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梯度凝胶电泳法对奥尼罗非鱼肾脏、肝脏、眼睛、肌肉和心脏等5种组织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这4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结果表明:奥尼罗非鱼的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EST由7个基因位点编码;LDH酶带多于大多数硬骨鱼典型的5条酶带;MDH和SOD都具有线粒体型和上清液型2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潘锋  胡玫 《淡水渔业》1993,23(2):7-10
本文通过对奥利亚(Oreochromis aureus)、莫桑比克(Oreochromis mossambicus)和尼罗(Oreochromis niloticus)三种罗非鱼血清蛋白和心脏、眼睛、脑、骨骼肌和肝脏五种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酸(MDH)及酯酶(EST)三种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对比,比较了三种罗非鱼种和组织的特异性,找出了奥利亚罗非鱼的特异蛋白和特异酶带为种的鉴别及生化、遗传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微量蛋白电泳方法,通过对3个鲤鱼不同养殖品种单个卵粒全蛋白和酯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分析了鲤鱼单卵酯酶同工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鲤鱼品种酯酶同工酯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酯酶酶带的有无,也表现在酯酶酶带相对活性的高低。另外,本文还探讨了微量蛋白电泳方法和显色技术对于研究鱼类胚胎发育和鱼类育种学的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的方法,对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红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分别为2条、2条和3条带,尼罗罗非鱼分别为2条、2条和5条带。两种罗非鱼的白肌和心肌的两条带具有相同的迁移率。红尼罗罗非鱼晶状体的8条带与尼罗罗非鱼晶状体5条带中的第8、4、5条带的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5.
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的方法,对红尼罗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红尼罗罗非鱼的白肌、心肌和晶状体,分别为2条、2条和3条带,尼罗罗非鱼分别为2条、2条和5条带。两种罗非鱼的白肌和心肌的两条带具有相同的迁移率。红尼罗夕非鱼晶状体的8条带与尼罗罗非鱼晶状体5条带中的第3、4、5条带的迁移率相同。  相似文献   

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技术,对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及两者的杂交后代的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乙醇酸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不同群体及其杂交后代的LDH、EST和ADH的同工酶可分别稳定地表达出2、3和3条条带,这三种酶表达酶带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MDH同工酶表达2条稳定酶带,在亲本和杂交后代间表达量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技术,对日本沼虾野生群体、养殖群体及两者的杂交后代的肌肉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乙醇酸脱氢酶(A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不同群体及其杂交后代的LDH、EST和ADH的同工酶可分别稳定地表达出2、3和3条条带,这三种酶表达酶带及表达量差异不显著。MDH同工酶表达2条稳定酶带,在亲本和杂交后代间表达量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日本沼虾幼体发育及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鄱阳湖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幼体发育的5个阶段即Z0、Z1、Z3、Z5~Z6及Z9~Z11期进行观察,分析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同工酶谱带变化。结果表明,各期间幼体形态均有明显变化,幼体蜕皮次数随发育快慢不同,发育快的需9次蜕皮完成变态发育过程,慢的则需14次;LDH酶谱在5个发育阶段各有5条带,仅酶活性有强弱变化;EST酶谱不仅条带数从2条增加到9条,酶活性也有明显变化,EST1和EST3在5个阶段都出现,且酶活性逐渐升高;MDH酶谱共出现6条带,MDH1和MDH4分布延伸时间跨度大,酶活性高,可看作主带。因此日本沼虾变态发育过程中同工酶谱带随变态发育而变化,反映了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组成和不同组织中不同同工酶的活性和出现顺序,可作为鉴别种属特异性和发育阶段特异性的一项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黄河鲤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方法,对黄河鲤的六种组织的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同普通鲤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河鲤和普通鲤的酯酶同工酶谱在各对应组织中的数目和位置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个别组织中存在着酶活性的差异;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在各对应组织中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圆盘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结合CS910型双波长薄层扫描研究了鮰鱼杂交F_1代鱼种(斑点叉尾鮰×长鳍叉尾鮰)肌肉、肝脏、晶体、肾脏、心脏、脑6种组织中的LDH同工酶系统的分化表达谱式。结果表明,杂交F_1代鱼种的LDH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本文还论述了杂交F_2 代鱼种LDH同工酶的特征并推测其 LDH同工酶可能AB~1B~2或 LDH-A,-B,-C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1.
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的性腺发育与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性腺的发育和分化的观察结果。用组织学方法观察,莫桑比克罗非鱼幼鱼的性腺发育,可以明显地区分为三个阶段,即:性腺的原始阶段,性腺分化前期阶段,性腺分化完成阶段。作者认为,对莫桑比克罗非鱼的诱变试验,应在前两阶段进行;当幼鱼体长达到15mm以后,性腺分化已基本完成,性激素的处理不可能取得性诱变的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不连续电泳,对毛蚶的肝胰脏、斧足、外套膜、闭壳肌、鳃等5种不同组织进行了6种同工酶(EST、LDH、MDH、α-AMY、POD、CAT)的电泳研究,并对各种酶的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毛蚶的同工酶系统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并对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分布及其生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丁(鱼岁)不同组织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丁的晶状体、心脏、脑、肾脏、肝脏、肌肉等6种组织进行了8种同工酶(LDH、MDH、α-AMY、G6PDH、ADH、AKP、EST、POD)的电泳研究,分析了各种酶的同工酶基因位点表达、亚基组成及酶谱表型,讨论了8种同工酶在组织中分布特异性的生理意义。结果表明:8种同工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丁的8种同工酶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尼罗罗非鱼性腺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本文主要研究尼罗罗非鱼从刚孵出的仔鱼直至第一次性成熟的亲鱼,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其性腺分化和发育的全过程。长江流域各地区尼罗罗非鱼性成熟日龄为130天左右。在合理的饲养条件下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是随日龄的增长同时并进的,雌雄个体生长速度和性腺发育基本上同步,然而在达到性成熟产卵以后,雄鱼生长速度显著的超过雌鱼。  相似文献   

