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蛋鸡鸡胚腿部肌肉组织中体外培养获取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传代、冻存和复苏研究,同时从分子表达水平对分离培养的卫星细胞进行了鉴定,建立了一套鸡骨骼肌卫星细胞分离、传代、冻存和复苏的方法。特异基因表达鉴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能够表达卫星细胞特异的标志基因Pax7,而肌细胞分化基因MyoD、Myogenin未表达,说明获得的肌卫星细胞纯度较高,尚未进行肌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骨骼肌中位于肌细胞膜和基膜之间的具有增殖分化潜力的肌源性干细胞,负责骨骼肌的生长和骨骼肌的损伤修复。本文对分离和体外骨骼肌降临细胞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展望卫星细胞分离和培养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前景。用适当的方法将卫星细胞从骨骼肌中分离出来进行体外培养,不仅能直接观察其增殖分化的特性,而且可以在排除体内其它类型细胞影响的条件下,对卫星细胞的生理和生化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骨骼肌卫星细胞自我更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satellite cells)是一类位于骨骼肌纤维细胞膜与基底膜之间的成体干细胞,在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了解也越来越多,但目前仍存在着许多未解之谜。骨骼肌卫星细胞是如何进行自我更新调控的,研究者们提出了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自我更新的模式假说及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作者对其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旨在建立鸡骨骼肌卫星细胞(muscle satellite cell,MSC)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诱导分化及鉴定的方法。选取12胚龄SPF鸡胚,综合松散肌肉纤维和游离纤维基质层细胞等原理,对分离细胞使用的酶以及后续的细胞纯化、诱导分化方法进行优化;并从形态学、细胞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免疫荧光、RT-PCR等方面对MSC进行鉴定,从而提出一种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混合酶消化分离培养方法。结果表明,刚分离纯化后的细胞折光性强,24 h贴壁展开后呈纺锤状;待诱导分化后能形成排列整齐的多核肌管;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的“S”型;优化后,细胞存活率为(90.82±1.294)%,细胞纯度为(90.44±1.264)%;免疫荧光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Desmin表达阳性;RT-PCR检测标志性基因Pax7、MyHC、MyoD1呈阳性;并且分化前标志性基因Pax7表达量是分化后的1.705倍,分化后期标志性基因MyHC表达量是分化前的13.073倍。该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鸡骨骼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研究鸡骨骼肌细胞生物学机制、肉鸡品种优化、细胞移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体外研究西门塔尔牛的肌肉生长发育过程并建立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原代细胞模型。本研究采用0.2%的Ⅱ型胶原酶消化后再使用0.25%胰酶消化获得牛骨骼肌卫星细胞(bovine skeletal satellite cell,BSSC),并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获得纯化后的BSSC,使用RT-PCR、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鉴定BSSC,使用成脂诱导剂诱导其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分化后细胞的成脂能力,使用2%马血清诱导其分化为肌细胞,RT-PCR鉴定静止期PAX7基因和肌细胞的标记基因MyoG在诱导前后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分离纯化得到的BSSC呈梭形或纺锤形,细胞形态饱满,折光性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由原来的无序生长变为有序生长;RT-PCR检测发现,BSSC表面标志基因Desmin、c-Met、Myf5和特异性标志基因PAX7均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AX7和MyoD基因均呈阳性表达;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后被油红O大量染色并观察到大量脂滴出现;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静止时期PAX7基因表达量诱导前高于诱导分化后,而成肌标记基因MyoG表达量诱导前低于诱导分化后。综上,本研究成功分离获得BSSC,并证明BSSC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和肌细胞的能力,为体外研究西门塔尔牛肉制品调控机制提供原代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6.
