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替米考星纳米乳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替米考星纳米乳,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选处方,以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IPM为油相制备替米考星纳米乳,并对其形态特征、稳定性和体外药效进行评价。【结果】替米考星纳米乳的最佳处方是:替米考星5.5%,无水乙醇18.5%,吐温-80 27.5%,IPM 5%,蒸馏水43.5%(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分数)。替米考星纳米乳在透射电镜下呈圆形,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为10~25nm。经高速离心和在-4℃、室温、60℃条件下留样观察,外观均未见发生变化。替米考星纳米乳对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1.95,3.9,7.81,3.9和1.95μg/mL。【结论】替米考星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淡黄色液体,稳定性良好,对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制备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以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吐温-80、肉豆蔻异丙酯(IPM)、无水乙醇、1,2-丙二醇(PG)和柠檬酸为原料,制备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并考察其结构类型、形态及粒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透射电镜下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5.4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8,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试验显示其未分层,仍为澄清透明纳米乳状液。由试验结果可知,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稳定性好,制备工艺简单,有望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48-1852
为了建立起科学、准确的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含量测定方法,试验分别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UV)及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2种方法,同时对2种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准确度、精密度进行比较验证。结果表明,UV测得替米考星对照品与替米考星微囊均在(291±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且HPLC测得二者的顺反异构体的保留时间基本一致,2种方法辅料均无干扰;线性关系试验中,替米考星对照品溶液在质量浓度为30.0~90.0μg/m L范围内,2种方法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且R2紫外=0.999 4R2液相=0.999 5;准确度试验中,2种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均在98.0%~102.0%,RSD均小于2%,但紫外法测得质量浓度45μg/m L的供试品平均回收率为97.98%,没有达到规定要求;精密度试验中,2种方法的RSD均小于2%。因此,UV法与HPLC法都基本满足测定替米考星明胶微囊含量的要求,而采用HPLC法测定则更为准确,其可以用作对替米考星明胶微囊进行质量控制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农药纳米微囊化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使用量较大,加之农药有效利用率低,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残留超标、作物药害等问题,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农药微胶囊化剂型具有控制释放、降低毒性和抗光解的优势,可以有效改善农药利用率,降低残留与污染,但目前多集中在微米量级,纳米微囊化剂型由于小尺寸效应和大比表面积,在提高农药叶面积沉积与展布、增强生物活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其制备技术与产业化放大是目前的一大挑战。着重分析了农药纳米微囊化技术的现状、特点与发展,并对各种方法的制备原理、适用条件、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但是现在的制备方法仍存在对功效成分的包覆率低、无法精确控制纳米囊的粒径大小、均匀度以及停留在实验室水平上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农药的理化性质和载药体系,探索一种温和、可量产化的农药纳米微囊生产方式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测定、联合药敏试验、Kirby-Baueer等,研究复方替米考星纳米乳(TMS-TMPL-NE)对3种临床菌株的体外联合抑菌效应。结果表明,替米考星(TMS)和乳酸甲氧苄啶(TM-PL)联用时表现协同抑菌作用;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MIC分别是单用时的1/4和1/8倍,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的MIC均是单用时的1/4倍,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的MIC分别是单用1/4和1/16倍;二者联用对3种病原菌的部分抑菌质量浓度(FIC)指数均不大于0.5;TMS-TMPL-NE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直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TMS-TMPL-NE对3种病原菌的体外联合抑菌性强. 相似文献
7.
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学院实验室制备的替米考星长效注射剂进行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质量考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中替米考星的含量,考察制剂的稳定性,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刺激性试验等对制剂的安全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1~90μg/mL浓度范围内,替米考星浓度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7±0.902)%,RSD=0.90%(n=3),对小公雏的LD50为1001.3 mg/kg。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含量的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低毒,轻度刺激性,含量稳定,符合制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9.
