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红曲霉与健胃中药合生素对小鼠常规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红曲霉与健胃中药合生素的安全性。[方法]用昆明种小白鼠进行了90 d喂养试验。在给药3个月后对小白鼠进行了常规指标、血液指标、脏器系数以及肝、肾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小白鼠的常规指标、血液指标、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添加1%剂量红曲霉与健胃中药合生素时可提高饲料利用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添加红曲霉与健胃中药合生素剂量大于3%时可对实质性器官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微生态制剂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在改善水质、提高水产动物免疫力、促进生长、减少病害发生等方面均有应用。微生态制剂高效、环保、无毒副作用,符合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等在改善水产动物免疫力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并对微生态制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讨合生素对肉鸡新城疫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择1日龄罗斯308肉鸡108只,随机分配为3组,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合生素0.1%和0.2%,进行6周试验。在试验的第8、22、32、42天,每处理组随机挑选12只肉鸡采集血液样本。抗体反应通过血凝抑制技术进行测定。试验第22和42天,每处理组随机挑选12只鸡屠宰并将其解剖,采集3段肠道评价肠道形态。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合生素可显著增加肉鸡的抗体效价(P<0.05)。与8日龄肉鸡相比,添加合生素可增加22、32和42日龄肉鸡的抗体水平。合生素0.2%处理组肉鸡在32日龄时体内的抗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肉鸡体内的抗体含量(P<0.05)。对照组肉鸡抗体水平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处理组肉鸡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生素0.1%处理组肉鸡在22、32、42日龄时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合生素0.2%处理组肉鸡在22和42日龄时的空肠绒毛宽度和表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合生素0.2%处理组肉鸡在42日龄时的回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合生素0.1%处理组肉鸡的回肠绒毛宽度和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合生素0.1%处理组肉鸡在42日龄时的3个肠段绒毛总表面积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处理组肉鸡在第22和42天的绒毛类型从叶状和舌状转变成复杂的脊状(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合生素可促进肉鸡抗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添加合生素0.1%对肉鸡肠道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葡萄三高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制的葡萄专用制剂,目前,有许多关于“葡萄三高素”在巨峰、藤稔、早生高墨等葡萄品种上应用的报道,但在红提上尚未见应用报道。为探讨“葡萄三高素”在红提生产栽培中的作用及影响,笔者就“葡萄三高素”影响红提品质作了试验研究,为“葡萄三高素”在红提生产栽培管理技术上提供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21和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4只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 rDNA,用DGGE方法分析盲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中总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在21和42日龄,日粮添加合生素比单独应用益生素、益生元或抗生素提高了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菌群丰富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益生素组、益生元组;基因测序分析发现肉仔鸡盲肠中特异条带主要是不可培养细菌。合生素能促进盲肠总菌数、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抑制大肠杆菌数量。【结论】合生素对肉仔鸡促生长的效用与其对盲肠菌群的调控作用有关,且合生素的效果优于益生素、益生元或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益生菌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功能及应用优势 ①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节省饲料5%~8%,降低养殖成本。②能增进畜禽进食,促进其生长发育。③能增强畜禽免疫力,减少疾病。用它饲养鸡、鸭、鹅及猪、牛、羊等畜禽,可节约医药费50%以上。④能提高畜禽产量,改善品质,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 主要成分及其效应 益生菌素主要由中药、饲用酶和酵母生态菌等原料组成。中药部分主要包括麦芽、神曲、山楂、腐殖酸等原料。因含有淀粉酶、转化糖酶、脂肪酶及酵母素等消化酶和维生  相似文献   

7.
1益生菌(Probiotics)的概念、种类及发展使命益生菌—又称益生菌素,是一大类能够促进肠内菌群生态平衡,对寄主起有益作用的活微生物制剂,是含活菌和/或死菌包括其组分和产物的微生物制品,这些制剂经口或其他黏膜途径投入,旨在改善黏膜表面微生物或酶的平衡,或者刺激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在我国国家农业部公布应用于动物的益生菌主要有乳酸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  相似文献   

8.
