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7,(4):124-131
洪适(1)(1117-1184)宁国寺几日山南北,端期汗漫游。水痕秋雨过,竹色晓烟收。宦海何时了,僧房为少留。却寻归去路,馀兴漫回眸。(一)句井梧摇落先霜尽,衣杵凄凉带月闻。(四)注释:(1)洪适字景伯,绍兴十二年(1142),中博学宏词科。历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提举太平兴国宫。录农事花卉诗三首。农事、气候、水产、花卉词二十二首。韩元吉(1)(1118-1187)雨中闻伯恭至湖上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囊偶共携。山色雨深看亦好,湖光烟接望还迷。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官事得闲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一)句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  相似文献   

2.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5,(3):97-101
宿灵源院 山家皆种橘,古寺独栽松。林静时栖鹤,泉灵合有龙。何年人舍宅。今日我携筇。寓所留僧话,未眠闻打钟。  相似文献   

3.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7,(1):110-115
范浚初冬郊行空阔野云疏,行行思郁纡。露花啼晚菊,风叶舞高梧。日落牛羊下,天寒雁鹜呼。却回南岸路,暝色遍蓬庐。游南山晚归二首乐事惬幽讨,闻情便旧游。梳风修竹晚,拂日老枫秋。一饱桑门饭,百忘尘世忧。萧条茅屋下,可以纵冥搜。  相似文献   

4.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2,(3):152-163
宋代诗词农事录(续)$重庆市九龙坡农科所@孙开铨!重庆市,401329  相似文献   

5.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2,(1):160-169
秦观(1)(1049-1100) 田居四首(二) 鸡号四邻起,结束赴中原。  相似文献   

6.
较唐代而言,宋代茶文学在体裁上有所出新,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在内涵上有所发展。宋代士人重视心性、重视个体、重视世间的精神浇灌出了宋代的茶文化,并在茶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从宋代茶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代茶文化以俗为雅,以平常为道,茶饮生活成了宋代士人身心得以安顿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6,(4):121-130
徐作 王文孺臞庵 藜苋幽人室,丘园隐者居。一原青嶂合,万水绿阴疏。手把归田赋,腰悬种树书。桑麻连 轸秀,网罟入溪鱼。(一) 注释: (1)徐作北宋中后期人。录农事诗一首。 (2)臞庵在苏州。 何大圭 偶然作 茅屋松窗小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茶书看明人的茶文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长春  龙晨红  真理 《农业考古》2004,(2):119-123,126
中国茶文化发展到明代,又峰回路转,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自从“开千古茗饮之宗”的散茶渝饮法在明代确立并逐渐成为主流后,人们以百倍的热情,不断关注着这种新的品饮方式所带来的茶文化进步与变革.于是,一大批茶学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据统计,明代茶书可考者不下50余种,数量之多,为历朝历代之冠,其中,既有对前人茶文化成果的总结与茶文化史料的类纂、汇编,更多的则来自于作者长期品茶经验的积累和品茶心得的深刻阐发。尽管这些茶书篇幅体裁各不相同,特色各异,但从大的层面上又显示出一个朝代相同或相近的茶文化取向,值得我们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9.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8,(1):149-153
竹墨兰图仍赋 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花一两茎。(一) 王翠岩写竹求诗亦与 古画画物无定形,随物赋形皆迫真。其次师述有师绳,如印印泥随前人。尚疑屋下重作屋,参以新意意乃足。晋魏而来几百年,羲献断弦谁解续。何况高束李杜编,江湖竞买新诗读。愿君种取渭川一千亩。饱饭逍遥步扪腹。风晴烟雨尽入君心胸,吐出毫端自森肃。员大夫,来子章,何碌碌!(一)  相似文献   

10.
林更生 《农业考古》2005,(2):297-299
我国文人自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在品茗时不仅咏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茶诗,而且题下了许多趣味盎然的茶联。茶联是我国楹联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她既有清新秀美的绝句,也有蕴含哲理、妙趣横生的佳联。  相似文献   

