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改居"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的产物,数量多、情况复杂,基于"村改居"社区治理起步较晚、现阶段的治理方式还处于摸索阶段的现状,从"村改居"的特殊性切入,着重对"村改居"社区治理中的管理体制不顺、自治能力不强,人才匮乏,公共服务落后等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治理工作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策略,以期解决当前城市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浪潮下,“村改居”社区作为我国破除城乡二元壁垒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已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讨论。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主要对“村改居”的概念界定及认知、“村改居”社区居民社会适应及其影响因素、“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肯定目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角度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而失地农民走进城市、融入城市,即失地农民市民化是城市化的真正内涵。但这一“市民化”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完成的,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概念和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基础上,运用个案分析方法,探究“村改居”社区的养老服务。在中国“村改居”社区养老服务方面,应当完善养老服务内容和层次,探索养老服务供给多元主体,实现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信息化以及养老服务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王益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2):16-19
“城中村”是城市化进程中市民化现实模式的一种。目前“城中村”失地农民的现状离市民化的目标体系甚远。影响“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据此, 提出推进“城中村”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对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村改居"后的社区在治理中存在治理主体、治理人才、治理机制等方面的不足,需要转变发展理念,构建网络化组织体系,建设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化服务方式,完善规范化运转机制,保证社区管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农民在失去土地后面临着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养老保障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但现行的养老保障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质,聚焦经济保障,忽视服务和精神保障。在失地农民市民化过程中需进一步完善经济性保障制度、促进养老服务供给、营造养老文化氛围、满足失地农民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大量的过渡型群体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失地农民,如何使失地农民更好的融入城市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学术界对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亦从未停止过,但是现有的学术成果偏重对农民工群体的研究,对于被征地农民尤其是资源型地区被征地农民的市民化研究成果较少.文章以Y村为个案,从影响市民化程度的相关要素出...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在城市化市民化过程中,正经历着从农村传统文化价值观到城市现代文化价值观的变化,从乡土文明走向城市文明,学习在现代城市社会环境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生产生活技能等,发展失地农民自身的现代性。相较于从农村农民到城市居民的身份转变,这种变化更加艰难和缓慢,将是一个长期的再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整体精神风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青岛市后田社区的实地调查,对"村改居"后田社区文化建设状况从社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搭建社区文化平台、尊重居民主体地位、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等加强"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推进农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原因,结合现在政府政策和滨城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实例,从补偿标准、建立保障机制和集体资产管理、自主创业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张义烈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6):17-21
通过对“农二代”市民化主、客观条件的描述,认为“农二代”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但“农二代”在市民化道路上还存在着种种客观障碍。事实上,“农二代”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结合“农二代”的主观意愿,提出了一些制度创新与政策改革的相关对策,以拆除阻碍其市民化的篱栅,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