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2008年6月对蕉岭石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浮游植物(包括变种、变型)5门30属63种。其中,绿藻18属43种,占总种数的68.25%;硅藻5属10种,占总种数的15.87%;蓝藻4属6种;甲藻2属3种;隐藻1种。绝对优势种为扎卡四棘藻(Attheya zachariasi),隐藻(Cryptomonas sp.)、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和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的优势程度次之。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水平来看,该保护区的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2年6月-2013年10月对汀江大刺鳅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采样江段的鱼类资源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该保护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调查共采集鱼类38种,隶属4目、12科30属;其中福建省保护动物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1种,福建省特有种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fasciatus)、圆斑拟腹吸鳅(Pseudogastromyzon cheni)、斑纹缨口鳅(Crossostoma stigmata)3种。采用Pinkas的IRI指数进行分析,保护区鱼类优势种有宽鳍鱲(Zacco platyp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鲇(Parasilurus asotus)、侧条厚唇鱼(Acrossoch eilus parallen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刺鳅等6种;鱼类生态类型以杂食性、底栖和山溪定居性为主。保护区上游鱼类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下游。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鱼类多样性指数与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河道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相关性显著。典范对应分析发现3个环境指标主要影响平鳍鳅科鱼类。  相似文献   

3.
2014年冬季分别对淮河淮南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淮河荆涂峡鲤、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以及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个保护区共发现浮游动物57种,均以原生动物为主体。其中淮南段保护区共38种,包括原生动物22种,轮虫7种,桡足类6种,枝角类3种;荆涂峡保护区共39种,包括原生动物23种,轮虫6种,桡足类7种,枝角类3种。淮南段保护区和荆涂峡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均值分别为(1 313.17±500.53)个/L和(1 601.46±669.02)个/L,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23±0.12)mg/L和(0.41±0.50)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显示,两处保护区均为中度污染,荆涂峡保护区水质优于淮南段保护区。RDA分析结果表明,水深、浊度、p H、透明度是影响淮南段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而荆涂峡保护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则为水温、总磷、磷酸盐、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  相似文献   

4.
2014年冬季在嬉子湖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进行现场调查,通过对物种组成、优势种结构、密度和生物量、群落多样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保护区浮游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优势物种与主要水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RDA分析。在保护区所处的嬉子湖设置6个调查断面,共18个采样点。结果显示,在保护区共采集到浮游动物4门36属64种,原生动物、轮虫类、桡足类和枝角类物种数占浮游动物物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1.56%、29.69%、10.94%和7.81%。优势种类群为2门5属7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类3种。保护区浮游动物密度变幅为1 755.25~7 023.38 ind/L,平均为3 483.44 ind/L;生物量变幅为0.36~5.34 mg/L,平均为1.67 mg/L;群落丰富度指数(R)变幅为1.02~1.96,平均为1.37;香农指数(H')变幅为2.02~3.47,平均为2.72;均匀度指数(E)变幅为0.59~0.85,平均为0.72。在被摄食压力下降及饵料生物资源下降的共同影响下,冬季保护区外界环境对个体较小的原生动物和轮虫有利,群落生态优势度也集中于上述浮游动物类群。受到水文特征的影响,南部湖区的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以及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中部和北部湖区。  相似文献   

5.
3.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2011年3月1日起施 行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①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针对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的繁殖期、幼体生长期等生长繁育关键阶段设定特别保护期。特别保护期内不得从事捕捞、  相似文献   

6.
为阐明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了解库区水质现状,于2021年7月(夏)、11月(秋)、2022年1月(冬)和3月(春)调查了洈水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和水质理化指标。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有75属129种,以绿藻门为主;浮游动物(轮虫和浮游甲壳动物)23属31种,以轮虫为主。浮游生物的优势物种主要为链形小环藻(Cyclotella catenate)、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guga)、湖泊伪鱼腥藻(Pseudoanabaena limnetic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无节幼体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年均值分别为1.656×107、1.75×102 ind./L和6.32、1.92 mg/L。在空间分布上,浮游生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由上游河道型库区至下游敞水区大致呈逐渐降低的特点。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PO43--P、WT、pH值和DO均对洈水水库中浮游生物群落的生态分布有重要影响,且NO3-<...  相似文献   

