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58-1762
为了研究马鼻狂蝇蝇蛆感染蒙古马的细胞免疫反应,2015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屠宰场收集感染马鼻狂蝇蝇蛆的蒙古马4匹,健康蒙古马2匹,采集马的咽部和咽后淋巴结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试验,并利用graphpad prism5.0软件对感染组和对照组的CD3、CD20、CD68阳性细胞表达率进行分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咽部组织内B淋巴细胞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率差异极显著(P0.001)。咽后淋巴结内的T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差异显著(P0.05),B细胞和巨噬细胞表达率差异极显著(P0.001)。在咽部和咽后淋巴结B淋巴细胞增多说明,获得性免疫反应发挥作用以后产生了针对马鼻狂蝇蝇蛆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说明,在抗原提成细胞中T细胞识别抗原产生,宿主已经产生了获得性免疫反应。巨噬细胞数量增多,说明巨噬细胞在感染组的抗原提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能够提呈抗原而且发起细胞介导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马鼻狂蝇幼虫感染的蒙古马咽部的病理变化,于2015年3月份和11月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区共收集到8匹马鼻狂蝇幼虫感染的蒙古马,对感染马的咽部进行病理学研究,检查各龄马鼻狂蝇幼虫的感染情况,同时观察马鼻狂蝇感染马咽部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患马的病理变化主要为咽部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增生性炎症,黏膜层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水肿,黏膜上皮细胞空泡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感染马鼻狂蝇幼虫的蒙古马咽部有大量Ig G分泌细胞出现。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蒿组方中药对鸡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三黄鸡120只,平均分为4组:感染给药组(1组),感染不给药组(2组),不感染给药组(3组),不感染不给药组(4组).感染组人工接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接种后第4、7、10 d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二者的比值.结果:1组CD4^+、CD8^+T淋巴细胞值及其比例在接种后第4、7、10 d均高于2组,差异显著(P<0.05);2组CD4^+、CD8^+T淋巴细胞平均比值低于其他3个组.结论:青蒿组方中药可促进鸡血液中CD4^+、CD8^+T淋巴细胞生成,进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利用鸡源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复制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理模型,研究免疫器官的主要病理学变化及其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鸡接种细菌后呈典型的关节炎症状。脾脏肿大,表面呈网格状,法氏囊黏膜增厚,盲肠扁桃体和胸腺上散在出血点。光镜下脾脏淋巴小结早期数目增多,后期呈灶状坏死,法氏囊水肿,淋巴小结坏死液化。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的变化为:脾脏在接种后7 d淋巴小结内的CD4 和CD8 T淋巴细胞已明显多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接种后7 d,法氏囊的淋巴滤泡周围的间隙中检出较多的阳性细胞,在接种后14 d CD4 T淋巴细胞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在接种后7 d差异显著(P<0.05),在接种后14 d差异极显著(P<0.01);而CD8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7 d就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盲肠扁桃体的CD8 T淋巴细胞在接种后7 d上升,21 d达到最高值;胸腺组织中阳性细胞数对照组和试验组都很少,试验组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鸡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免疫器官内CD4 和CD8 T淋巴细胞数目增多,表明T淋巴细胞参与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鸡的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球虫感染鸡肠道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探讨中药“球康”抗球虫的作用机理。试验共设不感染不给药组、不感染给“球康”组(2%拌料)、感染给“球康”组和感染不给药组共4组。感染球虫后第2、4、5、7和9天,每组随机捕杀4只鸡,采取盲肠中段进行检测。结果,雏鸡感染球虫后,盲肠组织中CD4^+、CD8^+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不感染组,感染给中药“球康”组鸡CD4+T细胞数量在第2,4,5和9天均高于感染不给药组,在第4天和第5天差异显著(P<0.05);CD8+T细胞数量在第2,5,7和9天高于感染不给药组,第5天差异显著(P<0.05),第7天达到最高峰。说明中药“球康”通过增加球虫感染鸡肠道黏膜CD4^+、CD8^+T细胞数量,提高细胞免疫水平,以增强机体对球虫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7.
CD58对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活化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 MTT法测定 RBC源 CD5 8对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及 T细胞、CD4 、CD4 -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 ,以探讨 CD5 8对山羊 PBL的活化作用及其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表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自绵羊和山羊 RBC提取的CD5 8均能刺激山羊 PBL 活化 ,CD5 8与 PHA- P在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 PBL 的活化中具有显著的相互协同作用 (P<0 .0 1) ,单核细胞并非 CD5 8活化淋巴细胞所必需 ,但对其活化有显著的辅佐功能 (P<0 .0 1)。进一步研究表明 ,CD5 8对 CD4 - 淋巴细胞的活化作用显著高于对 CD4 T细胞的作用 (P<0 .0 1) ,CD5 8对 CD4 T细胞的活化作用较弱 ;PHA- P不能引起纯化淋巴细胞的活化 ,但对 CD5 8诱导的 CD4 T细胞活化有协同作用 (P<0 .0 5 ) ,而抑制 CD5 8诱导的 CD4 - 淋巴细胞的活化 (P<0 .0 1)  相似文献   

8.