为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变异株(SCVs)引起的奶牛乳房炎,在前期制备替米考星纳米凝胶的基础上,以外观性状、沉降体积比和溶胀率作为指标,筛选交联剂的种类和浓度,并对其外观性状、微观形态、Zeta电位、粒径和多分散指数进行表征,通过溶血性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替米考星原料药、替米考星纳米凝胶和市售替米考星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1和SCVs 102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替米考星纳米凝胶的最优交联剂配方为0.125 mg/mL的三聚磷酸钠;所制备的纳米凝胶外观均一、分散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同时可保证药物缓慢释放;溶血性试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替米考星纳米凝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01和SCVs 102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0.50μg/mL和0.25μg/mL,与其他制剂相比,替米考星纳米凝胶具有更低的最低抑菌浓度,且对SCVs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检测替米考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替米考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问题,本试验拟通过优化流动相的比例、稀释液的pH值等,以改进替米考星的HPLC测定法.结果显示:当替米考星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磷酸盐缓冲液、水的体积比为10:5:5:80,以100g·L-1NaOH溶液调节流动相pH为2.50时检测结果最佳.基于此流动相,稀释液pH值对检测原料和药物中替米考星的各项参数影响不明显,但顺式替米考星和反式替米考星的回收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磷酸替米考星在猪肌肉、肝脏、肾脏、皮肤和脂肪等组织中的残留消除规律,制订安全合理的药物休药期,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280 nm处检测10%磷酸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代谢物替米考星在猪组织中的残留情况,对HPLC检测方法进行改良,确定流动相体积比为乙腈∶四氢呋喃∶二丁胺磷酸盐缓冲液∶水=10∶5∶5∶80.测得猪肝、肾中替米考星的检测限为0.025 μg/g,定量限为0.05 μg/g,肌肉、脂肪和皮肤中替米考星的检测限为0.01 μg/g,定量限为0.02 μg/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56%~97.82%,变异系数为0.78%~10.5%.以80 mg/L临床推荐剂量进行饮水给药,连续7d,在肝、肾组织中药物残留量较高,在肌肉、皮肤和脂肪中残留量较低.使用休药期WT1.4软件计算,替米考星在肝脏的休药期为5.73d,在肾脏的休药期为3.75d,在肌肉的休药期为11.57 d,在皮肤和脂肪的休药期为10.91 d,按双单侧95%置信区间计算替米考星在猪的休药期为12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鸡蛋中替米考星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方法]样品在乙腈提取下经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过膜上机检测。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水-磷酸二丁胺缓冲液(97∶25)为流动相A、乙腈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替米考星在0.05~10.00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替米考星在鸡蛋中的添加水平为0.1、1.0、5.0μg/mL时,回收率为80.6%~95.7%,批内、批间的相对偏差小于10%。[结论]该试验建立的HPLC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鸡蛋中替米考星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猪排泄物中替米考星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排泄物用乙腈和磷酸二氢钾缓冲液提取,C18 SPE柱净化,甲醇-乙腈-乙酸铵溶液洗脱,紫外检测器290 nm处检测,成功建立了猪排泄物中替米考星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尿液、粪便中替米考星的定量限分别为0.025 ?g·ml-1和0.05 ?g·g-1,检测限分别为0.0125 ?g·ml-1和0.025 ?g·g-1。尿液在0.025 ?g·ml-1~2.0 ?g·ml-1添加范围内,回收率在83.4%~95.7%之间,日内变异系数在6.6%~8.9%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6.4%~9.3%之间;粪便在0.05 ?g·g-1~5.0 ?g·g-1添加范围内,回收率在58.8%~73.9%之间,日内变异系数在8.7%~12.4%之间,日间变异系数在9.4%~16.5%之间。本方法检测限低,分析简便、准确,符合相关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优化替米考星β-环糊精聚合物(β-CDP)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替米考星β-CDP微球,以包封率和产率的回归分析综合得分为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布仪、红外光谱仪和综合热分析仪对替米考星β-CDP微球进行表征。[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P微球3 g、替米考星0.25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 h、搅拌速度600 r/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产率为83.32%,包封率为67.61%。以优化工艺制备的载药微球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61.35μm;替米考星进入到β-CDP微球中的内部,且以无定形的状态分散在聚合物载体中,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结论]替米考星β-CDP微球制备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过硫酸钾和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包埋法制备替米考星淀粉微球。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综合平衡法对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替米考星交联微球的形貌及表面形态。[结果]替米考星淀粉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如下:替米考星0.02 g,可溶性淀粉4 g,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95 g,乳化剂(m_(Span80):m_(Tween80)=2∶1)0.75 g,反应时间1.5 h,在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替米考星淀粉微球载药量为1.63%,包封率为81.4%;微球大小分布均匀,外观圆整,表面粗糙多孔。[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扩大了替米考星的应用,为替米考星的剂型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对仔鸡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作用.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以红霉素、磷酸替米考星、泰乐菌素为对照,测定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无乳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将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以20、40、50 mg/kg 3个剂量,磷酸替米考星10 mg/kg,泰乐菌素10 mg/kg,红霉素5 mg/kg皮下注射,治疗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雏鸡.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替米考星长效注射液对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效果与磷酸替米考星相当,强于泰乐菌素和红霉素.体内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替米考星高、中、低剂量组疗效明显,均优于磷酸替米考星治疗组和泰乐菌素治疗组(P<0.01). 相似文献
19.
该试验评估了替米考星原粉和37.5%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在肉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将8只肉鸡随机分组,以30 mg/kg灌服替米考星原粉和37.5%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用UPLC-MS/MS检测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质量浓度,采用Winnonlin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37.5%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峰浓度显著高于原粉(10.3±2.0μg/mL vs 1.4±0.4μg/mL),由此结果可推测肉鸡吸收可溶性粉的速度快于原粉。替米考星可溶性粉的AUCall和AUCinf均大于原粉的AUCall和AUCinf(31.2±9.2μg·h·mL-1 vs 11.7±3.2μg·h·mL-1;36.7±11.7μg·h·mL-1 vs 15.8±3.4μg·h·mL-1),表明替米考星可溶性粉到达全身血液循环的量多于原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CMEC、Eudragit L100和HPMCP hp55s为载体,用溶剂法制备肠溶缓释型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方法]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制备的3种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定,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结果]制备的3种替米考星固体分散体均为晶体结构,替米考星以无定形态分散于载体中.制备的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