11.
柴随亨(1) 江行即事 读罢骚经手自抄,纫兰归计胜诛茅.新蚕食叶将成茧,旧燕街泥旋补巢.菜老花随黄麦落,草长色与绿杨交.一春过尽三之二,闲倚东风忆孟郊.(一)  相似文献   

12.
李娟 《农业考古》2006,(5):49-53
茶从日常生活的饮品,到成为“一日不可无此君”的精神享受,与古代文人直接参与茶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在漫长的茶文化形成过程中,由于他们对茶情有独钟,用自己的文化素养、审美追求,对茶和饮茶过程进行艺术化打磨,使茶和饮茶习惯,从单纯满足生理需要的物质层面,提升到茶德,茶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信息》2003,(8):40-40
紫笋茶产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的顾渚山,因其芽形如笋,芽色带紫,品质上乘,故取名为紫笋。中国古代茶圣陆羽对紫笋茶十分推崇,至今这款名茶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了。紫笋茶的故乡长兴县为迎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饮食观念,将这一地方特产作为原料制成了独具匠心的“茶宴”,成为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地方物产珍品的特色宴席。  相似文献   

14.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2,(3):164-164,206
《宋代祷词农事录》是一部断代农史诗词巨著,取村于宋代诗词中有关农事史料。全书分为农事、气候、农器、耕作、粮作、经作、养殖、林业、花卉、药物十篇,共收录2291位作者,12727首农事诗词,其中农诗9597首,农词3898首。另诗句3898则,约二百万字。限资料时力,暂录至此,余容后补。私家一人伏笔十三年,因限于条件和古典诗词的特殊性,全赁手写。根据家藏十多种有关宋代诗词蓝本,累积了数以千计旁参史料,……  相似文献   

15.
宋代茶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客观上推动了宋代茶艺的繁盛。而以宋徽宗为首的文人们留下大量关于茶事的文学作品,不遗余力地倡导了茶艺向更高更精致的方向发展。"点茶"是宋代茶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由"点茶"更新的一系列茶艺理念,后来成为真正影响茶艺演变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刘希波 《农业考古》2004,(4):121-122
江西星子桃花源即康王谷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优质庐山云雾茶主产地,又是唐代茶圣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所在地。天下名泉和名茶在此珠联璧含,世间鲜有;来此品尝天下名泉煮名茶堪称人间一绝。早在两千年前,楚康王避秦乱于此,就以崖泉煮野茶消百疾,并常饮解渴健身。东晋时,陶渊明酷爱康王谷山幽景美,常居此地,饮茶解酒,品茗题诗。  相似文献   

17.
在《红楼梦》一书中,曹雪芹以一等天才的艺术笔触,精心打造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林黛玉。生活在诗一样环境中的林黛玉同时也是诗的化身,在她短暂的一生中,用诗宣泄痛苦和悲愤,用诗抒发欢乐与爱情,更用诗表示抗议和叛逆。诗歌表现了她冰清玉洁的节操,表现了她孤傲不阿的人格,也表现了她美丽圣洁的灵魂。本文从分析林黛玉所作的诗词入手,着重探讨作为她生命主旋律的叛逆性格;她迫于不幸身世遭遇及恶劣环境而形成的多愁善感的特点,她孤标傲世、目下无尘的高洁品格以及天真笃实、待人宽厚、处事谨慎的性格特点,从而论证了她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宋代的官僚士绅追求物质享受 ,纵情声色犬马 ,敛钱成风 ,奢侈盛行。岳飞背世俗而行之 ,生活俭朴 ,为官清廉 ,不喜声色。通过对比 ,突出了岳飞道德品质上的可贵之处 ,也丰富了民族英雄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殷三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443-17444
宋代诗词中涉及很多稻作知识。该文从不同方面撷取部分诗词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对当前文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两宋时期,是茶产业与茶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期间茶叶开始成为了婚俗中聘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婚姻礼俗中由注重聘礼的象征性到注重聘礼的实际价格与实用性的转变,是宋代饮茶之风盛行、茶叶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与茶叶的文化属性密切相关。通过对宋代以茶为聘现象的梳理,也可见宋代婚俗观念的趋利性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