CD3+是T细胞群的重要表面标志,呼吸道黏膜下分布的CD3+淋巴细胞作为抗感染黏膜免疫的基础,在保护机体抵抗呼吸道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黄牛呼吸道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本研究运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学方法对5头7岁健康婆罗门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及肺脏组织的CD3+淋巴细胞和淋巴组织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牛的鼻黏膜、气管、肺内支气管和肺脏组织中均分布有CD3+淋巴细胞,且主要分布于黏膜上皮间及其下方固有层中及腺体周围;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有CD3+淋巴细胞形成的弥散淋巴组织。牛呼吸道中CD3+淋巴细胞数量在鼻黏膜和肺脏组织中分布最多,气管黏膜、肺内支气管黏膜次之。本试验结果明确了CD3+淋巴细胞在黄牛呼吸道中的分布谱,表明黄牛呼吸道具备引发局部黏膜免疫的基础条件,为牛呼吸道黏膜免疫及呼吸道疾病防治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鸡喉黏膜不同时期的免疫状态,采集不同日龄海兰白鸡的喉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CD3+ T淋巴细胞和Bu-1+ B淋巴细胞的出现、定位分布及数量变化过程。结果显示:4日龄时,CD3+ T淋巴细胞和Bu-1+ B淋巴细胞都首次出现在喉黏膜中,而且都主要分布在喉腔底壁的正中黏膜嵴中;7日龄时喉黏膜中CD3+ T淋巴细胞和Bu-1+ B淋巴细胞急剧增多,并形成淋巴聚集物,CD3+细胞占据淋巴聚集物的中下部区域,而Bu-1+细胞主要位于淋巴聚集物外周;14日龄时Bu-1+细胞虽仍主要分布于CD3+细胞的外周,但分界不如7日龄时明显,有部分Bu-1+细胞穿插分布于CD3+细胞之间;21日龄和35日龄时,喉黏膜固有层中淋巴细胞更为集中;56日龄时,黏膜固有层底端出现主要由Bu-1+ B淋巴细胞构成的生发中心,而CD3+ T淋巴细胞则分布在生发中心周围的滤泡间区域。在数量变化上,随着日龄增长,CD3+ T淋巴细胞和Bu-1+ B淋巴细胞数量均逐渐增加,且14日龄之前CD3+细胞数量多于Bu-1+细胞,而此后各日龄Bu-1+细胞的数量均显著多于CD3+细胞(P<0.05)。结果表明,鸡喉黏膜中T、B淋巴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均呈现日龄相关性变化,并且其变化可以反映出14日龄之前喉黏膜以细胞免疫为主,而之后则倾向于体液免疫。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家禽喉黏膜的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高精料育肥羔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4月龄、体重[(22.75±1.20)kg]相近的杜寒杂交一代公羔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d)(40GSPs组)的GSPs。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正试期第30天,20GSPs和40GSPs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正试期第45天,20GSPs和40GSPs组外周血中CD8^+T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D4^+T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随着GSPs添加水平的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线性升高(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线性降低(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随着GSPs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有线性升高的趋势(P=0.057),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有线性降低的趋势(P=0.074),但各组间血清IL-2、IL-6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0GSPs和40GSPs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GSPs添加水平的增加,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线性增加(P<0.05);20GSPs组血清IgG含量显著高于10GSPs和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高精料饲粮条件下添加适量的GSPs可以改善羔羊的免疫功能,本试验条件下GSPs的适宜添加水平为20 mg/(kg BW·d)。  相似文献   

11.
