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能有效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运用田野调查法及访谈法,以温州泰顺畲族左溪村和竹里村为例,分析其民宿旅游经营现状及其产业发展难题,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民宿 + "的乡村民宿旅游开发路径:"民宿 + 生态环境"、"民宿 + 文化传承"、"民宿 + 运动休闲"、"民宿 + 健康养老"、"民宿 + 产业融合"。  相似文献   

2.
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给出战略选择,并提出以"自然茶都"为主题开发生态茶产品、以"历史茶都"为主题开发休闲文化产品、以"客家茶都"为方向开发民俗体验产品三个选择,提供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以促进福建龙岩武平绿茶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以期传承农业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下,传统村落正经历着快速城镇化的危机,面临空心化、格局破坏、景观衰退、文化丧失等问题。以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东登村为例,探究美丽乡村建设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策略,提出从乡村人居环境、乡村风貌、乡村产业、乡村文化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的"四美"。  相似文献   

4.
面对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历史机遇、乌鲁木齐打造南山国际旅游区的契机,达坂城区结合其区情、资源等条件提出了"生态立区、旅游活区、产业强区、文化兴区"的发展战略和"天山绿谷、文化达坂"的发展定位。文章基于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多角度分析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并提出达坂城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引领性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2)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力度不够;(3)乡村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疲软;(4)乡村旅游行业组织及专业性人才匮乏;(5)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促进达坂城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38-239
发展乡村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掘文化价值和协调乡村发展的纽带。以桂林市"芦笛三村"为例,剖析乡村文化对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并探讨了乡村文化挖掘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已成为我国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之一。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之魂,对维系乡村社会的运转和治理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乡村文化发展面临着因现代性与传统的割裂逐渐异化、文化生态价值理念淡漠、因城市文化的冲击而日渐式微、建设"内卷化"等困境。本文在总结优秀乡村文化的价值,探析乡村文化发展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乡村文化的有益策略,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愁型"乡村景观成为乡村景观领域的热门话题。目前,中国乡村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是乡村文化的丢失。"美丽乡村系列丛书"中提到我国乡村的未来发展将是集约高效、宜居适度及山青水秀的生产生活空间。为了实现这一规划目标,重拾乡村文化是基础。基于"乡愁"概念的乡村景观的出现正是解决乡村文化丢失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浪中,欠发达地区乡村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乡村风貌趋同、特色丧失的问题。以江西省吉水县江家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实践为实例,探索通过分析乡村格局、文化特色、建筑风貌、发展价值及潜力等要素,从经济、文化、建筑三大内容着手,区域联动,城乡统筹,规划先行,保护传统建筑,突出乡土地域特色,塑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归属感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发挥"文化礼堂+"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动力源,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座谈访问的方法收集数据,从资源整合平台视角解构文化礼堂内在要素,以揭示"文化礼堂+"作用机理。研究认为,文化礼堂传承乡村社会文化的优秀元素,发挥激活礼仪宣讲榜样教化纽带;农村文化礼堂的"公共空间"性质,实现对人员的重组、活动的重组、产业的重组,升华成农村发展共同体;文化礼堂渐进改进和内生性演化乡村的制度体系,成为德治、法治与自治融合的纽带。提出,以文化礼堂统筹文化整体供给,构筑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以文化礼堂聚合创业要素配置,形成乡村产业联动发展;以文化礼堂完善公共治理体系,激发乡村村庄发展活力,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愿景。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开发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乡村地区产业布局的重要力量,乡村文化生态是乡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耦合、是维护乡村社会稳态延续的重要动力。基于文化生态理论,分析乡村旅游开发中面临的文化生态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乡村文化生态失衡的路径。结果表明,在我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在时间与空间两个层面上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时间层面上乡村传统文化正朝着丧失"原真性"的方向发生变迁,在空间层面上旅游开发破坏着乡村传统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生态系统的固有特性、乡村旅游开发理念错位与技术良莠不齐、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不充分是导致乡村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因此,树立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来指导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提升规划和设计水平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建立良好的社区参与机制来保障乡村居民的社区参与权,是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实现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载体。中国客家乡村景观承载了上千年客家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客家民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本文选取享誉"客家摇篮"的江西赣州地区客家乡村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构成要素及形式类型,归纳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2.
珠海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特色。自启动创建幸福村居建设以来,珠海市乡村旅游迎来跨越式发展。特别是斗门区,依靠自身资源优势,深化品牌建设,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斗门模式"。珠海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很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提出科学规划、融合发展、突出特色、优化配套、加强人员培训及保护性开发六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文化真实性的乡村民宿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宿一种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符号,文化真实性是乡村民宿发展的重要原则。做好乡村民宿的文化真实性建设,有利于维护乡村聚落的文化结构,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基于文化真实性原则,乡村民宿可以寻求"文化原真型"和"文化建构型"两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其推进过程中既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也要以新发展理念作为乡村文化发展的目标.有关乡村文化振兴的政策制定、举措落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中都应该体现...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做出了重要部署,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内在要求,而后者又为前者提供重要保障;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但同时也不能忽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对农耕文化带来的冲击,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尤为重要。在厘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与农耕文化、乡村旅游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对策。最后,对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内涵和意义不断丰富发展。文化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关键内容。作为全面小康的有机组成全面小康的有机组成,文化小康应运而生。十九大以来,习近平一再强调乡村文化振兴,并提出乡村文化振兴的思想理念。该文在建设文化小康背景下,分析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价值,提出了通过正确的文化使命、健全的文化设施、繁荣的文化市场、优秀的文化队伍及城乡文化互动互鉴等路径,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文化小康。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生态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环境整治、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等物质建设固然很重要,但一味地追求物质层面的改造往往会导致"千村一面"的现象,使村庄失去原有的特色。因此,笔者主张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应以文化传承为核心,注重村庄的精神文明发展建设,使美丽乡村同时兼具内外美。旨在探索美丽乡村在经济、居民生活、生态旅游等三方面的文化传承模式及内容,并以浒湾镇历史文化名镇为案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朱永文 《甘肃农业》2012,(1):46-48,51
乡村休闲旅游既满足了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旅游休闲的需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是乡村旅游新的转折点和增长点。为此,以浙江省建德市为例,阐述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与养生文化相结合、与严州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发突出"乡村野趣"和加强乡村旅游人才建设等建德市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黄红星  罗仕伟  张志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7-12028
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消极影响。在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式和影响结果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软性旅游"、"文化自觉"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