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痘是肉种鸡的一种常见病,由禽痘病毒引起。主要危害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如鸡冠、肉垂等发生痘疹以及在鸡口腔、喉粘膜等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俗称鸡“白喉”)和混合型鸡痘。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生产中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市近几年来养禽业发展很快,乡镇养鸡专业户日益增多,但鸡的传染病却日趋严重,鸡瘟病表现尤为突出。在病源鸡痘病的病源是鸡痘病毒,主要经皮肤、粘膜创伤而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2症状可分皮肤型和白喉型两种,两型也可混合发生。皮肤型:发病鸡病初在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如鸡冠、肉垂、眼脸、口角等处的皮肤形成灰白或黄白色小结节,小结节逐渐形成带红色的小丘疹,互相融合形成痘痴。白喉型;发病后可见病鸡吞咽和呼吸困难,口腔、咽喉等处部位粘膜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连成片,成为黄白色假膜,常…  相似文献   

3.
<正>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感染鸡皮肤等部位发生可视痘疹为特征,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和坏死假膜;粘膜内病初有泡疹,后而形成行酪样病灶块或假膜;依临床不同表现分为皮肤型、粘膜型和混合型。对养鸡生产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4.
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其特征是引起禽的皮肤或粘膜增生性痘疹,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的疾病。各种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以和中雏最易发生。本病发生没有时间限制,常年都可易发生,秋冬两季最易流行,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痂,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本病主要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不能经呼吸道粘膜、消化道粘膜感染,健康皮肤可以保护鸡只不受感染。库蚊、疟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虫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带毒,带毒的时间可长达30d,其间易感染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剌吮后而被感染,这是夏秋季节流行鸡痘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5.
<正>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家禽中鸡最为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地区更多见于秋季。各种日龄的鸡只均可感染,尤其在不良环境中的发病率更高。1流行因素及特点1.1鸡痘在临床上可分为皮肤性、粘膜型和混合型。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皮肤或粘膜创伤、吸血昆虫叮咬皮肤都可传播此病。鸡痘主要侵害雏鸡,成年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雏鸡患病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鸡痘是肉种鸡的一种常见病,由禽痘病毒引起。主要危害特征是在鸡的无毛或少毛的皮肤处如鸡冠、肉垂等发生痘疹以及在鸡口腔、喉粘膜等处形成纤维素性坏死假膜。根据病变发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俗称鸡“白喉”)和混合型鸡痘。该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在生产中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1流行特点不同日龄的肉鸡均可感染,以雏鸡发病率最高,常引起大批死亡。鸡痘多通过健禽与病禽接触,经受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蚊子(如库蚊、伊蚊)等双翅目昆虫及体表寄生虫如鸡皮刺螨可传播该病。蚊子的带毒时间可达10~30d。人工授精也可传播…  相似文献   

7.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如发生白喉型鸡痘或并发其他传染病,或在恶劣的环境下,则可引起大批死亡。本病对各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易感,锥鸡更易感,特别是大群鸡场危害严重。笔者在实践中曾遇到一起混合型鸡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鸡痘是蛋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的部位皮肤发生痘疹,鸡口腔、咽喉部位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本病对雏鸡的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9.
正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病毒大量存在于病变的皮肤和粘膜中,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临床上依侵犯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皮肤型的特征是在鸡冠、髯部等无毛或少毛的皮肤上发生痘疹,粘膜型的特征是口腔、咽喉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进而出现呼吸困难。本病在春秋、雨水较多、蚊子活跃的季节最易流行,常引起病禽增重缓慢、消瘦,蛋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禽痘是由于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特征为短暂的炎症过程,症状主要表现为无毛部皮肤(尤以头部皮肤)滤泡增生,形成结痂和上皮脱落。有的病例,在口腔和喉粘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称禽白喉,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鸡群在自然感染下死亡率较低,如存在较强病毒,或并发寄生虫或其他疾病,死亡率较高,病鸡发育迟缓,产蛋较少,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鸡痘病毒为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病毒病。目前禽痘主要是指鸡痘和火鸡痘,其临床特征是皮肤无毛处引起增生性皮肤损伤,形成结节,或在上呼吸道口腔和食道粘膜层引起纤维素性坏死和增生性损伤。发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小鸡生长停止甚至死亡,蛋鸡生产下降。  相似文献   

