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利用新疆全域50个站台1967—2017年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对降水集中度与集中期的计算,分析新疆降水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北疆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大于50 d,西部、北部山区可达90 d,南疆仅西部、北部沿天山地区达30~50 d,南疆其余区域及东疆均小于20 d;新疆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均有所增加;降水变异系数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呈负相关,即降水越多的区域,年际差异越小,全疆降水变异系数在0.20~0.65,呈由北向南递增态势;全疆降水集中度在0.17~0.78,自北向南增大,降水分配趋于集中,且研究时段内降水集中度以0.011/10 a速度降低;全疆降水集中期在6月中旬至8月初,自西南向东北推迟,南疆最先进入集中降水期;在典型年中,南北疆的变化以降水强度为主,东疆以降水日数变化为主;新疆降水存在显著周期,现在阶段处于25~32年的降水偏少周期,且处于降水集中度由低向高转变的交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2022年10月9日-10日延边州出现了明显降水,山区出现了雨夹雪。分析本次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模式预报偏差成因,发现:气旋入海后爆发性发展配合偏东回流的长时间影响是本次降水量级较大的关键;模式大尺度环流形势预报基本准确;降水量级预报中,EC、CMA-GFS与实况最接近,EC模式稳定性更高,两家模式均在最近时次的预报更准确。降水相态的预报离不开气温的预报,EC气温预报与实况偏差较小,CMA-GFS预报的850hPa气温和2m气温均较实况偏高,在今后的气温预报中要更多参考EC的预报。通过检验雷达ROSE2.0降水产品,发现降水最强时刻,距离雷达较近处,降水会被过高估计;在距雷达80km以外地方的降水被过低估计,其他区域估计的强降水对实际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元素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性质研究表明在研究期间,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以加权平均值之和来计,6月份化学元素含量最高,观测时段内所测定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12.0011mg/L,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N>K>Mg>Na>P>Fe >Zn>Cu>Mn;大气降水经过林层后,林内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林内穿透降水化学元素含量之和为17.1105mg/L,树干茎流为35.5074mg/L,比大气降水分别高出5.1094mg/L和23.5063mg/L.  相似文献   

4.
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不但有助于理解降水形成机理和区域气候形成机制,而且有助于验证数值模式某些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合理性。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利用2008~2017年60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观测资料,对辽宁省夏季降水的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夏季气候平均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峰值大体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而降水强度日峰值的高值区大多出现在山地与平原的交界处;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频率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双峰结构,峰值出现在清晨和傍晚,而降水强度则在傍晚有一个明显的峰值。辽宁省不同区域的降水日变化特征存在差异,辽西地区和辽中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率都以傍晚的日峰值所主导,而辽东地区和辽中沿海地区主要以清晨的日峰值为主。长时降水(≥7h)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大于短时降水(1~3h),长时降水对降水量清晨的峰值贡献较大,而短时降水对傍晚的峰值影响更大。L1级(0.1~10mm·h-1)降水对辽宁省夏季总降水的贡献最大,并主导了辽宁省夏季降水量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形对降水具有尺度效应,宏观和微观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差异很大。不同地形的降水分布有很强的局地性,时空分布十分明显。在宏观上,降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但在微观上受到的影响较多。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多样,降水的观测和模拟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以内蒙古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采样等方式分离地形,构建多级地形。基于站点数据讨论不同精细程度的地形因子对降水的影响,以TRMM卫星观测点为宏观项,地形因子为地形项,讨论多级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合构建多级地形,降水在1 000mm,高海拔站点降水受海拔影响较小,中尺度地形迎风坡降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自春季始,雨带由华南向北推进,初夏雨带在江淮流域,盛夏到达我国北方。8月下旬以后雨带南撤。对于这种降水北进南退的气候特征,运用5种全球气候模式对我国及邻近地区的月降水进行模拟,分析了降水带随季节的移动以及区域降水气候的变化,同时与观测实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降水资源高效转化利用对于提高早地农业和灌溉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土区农田作物降水利用效率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农田降水生产潜力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从实现土壤水库扩蓄增容、增加农田地面覆盖、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减少作物无效蒸腾、持续增加土壤肥力等5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黄土区农田降水利用效率的方法和途径,并结合降水资源转化利用技术发展需求,提出了近中期提高降水资源利用效率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发的若干重点。  相似文献   