 考察抗菌药物、中药、益生菌对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为利用不同生物制剂防治猪大肠杆菌病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或牛津杯法,分别进行87株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物、14种中药、7株猪源乳酸杆菌与芽孢杆菌益生菌株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猪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5种抗菌药呈多重耐药,耐药3-13种,可分为31种耐药图谱,八重耐药菌株比例高达27.59%;其中对诺氟沙星、四环素耐药率高达到95.4%,对多黏菌素B(92.0%)、头孢噻呋(86.2%)、阿米卡星(74.7%)较为敏感。(2)除青蒿外,13种中药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抑菌作用,抑菌效果较好的是石榴皮(89.7%)、黄芩(82.7%)、黄连(80.5%);抑菌率不到20%的是鱼腥草(19.5%)、板蓝根(12.6%)、穿心莲(9.2%)。(3)各益生菌对猪致病性大肠杆菌都表现出较好抑菌效果,除巨大芽孢杆菌抑菌率为88.5%外,其余抑菌率都在90%以上,其中乳酸杆菌-2与枯草芽孢杆菌强抑菌率分别高达94.3%与92.0%。本研究说明了河南规模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严重,所筛选抗菌药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所筛选的中药、益生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可进行防治猪大肠杆菌病的生物制剂研制。  相似文献   

9.
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对水貂新陈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分泌过量或分泌过少,都会对水貂造成新陈代谢障碍或中毒及新陈代谢病.人工合成产品稳定,是作用强、副作用小的抗菌抗炎药物,在开发应用中了解其生理与药理作用,对于调节水貂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水貂睾丸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试验测定了取皮期和配种期雄性水貂睾丸的基础形态参数,通过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对取皮期和配种期水貂的睾丸及附睾进行了组织学结构特征比较。结果表明,水貂取皮期睾丸呈长卵圆形,平均长径、短径和厚径分别为16.88mm±1.52mm、10.90mm±0.85mm和10.28mm±1.03mm,体积为1.05cm3±0.23cm3,平均重量达到1.032 3g±0.263 3g;水貂配种期睾丸呈短卵圆形,各项形态生理参数、体积及重量极显著高于取皮期(P0.01)。在光镜下,与取皮期相比,配种期水貂睾丸生精小管内细胞层数和种类较多,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生精小管与附睾管管腔中存在大量精子。而取皮期生精小管内细胞疏松,仅见少量精原细胞,并且配种期生精小管直径极显著高于取皮期(P0.01)。  相似文献   

11.
外源褪黑激素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外源褪黑激素(Melatonin,MT)对水貂睾丸形态及组织学结构的影响,选择30只50日龄健康雄性短毛黑水貂,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2010年7月15日,A组每只水貂颈后部皮下埋植MT 10 mg·只-1,B组未进行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饲养期为108 d.10月30日,A组水貂取皮后摘取睾丸,同时剖取3只对照组水貂睾丸,所取睾丸称重后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MT组水貂取皮期单侧睾丸平均重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MT组水貂取皮期睾丸生精小管内细胞层数和种类较多,而对照组生精小管内细胞疏松,仅见少量精原细胞,且MT组生精小管直径、附睾管与管腔直径及附睾上皮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为褪黑激素对水貂性腺组织学影响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益生菌农业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探讨,包括益生菌肥料和生防菌剂的应用创新、益生菌农业的提出、益生菌农业的初步实践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益生菌农业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用于畜牧养殖的无抗替代品种繁多,发酵中药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产业,在鱼类养殖中应用极少,但其综合了益生菌和中药的优点,在具有二者协调作用的同时还能产生新的活性成分和代谢物,具有新的疗效作用。现就益生菌、中药以及植物提取物在鱼类养殖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发酵中药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与展望,为绿色环保新型鱼药的开发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11年8月6日,文登市一水貂养殖场养殖的水貂发生了以腹部膨胀、急性腹泻、肠道重度出血、排血便、最后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场主认为发生了出血性胃肠炎病,使用了多种药物,但效果不好。