率最高,发病的母猪较公猪多。  相似文献   

2.
1为害 猪互相撕咬有时被称为“反不适综合症”,因为任何不适的环境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轻者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可全部咬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采食时,被咬伤的猪常常躲在角落里,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这种感染可引发局部炎症和组织坏死,降低胴体质量。这种恶癖症的猪群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要比正常猪群下降26.4%。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相似文献   

3.
4.
猪咬尾症在各猪场均有可能发生,猪出现咬尾时,会出现尾巴被咬掉部分或全部被咬掉。被咬过的猪只,如耽误治疗会出血、感染化脓,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猪咬尾症状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治措施,供参考。1 猪的营养需求要满足 猪咬尾症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所饲喂日粮中营养失调,搭配不当,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  相似文献   

8.
9.
在当前集约化养猪生产中,猪互相咬尾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处在生产状态下的猪群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0.
猪群咬尾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的异常行为主要表现为咬尾、咬耳、咬肋、吸吮肚脐、食胎衣、食仔等,其中,猪的咬尾现象在集约化和规模化猪场常有发生,如果不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将很快导致猪的尾巴脱落、采食量减少、伤口感染、关节红肿、跛行、甚至死亡,严重地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降低猪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练亚平 《新农业》2005,(10):38-39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所时有发生,一旦发生此病难以制止.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应采取以下8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猪咬尾症在各猪场均有可能发生,猪出现咬尾时,会出现尾巴被咬掉部分或全部被咬掉。被咬过的猪只,耽误治疗会出血、感染化脓,甚至因为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发现后治疗不及时而发生死亡,给猪群的生长发育以及猪场的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猪咬尾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咬尾症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现代农业科技》2013,(17):280+283
猪的咬尾症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分析了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金香 《河北农业》2005,(12):22-23
猪咬尾症在集约化和规模化养猪场时有发生,而且一旦发生还难以制止。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对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提出如下有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猪咬尾症会对猪的生产能力以及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猪咬尾症的发病原因,并提出了几点防治建议,以供参考~([1])。  相似文献   

16.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征”。是猪应激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猪咬尾症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并从强化饲养管理、满足营养需要、治疗等方面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因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环境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猪咬尾症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了防止此症的发生,现将猪咬尾症的防治措施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贞奖 《福建农业》2005,(10):29-29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因饲养管理不当、日粮营养不平衡、环境应激等因素引起的猪咬尾症时有发生,给养猪生产带来一定损失。为此,应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防止猪交尾症的发生。一、病因1.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槽空间狭小,限饲与饮水不足,以及同一圈舍猪只大小强弱悬殊过  相似文献   

20.
从饲料、环境及疾病三个方面分析了猪咬尾的原因,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做出了相应的防制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