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脂肪酸转位酶(CD36)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能够促进长链脂肪酸转入脂肪细胞、心肌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对细胞脂质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为探究CD36对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脂质效应,本试验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成功分离孵化了21日龄鸭胚原代肝细胞并进行培养,RT-PCR法获取鸭CD36基因序列,构建了携带HIS标签的pEGFP-N3-CD36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CD36-His,脂质体法转染至鸭胚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His标签检测试剂盒测定CD36在2种细胞中的过表达量,探讨鸭CD36基因过表达与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脂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pEGFP-N3-CD36-His重组质粒在鸭原代肝细胞和PC3细胞中均能发出绿色荧光,说明构建的载体转染成功;CD36过表达对2种细胞中脂质指标的影响相似,均与细胞中的甘油三酯(TG)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揭示CD36基因过表达可能引起2种细胞中脂质代谢活动的不平衡而引起脂质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生,为进一步研究CD36基因对细胞脂质代谢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究OC-116基因过表达对长顺绿壳蛋鸡子宫上皮细胞Ca~(2+)浓度和脂质指标的影响。构建pcDNA3.1(+)+OC-116+Flag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分离培养的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通过Flag标签检测试剂盒检测OC-116基因的过表达量,用Fluo-3/AM钙离子荧光标记法检测Ca~(2+)浓度,用脂质指标试剂盒检测细胞内的脂质含量。结果显示:OC-116基因过表达量与Ca~(2+)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呈显著负相关;Ca~(2+)与HDL呈极显著正相关,LDL与HDL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揭示了OC-116基因能调控鸡子宫上皮细胞的Ca~(2+)浓度和脂质的代谢,为深入阐释鸡子宫上皮细胞中钙和脂质的分泌路径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PPARα基因对骡鸭肝细胞PPAR信号通路中脂质代谢基因的调控作用,试验以16日胚龄的骡鸭为材料,用Ⅳ型胶原酶法分离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原代肝细胞经形态学观察、糖原染色和白蛋白(ALB)检测鉴定后用于后续试验;构建4对干扰PPARα基因的siRNA,分别转染骡鸭原代肝细胞,转染12 h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转染48 h后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细胞脂质分泌情况,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qRT-PCR检测该siRNA干扰PPARα基因后PPAR信号通路上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Ⅳ型胶原酶法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活性较好,ALB的分泌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糖原染色发现大量细胞存在双核和多核状态,干扰效率最高的PPARα-1344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质分泌量减少,原代肝细胞中LPL、FABP、FAS和ACBP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SCD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APO-A1、CYP7A1和CPT1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分离的骡鸭原代肝细胞纯度好、活性高,PPARα基因可能促进脂肪在肝脏中沉积,与骡鸭的肥肝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的过表达和干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脂肪酸脱氢酶2(fatty acid desaturases 2,FADS2)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脂肪酸代谢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对FADS2基因进行过表达和干扰,研究FADS2基因表达对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调控及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针对FADS2基因的CDS序列设计siRNA和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转染奶牛乳腺细胞检测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对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过表达载体pcDNA3.1-FADS2-EGFP和干扰片段,转染细胞后具有良好的过表达和干扰效果。FADS2基因过表达后,1-酰基甘油磷酸酰基转移酶(AGPAT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裂解激活蛋白(SCAP)、3-磷酸甘油转移酶(GPAM)、脂肪酸延长链5(ELOVL5)、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脂肪酸脱氢酶1(FADS1)、二酰基甘油转酰基酶1(DGAT1)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脂滴蛋白2(PLIN2)基因极显著上调(P<0.01)。FADS2基因干扰过后可引起AGPAT1、GPAM、ELOVL5、ACAA1、PLIN2和FADS1基因显著上调(P<0.05),脂肪酸合成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极显著上调(P<0.01),DGAT1和PPARα基因显著下调(P<0.05)。甘油三酯检测结果显示,FADS2基因过表达和干扰均可降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综上所述,在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FADS2基因能调控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填饲对鹅肝脂质沉积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四川白鹅和朗德鹅为材料,研究填饲对鹅肝脏脂质沉积及脂质分泌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填饲引起肝重率、肝脂含量和肝脂质TG含量显著增加;四川白鹅的肝重率与血浆5bVLDL和TG的含量呈正相关,而朗德鹅不存在这种关系,表明血浆VLDL浓度是肝脂沉积的指示剂;填饲诱导DGAT2mRNA表达量下降,LXRα和LPLmRNA表达量增加,推测LXRα对肝中TG积聚及血浆5bVLDL—TG分泌都有促进作用,LPL和DGAT2基因表达促进肝中脂质的水解或抑制肝VLDL—TG分泌。  相似文献   

7.
