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猪瘟的致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率和死亡率,一旦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不仅严重损害养殖场、散养户的经济利益,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地区养猪业的整体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指导工作,引导地区中小规模养殖场与散养户结合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构建完善的防控体系,最大程度上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重大传染病,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目前,在我国生猪养殖中散养户占比较大,其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8月非洲猪瘟的传入,不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打击,猪肉市场的价格波动也给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对此,有必要认真研究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减轻该病对养猪效益的影响。1非洲猪瘟的传播特点1.1传染源非洲猪瘟的传染源是染病猪和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猪。非洲猪瘟病毒会随病猪的粪便、体液等排到体外污染环境。被病毒污染过的喂食器皿、餐具、饮水、饲料等也会传播病毒。而软蜱在叮咬病猪和带毒猪后,再叮咬其他猪会造成非洲猪瘟传播和扩散。  相似文献   

4.
农阳明 《兽医导刊》2020,(4):115-115
文章简单分析了非洲猪瘟传播的原因,并讨论散养户对非洲猪瘟的防控风险,最后提出如何科学应对这些风险,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   

5.
2018年非洲猪瘟的传入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非洲猪瘟的关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是切断非洲猪瘟传播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非洲猪瘟的病原特点,阐述养猪场消毒剂选择和应用的关键,为广大养猪场户提供参考。1非洲猪瘟的特点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高,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其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传播。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猪和野猪外,其他动物不感染该病毒。非洲猪瘟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只能采取扑杀净化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是2018年8月新传入我国的猪的烈性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广大养殖人员对新传入的疾病缺乏了解和应对措施,使该病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打击.该病危害性大、传染性强、致死率高,本文主要探究小型生猪养殖场及散养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以期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2018年8月3日,我国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并在之后快速传播,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目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植,呈现点多、面广的趋势,发生风险不容忽视.据国内多家研究单位的研究报道,国内非洲猪瘟病毒呈现多样性,经典强毒株和变异株共...  相似文献   

8.
黄颛 《兽医导刊》2020,(2):56-56,174
当前,非洲猪瘟仍然严重威胁着我国的养猪行业.在我国,长期以来散养殖户一直占据着养猪行业的重要的位置,由于散养户养殖条件差,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非洲猪瘟防疫工作上的一个难点环节,如果散养户爆发非洲猪瘟,一定会对中大型专业养殖企业带来巨大影响,造成对中国养猪行业毁灭性的打击.面对非洲猪瘟这一难题,广大的基层养殖户唯有加强学习,掌握防范非洲猪瘟的技术,共同防控,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的探讨,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些实在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辽宁沈阳,随后我国的其他个省份相继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27起,共扑杀生猪100多万头,给规模猪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规模猪场和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生猪消费市场供需关系的改变及价格的巨大波动。我国的生猪养殖以中小规模场及散养户居多,他们的防疫意识普遍较弱,生物安全水平较低。由于目前对非洲猪瘟没有特效药和可用疫苗预防,  相似文献   

10.
<正>引言近年来,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疫情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非洲猪瘟发病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使得非洲猪瘟成为养猪业的主要威胁。2018年8月,中国暴发了非洲猪瘟,给中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有直接接触、间接接触两种,直接接触多是健康猪与携带病毒或确诊的猪密切接触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在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占据重要地位。面对非洲猪瘟带来的猪肉市场严重失调的情况,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生猪复养迫在眉睫。文章通过对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目前的现状以及重要地位的简要分析,总结复养过程存在的雷区和难点,对其复养步骤做出指导性的建议。再通过分析非洲猪瘟防控案例,明确了非洲猪瘟的可防可控性。为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提供了可行性的防控技巧,提高中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复养的成功率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传入以来,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打击,感染生猪的大批死亡和扑杀,使生猪存栏量急剧下降,相当多的中小型猪场及散养户被迫关闭,是的猪肉市场供需关系和价格发生了巨大波动,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稳定.如何快速改变养猪业的现状,本文介绍了非洲猪瘟背景下养猪场户抵御风险增加效益的...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是生猪养殖中需要重点防控的传染类病症,会直接影响到生猪养殖的质量和产量。为提升生猪养殖的效果,本文以生猪养殖的疾病防治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从非洲猪瘟的角度,在简单介绍非洲猪瘟的基本病理和传播概况之后,结合湖北鹤峰县农村散养户生猪养殖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强非洲猪瘟防控的有效措施,探讨能够帮助农村散养户节约养殖成本,提升生猪养殖疾病防控效果的方法,从生猪饲喂、消毒卫生、病猪处理以及养殖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希望能够为农村散养户的生猪养殖工作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2018年非洲猪瘟(ASF)进入我国以来,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直接或间接促进了行业生物安全模式的变革.非洲猪瘟是由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家猪和野猪的传染病,国外及国内已经证实了非洲猪瘟是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因此构建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三农"领域仍存在短板.自2018年8月我国第1起非洲猪瘟疫情发生以来,疫情波及全国,所有省份无一幸免;非洲猪瘟是我国新发重大动物疫病,该病没有特效疫苗,也无法治愈,目前最有效的防控方法就是提升防控意识,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古语云"猪粮安天下",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已形成了较大污染面,猪价高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进入2020年,非洲猪瘟防控面临新特点,散养户以及调运疫情频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直接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一旦发生,会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我国当前大部分生猪养殖户还是以散养的为主,属于中小规模,受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防疫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必须关注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工作.本文介绍了散养户所应该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控要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岳平 《兽医导刊》2020,(4):95-95
农村散养户的非洲猪瘟风险防控和应对措施仍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村的生猪养殖安全性。因此为了确保非洲猪瘟的疫病防控工作积极有效,保证区域养殖安全性,提高农村养殖户的经济收益,需要加强对农村散养户的防控风险意识培养和应对措施的指导力度。本文简要分析了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媒介,探究了农村散养户对非洲猪瘟防控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1 当前规模化猪场的发展状况 当前,中小型规模猪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散养户猪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尤其是在2018年非洲猪瘟发生以后,城市周边的散养户逐渐退出市场,一些没有退出市场的散养户,由于距离城市较远,位置偏僻,受到疫情影响较小,在非洲猪瘟疫情下逃过一劫并得以发展.而中小型规模猪场抗风险能力较强,在非洲猪瘟疫情下...  相似文献   

19.
宋志霞 《中国猪业》2022,17(3):81-83
自2019年非洲猪瘟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该疫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造成国内生猪存栏急剧减少,猪肉产量降低,国内猪肉价格升高,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和猪肉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非洲猪瘟疫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猪只大量死亡的一类烈性传染病,因此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病毒的特征,在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方面十分重要。本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和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等进行综述,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相关抗非洲猪瘟病毒的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猪瘟是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发生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非洲猪瘟不感染人只感染猪和野猪,但软蜱虫带毒传播。该病的致死率可达到100%。正常猪与病猪或其排泄物的接触是导致非洲猪瘟的主要传播途径,目前缺乏相应的疫苗及药物进行预防与治疗。从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首次出现在辽宁省之后,对我国的生猪增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