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喀西茄(Solanum khasianum C.B.Clarke)是茄子近缘野生种,具有珍贵的抵抗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的基因。以10份栽培茄材料作母本与喀西茄进行杂交,并采用一次授粉、重复授粉、花柱短截、混合授粉及嫁接后授粉等授粉方式,研究获得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嫁接后授粉可以提高杂交结果率,并且得到了L81与喀西茄的F_1;对F_1苗期植株进行SSR分子鉴定,证实了F_1种子为栽培茄与喀西茄种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喀西茄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慧  刘军庄勇 《园艺学报》2014,41(8):1731-1738
为了筛选在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中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选取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ACTIN18sRNAUBQTUAEF1CY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对其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UA18sRNA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18sRNAACTIN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最稳定,EF1GAPDH在干旱和盐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好,TUAEF1在所有喀西茄测试样品组中(包括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及生物胁迫)的表达稳定性最高,而CYPACTIN在喀西茄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以栽培茄116、117与野生水茄的杂交后代F1为材料,对其进行形态学分析和不育性研究。结果表明:F1多数形态特征偏向野生亲本水茄,并且表现为不育。通过对F1花粉形态、数量以及活性分析得出,其败育主要表现在花粉畸形且活力为零,花瓣不能正常开放。同时试验通过对水茄和栽培茄与杂交后代F1进行回交,然后对授粉后1~6d柱头进行荧光染色分析,发现父母本花粉与杂交后代F1柱头不亲和,不能完成正常的授粉受精。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介绍了2019—2021年课题组在郑州周边大型流转园区内推广的大蒜-嫁接紫长茄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生产管理方法及后期套种嫁接紫长茄的栽培管理措施,分析了该间套种模式优势及效益。结果表明:大蒜近年来平均售价6元·kg-1,667 m2产值为6 600~9 800元;紫长茄平均售价2.5元·kg-1,667 m2收益为18 750~25 000元;除去成本后,该模式667 m2净收入15 970~25 420元,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野生茄子托鲁巴姆为砧木,以栽培种早熟京茄1 号为接穗,采用不同的海水浓度处理,对
嫁接茄和自根茄的产量和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自根茄相比,嫁接茄N、P 含量
随着海水浓度的升高而升高,K 含量随着海水浓度升高有降低的趋势,在海水中仍能维持Ca、Mg 和Cu、
Fe、Zn、Mn 微量元素的均衡吸收,Na+/K+值显著降低;在正常营养液栽培和海水胁迫下,嫁接茄的产量
都显著高于自根茄。说明嫁接茄能够通过对各矿质元素的调节吸收来减轻海水复盐胁迫,从而提高茄子的
产量。  相似文献   

6.
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是广西重要的番茄嫁接栽培用砧木。通过种子前处理及发芽试验探讨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筛选蒜芥茄种子催芽处理的最适组合。结果表明,低温及赤霉素(GA3)能解除种子休眠;低温诱导60 d 为最佳处理;30 ℃ 16 h/20 ℃ 8 h 变温条件下GA3 浓度200 mg·L-1,30 ℃恒温条件下GA3 浓度600 mg·L-1 较有利于蒜芥茄种子发芽;自然发酵方式采收的种子比未发酵直接采收的种子更易于催芽。  相似文献   

7.
周晓慧  鲍生有  刘军  庄勇 《园艺学报》2016,43(10):1953-1960
利用已获得的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接种黄萎病前后的根部转录组数据库,前期筛选得到了4个与植物WRKY转录因子蛋白一致性较高的Unigene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这4个转录因子均含有典型的WRKY结构域,分别属于WRKY蛋白家族的第IC类、IIa类和III类。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不同组织(根、茎和叶)以及接种黄萎病后根部不同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Unigene6502Unigene20920在根部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茎部和叶片,而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在叶片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根部和茎部。这4个WRKY基因在喀西茄根部接种黄萎病菌后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Unigene6502Unigene20920接种后呈先上调后下调的表达模式,CL1273.Contig2CL3641.Contig1分别呈上调和下调的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8.
沪黑6长茄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设施园艺研究所茄子课题组选育的杂交一代茄子品种,耐寒耐热、适应性强、商品性好,露地和保护地栽培均可。为提高沪黑6长茄杂交种的产量和品质,作者从育苗、制种田选择、定植、田间管理、授粉、采收、种子制备等方面介绍了沪黑6长茄杂交种的繁育技术。该制种技术优化了种植密度,既可减轻病害,又可提高单株果实质量;电动采粉器可快速大量收集父本花粉,在保证花粉活性的同时节省了人工挑取花粉的时间;使用专用玻璃授粉管授粉,较传统授粉方法避免了对柱头的损伤,提高了授粉效率和花粉利用率;种果后熟可提高种子的成熟度和发芽率。  相似文献   

