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指明了重要的方向。为了探索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构建了与企业对接的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双方互利互惠,共享优势资源,落实实践教学。从构筑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提高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的现状,该研究以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运用到该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3.
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指明了重要的方向。为了探索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我们构建了与企业对接的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合作双方互利互惠,共享优势资源,落实实践教学。从构筑科学系统的课程结构体系、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着手提高了地方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设的现状,该研究以皖西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运用到该校动物科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有效提高了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5.
动物生理学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和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一门课程。应用型本科教学侧重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自身特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新旧范式比较、学习模式、辅助课程等方面进行范式教学改革探索,旨在为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产业需求属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原动力,而畜牧产业的需求决定着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根据国际形势和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动物科学的专业特点,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该背景下以构建动物科学专业科学合理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为目标,对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动物科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为实例,通过制订"321"培养模式、调整专业结构和构建课程体系、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开展"畜牧科技下乡"活动、制订"3+1"分段式教学计划、参与科学研究、推行"双导师制"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提高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为相关院校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方本科院校的动物科学专业与生产实践联系紧密,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根据信阳农林学院的实际情况,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条件,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建设教学团队,以及采用综合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9.
以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和本科动物科学专业开展“3+2”模式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为案例,分析了“3+2”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阐述了“工学交替、理实双循环、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概括了人才培养过程学生的考核和转段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与高技能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沈阳工学院动物科学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团队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创新,探索出一条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六氟化硫(SF6)示踪技术测定生产条件下泌乳奶牛瘤胃甲烷(CH4)排放量,旨在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DF/NFC)对泌乳高峰期奶牛甲烷排放量、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564.04±24.97)kg、胎次(1.58±0.23)胎、泌乳天数(88.00±15.32)d、产奶量(20.83±0.77)kg/d的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成3组,每组4头。各组饲粮NDF/NFC分别为1.14、1.30、1.55。试验期为24 d,包括14 d预饲期和10 d正试期。结果表明:(1)低NDF组甲烷排放量、甲烷能极显著低于高NDF组(P≤0.01),甲烷/干物质采食量、甲烷能/总能摄入量在3个处理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2)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3)低NDF组日增重显著高于高NDF组(P <0.05)。综上,在不影响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前提下,NDF/NFC为1.14的低NDF组饲粮能显著降低泌乳高峰期奶牛瘤胃甲烷排放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降雨和风干对玉米青贮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蜡熟期去穗玉米秸秆粉碎后分为3组,模拟降雨组(RAIN)通过人工喷水完成,每2 h喷洒一次,每次每吨玉米秸秆喷洒2 L水,喷洒3次,风干组(DRY)自然风干6 h,对照组(CON)不作任何处理。将3组秸秆放入20 L的自制青贮发酵桶制作青贮饲料,每组制作30桶,共发酵50 d。测定玉米青贮的化学成分、发酵品质;青贮第50天模拟开窖,打开剩余的青贮桶,同时在发酵桶模拟开窖后第0、1、3、7、15天分别检测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对照组粗蛋白质(CP)、乳酸(LA)、乙酸(AA)含量分别较模拟降雨组高0.43%、2.39%、0.31%(P <0.05),分别较风干组高0.39%、0.95%、0.13(P <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pH、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模拟降雨组和风干组(P <0.05),模拟降雨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和风干组低2.81%、1.63%(P <0.05),对照组未检测到丙酸(PA)和丁酸(BA)的存在。有氧暴露第3天时,对照组霉菌含量较模拟降雨组低0.99(P <0.05),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各处理组均呈现酵母菌、霉菌逐渐升高,乳酸菌逐渐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降雨和风干都会使青贮营养品质降低,影响青贮饲料的保存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构树发酵饲料在猪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资源丰富,在我国各地已被广泛种植,构树叶中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糖类含量较高,还富含黄酮、生物碱等多种功能性活性物质,具有耐贫瘠、适应性强和生长迅速等优点,是一种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畜禽饲用原料资源。但鲜构树叶饲喂难以被猪禽直接消化,因此采用微生物降解的方式产生构树发酵饲料,以提高饲料消化率。