犬的高脂血症是指犬血液中的脂质浓度升高,一般指甘油三酯或胆固醇浓度升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在血液中的运输是由脂蛋白来完成的,犬有4种类型脂蛋白,分别是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HDL可进一步分为HDL1、HDL2和HDL3,其中HDL1是犬所特有的,且不同品种犬的脂蛋白谱具有显著差异.犬血液中的乳糜微粒的主要作用是运输来源于日粮的甘油三酯,VLDL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至脂肪组织和横纹肌,LDL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胆固醇至外周组织,而HDL的主要作用是运输胆固醇至肝脏[1].当犬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升高时,一般为乳糜微粒和/或VLDL升高[2].  相似文献   

8.
试验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含4%亚油酸和4%二十碳五烯酸(EPA)对樱桃谷鸭进行饲养,检测4、6、8和10周龄樱桃谷鸭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基因mRNA表达丰度,分析其表达与10周龄鸭肉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亚油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均能显著降低各周龄SCD-1基因在鸭肝脏、脂肪和胸肌中的mRNA表达水平(P0.05),说明亚油酸和二十碳五烯酸均具有抑制SCD-1基因转录的功能,亚油酸组鸭SCD-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二十碳五烯酸组相比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鸭SCD-1基因mRNA表达丰度与10周龄鸭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各常规肉质指标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表明SCD-1基因在鸭的脂质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何首乌对高脂饮食兔血清脂质代谢和脂肪肝形成的影响,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兔高脂血症模型,动态检测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何首乌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清中TC、TG、LDL—C、HDL—C含量,实验8周末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何首乌高、中、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高脂饮食兔血清中TC、TG、LDL—C含量(P〈0.01),并能提高HDL—C含量(P〈0.05);光镜下何首乌高、中剂量组肝脏脂肪病变减轻,肝细胞脂变率明显下降(P〈0.05)。结果表明,何首乌具有一定的调节血脂,抑制高脂饮食所致兔脂肪肝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葛根对奶牛脂肪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二步灌流法分离病牛的肝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用不同浓度的葛根水提物处理肝细胞,生化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并测定细胞裂解液中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含量。结果显示,50、100、500 μg/mL葛根水提物能极显著降低肝细胞中ALT、AST、TG、TC、MDA活性及含量,增加SOD活性(P < 0.01)。葛根水提物能显著改善肝细胞的相关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肝脏X受体α(LXRα)基因是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可由巨噬细胞、脂肪细胞、骨骼肌细胞、肠细胞等脂类代谢旺盛的细胞产生.LXR是调控胆固醇降解、吸收、从外围细胞中逆向转运、脂肪酸代谢及脂肪生成的关键酶.研究基于牛的LXRα基因序列,应用RT-PCR技术从西农萨能奶山羊乳腺组织中克隆LXRα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LXRα基因完整编码区全长1 344 bp,编码447个氨基酸,西农萨能奶山羊LXRα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与牛、猪、小鼠、大鼠、人LXRα转录本1、2、3的LXRα基因CDs区核苷酸序列的分别为98%、93%、87%、87%、90%、79%、90%,山羊LXRα基因与牛LXRα基因存在23个核苷酸位点差异和6个氨基酸差异.  相似文献   

12.