8月14日到兽医工作站就诊,经综合诊断确定为水貂魏氏梭菌病,通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1临床症状现场观察,有的水貂无任何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水貂食欲减退或废绝,很少活动,久卧于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稻专用缓释配方肥料的不同用量和普通复混(合)肥对比试验,研究该肥料对水稻产量及N素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专用缓释配方优化、施肥方法改进以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水稻施缓释配方肥料增产效果极显著,与普通复混(合)肥相比,水稻农艺性状明显改善,产量提高14.9%,N利用率提高20.3个百分点,农学效率更高,一次性基施省工省力,经济效益高,对控制N流失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正腹泻疾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度、饮食、用药及免疫等很多方面都能引起水貂腹泻,养殖户在化验或实验确诊前的用药对疾病的控制有重要影响。下面就不同原因引起水貂腹泻的临床症状进行鉴别诊断,以帮助养殖户判断水貂腹泻的原因,合理预防,正确用药。1水貂细小病毒性肠炎致腹泻临床症状本病8~9月份高发,冬季散发。病初水貂体温升高40~41℃,食欲下降,行动迟缓,粪便稀软,有呕吐情况,随着病情发展,粪便中会出现灰白色或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捕捉和转群等管理应激措施对水貂自咬频率和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水貂自咬症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当年断奶的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各60只,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通过转群以及连续3 d的模拟捕捉和注射试验,观察管理应激对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自咬频率及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水貂自咬行为呈间歇性发作,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和投喂食物前后, 每年的7月和9月是自咬症的高发期,自咬频率在该时段也较高。水貂自咬主要发生在尾部。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的行为呆板症发生率分别为19.44% 和11.67%,差异极显著(P<0.01)。转群及连续3 d的捕捉和注射会刺激自咬症水貂,使水貂自咬频率显著升高,但在随后的第6天和第9天呈线性下降趋势,水貂行为呆板症的发生规律与之类似。【结论】水貂自咬行为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神经行为疾病,行为呆板症在健康水貂和自咬症水貂群体中都有发生, 转群及捕捉、注射等管理应激会刺激水貂自咬行为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畜禽液态复合益生菌肠泰素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畜禽液态复合益生菌肠泰素的制备与应用。[方法]采用混合同步发酵工艺进行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制备的液态复合益生菌肠泰素,乳酸含量达2.1mg/ml,蛋白酶活力达565IU/ml,淀粉酶活力达673IU/ml,益生菌总数达1.22×10^9个/ml,保质期达12个月。添加肠泰素2%饲喂,猪和肉鸡增重分别提高6.1%和5.5%,防治仔猪白痢和雏鸡白痢的有效率分别为96.6%和94.5%。[结论]畜禽液态复合益生菌肠泰素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行业标准,对畜禽具有显著的增重、防治腹泻和降低粪臭等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是动物品种或基因型鉴定的一种新的有力工具.在基因水平上研究物种多样性,通过分子标记可鉴定水貂品种亲缘关系、寻找新的变异来源和探索控制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因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开展水貂分子标记在水貂育种中的必要性以及在水貂品种亲缘关系和繁殖性状相关基因的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总结了今后开展水貂分子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评价中药联合益生菌ZY临床应用的安全性,选取清洁级昆明小鼠,采用急性毒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判断其一般毒性,用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判断其特殊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中药益生菌ZY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40 g/kg,亚急性毒性试验中未见小鼠饮水、采食、精神状态和主要组织器官形态结构有异常变化,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在给药7 d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小鼠体重在给药14 d后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和精子畸形试验中,各试验组小鼠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空白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阳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中药益生菌ZY安全无毒,能够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且无体内致突变作用和遗传毒性,这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