作者旨在研究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1大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的影响。选用60只6~8周龄SD大鼠进行试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治疗组、环丙沙星组和阿如拉-7味散高(1.08g·kg-1)、中(0.54g·kg-1)、低(0.27g·kg-1)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试验结束时,计算其保护率,并采集小肠各段进行HE染色,测定小肠黏膜形态指标;同时采集血清和回肠组织,ELISA试剂盒法检测血清中的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以及回肠黏膜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肠三叶因子(ITF)含量。结果表明:(1)阿如拉-7味散中剂量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的保护率最好,为50%;且对小肠黏膜形态有一定的改善和修复作用,其效果与环丙沙星相当;(2)环丙沙星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D-乳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阿如拉-7味散高、中剂量组DAO含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除阿如拉-7味散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组与未治疗组相比回肠黏膜s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未治疗组大鼠回肠黏膜ITF含量与其余各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阿如拉-7味散对感染致病性E.coli O_1大鼠引起的肠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中剂量(0.54g·kg-1)效果最佳,与抗生素环丙沙星的修复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2.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所诱导的乳腺炎模型小鼠血液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脾脏中NK细胞活性的影响。构建小鼠乳腺炎模型,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ELISA法、MTT法和平板计数法检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姜黄素组及姜黄乳炎散组血液中CD4^+T、CD8^+T活性和血清中IL-1、IL-2、IL-10的水平,脾脏中NK细胞活性及S.aureus数量的变化差异来监测各组药物抗炎效果。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姜黄素组、姜黄乳炎散组和阳性对照组可显著增加乳腺炎小鼠血清中IL-2、IL-10的水平以及脾脏中NK细胞和血液中CD4^+T的活性,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IL-1的水平以及血液中CD8^+T活性(P<0.05),以姜黄素组效果最佳。结果表明,姜黄素对小鼠乳腺炎具有保护作用,并且姜黄素对S.aureus所诱导的小鼠乳腺炎的抗炎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1和CD8^+T水平,增强IL-10、NK、CD4^+T和减少S.aureus的数量而发挥作用。姜黄素可能成为潜在的乳房炎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是荒漠地段广泛分布的地表活性覆盖物,在干旱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存在不可替代的多重生态功能。本文从干旱、半干旱地区BSCS形成、演替和分布规律,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碳氮固存、抵抗风蚀、水分入渗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影响等两个方面来阐述国内外BSCS的研究现状,总结BSCS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BSCS研究前沿问题和未来趋势,试图在BSCS的生态研究、监测、管理和修复方面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这对进一步开展BSCS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捻转血矛线虫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在转录组水平上的差异,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4000对给药前后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得到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O和KEGG数据库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及富集性分析,并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共筛选获得8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84个上调基因和267个下调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有458、418和367个基因分别注释到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大类;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173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75条KEGG通路中,显著富集在核糖体合成、细胞凋亡、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等信号通路。本试验初步筛选了阿苯达唑耐药株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深入探索捻转血矛线虫耐药性分子机制、筛选对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及耐药性早期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5.
王雪  闫素梅 《动物营养学报》2019,31(6):2471-2478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影响动物组织脂类代谢的关键因子。本文综述了PUF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并从脂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信号通路、脂肪细胞的数量、脂肪细胞因子分泌、参与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改变瘤胃微生物组成的角度综述了其可能的影响机制,为深入探讨PUFA对动物脂类代谢的影响机制及通过PUFA调控动物的脂类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发育影响,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对对乙酰氨基酚处理组(CAPAP组)与对照组(CO组)斑马鱼进行检测,以斑马鱼基因(danio rerio assembly version GRCz10)作为参考基因组,对检测结果进行拼接与质量评估,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Pathway功能分析。荧光定量PCR对部分与肝脏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CO与CAPAP组的差异表达基因数量为72个,其中上调差异表达基因40个,下调差异表达基因32个。对CO与CAPAP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上调基因主要富集于47个条目中,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16个条目中,这些基因涉及生物进程和分子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方面,说明对乙酰氨基酚对斑马鱼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黑皮质素4型受体(melanocortin 4 receptor,MC4R)作为下丘脑参与能量调控过程中的关键性受体,在动物能量代谢调节中被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该受体在绵羊下丘脑中分布区域的相关报道较少。针对试验过程中MC4R免疫荧光结果不稳定,分布区域不明显的特点,本研究在改进现有MC4R免疫荧光试验方法基础上,对MC4R在绵羊下丘脑的分布区域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分别经过4%多聚甲醛长时间固定(6 d),Triton X-100(pH≈8.68)长时间通透(2 d),以及3%过氧化氢和0.2 mol/L甘氨酸+0.3%SDS+20%甲醇的预处理后,可以获得稳定且饱满的MC4R免疫荧光结果。MC4R主要分布在绵羊下丘脑的室旁核(arcuate nucleus,ARC)区域,但在弓状核区域并无类似分布。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诱发的氧化应激对羊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应激会破坏机体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诱发机体的氧化应激。而机体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息息相关,其中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是联系二者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热应激如何诱导羊发生氧化应激,以及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羊肠道组织、机体免疫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分泌的影响和Nrf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以期系统理解热应激诱导的氧化应激对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植物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根据连接基团的不同又被分为几个子类。它们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菌等功能,而且均已在人体和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同时,它们也具有改善家畜肠道黏膜形态、调节肠道菌群以及缓解热应激等功效。本文主要阐述了植物源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及其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对动物生理功能的作用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