15.
罗非鱼“粤闽1号”是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奥利亚罗非鱼(O. aureus)培育的全雄罗非鱼新品种。采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方法,对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同工酶电泳结果显示,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酶谱具有组织和群体特异性。肌肉和脾脏中的EST表达量极低,而肝脏中的EST表达量较高,LDH在3种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但酶谱存在差异。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检测到10条EST酶带和5条LDH酶带,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12.50%~71.43%,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0417~0.6143,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为?0.2347~0.9072。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tDNA D-loop区的碱基组成无显著差异,均呈现出A+T碱基偏向性(63.39%)。在罗非鱼“粤闽1号”及其繁育群体中,共发现2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19,奥尼罗非鱼雌鱼(WY1)、尼罗罗非鱼雌鱼(XX)、尼罗罗非鱼雄鱼(XY)和罗非鱼“粤闽1号”(XY2)群体的Pi值(0.0440~0.0519)明显高于超雄尼罗罗非鱼(YY1)、超雄奥尼罗非鱼(YY2)和奥利亚罗非鱼雌鱼(WZ)群体的Pi值(0~0.0009)。各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115~0.9963,XY2与WY1群体之间、XX与XY群体之间以及WZ和YY2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FST<0.05, P>0.05)。XY2群体与尼罗罗非鱼群体(XX群体和XY群体)和奥利亚罗非鱼群体(WZ群体)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639和0.0695。在NJ系统进化树中,XX、XY、YY1和XY2群体聚为一支,WY1、WZ和YY2群体聚为另一支。本研究揭示了罗非鱼“粤闽1号”的生化和分子遗传特征,为其种质鉴定、繁育群体的构建和优良性状的稳定遗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 Brandt)的晶状体、心脏、肾脏、肝脏、脑、肌肉等6种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种组织中共检出15种LDH同工酶,在不同的组织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平板电泳方法研究两种罗非鱼及其杂种 F_1的血清、肝脏、肌肉组织的 EST 同工酶表明:两种罗非鱼各自有其特定的酶谱;杂种 F_1的酶谱中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新杂种酶带”和双亲的“互补酶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莫桑比克罗非鱼的xy型雄鱼,xx型雌鱼和yy型超雄鱼血清中乳酸脱氢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等生化指标的异同情况。  相似文献   

19.
河南淇河鲫鱼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法,研究了淇河鲫的心、肌、眼、肝、肾和脑六种不同组织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特征,并同普通鲫鱼的对应组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淇河鲫鱼中,酯酶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没有发现重复基因表达,推测淇河鲫为功能二倍体。  相似文献   

20.
养殖银鲳第一次性周期性腺发育组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银鲳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2月龄,养殖银鲳精巢处于第Ⅰ期;3~4月龄发育至第Ⅱ期;5月龄时发育至第Ⅲ期;6月龄时发育到第Ⅳ期;在7月龄时即能达到性成熟;在越冬的8~10月龄退化至第Ⅲ期,之后又开始重新发育,并在11~12月龄达到成熟。卵巢在3~4月龄时发育至第Ⅰ期;5月份发育至第Ⅱ期;6月龄发育到第Ⅲ期;7~8月龄的越冬时期卵巢退至第Ⅱ期;越冬之后的9~10月龄时卵巢继续发育,并在11~12月龄时达到性成熟。银鲳精巢和卵巢发育都为不完全同步型,且精巢发育较卵巢快。本研究为银鲳性腺发育及人工繁育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