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取新生猪骨骼肌卫星细胞,并进行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各个阶段的形态,通过生长曲线等手段研究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利用RT-PCR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两步消化法适用于骨骼肌卫星细胞的获取.在生长培养基作用下,细胞增殖旺盛;在分化培养基下,细胞分化良好,可融合成肌管.本研究探讨了猪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培养、鉴定的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建立猪骨骼肌卫星细胞系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骨骼肌修复和心肌治疗方面的机制研究提供平台,试验以水牛胎儿为材料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采用机械和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获取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形态观察.结果表明: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出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细胞在生长培养液中形态良好、生长稳定、增长快速并能进一步分化形成肌管.结果说明水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能够在体外进行增殖和分化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在体外细胞水平模拟多浪绵羊肌肉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以多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多浪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SCs),并利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分离得到的SCs。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表达情况,鉴定分离得到的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向成肌方向分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成肌分化标记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免疫荧光,检测肌管的形成情况。通过对SCs标记基因Desmin、Pax7和MyoD1的免疫荧光鉴定,确认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多浪绵羊SCs。采用血清撤离的方法诱导SCs成肌分化,显微镜观察和MHC免疫荧光可以明显观察和检测到肌管的形成。本研究对多浪绵羊SCs成功地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并建立了体外培养条件下多浪绵羊SCs的成肌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哈萨克羊胎盘原代滋养层细胞,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胰酶消化法和胰酶+组织块法分离原代滋养层细胞,通过胰酶差时消化法对细胞进行纯化,显微镜下观察滋养层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和生长特性,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对滋养层细胞的特异性表达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进行鉴定,通过RT-PCR对滋养层细胞标志基因干扰素-τ(IFN-τ)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孕酮(P4)、雌二醇(E2)或P4、E2和IFN-τ处理滋养层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胚胎附植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其他方法相比,利用胰酶+组织块法细胞生长周期较短,第2天有细胞从组织块中迁出,5~6 d细胞呈单层铺开,细胞均呈上皮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细胞CK7染色阳性结果大于95%。RT-PCR检测到分离的滋养层细胞可正常表达IFN-τ。此外,通过P4、E2和IFN-τ处理后,胚胎附植相关基因ISG15、CXCL10、RSAD2、CTSL、SPP1和...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分离绵羊骨骼肌卫星细胞(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s,SMSCs),建立绵羊S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种子细胞。以新生健康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胶原酶Ⅳ和胰酶两步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并纯化SMSCs。用RT-PCR和免疫荧光法鉴定SMSCs标记基因配对盒基因7(paired box 7,Pax7)、结蛋白(Desmin)和生肌调节因子1(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 1,MyoD1)的表达情况;用血清撤离法诱导SMSCs向成肌细胞方向分化,成肌诱导后观察肌管的形成,免疫荧光法检测成肌分化特异性标志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的表达。RT-PCR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与预期相符,所分离细胞表达SMSCs标记基因Pax7、DesminMyoD1;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所分离细胞表达SMSCs标记蛋白Pax7、Desmin和MyoD1;成肌诱导后镜下可见细胞相互融合形成多核的肌管,并表达成肌特异性标志MHC。本试验分离了绵羊SMSCs,建立了适用于绵羊SM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并成功进行了成肌诱导分化,为今后研究绵羊骨骼肌生长发育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牛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分离培养及诱导分化方法及进一步揭示肌肉分化的机理及转基因肉牛的研究提供重要帮助,试验以新生胎牛的骨骼肌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胶原酶Ⅰ和胶原酶Ⅺ与胰蛋白酶结合对其进行消化,并通过差速贴壁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Western-blot法对骨骼肌卫星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究成功获得了大量的牛骨骼肌卫星细胞;该细胞的标志性分子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纯度在98%以上;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可稳定传至90代并保持旺盛的增殖活力;细胞分化效率高,2%的马血清能够诱导细胞分化使其融合形成多核肌管,数量众多的肌管可自发融合为更粗的肌管,并可观察到其具有收缩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离培养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并传代培养,利用支气管结扎灌注酶冷消化法和支气管组织贴壁法分离培养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并传代培养,第二代细胞制作细胞爬片通过H.E.染色,扫描电镜和免疫荧光分别对培养的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都获得了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好,纯度高;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呈梭形、圆形、多角形等,细胞核深染,细胞质淡红色;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中,明显可见细胞的纤毛;免疫荧光鉴定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核呈亮绿色,表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为上皮细胞,可进一步为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粘附模型的建立提供材料和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猪胎儿为材料,采用胶原酶消化法或组织块法培养胎儿背部最长肌获得了肌肉卫星细胞,该细胞体外可以传到9代以上。培养的细胞多呈纺锤体型和梭型,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呈典型的长轴平行排列。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该细胞呈CD29、CD166、CD45、CD44阳性,CD71、CD34阴性。RT-PCR检测发现其表达Desmin、C-Myc、Nanog、Pcna、Oct4、Klf4,弱表达Myog,不表达Sox2、MyoD。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其表达Desmin等肌肉细胞的特异性标记,同时表达Nanog、Pcna等多能性细胞标记。本试验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猪肌肉卫星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得到的细胞具有肌肉卫星细胞的典型生物学特性,同时表达间质干细胞和多能性干细胞的部分标记。  相似文献   

14.