7.
曲靖市多依河鱼类自然保护区建立于2006年,是以保护鱼类濒危物种种群及栖息生态系统为宗旨,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于一体的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多依河鱼类保护区有鱼类4目9科34属36种,并对保护和利用多依河鱼类种质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云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的情况,介绍了30种云南土著鱼类的驯化情况,以为云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广州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获悉,近日,国家农业部将流溪河光倒刺鲃保护区列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这也是广州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该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光倒刺鲃及其产卵场,同时保护其他经济鱼类和南方特有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湖南鱼类水生生物保护区面积逾8 0万公顷农业部公布第8批共36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湖南省有6个保护区正式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分别是安乡杨家河段短河鲚,永顺司城河吻鳜、大眼鳜,沅水桃源段黄颡鱼、黄尾鲴,沅水武陵段青虾、中华鳖,浙水资兴段大刺鳅、条纹二须鲃和龙山洗车河大鳍鱯、吻鮈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至此,湖南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国家级27个、省级  相似文献   

11.
于2020年6—8月对沙湖4个区域的浮游甲壳动物水平分布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浮游甲壳动物种类、丰度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沙湖共记录了浮游甲壳动物7种,其中枝角类5属5种,桡足类2属2种;不同湖区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组成有差异,象鼻溞、剑水蚤、无节幼体在全湖出现;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为31.8~73.0个·L-1,呈现沉水植物区<沿岸区<敞水区<挺水植物区的变化。分析表明,影响沙湖浮游甲壳动物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有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磷浓度和总氮浓度,其中叶绿素a浓度、透明度、总氮浓度是引起沙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2.
以通江湖泊洞庭湖浮游植物为研究对象,明确通江湖泊洞庭湖在不同水文期藻类群落结构和动态变化特征,并根据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湖区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对洞庭湖流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生物调查,共检出6门51属,其中绿藻门19属,占37.26%;硅藻门最多,为21属,占41.18%;裸藻门4属,占7.84%;蓝藻门和甲藻门各3属,各占5.88%;隐藻门最少,仅有1属,占1.96%。优势种全湖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主要优势种为直链藻、针杆藻、舟形藻、栅藻、小球藻、席藻和隐藻。全湖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7.2×104~300.6×104 cells/L,均值为27.2×104 cells/L。从时间分布看,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丰水期>涨水期>枯水期>退水期,涨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退水期的藻类分布存在差异明显;从空间分布看,东洞庭湖的大小西湖断面藻类密度最大,均值达220.9×104 cells/L,最...  相似文献   

13.
通过菜心和芥蓝的种间杂交可丰富遗传背景,创新种质资源,但由于受精合子发育障碍,需对种间杂种进行胚挽救,才能获得后代。以菜心作为母本,芥蓝作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于杂交后取种间杂种胚进行人工培养,设置5种不同胚挽救培养基,6个不同取材时间,4种不同生根培养基,3种不同染色体加倍方式,筛选适合的种间杂种胚挽救方式、增殖扩繁方式、染色体加倍方式,提高种间杂种获得率。结果显示,ERM4(MS+0.5 mg·L-1 6-BA+0.5 mg·L-1 NAA+1.0 mg·L-1 KT+1 g·L-1 AC)出胚率为10.47%,为最佳胚挽救培养基;授粉后12 d为最佳取材时间,出胚率为26.32%;RM4(1/2MS+0.5 mg·L-1 IBA)生根率最高、生根时间最短,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秋水仙碱涂抹生长点5次,染色体加倍率可达62.26%,为最佳染色体加倍方式。通过形态学鉴定、染色体分析、倍性鉴定等方法,对F1代杂种植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所得杂种为真杂种,可育株为异源四倍体。异源四倍体蔬菜种质的成功创制为后续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日照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于2016年2月和8月对该海域18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种类和优势种组成、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环境因子调查分析,利用CLUSTER聚类分析、MDS排序和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41属92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1属73种,甲藻门(Pyrrophyta)9属18种,金藻门(Chrysophyta)1属1种。冬季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夏季主要优势种为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和深环沟角毛藻(Chaetoceros constrictus)。冬季浮游植物丰度为2.20×106~6.12×107cells/m3,夏季丰度为3.75×104~5.70×106cells/m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盐度、水深、溶解氧(DO)、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总氮和重金属中的锌。在日照近岸海域,相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析方法,多元统计分析能更好地反映该海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为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采用实地踏查和查阅文献资料方法对该保护区的种养殖种质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种养殖种质资源174个品种。植物种质资源有117种,其中,粮食作物类41种,如绥阳谷、麻谷和三叶子玉米等;杂粮作物类10种,如乌洋芋和黄洋芋等;蔬菜作物类35种,如黄籽四季豆和朝天椒等;经济作物类12种,如绥阳油菜和绥阳马尾油菜等;经济林果类12种,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有野生猕猴桃、野生天麻、山梨、野葡萄、桑葚、兰花和刺梨等7种。动物种质资源有43种,其中,家畜类17种,如绥阳猪等;家禽类12种,如绥阳鸡等。经济昆虫类2种,分别为意蜂和中蜂。水产鱼类有12种,如鲈鲤等。宽阔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种养殖遗传资源,外来品种引种栽培、养殖时应注重保护区本土遗传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6.
林木种植资源调查的目的是查清辖区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和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群体分布以及生长情况等信息。全区调查木本植物55种(包括4个变种),隶属25科43属,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属8种;被子植物22科38属47种(包括4个变种)。分析了林木种质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新建元江县跨江大桥段位于元江鲤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参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采用实地捕捞、市场调查、走访了解等方法进行水生生物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江段河水水质处于地表水标准Ⅳ类,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生物量较高.4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水生藻类6门48种,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其中硅藻种类最多,绿藻生物量最大.采集浮游动物4大类18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枝角类生物量最大.采集到底栖动物3门11种,其中软体动物种数最多,节肢动物门次之.采集到的水生维管束植物9种.鱼类共调查到20种,以鲤形目最多,鲇形目次之.此次调查结果可为评价大桥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保护区水生生物的影响提供依据,并协助制定科学有效的水生态保护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氮磷比条件下北洛河中藻类的生长情况与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于北洛河下桃水电站坝上水库采集水样,通过添加磷酸盐提高水体中总磷浓度、调整氮磷比,根据总磷浓度(0.02、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 mg·L-1)共设置11个处理组,进行5 d的藻类培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体系中共鉴定出藻类4门31属,其中蓝藻门的微囊藻属、平裂藻属和绿藻门的栅藻属、十字藻属、惠氏藻属的占比相对较高,为北洛河中的优势种属;藻类细胞丰度随着总磷浓度升高先逐渐上升,并在0.40 mg·L-1组达到最高;当总磷浓度≥0.10 mg·L-1时,优势藻类开始暴发性生长,导致物种丰富度指数显著升高(P<0.05),而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下降(P<0.05)。通过对水样中氮磷浓度进行测定发现,随着外源磷输入量的增加,藻类对总氮的吸收加快;当总磷浓度高于0.10 mg·L-1时,可明显促进藻...  相似文献   

