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高山区旱育秧与半旱育秧的对比试验,发现旱育秧有利于克服高山区单季晚稻育秧期间的不利气候因素,从而育出矮壮秧苗。移栽本田后的单季晚稻表现出抗病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本文总结出高山区单季晚稻栽培的技术关键为:育秧期加强水分管理,防止鼠雀危害;大田期调整施肥比例为基肥50%,分蘖肥40%,穗肥10%,明显不同于平原地区的旱育秧大田管理。  相似文献   

2.
在蔺草茬免耕套播晚稻生态栽培中,对蔺草与中熟晚粳宁81套播作了共生期跨度1~16天的4个处理大区对比试验,初步发现蔺草茬套播晚稻适宜的共生期为1~11天。  相似文献   

3.
据研究,平圩区稻瘟病为秋季重发型,明显区别于皖南、皖西山区早稻重发型;夏季经作茬晚稻是平圩区双晚发病的重点对象田;晚稻旱育秧苗叶瘟发生重。在分析品种、栽培措施(播栽期、施肥、育秧方式)和气候等流行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慎选良种、科学栽培、结合药剂预防和治疗的一整套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4.
不同播期、密度、施氮量和水分对晚稻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晚稻金优928进行不同播期、密度、施肥量和水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其最佳栽培因子组合.结果表明,播期和施氮量是影响晚稻生育期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播期对晚稻生育期影响显著,对产量影响极显著,施肥量对中稻产量影响极显著;晚稻高产栽培的最佳组合为:播期6月22日、密度90万·hm-2、施氮量262.5 kg·hm-2、水分为水层10cm.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2020年浏阳市寒露风发生的主要特点,系统分析了寒露风对本地主栽晚稻的危害情况和损失程度。为合理规避寒露风对晚稻抽穗扬花的影响,提出了综合应对策略:优化品种搭配、确定播种适期、实行健身栽培、遭遇寒露风时灌水御寒、寒露风后补施肥料、适时收割干燥等措施减轻为害,降低损失,确保晚稻丰收。  相似文献   

6.
晚稻是目前水稻生产中增产潜力较大的一季作物。为了更好地发挥晚稻品种增产潜力,为品种布局、适期播栽和栽培季节适应性提供科学依据,1980年我们通过分期播种,对几个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播期和栽培密度对晚稻品种鄂粳403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鄂粳403在湖北省作双季晚稻种植最适播期为6月18-25日,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培密度为37.5万~45.0万穴/hm~2。  相似文献   

8.
崇安街道引进Ⅱ优505作双季晚稻种植表现为产量高、增产效果极显著,在栽培上重点把握安全齐穗期,合理搭配早稻和晚稻组合,采取培育壮秧、稻草回田、下足基肥、插足基本苗、适时烤田、湿润间歇灌溉、预防为主综合防;台病虫害等技术措施获得晚季丰收。  相似文献   

9.
安乡县一季晚稻─菜薹模式的种植效益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39-40
结合安乡县生产实际,分析了一季晚稻─菜薹栽培模式的效益,该模式的纯收入是一季晚稻─油菜模式、早稻─晚稻模式的2.38、3.34倍。总结了一季晚稻直播及菜薹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衔接好茬口、科学施肥、正确用药、合理排灌等。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水稻强化栽培省工、节本、增收的技术优势,探索单季杂交晚稻采崩免耕强化栽培的技术优势及增产效果,笔者在2005年晚稻生产中,开展了单季杂交晚稻免耕强化栽培与翻耕强化栽培对比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