构树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常规饲料,饲喂猪禽,不仅绿色环保,适口性较好,而且改善了猪肉及鸡蛋的质量及风味,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本文着重介绍了构树作为一种新型蛋白饲料原料资源的饲用价值及构树发酵饲料替代部分其他饲料原料饲用于猪、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探讨了构树发酵饲料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牛肉脂肪酸以及血液生化指标含量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体重相近、健康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每头添加牛至精油28 g/d)和对照组(未添加牛至精油),每组5头,相同环境下饲喂8个月后屠宰。结果显示:添加牛至精油组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显著升高(P < 0.05);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 < 0.05);对半腱肌饱和脂肪酸(S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均无显著影响(P > 0.05),但使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升高(P < 0.05),P/S值增大(P < 0.05),显著提高了油酸以及亚油酸含量。因此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有效改善牛肉脂肪酸组成含量和血液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云南地方鸡种大围山微型鸡与艾维茵肉鸡肌肉营养成分中粗脂肪含量与脂蛋白脂酶(LPL)基因mRNA表达差异,屠宰同批12周龄大围山微型鸡和艾维茵肉鸡各20只,测定肌肉营养成分含量和LPL基因表达量。结果显示: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粗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艾维茵肉鸡,在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鸡,且胸肌和腿肌中大围山微型鸡LPL基因表达量分别为3.98、5.72,均高于艾维茵肉鸡的3.70、3.54。可见,大围山微型鸡肌肉粗蛋白、粗脂肪等营养成分优于艾维茵肉鸡,LPL基因促进脂肪沉积,因此LPL基因可作为影响家禽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饲料是家禽所需能量和蛋白质的物质基础,饲粮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经生物氧化供能,而家禽所需的蛋白质实际上是饲料中的各种氨基酸。准确测定家禽饲料原料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是确定家禽营养需要量及优化饲粮配方的关键。在家禽营养研究中,科学合理的评定体系及方法对准确测定饲料原料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至关重要。然而,家禽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定受诸多因素影响,如动物因素、评定体系及方法、饲料及原料因素、饲料加工工艺和饲料添加剂等。为此,本文就家禽饲料原料有效能和氨基酸消化率评定体系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且就近3年来本课题组开展的有关肉仔鸡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评价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本试验筛选3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况相近的60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添加2和4g·d-1牛至精油组(Ⅰ组和Ⅱ组)。饲喂3个月后每组随机屠宰6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测定脂肪酸组成和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1)Ⅰ组母羊和Ⅱ组公羊血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母羊(P<0.05),其他血液生化参数无显著性差异。2)各部位肌肉脂肪酸以油酸(C18:1n9c)和棕榈酸(C16:0)为主;背最长肌中,对照组母羊MUFA、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而n-6PUFA含量显著低于该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SFA含量显著高于Ⅱ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及对照组、Ⅰ组公羊(P<0.05),Ⅱ组母羊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及对照组、Ⅰ组母羊(P<0.05),Ⅰ组公羊UFA含量显著低于Ⅱ组公羊(P<0.05);半腱肌中,对照组公羊PUFA、n-6PUFA及n-3PUF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Ⅱ组公羊MU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Ⅰ组公羊(P<0.05),Ⅰ组公羊n-6/n-3含量显著高于该组母羊(P<0.05)。3)各部位肌肉c9t11-CLA含量均为母羊高于公羊,且Ⅰ组母羊c9t11-CLA含量显著高于该组公羊(P<0.05);Ⅱ组公羊和母羊背最长肌c9t11-CLA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公羊和母羊(P<0.05),与Ⅰ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上所述,甘肃高山细毛羊肌肉脂肪酸组成因动物性别、组织部位、添加剂添加量不同而存在差异;日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其肌肉CLA含量,且4g·d^-1添加量效果优于2g·d^-1。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绵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3月龄、体重[(20.30±1.27)kg]相近、体况良好的断奶萨福克×小尾寒羊F1代公羔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圈饲喂。对照组(CON组)不添加牛至精油,试验组分别添加4(EO4组)和7g/d(EO7组)牛至精油。预试期10d,正试期72d。结果表明:EO4组和EO7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EO7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ON组(P<0.05);EO7组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显著高于CON组和EO4组(P<0.05);EO4组和EO7组每只羊的毛利润高于CON组,分别提高了2.0%、0.2%;EO7组半腱肌和股二头肌pH显著低于CON组(P<0.05),而且,EO7组背最长肌、半腱肌的剪切力显著低于CON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提高绵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饲粮中添加7g/d牛至精油对绵羊促生长性能较好,添加4g/d牛至精油经济效益更好,综合考虑,在生产实践中绵羊饲粮中添加4g/d牛至精油为最佳。  相似文献   

20.
养猪生产中产(活)仔数和胎儿初生重是影响母猪繁殖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但产仔数和初生重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母猪繁殖生产的研究重点之一便是如何提高仔猪初生重并降低初生重变异。氨基葡萄糖是一种饲料原料,其制作原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近期研究发现氨基葡萄糖应用于母猪妊娠后期可调控仔猪的胎盘发育和初生重。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能量、功能性添加剂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简述了氨基葡萄糖的性质、来源及合成方法,重点阐述了母猪妊娠后期使用氨基葡萄糖在维持胎儿果糖浓度稳定、促进母猪胎盘发育和改善胎盘功能等方面的效果,分析了氨基葡萄糖通过促进胎盘基质和胎褶双分子层发育、刺激胎盘滋养层细胞增殖、增强胎盘功能等途径调控胎盘发育、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可能的机理;提出了氨基葡萄糖在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方面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在生产实践中调控仔猪初生重和均匀度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