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棉花面积的逐年加大,品种的频繁更换,棉花重茬年限的增加,种植作物的单一,使棉田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棉田害虫的抗性也在逐年增加,棉田病虫危害也在逐年呈加重趋势,本文从诸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防治棉田害虫的策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欣 《农村科技》2007,(8):49-50
由于长期种植单一棉花作物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草蛉、瓢虫等天敌大量死亡,害虫越来越多,防治成本逐年增加。2002年140公顷繁殖田,平均防治费用1050元。种子饱满度受到影响,健籽率低,籽指由10~10.5克降到9~9.5克,影响了棉花种子的内在质量,加工出的光籽积压严重。针对以上状况,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对棉田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3.
刘晓  耿军  邢茂德  刘萍  刘超 《农学学报》2022,12(10):21-24
受转基因棉大面积种植的影响,棉田害虫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引起的棉田防治策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棉田种植诱集或驱避植物可有效减轻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研究发现,目前可应用于棉田的诱集或趋避植物有30余种,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传统诱集植物、保育天敌诱集植物和害虫忌避植物。本研究综述了通过种植诱集或忌避植物来控制棉田害虫和增加天敌数量的方法,为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种植密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叶蝉和蜘蛛的发生量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盲蝽发生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发生量呈增加趋势,但密度增加到67 500株/hm2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棉花卷叶螟发生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花铃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棉株营养.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厂泛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田施药次数及施药量也相应减少。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椿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豫东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农一师五团棉田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花蚜虫的发生规律,指出5—8月气温、降水量、湿度是影响棉田害虫发生消长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棉田害虫的测报防治方法,以为棉田害虫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抗虫棉凭借其独特的抗虫效果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棉田益害生物种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棉田施药次数及施药量也相应减少,而过去局部地区零星发生的次要害虫棉盲椿象逐渐发展成为棉田的主要害虫,其种群数量急剧上升,发生与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在豫东地区已经逐步上升为棉田的主要害虫,使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减少了棉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8.
尉犁县棉叶螨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尉犁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是个以棉花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往年棉叶螨在尉犁县发生面积333~666公顷,一直作为次生害虫进行防治,而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逐年增加,加之干旱少雨,缺水情况越来越严峻,一年中达到45毫米的降水只有1~2次,有利于叶螨在棉花上繁殖,致使其近几年危害越来越严重,现已上升为重点防治害虫。一、危害特点在尉犁县,棉叶螨从5月开始侵入棉田,危害高峰期在蕾铃期,棉花采收后,棉叶螨逐渐消退。棉叶螨最早侵入棉田是在棉苗处于5叶1心~6叶1心期,它先从棉株下部叶片开始危害,然后逐渐  相似文献   

9.
陈德里  唐敏 《农村科技》2007,(11):18-19
随着滴灌条件下棉花大面积的种植,棉田害虫的危害日趋严重,针对"三虫"的危害,要抓好棉田主要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实施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0.
戴德成 《农村科技》2008,(10):46-47
双斑萤叶甲在奎屯垦区棉田始见期为1996年,初发时,危害甚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棉花的逐年种植,双斑萤叶甲在奎屯垦区已由次要害虫逐渐成为主要害虫,并有逐年扩大危害面积、加重危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抗虫棉种种植面积的扩大,棉盲蝽近几年逐渐发展成为大丰市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并且其发生与为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分析了大丰市抗虫棉田盲蝽重发原因,提出了科学防治棉盲蝽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黑龙港地区抗虫棉的普及推广,棉田用药次数减少,棉盲蝽象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据调查,棉盲蝽象危害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尤其是去年,隆尧县30%棉田因盲蝽象造成的减产超过一成,有的棉田因忽视了盲蝽象的防治减产高达20%,因此,及时有效地防治棉盲蝽象成为今年夺取棉花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棉田多熟立体种植是解决江苏省人多地少,粮棉总需求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理论依据为:增加了叶日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地生态平衡和棉花害虫的综合防治;减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 1号为试验品种 ,调查了盛花期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 :棉铃虫、棉花卷叶螟和棉叶蝉的百株虫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 ,高密度条件下较高 ;随磷钾肥配比的提高而增加。盲蝽在高密度中配比和低密度高配比条件下发生量较高 ,在高密度低配比和低密度中配比条件下发生量较低。瓢虫和叶蝉的发生基本一致 ,两者具有追随关系 ;寄生蜂和盲蝽的发生也基本一致 ,两者间相关系数达极显著 ,具有明显的追随关系。盛花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关系 ,表明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 ,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16.
越冬期防治棉花害虫措施天津市种子管理站张存信越冬期,一般是棉花害虫潜伏阶段,也是它生活周期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容易歼灭。所以,搞好越冬期棉花害虫防治,是压低虫口基数,消灭害虫于为害之前的最有利时机,也是抓好预防为主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措施是:1.清洁棉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重点优质棉基地是新疆,新疆的棉花不论是在种植面积上,还是在产量方面都是全国第一,棉花产业已经占据新疆经济支柱的主要地位。但是,在实施膜下滴灌高密度植棉技术,以及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之后,改变了新疆棉田的生态条件,对棉田害虫的发生、成灾规律、种类和流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造成了棉花的大幅度减产,因此,必须及时的对棉田害虫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防治棉蚜主要采用种子包衣、栽培管理、中心点片挑冶、天敌的繁殖释放与保护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但在新疆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的情况下,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立足于新疆生产实际,通过对北疆奎屯地区棉田及周围植被昆虫发生情况的系统调查,研究分析棉田周围不同生境对棉蚜发生的影响,确定天敌种类,分析棉田周围不同植物与目标保护作物棉花在天敌群落特征上的关系,为利用棉田周围天敌进行棉花害虫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沙湾市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11.6万公顷,不同程度发生早衰症状的棉田达5.3万公顷,占当地棉花种植总面积的45.8%,棉花早衰影响棉花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棉花种植户的管理成本。本文调查收集整理多年来棉花种植大户和技术人员的生产管理经验,从品种选择、种植模式、化学调控、病虫危害和水肥管理等方面对棉花早衰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为生产中有效防治棉花早衰提供技术参考,降低棉花早衰给棉农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棉花是我国一些省份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很大,但病虫危害严重,利用散养土鸡来对棉花进行生物治虫可一举两得。一、棉田养土鸡的特点1.灭虫和除草。鸡在棉田散养,可捕捉棉田绝大多数害虫。与果园不同,棉花植株较低,各种害虫成虫飞翔的高度正好在鸡的捕食范围。其幼虫在棉花叶片爬行时,也会被鸡发现而捕捉。因此,养鸡的棉田,虫口密度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