12.
鸡痘一般分为3个类型:皮肤型、粘膜型、皮肤粘膜混合型。皮肤型主要表现鸡冠、肉髯、肉垂、头部、脚部无毛处出现痘疹结节,病鸡表现轻微减食、生长减慢,成鸡产蛋下降,但基本不死鸡。粘膜型病鸡以呼吸道病变为主,张嘴吸气,主要在口腔粘膜、喉头、气管粘膜有痘斑结节...  相似文献   

13.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通常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前者以皮肤(尤其以头部皮肤)的痘疹,继而结痂、脱落为特征;后者可引起口腔和咽喉粘膜的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名鸡白喉.有的病鸡,两者可同时发生.鸡群发生轻度皮肤型鸡痘时死亡率较低,但病鸡生长迟缓,产蛋减少.  相似文献   

14.
鸡葡萄球菌病是鸡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有的鸡群以慢性经过为主。鸡葡萄球菌病主要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感染。在胸腹部、翅尖、头、面、背及腿等不同部位的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炎性坏死,局部破溃或结痂。从我场各鸡场发病情况来看,其主要流行特点是,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40~60日龄的鸡发病最多,成年鸡则较少。在我场鸡葡萄球菌病是近年新发生的疫病。  相似文献   

15.
鸡痘是由痘病毒科的禽痘病毒引起,主要表现有皮肤型、粘膜型(白喉型)及两者混合感染型等。现将我们在畜禽门诊中所接触到的不同日龄三黄鸡群爆发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的病例及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例一 宁海县力洋镇某养鸡户饲养三黄鸡1500羽,90~100日龄时陆续发病,鼻端、眼睑部形成明显痘痂,部分鸡张嘴伸颈,呼吸困难,并发出异常“咯咯”声。打开口腔,可见有一层乳白色伪膜布于喉头表面。根据皮肤及喉头伪膜的典型病变诊断为皮肤、粘膜型鸡痘混合感染。治疗:及时隔离病鸡,全群用病毒灵拌料连用5天,皮肤患部用皮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家禽》2000,22(1):33-33
编者按:应张万灵先生1999年8月17日来信(1999年第11期已刊出)倡议,就“鸡痘疫苗可以饮水免疫吗?”议题,禽病学专家刘学贤副研究员发表意见如下:鸡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最为流行。病的潜伏期4~8d,因临床症状及受侵害的部位不同而异。在病鸡少羽毛或无羽毛部位的皮肤、羽囊上皮发生痘疹、结痂、脱落为特征的称“皮肤型”;仅在病鸡的口腔、咽喉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病变的为“粘膜型”(也称“鸡白喉”);也有的病鸡可以同时在皮肤和口、咽粘膜均出现病变,称“混合型”。粘膜型和混合型病鸡,以及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鸡痘是一种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本人在基层兽医工作中发现鸡痘全年都会发生,尤以秋冬季节最易流行,它主要是通过皮肤或粘膜的伤口感染,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蚊虫叮咬过病灶部的血液,带毒后,再叮咬健康鸡而传染。  相似文献   

18.
鸡痘是常见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此病流行快,任何年龄、品种、性别、季节均可发病流行. 一、症状:鸡痘的潜伏期为4-8天.按病毒侵害部位和病程快慢,一般可分为皮肤型、粘膜型、混合型三种.①皮肤型.发病初期,鸡冠、肉垂、嘴角等处出现一种白色水泡样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灰白色,几天之后,大小不同的痘疹突出皮肤表面,破裂结痂,若把结痂剥去,会露出一个出血的病灶.患鸡表现为精神萎靡、减食或不食.②粘膜型.病变主要在口腔和咽喉部分.最初,粘膜上形成一种黄白色、  相似文献   

19.
鸡痘一般分为三个型:皮肤型、粘膜型,以及皮肤粘膜混合型。皮肤型:主要表现鸡冠、肉髯、肉垂、头部、脚部无毛处出现痘疹结节。病鸡表现轻微减食,生长减慢,成鸡产蛋下降,但基本不死鸡。粘膜型:病鸡以呼吸道病变为主,张口吸气,口腔粘膜、喉头、气管粘膜有痘斑结节...  相似文献   

20.
今年济南地区鸡痘的流行特点赵增成,魏祥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250023)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无毛或少毛皮肤上形成痘疹,最后结痂而愈,此为“皮肤型”;还可在口腔、咽部粘膜形成纤维素性坏死性假膜,谓之“白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