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猪在呼吸过程中释放信息素刺激母猪的性腺轴引起发情反应,在生产上依据猪的生理特性研发出公猪气味剂,使用公猪气味剂能够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但目前对公猪气味剂的应用研究较少,且在生产中尚未得到广泛推广。本文综述了公猪信息素的作用机制以及公猪气味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公猪气味剂在生产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1 引言推动母猪群繁殖性能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对后备母猪的管理和培育.每年约有 40%~50%的母猪被淘汰,有些母猪一生仅断奶30至40头仔猪.由于寿命短而导致的更高更新率会增加所需后备母猪的数量.所以,制定管理实践措施以识别具有最大生命周期性能潜力的后备母猪对于生产系统的生产力至关重要.即便是对后备母猪管理的微小改进...  相似文献   

3.
输精前后公猪性刺激提高繁殖性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小母猪与公猪接触可诱发其提早进入初情期,因此在适当的管理和营养条件下,小母猪与公猪接触后可在5月龄时出现初情期。如果小母猪与生长猪一起饲喂,则只有1%在7月龄体重达到100-104千克时可达到初情期。一般来说,大多数140日龄以上的小母猪会对接触公猪出现反应而表现发情。从接触公猪到出现初情期的时间随着小母猪从160日龄增加到200日龄而缩短,但如果在160日龄之前接触公猪进行刺激,则小母猪达到初情期的日龄及体重都会增加,而且对繁殖性能没有任何改进作用。因此,应该在小母猪达到160日龄时让其接触公猪进行刺激。一般与成年公猪(8-11月龄)接触5-30分钟/日可迅速引起小母猪达到初情期。  相似文献   

5.
猪人工授精技术是促进猪的繁殖育种和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精液品质、授精时间的确定以及母猪输精后的管理等是与其繁殖性能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母猪生产性能的最佳发挥。我们在评价精液品质方面主要集中讨论精子形态学。尽管在影响猪的繁殖性能的人工授精技术诸因素中,精液品质占33%,但由精液品质引起的生产性能下降问题(如窝产活仔数显著降低)越来越受到重视(见表1)。 精液品质与精子的成熟期和精液的加工有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公猪在夏季的繁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武 《养猪》1995,(2):18-19
如何提高公猪在夏季的繁殖性能野猪的性兴奋高峰出现于冬季,即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有可能家猪也保留着这种季节性的光照周期规律。1991年进行的试验表明了季节因素对杜洛克公猪精子生成量的影响(表1)。由表1可见,公猪的确是在冬季的射精量最大,春夏季节的精子...  相似文献   

7.
营养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种公猪的繁殖性能对养猪生产至关重要。研究表明营养是影响种公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因素,营养缺乏使得种公猪繁殖性能低下。文中主要综述了能量、蛋白质与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与种公猪繁殖性能关系以及种公猪的营养需要等。  相似文献   

8.
雷宁利 《中国猪业》2013,8(8):66-66
在猪场中,公猪出生后什么时间结扎比较合适?后备母猪什么时候使用结扎公猪进行诱情?很多猪场将诱情的结扎公猪放在后备母猪圈中饲养,是要一起饲喂?还是需要单独饲喂?公猪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直接结扎,例如产房内结扎,然后再把结扎的小公猪养大。后备母猪诱情可以选择在150~170日龄之间,在每个圈舍里放一头结扎的公猪,长期跟母猪一起饲养,这样既不用担心结扎公猪的配种问题,又可以节省很多劳  相似文献   

9.
公猪的繁殖相关性状包括性行为、生殖器官形态大小、精液质量及后裔繁殖性能等。本综述从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对以下5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总结:1)公猪的性行为;2)公猪的精液质量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系;3)生产性能与公猪繁殖相关性状的关系;4)公猪繁殖相关性状的遗传力。旨在为更好地管理公猪站、提高公猪站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提供一点理论基础,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公猪繁殖生物学和繁殖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猪处于不良条件下时,正常的精子发生过程会根据应激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而以一定的方式发生变化。公猪处于中等程度应激之下数天时间,从理论上说,精子的发生过程会呈现类似于图1所示的方式。中等程度应激的例子也许就是环境温度数天时间处于温度适中区之外的情况,或者是引起体温升高数天的温和疫苗反应。一般来说,应激开  相似文献   

11.
曹婷婷  邓亮  朱琳  赵云翔 《猪业科学》2020,37(7):110-113
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及人工授精技术的普及,公猪繁殖性能已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何准确评定公猪的繁殖能力,保证人工授精效果,进而保证母猪的繁殖性能的发挥,是养猪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生产实践中最常用的是通过显微镜对猪精细胞水平进行检测。科研人员也在一直研究影响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将精液的检测从细胞水平上升至分子水平,再用分子标记手段将公猪繁殖性能由检测提前至预测,最大限度地保证公猪的繁殖性能,保证优良公猪的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文章从精液品质、人工授精效果、分子水平检测、标记物等几个方面介绍公猪繁殖性能评价时需要衡量的指标,为公猪繁殖性能评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Pampas deer, Ozotoceros bezoarticus (Linnaeus 1758), is a South American grazing deer categorized as \"near threatened\". However, knowledge about pampas deer behavior including courtship and mating is scarce and incomplet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courtship and mating behavior of the pampas deer (Ozotoceros bezoarticus), an endangered species from South America.