8.
铁岭地区玉米种子的降水特性,玉米种子安全越冬的关键在于低温来临之前,将种子水分降至相应的低温冻害临界水分以下。铁岭地区玉米种子降水技术要点:1利用烘干设备降水;2站杆扒皮适时晚收;3适时早收,网袋晾晒;4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东部地区玉米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2000-2004年在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等4个盟(市)进行了玉米降水利用率与生产潜力的专题调研。经过4年的调查研宛,建立了玉米降水生产潜力模型,分析讨论了各地区7个示范旗县降水资源的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南四湖流域的极端降水特征,本研究利用1981—2014年南四湖流域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流域降水阈值、极端降水日数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第90、95和99百分位的极端降水事件,平均降水阈值分别为24.7、40.0、80.2 mm;(2)南四湖地区北部降水阈值较南部偏大,东部较西部偏大,极端强降水阈值的空间分布与年降水量的分布相似;(3)南四湖地区年平均极端降水量东北部以及北部较强,南部和西南部较小,这种分布和南四湖流域的降水气候平均态分布较为类似,反映了极端降水对于降水的贡献非常大;(4)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日数平均为每年3.08~3.56天,表现出极端降水阀值大的站点,其极端降水日数较少,其相关系数达-0.893;(5)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为34.2%~37.7%,且多年平均年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说明阈值大的地方,其降水强度也大,形成灾害的风险也大;(6)南四湖地区极端降水多年平均日数为23.5天,且以4.5 d/10 a的速率上升;(7)南四湖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年总极端降水日数发生突变,且存在2年和16年左右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空实况和数值模式资料,对2020年5月5-6日期间发生在青海省的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就降水实况、各模式降水落区、降水及温度预报偏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C模式预报相对稳定,GRAPES-GFS与实况更靠近,NCEP模式预报仍然偏弱。对于降水落区预报来说GRAPES-GFS的24h预报降水落区和降水量级更准确,对于降水和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整体来看GRAPES3km准确率最高,其次是GRAPES-GFS,再次是EC-thin, NCEP准确率最低。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1966--2015年降水数据分析了高淳近50a降水年、年际、四季、月和极端降水、降水相对变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降水量波动较大并呈上升趋势.春、秋、冬季各年代际之间差异较小,春季和秋季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夏季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冬季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四季与年降水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各月降水量分配不均,各月降水量的气候倾向率差异明显,夏季降水增多趋势十分明显;降水日数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趋势;暴雨日数呈缓慢增长的趋势,近50a大暴雨日数基本持平.近50a涝年有4a,高淳旱年的有5a;极端降水事件的阀值为38.2mm,极端降水事件年际波动很大.  相似文献   

13.
王岩 《甘肃农村科技》2002,(3):14-15,20
文章通过对西峰市年、季降水特性、厄尔尼诺清风归生的成因的描述,以及厄尔尼诺事件对降水的影响分析,找出了进入90年代以来,西峰降水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可作为降水量预测预报的依据,也可为党政领导安排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杨森  周晓珊  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634-3635
利用沈阳市1961-2008年48年的逐时降水记录,分析了沈阳市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基本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夏季降水日变化在降水量和降水频次上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规律,日变化有2个峰值区间,一个峰值位于午后至傍晚,另一个峰值发生在清晨;下午至前半夜的降水主要为持续时间少于6 h的降水事件,而后半夜至清晨的降水峰值则主要由持续时间大于6 h的降水事件造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垦农科学院作物所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气象台等单位,结合黑龙江垦区的实际情况,联合进行了降水概率预报的研究,编制了“24h降水概率预报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软件,并在一些气象台站试用,使24h降水预报准确率由80年代的85%提高到现在的96%。  相似文献   

16.
日本落叶松林冠对大气降水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日本落叶松林对大气降水的再分配,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的饱和截留量为5mm。影响林冠截留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林冠截留量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截留百分率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林冠截留率与降水强度成反比,日本落叶松冠林对降水的截留率为24.4%,最大值出现在5,6及11月份,为28%~37%,树干茎流在森林降水中的比重较小,为1.2%,通过雨量是林内降水的主要来源,它约占林内降水量的7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近40年(1951-1990年)降水资料,统计出广西南部后汛期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并初步分析了低纬度环流系统对广西南部后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德令哈地区2007-2018年降水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2年德令哈降水pH值呈微弱的递减趋势,K值呈微弱的递增趋势;冬季降水pH值和K值均处于高值区;pH值最小值出现在夏季,K值最小值出现在秋季;pH值和K值月变化均呈递减趋势。不同性质的降水相比,阵性与连续性降水的pH值差值不大,阵性降水K值冬季大于夏季,连续性降水冬夏差异不大。不同降水量级的降水相比,大量级降水的pH值大于其他的量级,K值则表现出小量级降水较大。  相似文献   

19.
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误报降水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DSC2型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实时误报降水资料进行整理归纳,从中分析产生误报降水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和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1999-2013年山东省122个台站观测的逐时降水数据,分析了山东省夏季(6~8月)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和降水持续性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东省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日变化均表现为清晨主峰值和下午次峰值并存的特征,峰值区出现时间各地区较为一致,但低值区出现时间各地区略有差异;降水强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多峰并存的特征,鲁西北、鲁中北部和鲁西南部分地区在傍晚前后降水强度较大,半岛和鲁东南的沿海地区则在凌晨或清晨降水强度较大。山东降水主要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短持续性降水对总降水量的贡献较长持续性降水大。短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在傍晚前后出现大值,长持续性降水降水量在清晨出现大值。短持续性降水多发于清晨和午后至傍晚,长持续性降水多发生于凌晨或清晨,尤其以6:00为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