亚麻籽饼(FSC)是一种潜在的家禽替代饲料来源。然而,氰苷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本研究对黑曲霉和假丝酵母的发酵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比较了饲喂含未发酵亚麻籽饼(UFSC)或发酵亚麻籽饼(FFSC)饲粮的樱桃谷雏鸭的生长性能、血脂参数和器官指标。将420只1日龄雄性樱桃谷雏鸭随机分配到按照1+2×3因子设计的分组中,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鸭。试验组包括2种不同的FSC来源(UFSC和FFSC),并设置3种浓度梯度(50、100、150 g/kg)。结果表明,在FSC与水比例为1∶0.8(W∶V)、剂量比例为1mL∶1mL、30℃、60h的情况下,氢氰酸(HCN)含量会降低。与UFSC组相比,FFSC组的粗蛋白(CP)、钙(Ca)含量较高,HCN含量较低(P 0.05)。不同的FSC来源与浓度对生产性能没有影响。随着FSC浓度的增加,UFSC组的最终活重(F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及FFSC组的ADFI均呈线性下降(P 0.01)。FFSC组间FBW、ADG、料重比(F/G)无差异,7个FSC组间F/G比值无差异(P0.05)。饲粮添加FSC可降低甘油三酯(TG)(P 0.01)、总胆固醇(TC)(P 0.01)、高密度脂蛋白(HDL)(P=0.01)和低密度脂蛋白(LDL)(P 0.01)。血清中TG、TC、HDL、LDL与FSC的浓度无相关性。与饲喂UFSC的雏鸭相比,饲喂FFSC的雏鸭TG(P 0.01)、TC(P=0.05)、LDL(P 0.01)水平较低。在7组中,浓度为150 g/kg FFSC组的TG、TC、HDL和LDL水平最低。此外,补充亚麻籽饼可降低左乳的相对重量,与UFSC组相比,FFSC组提高了砂囊的相对重量。综上所述,亚麻籽饼通过发酵能提高其营养价值及雏鸭对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选用360只1日龄三黄鸡,随机分为9组,按常规免疫,对照组采食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分别为基础日粮添加1.5%的中草药方剂1、2、3、4、5、6、7、8。检测28日龄各组鸡的血液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表明:方7、8可降低鸡血液中TG含量(P<0.05),方5可降低鸡血液中HDL含量(P<0.05),方2可降低鸡血液中TC、TG、HDL、LDL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西农萨能奶山羊胰岛素诱导基因1(INSIG1)的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Ad)超表达载体,研究该基因超表达后对乳腺上皮细胞中脂质合成的影响,从而为该基因在山羊乳腺脂质合成调控中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根据GenBank(登录号:JQ665439)中山羊INSIG1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得到其CDS区序列。将目的基因连接到穿梭载体pAdTrack-CMV后获得pAdTrack-CMV-INSIG1质粒,将该质粒PmeⅠ线性化后转入大肠杆菌BJ5183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获得pAdEasy-INSIG1重组腺病毒超表达载体。该重组质粒经PacⅠ线性化后转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及扩繁,利用LaSRT法测定其滴度。将获得的重组腺病毒AdINSIG1感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NSIG1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GPO-Trinder酶学反应检测细胞中甘油三酯的含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奶山羊INSIG1基因重组腺病毒超表达载体,获得了具有较高滴度(2×108 U·mL-1)的超表达腺病毒Ad-INSIG1;Ad-INSIG1感染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48h后,与Ad-GFP组相比,INSIG1基因的mRNA表达量上调约500倍,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和SREBP裂解活化蛋白(SCAP)的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ACCα、FASN)及去饱和(SCD1)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参与甘油三酯合成的3个关键基因中,GPAM及DGAT2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AGPAT6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同时,催化甘油三酯分解(ATGL)的基因mRNA表达量也显著下降(P0.05);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在山羊原代乳腺上皮细胞中,INSIG1能够抑制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对山羊乳腺脂质合成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了解绵羊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long-chain fatty acyl-CoA 1,ACSL1)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ACSL1基因过表达载体及干扰载体到前体脂肪细胞中,经过G418筛选获得转基因细胞,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绵羊ACSL1mRNA水平变化,结果发现过表达载体和RNA干涉载体Ⅰ可有效对ACSL1基因进行转录和调控。检测过表达、沉默ACSL1基因后以及未转染的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 ACSL1基因过表达后可显著提高绵羊前脂肪细胞的甘油三酯的含量,抑制ACSL1表达后也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的含量;表明ACSL1基因可能在调节动物脂肪代谢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C/EBPα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其编码的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是重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和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试验利用RNAi来敲低鸡LMH细胞系中C/EBPα基因的表达,以研究C/EBPα基因影响脂肪代谢的机制。