19.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生产高值天然虾青素(Astaxanthin,AST)的优质藻种,优化培养基营养盐组成对提高藻细胞密度和虾青素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雨生红球藻为受试藻株,BG11为基础培养基,作单因素试验筛选NaNO3、MgSO4·7H2O、K2HPO4·3H2O和Na2CO3共4种营养盐最适浓度范围,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关键营养盐浓度,并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1)雨生红球藻相对适宜营养盐NaNO3、MgSO4·7H2O、K2HPO4·3H2O和Na2CO3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1 500~2 000、80~640、20~60和20~80 mg·L-1,对藻细胞密度的影响强弱依...  相似文献   

20.
三疣梭子蟹是大型可食经济蟹类,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为发展三疣梭子蟹育苗技术,试验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饵料选择、投喂策略及最佳捕食密度进行了探讨。实验设置小球藻组、扁藻组、小球藻与扁藻混合组、轮虫组(加小球藻50×104个/ml)和卤虫组(加扁藻8×104个/ml)5个因素,分别设4、4、4、6和6个梯度。结果表明,小球藻浓度50×104个/ml或扁藻浓度8×104个/ml或小球藻(25~40×104个/ml)+扁藻(2.5~4×104个/ml)可使Ⅰ期溞状幼体(Z1)存活较长时间,但仅投喂单胞藻类不能使Z1正常变态;自Z1开始投喂轮虫可使幼体正常发育至Ⅲ期溞状幼体(Z3),以后幼体发育迟缓,出现Ⅲ期、Ⅳ期溞状幼体(Z4)和大眼幼体(M)同时存在的现象。Z1对轮虫的最佳捕食密度为5个/幼体、Ⅱ期溞状幼体(Z2)为10个/幼体,存活率可分别达到95.7%和94%;从Z3开始应该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存活率达到最高值为84.5%。从Z4开始投喂卤虫成体,Z4、M和Ⅰ期幼蟹(C)的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存活率分别为90%、85.7%和82.9%。因此,三疣梭子蟹Z1和Z2应该投喂轮虫,最佳捕食密度分别为5个/幼体和10个/幼体;Z3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Z4开始投喂卤虫成体,最佳捕食密度为10个/幼体。同时,育苗水体中添加一定量的单胞藻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