Methods

We performed focal observations of 5 males allocated at the Estación de Cría de Fauna Autóctona Cerro Pan de Azúcar, Uruguay, 4 times a day from 5 to 20 minutes each time on a daily basis from February to May. During that period we recorded all courtship and mating behaviors, as well as quantified the frequency of the specific behaviors shown. As mating were rarely observed, we recorded that behavior when it was observed in the context of other studies performed in the same population during the following 2 years.

Results

During the observation period we recorded 928 courtships and 5 mating periods. In addition, we recorded 10 more matings performed during other studies, totaling 15. The duration of each mating calculated from the 15 recordings was 3.9 ± 0.4 s, and the total period of female receptivity (from first to last mating acceptance) was 8.2 ± 1.1 min. Main observed courtship behaviors in males were “chase” and “ostentation”, while the most observed close to mating were “chinning”, “raised head” and “anogenital sniffing”. The most observed behaviors in females during the mating period were “vulva exhibition” and “move away”.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detailed report in pampas deer mating behavior. Estrus lasted only 8 min accepting only 3 short copulations per estrus. However, female behavior during courtship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highly proceptive.  相似文献   

13.
检测了俄罗斯大白猪及萍乡华中二头乌猪16个遗传标记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分析了二个猪种群体间在上述16个基因位点上的遗传变异,探讨了所测遗传标记基因位点与种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同时,对两个猪种母猪体内抗红细胞抗原“天然抗体”的存在种类及效价与其繁殖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母猪日粮纤维的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粮纤维具有多种理化特性,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改善妊娠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刻板行为的发生率,防止便秘,降低无乳症的发生率,在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日粮纤维的定义、理化特性及其对母猪的繁殖性能、行为和健康水平的有益作用、不利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吴其锐  刘小青  黄玉燕 《野生动物》2010,31(6):309-310,315
以广州动物园圈养的印度黑羚羊种群为研究对象,从2006年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经过4a时间对印度黑羚羊产仔哺乳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印度黑羚羊分娩前有选择分娩地点行为,但提前离群行为不明显;产仔后有较强的母性,表现为有明显的护仔行为、主动授乳行为和念亲行为;在受惊吓和不安的情况下,会出现弃仔行为。  相似文献   

16.
2000年5月~2006年7月连续6 a对香江野生动物园人工散养条件下不同品种混养的火烈鸟繁殖行为采用随机观察,个别焦点跟踪和持续跟踪观察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除繁殖期不同外,混养的古巴火烈鸟与大火烈鸟的繁殖行为相似;混养的古巴火烈鸟没有与大火烈鸟发生过交配行为.  相似文献   

17.
环境温湿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伟  潘建治 《家畜生态》1993,14(1):26-31
浙江中白母猪繁殖成绩与地面温湿气象资料相结合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母猪在60天哺乳期饲养制度下,产后发情并配种受孕平均需66.57天。其中离仔后配种占75.41%,就这部分母猪而言,离仔次旬平均日最高气温超过30℃或RH78%以上或THI值大于75,离猪后7天内的受孕率显著降低;配种时和配种后20天内受高温剌激,胎几发育数减少,平均气温25℃以上时的窝仔数(11.73头、11.83头)较20—25℃条件下少0.68头和0.37头;产前当旬处于高温的,产仔成活率较高;20日龄仔猪存活率以出生后次旬环境温度在20℃以上或THI值大于65时为高,而35—45日龄时的环境温湿度对20—60日龄仔猪存活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贵阳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某奶牛小区奶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奶牛养殖小区2007~2009年的平均年受胎率为83.0%,产犊间隔时间为427.00±3.36d,产后子宫复旧时间为39.94±1.72d;产后瘫痪、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及死胎的发病率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乳房炎和肢蹄病的发病率却呈上升的趋势。该奶牛养殖小区的胎衣不下、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及肢蹄病的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影响了该小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20.
种公猪的优质选育能得到更好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种公猪的选育成为了种猪选育的一大重要项目。本文概述了我国种公猪选育的一般原则与方法,指出了种公猪性能测定的现状,表述了种猪选育的新技术,详细介绍了种猪选育性能测定过程中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提出了一些提高种猪选育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