通过Tryp LE消化马羊膜收集羊膜上皮细胞,经过传代培养后,用免疫荧光染色、RT-PCR及流式细胞技术(FACS)分析其干细胞特征。免疫荧光染色发现马羊膜上皮细胞表达SSEA-1、SSEA-3、SSEA-4、TRA-1-60和TRA-1-81,只有少量的半贴壁细胞表达Oct4;RTPCR进一步证实马羊膜上皮细胞表达Oct4、Nanog和Sox2,而不表达STAT-3;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显示马羊膜上皮细胞也表达CD44、CD90、CD105,但不表达CD45。马羊膜上皮细胞培养三代时,平均倍增时间为(1.25±0.17)d。研究结果表明,通过Tryp LE消化马羊膜上皮可以分离获得马羊膜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猪卵巢颗粒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构建猪卵巢颗粒细胞的体外培养体系,研究毒素的生殖毒性奠定基础,采用机械分离法从1~5 mm的卵泡中提取猪卵巢颗粒细胞,苔盼蓝染色计算细胞存活率,Giemsa染色和结晶紫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促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表达来鉴定颗粒细胞,MTT方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分离提取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存活率为65%左右,细胞纯度>97%,细胞结构完整,边缘分明,胞核呈卵圆形位于靠近胞质的中央.另外细胞生长曲线表明,细胞从24 h开始进入对数生长期,并于96 h达到最高密度,之后进入平台期.分离培养的颗粒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细胞纯度>97%,是理想的适合进行毒素生殖毒理学的细胞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6.
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离培养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给建立奶牛子宫内膜体外模型提供条件,研究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细胞,随后传代培养纯化细胞,并通过光镜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鉴别.结果表明:0.3%胰蛋白酶消化组织块1 h后可得到上皮细胞,纯度>80%;上皮细胞呈多边型,核大而圆,具有细胞角蛋白免疫反应性.用0.1%胶原酶Ⅱ继续消化2 h,可得到间质细胞,纯度>90%;间质细胞贴壁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两种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两种细胞均具有波形蛋白免疫反应性,而细胞角蛋白无免疫反应性,提示它们为来源于内膜基质的基质细胞,说明采用酶消化法能够成功地培养奶牛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7.
采用0.2%中性蛋白酶Ⅱ和0.25%胰酶∶0.02%EDTA(1∶1)"两步酶"消化法从羊驼背部皮肤分离得到羊驼毛囊干细胞。用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不同代次毛囊干细胞接种前3d生长缓慢,46d进入倍增期,有无限增殖的趋势,所分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小、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特征;CK19、CK15、β1-integr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9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7±2.27)%、(47.0±3.46)%、(46.3±3.18)%和(43.3±3.76)%。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获得羊驼毛囊干细胞,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可使羊驼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2代。  相似文献   

18.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ofiber type composition and adipose tissue development in skeletal muscle in vivo has been suggested.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d that satellite cells are multipotent cells that can undergo not only myogenic, but also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rat satellite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soleus, back, 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tibialis anterior and quadriceps muscles, and their adipogenic potentials were compared by culturing them under adipogenic conditions in vitro. Cells from soleus muscle exhibited the highest adipogenic potential as judged from Oil Red-staining and immunocytochemical C/EBPalpha-staining. The adipogenic potential of satellite cell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ype I myofiber distribution in the corresponding muscle of origin.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dipogenic potential of satellite cells differs according to the muscle of origin and suggested that its possible correlation to type I myofiber distribution may account for preferential adipose tissue development in slow oxidative muscles.  相似文献   

19.
采用0.2%中性蛋白酶Ⅱ和0.25%胰酶:0.02%EDTA(1:1)“两步酶”消化法从羊驼背部皮肤分离得到羊驼毛囊干细胞。用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培养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率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曲线表明,不同代次毛囊干细胞接种前3d生长缓慢,4~6d进入倍增期,有无限增殖的趋势,所分离的羊驼毛囊干细胞具备毛囊干细胞特征(体积小、立体感强),呈现未分化特征;CK19、CK15、81-integrin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第3、5、7、9代克隆形成率分别为(32.7±2.27)%、(47.0±3.46)%、(46.3±3.18)%和(43.3±3.76)%。结果表明,用“两步酶”消化法成功分离获得羊驼毛囊干细胞,无血清角质细胞培养基(K—SFM)可使羊驼毛囊干细胞体外维持未分化状态并传代至12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