9.
选用澳砧1 号、澳砧2 号番茄类砧木嫁 接栽培香瓜茄(人参果),嫁接亲和性好,嫁 接苗综合抗病能力强,可有效解决日光温室人 参果连作障碍,每667 m2 产量6 000 kg,增 收2 000 元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1.
选择耐盐性不同的6份砧用南瓜(Cucurbita moschata)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法对杂交后代耐盐性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研究砧用南瓜耐盐性遗传规律。结合各配合力的分析,在36个配制组合中,选出较为优良的配制组合18C0077×18C0005、18C0077×18C0046、18C0077×18C0049、18C0024×18C0046、18C0024×18C0049、18C0024×18C0026。同时,以耐盐性强的砧用南瓜自交系18C0077(P_1)和耐盐性弱的砧用南瓜自交系18C0005(P_2)配制得到的6个世代(P_1、P_2、F_1、B_1、B_2和F_2)为材料,利用数量性状遗传模型进行砧用南瓜耐盐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砧用南瓜耐盐性的遗传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砧用南瓜各世代耐盐性主基因遗传率在34.62%~62.08%之间,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且主基因遗传力在B1中最高,适合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栽培茄与野生茄种间杂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茄子栽培种(Solanum melongena)自交系‘E-35’、‘E-38’、‘E-8’、‘E-30’与野生种水茄(Solanum torvum)为亲本进行种间杂交,获得了E-35×Solanum torvum的种间杂种。对F1杂种进行形态学、RAPD、GISH分析以及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间F1多数形态性状居中,花粉具有较高的活力,具有可稔性。RAPD以及GISH分析表明,F1植株不仅包含双亲带型,而且产生新的特征带,含有栽培茄与野生茄染色体,染色体数为2n=24,表明所得的F1杂种为真正的种间杂种。杂种经过人工接种及田间发病鉴定,表现高抗青枯病,其抗青枯病性状可能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该种质可以作为茄子抗病育种的一个新抗源。  相似文献   

13.
辣椒果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商品成熟期果皮紫色(245)、绿色(246)、乳白色(247)的3份辣椒品系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245×246和245×247,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通过目测分级、色差仪分析测定P1、P2、F1、B1、B2、F2各单株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L值、C值和颜色级值,并应用6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遗传为细胞核遗传,紫-绿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混合多基因模型,即D-2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2.39%、91.39%和82.26%;紫-白组合的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性状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模型,即E-0模型,其L值、C值和颜色级值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7.02%、94.34%和97.54%。表明主基因遗传力较强,多基因遗传力和环境效应影响弱,在育种时对辣椒商品成熟期果皮颜色的选择应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14.
苏砧2号是以印度南瓜种自交系15S-32为母本,以印度南瓜种自交系15S-2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南瓜类型西瓜专用砧木一代杂种。该砧木出苗整齐,茎秆青绿、粗壮,髓腔紧实,子叶平展、大小适中,嫁接易操作,嫁接亲和性好、成活率高;高抗西瓜枯萎病,田间对蔓枯病的抗性强于对照京欣砧4号,前期耐寒、后期耐热性突出。嫁接苗生长后期不易早衰。易坐果,增产效果较好,平均达12.3%以上;对果实品质影响较小,能增加果实中心糖含量,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相似地区春提早保护地西瓜嫁接栽培。  相似文献   

15.
墨地龙是以L2为父本,以D6为母本选育的冬瓜一代杂种。中熟,果实呈长炮弹形,果面无或少棱沟,果皮墨绿色,果实纵径90 cm,横径约20 cm,肉厚6~7 cm,单瓜质量15~35 kg,抗逆性强,产量高,耐贮运。每667 m~2产量8 000~15 000 kg,全国各地均可栽培,尤其适宜长江流域春秋两季和华南、西南各地进行南菜北运栽培。  相似文献   

16.
闽秋葵1号是以东园2号为母本,以gz13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秋葵一代杂种,植株长势旺盛,果形美观,无刚毛。株高1.5~2.0m,始花节位为第6~7节;果实绿色,5棱,果长13cm左右,横径1.8cm左右,单果鲜质量15g左右。每667m~2平均嫩果产量2614.2kg,适宜在福建省种植。  相似文献   

17.
石椒5号是以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M4A为母本,以恢复系C10311为父本配制的辣椒一代杂种。早中熟,果实细长羊角形,果面光滑,顺直美观,纵径19cm,横径1.3~1.4cm,果肉厚0.2cm,平均单果鲜质量15g;青熟果绿色,老熟果大红色,味辛辣,商品性好。田间对炭疽病、病毒病、细菌性叶斑病的抗性强于对照二金条。一般每667m2产鲜红椒2000kg左右。适宜在重庆海拔200~1000m地区及相似区域作鲜食、酱制、干制和腌制加工种植。  相似文献   

18.
"十二五"期间,我国大白菜遗传育种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选育出一批优、特、异育种材料,进一步完善了双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高通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初步应用于育种实践,实现了杂交种全程机械化制种,培育出一批满足生产和消费需求的大白菜新品种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过去5年大白菜应用基础和育种技术研究、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讨论分析了存在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晚熟丰产型冬茎瘤芥一代杂种涪杂8号,是利用自育茎瘤芥胞质雄性不育系96145-1A和优良父本203配组选育而成。该品种最显著的特点是抗抽薹能力强,播期弹性大,叶片较直立,比对照永安小叶耐病毒病(Tu MV),瘤茎产量高,丰产性好。一般每667 m~2瘤茎产量3 500~4 000 kg,高产田块可达4 500 kg以上。适宜重庆市海拔600 m以上茎瘤芥产区作二季榨菜栽培及重庆、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地作为榨菜加工原料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