根据鸡C/EBPα基因的mRNA序列,设计3对siRNA,用RNAi干扰技术来敲低鸡LMH细胞中的C/EBPα基因表达,然后用荧光定量PCR检测C/EBPα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其中的C/EBPα-siRNA-161能够显著降低C/EBPα基因的表达;并将C/EBPα-siRNA-161转染LHM细胞后48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MH细胞中糖脂代谢相关基因(PCK1、SCD、GLUT2、PPARγ、INS、G6PC、IGF1、IGF2、INSR、STAT3)的表达,发现在LMH细胞中PCK1、G6PC、GLUT2基因的mRNA表达量下降,结果表明C/EBPα基因能影响糖代谢相关基因G6PC、GLUT2、甘油异生相关基因PCK1的表达,证实了C/EBPα基因对鸡肝细胞中的糖脂代谢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控C/EBPα基因的表达将影响糖吸收及甘油异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渗湿降浊方介导AMPK/PPAR-α通路对高脂高糖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代谢的调节作用,本试验选取36只SPF级SD雄性大鼠,除空白对照组6只外,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方式建立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10、5g/(kg·bw)和2.5g/(kg·bw)]和西药组[多烯磷脂酰胆碱混悬液1.2g/(kg·bw)],每组各6只。大鼠连续灌胃给药4周后,观察肝质量、肝指数和病理学变化;分析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AMPK、PPAR-α的血清含量和肝脏组织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渗湿降浊方高、中剂量组肝质量,渗湿降浊方高剂量组肝指数显著降低(P<0.01);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炎性浸润减轻,血清中TC、TG、LDL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且呈现剂量依赖性;与模型组相比,渗湿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和西药组AMPK血清含量...  相似文献   

18.
蜂胶复合软胶囊对实验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蜂胶复合软胶囊对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通过动物实验 ,观察蜂胶复合软胶囊对大鼠血清三酰甘油 (TG)、血清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的影响。结果表明 :蜂胶复合软胶囊灌胃的大鼠 ,其血清总TG ,TC含量明显降低 ,表现出良好的防治高血脂症的作用。在降低血清脂质含量的同时 ,明显增高了HDL -C的含量。由于蜂胶复合软胶囊是以蜂胶为主的纯天然复合制剂 ,并且同时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 ,因此对防治高血脂症及诸如糖尿病一类的代谢性疾病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丹参对脂肪变性奶牛肝细胞的作用机制,采用胶原酶两步灌流法分离培养奶牛肝细胞,不同浓度DL-乙硫氨酸处理,油红染色观察其脂滴数量,MTT法测定肝细胞的活性,生化法检测TG含量。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变性肝细胞后,生化法检测ALT、AST、TG、SOD、MDA的含量或活性,ELISA法测定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和CYP450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2 mmol/L的DL-乙硫氨酸作用24 h作为体外造模的最佳条件。用丹参处理后,能降低ALT、AST、TG和MDA的活性或含量,抑制TNF-α的释放,增加SOD活性。随丹参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CYP450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4 h时,丹参对NF-κ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8 h时,随丹参浓度的增加,NF-κB的表达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这表明丹参对奶牛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脂质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坏死因子、抗脂质过氧化及降低NF-κB和CYP450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旨在了解分化群α基因可能的调控序列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基因组步移技术扩增鸭CD8α基因的启动子区序列,使用在线软件进行序列分析;分别将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CD8α基因启动子区定向亚克隆至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GL3-Basic中,利用酶切与测序技术进行鉴定;并瞬时转染细胞,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启动子载体的活性。结果,扩增出一条长度为2 480bp的片段(包含第一外显子56bp,启动子区2 424bp)。经序列分析,鸭CD8α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典型的TATA-box、GC-box和CAAT-box,其转录起始位点位于翻译起始密码子ATG上游-406bp处,且发现了CdxA、Nkx-2、GATA-1、SRY等41个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经酶切与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鸭CD8α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显示,构建的鸭肝炎易感组和抗性组的报告基因启动子载体具有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CD8α基因的转录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